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宇华
南望山小学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下的“和·格”文化建设研究,在“和而不同、格物致知”理念的引领下,致力于打造“自然和谐、简约精致、合作探究、同生共长”的生态课堂。下面,笔者以《春夏秋冬》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研究教材、学生、汉字的基础上,打造识字教学与学生发展相统一的低年级段语文生态课堂。
一、深研教材特点,把握学生认知规律
追求自然、顺应规律是生态课堂的基本指导思想,教师既要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又要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统编版语文教材识字板块的编排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原则,一学期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400个。每课平均9~11个生字的识字量对低年级段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因此,编者在编写教材时有意渗透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既能在课文情境中随文识字,也能结合汉字规律集中识字。
1.集中识字
《春夏秋冬》以“四季之美”为主题,由两部分组成,每部分都由插图、四个词语以及由这些词语扩展的短语组成。第一部分呈现了四季的标志性景物及特点,出现了“霜”“落”“飘”等形声字,低年级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概念的理解还是表面化的,所以,教材把同类型的字放在一起集中教学。将简约的概念变成丰富的实例,能让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而掌握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教师在分析教材特点时,不仅要聚焦本课,还要放眼整个单元。本单元的课文《小青蛙》要求学生集中学习“青”字族的形声字,在韵文朗读中体会形声字的声旁与字音的联系,《猜字谜》则借助相对深奥的字谜表现形声字的形旁与字义的联系,强化学生对“青”字族的识记。教师结合这一特点开展教学,顺应了学生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自然认知规律,学生能在课堂上更加自然、和谐地发展。
2.随文识字
识字离不开语言环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春夏秋冬》虽然以集中识字的形式呈现,但生字也融于情境之中。课文围绕四季主题编排,词语被嵌入学生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场景中,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课文中还有两组小韵文,分别由四个意义相关的短语排列而成,生字嵌入语境中,便于学生认知。课文插图主题鲜明,图文对应,有“声”有“色”,符合低年级段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学生更容易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四季更迭、多姿多彩的美好情境中。这样的教材设计给学生提供了随文识字的情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是承认和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
二、尊重学生特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生态课堂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低年级段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愿意接受趣味性浓、新鲜感强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识字的趣味性。
1.创作儿歌促生成
儿歌韵律简单,节奏鲜明,具有趣味性,把生字编成朗朗上口、意趣盎然的儿歌,能增强识字课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汉字的体悟与理解。学习“风”字时,教师出示儿歌:“春风暖,秋风凉,旋风整天打转转,台风能把船掀翻。”学生跟读这首趣味儿歌,并尝试续编儿歌“春风轻轻吹发梢,秋风一来落叶飘”。在儿歌编创中,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风”的字形,课堂因此变得自由而灵动。
2.自编字谜享共生
低年级段学生有较强的探索和猎奇心理,字谜对他们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鼓励学生创编字谜,可在调动学生识字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在学“入”字时,教师引导学生自编字谜。学生自由创作,编出了诸如“镜中人”“人行明镜中”等谜语,在记住“入”的同时也记住了它的形近字“人”。
3.联系生活助记忆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用学生熟悉的语言素材辅助识记,能提高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在教学“游”字时,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列举了“游戏”“春游”“游泳池”等词语。这些词语都来自学生生活,他们愿意说、敢于说,在说的同时认识到识字不只是发生在课堂内,还可以延伸到课堂外。
4.观察图片巧关联
《春夏秋冬》一课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插图,教师利用这些形象、直观的图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雪”字时,除了“冬雪”的插图,教师还出示了多张图片,让学生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雪花、下雪、雪地”等词语源自学生观图后的联想。而且,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雪”和“雨”都是一种自然现象,都是从天空飘落到地面的,所以“雪”的偏旁是“雨”。
三、挖掘汉字特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生态课堂是尊重学生自主性的课堂,教师应借助文字学相关知识,突出基于汉字特点的识字策略指导,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自主发展。
1.以点带面,用归类识字法提高自主迁移力
汉字的构造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构字规律分类识记。《春夏秋冬》中“飘”“落”“花”“霜”等字都体现了形声字的结构特点。教师以“飘”字为例,单独呈现“票”和“风”,引导学生思考二者与“飘”字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找相似结构的生字。学生触类旁通,很容易就找出了具有相同构字特点的生字,在了解形聲字规律的基础上,达到了高效识字、自主发展的目的。学生掌握了汉字构字的规律后,再遇上相同结构特点的生字,自然会尝试归类,从而高效地识记生字,拓宽识字面。
2.由今溯古,以字理识字法提高自主领悟力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理识字就是从汉字构字原理上对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以达到识记生字的目的。学习“降”字时,教师向学生展示“降”的甲骨文图片,让学生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想象,猜测图形左边是一座土山,右边是沿着山势向下走留下的一串脚印,进而推测“降”的本义是从高处向低处走,现在引申为“降低、落下”。这样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识字热情,增强了学生对汉字音、形、义及其联系的领悟能力。
3.化字为图,借联想识字法发挥想象力
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图画。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化字为图,借助联想识字法识记汉字。以“冬”字为例,学生通过观察字形很容易展开这样的联想:“冬”字上面是“夂”,下面的两点可以看成雪花。借助联想,学生加深了对“冬”字的印象,想象力和自主识记能力也得到提升。学生学会联想识字后,遇到较难识记的生字时也能展开联想。
(作者单位:武汉市洪山区南望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