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2-06-10 01:48郑腾飞
中国经贸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技术供应链领域

郑腾飞

高技术产业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领域,在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转型,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引领作用。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面临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原创技术动力不足等多方面问题。我国宜强化国内大循环主导,调整优化国际大循环,加强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能力和水平。

一、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技术产业整体发展继续稳中向好,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潜在困难和实际挑战以及不确定性增大,又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一)外循环受阻,高技术产业面临技术壁垒和供应链阻滞双重压力

我国发展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確定因素明显增多,高技术产业关键技术领域进口、供应链畅通安全等方面仍存压力。一是技术壁垒。当前,我国高技术领域与世界领先水平仍有明显差距,高技术企业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快速掌握和提升技术和产业水平的方式已经难以实现。随着《2021年创新与竞争法案》《2021年高等教育研究保护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我国科技人才交流难度有所加大,存在游离于全球核心创新网络之外的风险。特别是,民用最终用户(CIV)许可例外取消后,相关活动都必须预先取得BIS的许可证才能进行,对我国研发活动和技术交流造成严重阻碍。二是供应链阻滞。高技术产业市场主体长期融入国际产业分工,普遍国际化程度较高。随着全球供应链创新链加速调整、重构,高技术企业高端产品供应链稳定性受冲击。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半导体供应不足,全国多达169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汽车因芯片原因减产约1000万辆,其中我国约减产200万辆。此外,医用设备和试剂采购风险正影响药品研发,据调研企业反映,受疫情和相关国家管控措施逐步升级的影响,部分药品研发所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精密设备、参比制剂、对照品等需进口的设备和试剂等方面存在采购风险和成本周期等问题,给药品研发进度带来不确定性。

(二)原材料价格上涨、双碳约束影响持续存在,高技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攀升

基础原材料价格高企,生产成本大幅攀升,挤压下游行业利润空间。偏上游的采矿和原材料等行业PPI持续高位,利润改善主要集中在上游企业,占比较大的中下游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明显挤占。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上游涨价快、下游提价难“两面夹击”下,面临增产不增收、有单不敢接、利润不断下滑等问题。有些行业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受到制约,如硅原料价格高企,光伏、集成电路等行业在原材料采购中的成本大幅提高,部分企业因缺少原材料减产,或被迫囤积原材料。湖南景嘉微反映,晶圆排队和基板材料采购周期均超1年,影响扩产意愿。同时,“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将给企业生产标准、工艺流程带来较大影响,短期内将推高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数据中心、液晶屏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能源消耗相对较高,“双碳”约束下,相关企业的生产标准、工艺流程或将发生较大变化,对产业链供应链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相关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或面临一定压力。

(三)原创技术动力不足、高端人才短缺,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原创技术动力不足,关键和核心的技术及部件仍需依赖进口,特别是在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关键材料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提出,AMOLED显示器件(面板)用有机发光材料、显示器件(面板)测量设备、偏光片用材料增亮膜、喷墨打印设备等上游材料和装备多从美国进口且多属独家垄断。原创技术资金需求大,且投资回报存在不确定性,“自主研发不如购买”的倾向明显。高端人才短缺,技术创新后劲不足。尤其是在软件开发、数据分析与挖掘、信息安全、视觉识别等领域,领军人才、高端研发和实用技能型人才缺口较大。部分领域的普工也存在紧缺现象,如重庆在手机等重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领域的普工流失率偏高,部分企业高达20%。在产学研合作上,存在企业缺乏能力和资源、高校及科研院所缺乏基于产业化应用目标牵引的不对称情况,合作效率及合作层级不高,创新链与产业链存在某种程度的脱节。

二、对策建议

(一)强化国内大循环主导,调整优化国际大循环

国内大循环为主导,关键是要发挥强大国内市场优势,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以提升自身能力和依靠市场规模牵引外部需求的良性循环。分类有序推进国产替代。针对数字通信、半导体等行业对外依赖程度较高,但在国内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的行业,一方面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尽力拓展进口来源地,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和政府部门更多采购国产产品,鼓励国产替代。鼓励视听技术、电信等低依赖性高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弥补行业发展的短板,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利用国内市场规模加速技术迭代,持续保持较强创新能力。

深度融入、牢牢绑定全球高技术产业链,进一步用国际先进技术、领先需求和高端市场牵引赋能我国高技术产业。维系亚洲区域价值链内部以及亚洲和其他区域价值链之间的供应链稳定。倡导供应链多样化,积极与东亚、南亚经济体联合实施高技术产业供应链多元化行动计划。助力周边经济体的高技术产业更多融入全球价值链,通过高水平投资和大项目带动,更有效地推动三大区域价值链有机融合。扩大精密设备、电子专用材料、特殊机器装备等高度依赖外部进口的供货来源,加强与欧洲、日韩的科技合作,减少对美国单一技术来源的依赖。

(二)推进减税降费和保供稳价,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结合高技术制造业不同行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出台减税降费政策措施,降低企业税费、土地、用电、物流等支出,改善中下游企业盈利水平。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中小微企业款项专项行动,加大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力度。强化要素保障工作,指导地方更高水平招商引资,加强制造业新建项目用地指导,总结推广各地方在土地供应挖潜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快建立大宗原料国际定价权,利用国内大市场需求形成“买方优势”。加强大宗商品价格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置价格异常情况,严厉打击恶意囤积炒作、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国家储备的市场调节作用,进一步做好重点产品储备投放工作。

(三)加强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减少对外依赖,是应对美西方科技封锁的根本出路。但考虑到高技术产业的高度全球分工、关键领域短期内赶上全球领先几无可能,追求“完全自给自足”不仅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也缺乏实现目标的物质基础。因此,一要持之以恒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科技攻关。聚焦解决关键行业领域的制度性瓶颈,打破“自成体系、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发展模式,探索建立关键共性技术发现机制。对已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不断进行横向扩张和垂直整合。高度关注在关键行业领域具有平台效应的龙头企业,加强行业间协同合作,推进产品研制研发和生产工艺改造,有效利用研发创新资源。二要着手建立本土芯片供应链、打造国产化设备链。加强产业链梳理,针对重点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实行特殊状态下的特别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综合运用财税、金融、创新、标准等有效手段,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备胎”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补齐芯片、国产设备、工业软件等核心领域的短板弱项。三要打造人才引聚强磁场,依托创新平台载体发起一批国际大科学计划,主动与美、日、德、英等科技大国和关键小国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所)7D7D372F-CD81-42A7-9F4E-7C003A7363B9

猜你喜欢
高技术供应链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集聚效应突出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