刘佳 姜楚华
“音乐教育需要满足学生精神生命的向美需求,精神生命直指人的性灵。性灵诗派认为万物有灵,主张以诗歌抒写真性情。‘性灵’音乐教学观亦如此,它以适性教育为底色,以独抒性情为本色,以融通灵性为亮色,指向学生审美与创造的音乐人生。”黄冠在谈及自己对音乐教学的认识时如是说。
一名36岁的青年教师是如何踏上名师讲坛、如何形成这种深刻认识的呢?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它开花、结果。”黄冠对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的见解颇为认同。自幼年起,黄冠就开始练习钢琴和古筝,4岁时音乐的种子就已经在他的心里萌芽。大学毕业后,他之所以选择音乐教师职业,就是希望自己心中的这颗种子在更多孩子的心灵中开花、结果。
2007年,21岁的黄冠从江汉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应聘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任教音乐。彼时,音乐已经陪伴了黄冠17年,已经与他的精神相通、与他的生命相融。一身从小练就的专业功底所传达出来的职业自信让他初上讲台就熠熠生辉——入职第一年就夺得武汉市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钢琴单项第一名、全能一等奖第4名;他的课有挥洒自如的钢琴、古筝伴奏,有信手拈来的音乐文化渗透,有丰富、专业的乐理知识讲解,学生被他浓厚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课堂表现很活跃。
然而,一段时间之后,黄冠发现学生跟不上他的教学节奏了,课堂气氛也变得沉闷了,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不敢开口唱歌了。明明自己围绕教材精心准备了每节课的内容,并尽己所能地把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了学生,怎么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呢?黄冠带着疑惑在钢琴前坐下,弹奏起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这首曲子很难,但黄冠恣意挥洒,一气呵成。随着情绪的纾解,黄冠的思绪飘远了——当初学习这首曲子时遇到了很多困难,要不是在教师的督促下坚持练习,慢慢体会到音乐的美好,恐怕自己早就半途而废,与音乐“绝缘”了。回想至此,黄冠恍然大悟,现在的学生不就是当初害怕练琴的自己吗?原来自己在教学时“用力过度”了——一味地传授文本知识、音乐技能,学生是无法全部消化、吸收的,久而久之,他们自然就失去了学习兴趣。热爱音乐是一种自然本能,要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体悟音乐的美好,就要尊重学生的基础和个性,为他们提供适性的教育。
具体怎么做呢?黄冠围绕“适性”进行了深度思考。适性首先应体现在适度的教学内容上,这是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教学的基础,而所谓适度,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基于教材,在广度上不过分拓展,在深度上不刻意拔高,让一切教学资源都围绕学生的学习而配置。适性还要体现在适合的问题情境上,要解决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从教材来看,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标题音乐,即有明确主题的音乐,如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狮王进行曲》、中国古筝名曲《渔舟唱晚》等,抓住“标题”教学,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激发学生想象,一定能吸引学生投入音乐学习活动之中,强化学生对音乐情绪的感性认识。适性更要体现在适切的教学方法上,这是学生学习真实发生的前提。与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相比,音乐更抽象,这就要找到一个教学的抓手,让抽象的音乐具象化。音乐是听觉艺术,引导学生在聆听中运用多样化的直观手段表现音乐要素,必然能丰富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性认知。
找到了“标题”情境和“直观化”聆听两个抓手,黄冠迫不及待地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单簧管独奏曲,其回旋曲式中包含三个主题。在教学A主题时,黄冠按照“初听—再画—三动—四拍”的流程实施“直观化”聆听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初听感受波尔卡乐曲的热烈奔放;通过边聆听边画“音乐小花”的旋律线表现图形谱;通过两个节奏型的律动为A主题伴奏;最后通过敲击桌面、玻璃杯等形式再次伴奏。B主题教学方法与此类似,但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其与A主题的不同之处。C主题则增加了衬词演唱,教师抓住演唱细节,强化学生对乐曲的准确表达。多样化的直观教学激发了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兴趣,强化了学生对乐曲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知。
经过实践,黄冠对音乐教学有了新的感悟:音乐技能的培养代替不了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教师要以适度的教学内容、适合的问题情境、适切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悟音乐本味,发展音乐思维。此时的黄冠,已经在潜意识中为“性灵”音乐抹上了“适性”的底色。
为音乐注入情感的灵魂,是提升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法宝
音乐教师不但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对于黄冠来说,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合唱团培训。“小龙人”合唱团是学校作为武汉市首批素质教育特色学校,为配合区教育局第二轮教育改革于2009年创办的。合唱训练是一个艰苦并充满挑战的过程,因为学生没有声乐基础,从呼吸到发声,一切要从零开始。为了减少基本功训练的枯燥性,黄冠把“标题”情境和“直观化”聆聽教学法迁移到合唱教学中,还在查阅资料、观摩录像、请教专家的基础上,自费赴深圳、北京学习。最终,他与团队一起整理出一套个性化的合唱训练方法。凭借这套方法,加上大量的勤学苦练,“小龙人”合唱团取得了香港国际合唱节银奖及两届武汉市校园合唱节金奖的良好成绩。
2015年9月,?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栏目组走进神龙小学合唱训练厅。“小龙人”合唱团以四首风格不一的歌曲赢得了进军《歌声与微笑——合唱先锋》舞台的入场券。黄冠知道,这是一次在全国唱响“小龙人”合唱品牌的机会。为了让学生的音乐舞台越来越宽广,不论是选曲、改谱、编排,还是指挥、声乐、舞蹈、造型,他都下足了功夫。鉴于难度和风格的综合考量,黄冠选取了《水母鸡》《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星星的暑假》三首童声合唱中的偏难曲目。尤其是《水母鸡》,它是一首依托壮族音乐改编的极具现代风格的童谣,不仅包含9个声部,而且有壮语唱词。学生不会壮语,也不熟悉这种音乐风格,所以很难准确表达出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和韵味。为了让学生做到精准演唱,黄冠在科学配备声部人员的基础上,不仅指导学生在音色、音量、力度、音准、节奏上达成统一,而且指导学生在发音、咬字、吐字、气息、行腔上锤炼技巧。经过训练,学生虽然做到了精准演唱,但黄冠发现他们的表情和动作表现仍然不到位。这种表象下隐藏的是情感理解与表达的欠缺,也就是学生难以通过演唱传递他们对歌曲情趣的独特体验。
如何为歌曲注入情感的灵魂,让基于技巧的音乐表达更富有感染力呢?通过了解歌曲创作背景、风格特征等体悟情感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演唱中融入自我性情,抒发个体对音乐情感的个性化体验。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黄冠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喜好和特长,在歌曲中间的华彩段落加入了小型打击乐器伴奏,以彰显童趣,丰富情感表现层次;另一方面,他带领学生到田野间歌唱,到滑翔伞基地体验飞翔,感悟“水母鸡”徜徉田间、快乐飞翔的歌曲情境,以及歌唱美好童年的歌曲意境。经过一系列强化情感表达的操作,学生情感的大门被打开,他们在演唱中渐渐抒发出了独特而真实的情感。录播现场,一曲声情并茂的《水母鸡》将赛场气氛推向高潮。学生纯净的演唱被评委赞誉为“接近音乐之神”的演唱,合唱团因此获得“最快乐合唱团”的殊荣,成为全国唯一入围8强的儿童合唱团。
这次备赛经历深化了黄冠对音乐教学的认识:音乐不依托“理”,而依凭于感官与性情的真实体验;音乐教学要避免落入知识本位的陷阱,要超脱思维培养的局限,从求“本”转向求“真”,即强调学习者把音乐当成独抒性情的载体。自此,黄冠为“性灵”音乐定下了“性情”的本色。
用文化丰富音乐人生,满足自我精神生命的向美需求
音乐是修身的舞台,竞赛是成长的舞台。15年以来,黄冠参加了大大小小各类比赛40余次。每次赛前准备带给他的不仅仅是汗水,更是心灵的滋养。如今,黄冠已经是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全能一等奖获得者、湖北省中小学音乐学科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他还兼任江汉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湖北省合唱协会常务理事、“国培计划”授课专家等。
三十余年的钢琴和古筝练习,赋予了黄冠感悟与表现音乐立体美感和线条美感的综合能力。这种鉴赏力让他可以轻松解决选曲、改谱、编排等合唱难题,知道用什么样的节奏表现乐谱的段体结构,用什么样的音色丰富歌曲表现的层次。回顾自身的成長,黄冠觉得单是长期的技术练习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的古筝老师吴青教授要求他全面掌握古筝五大流派的表现手法和特点,并且学习各地方言、民歌、戏曲等,以便集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音乐理解,这才练就了他的音乐审美与表现能力。这种能力背后的支撑是基于音乐本源的文化理解。
文化是音乐审美的根基,它丰富了黄冠的音乐人生,也滋养了他的精神生命。音乐文化与精神生命的融通,能使基于真性情的音乐表现更有内涵和深度。至此,“性灵”音乐的价值指向在黄冠脑中清晰起来,它不仅需要适性教育做底色、独抒性情为本色,还需要有融通灵性的亮色。
认识到文化对于音乐审美与创造的价值,黄冠围绕如何将音乐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展开了深入研究。《编花篮》是一首具有浓郁河南特色和地方戏曲元素的民歌,黄冠整合教材资源,挖掘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能力要素,如方言、装饰音、衬词、甩腔等,并由此展开教学。课堂上,在学生初步感知演唱内容后,黄冠首先教唱前两小节,引导学生借助河南方言学唱装饰音、下滑音,了解方言对民歌风格的影响;然后,他范唱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聆听和试唱,掌握甩腔在歌曲中的运用;最后,在黄冠的古筝伴奏中,师生接唱、对比练唱,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嗨”的演唱技巧,明确了河南民歌的基本创作手法是押韵和衬词。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对民歌、方言、戏曲等地域文化的融通理解,提升了学生的音乐鉴赏与表现能力。
黄冠还借助信息技术对音乐教学进行了诸多实践探索,引领学生以丰富的音乐实践来表现个性、展露才华。如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拓展学生音乐创作的空间,让每名学生都有即兴表演的机会,使被动的课后作业变成学生积极的音乐表现。又如,在学期末,黄冠组织学生利用直播平台开展主题“云音乐会”,让学生采用独唱、合唱、小组唱、表演唱,独奏、伴奏、重奏,以及歌舞剧表演等形式,综合展现音乐才能,将期末考核转变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成果的展示与评价,满足学生作为精神主体的向美需求。
音乐文化的引领作用还被黄冠迁移、运用到名师工作室建设中。2019年,区教育局为黄冠成立了个人名师工作室。黄冠认为,音乐审美和创造能力的提升,既要有过硬的专业功底做支撑,又要依靠丰厚的文化底蕴。基于此,黄冠为工作室成员安排了“钢琴即兴伴奏”“合唱指挥”等专业培训课程。他还仿照自身成长经历,聘请名师为他们提供专业指导。
在音乐文化的浸润下,黄冠和他的团队成员练就了越来越过硬的艺术功底,打造出音乐思维、音乐情感和音乐文化融通的审美课堂。如今,这种课堂已逐渐在全区铺开,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责任编辑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