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玉洁
夏天到了,穿上凉鞋,平日里隐藏于袜子中的“香港脚”再也无法逃脱众人的“审视”,我们必须开始正视足部问题。“香港脚”即足癣,就是大家常说的脚气,它与脚臭完全不是一回事。有脚臭,顶多就是味道浓烈了点;有脚气,那又痒又痛的“酸爽”会让人终生难忘。除了让人抓狂的瘙痒,脚气还可能引发灰指甲、手癣、体癣等问题。
“脚气”的学名叫作“足癣”,是皮肤癣菌导致的真菌感染,包括毛癣菌、小孢子菌、表皮癣菌等;真菌侵犯足趾间、足跖、足跟以及足侧缘皮肤,表现为水疱、裂口、脱屑、皮肤增厚、浸渍发白等,患者常感到明显的瘙痒。
这种真菌感染好發于脚汗多、常穿不透气鞋子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脚气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共用拖鞋、袜子及毛巾等可能引起传染。由于脚气的根本原因在于皮肤癣菌的感染,因此只要有皮肤的地方,就有可能被感染。
根据感染部位的表现不同,可以将脚气分为3种:
这类脚气造成的皮损,初表现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性水疱,疱液清,疱壁厚而发亮,不易破溃;有时这些小水疱会融合成大水疱,撕掉疱壁会露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的糜烂面,水疱经过几天吸收后会变干,然后变成皮屑。一般这种类型的脚气会非常痒。
患处很干燥,皮损表面粗糙脱屑,皮肤纹理会加深;到了冬天容易开裂,甚至出血。这种类型的脚气往往不太痒。
多见于手足多汗、浸水、长期穿胶鞋者,易出现在夏天。患处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表皮脱落会露出潮红的糜烂面,并伴有渗出,且患处常出现裂口。这种类型的脚气也很痒,臭味较为明显。
这3种类型的脚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夏季表现为水疱鳞屑型,到了冬天,有可能会变成角化过度型。
脚气有时候表现得与湿疹类似,但不是湿疹。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而脚气的本质却是一种真菌感染。
脚气是有传染性的。患上脚气后,如果总用手搔抓患处,有可能会传染到手上或者身上其他部位。有脚气的人还要做好鞋袜的清洁工作,注意不要与别人的鞋袜混着穿。
几乎所有人都有可能得脚气,但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就更容易感染,而且这类患者的症状一般较常人更严重。
如果怀疑自己得了脚气,切不可自行用药,应该到医院皮肤科就诊,通过真菌直接镜检确诊后,进行正规治疗。
首先要清洗或者更换近期常穿的鞋袜,选择穿透气性好的鞋袜,注意保持足部干燥,还要注意不与其他人共用鞋袜、脚盆、浴盆等生活用品。
脚气的治疗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如布替萘芬乳膏、酮康唑乳膏、咪康唑乳膏等。如果正规使用外用药治疗了很久,效果仍不好,就要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有的脚气还合并有细菌感染,需要加用抗生素治疗;如果合并湿疹,需要加用抗过敏药物。治疗脚气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一些中药有一定的抗真菌作用,可以配合抗真菌西药使用,但最好不要单用中药制剂,可能会导致治疗不彻底。还有一些偏方,如使用白醋或者盐水泡脚等,这些也许能起到辅助的杀菌效果,但此类液体无法治疗脚气。
很多人涂药几天发现脚气不痒了,便不再坚持,但是没过几天,难以忍受的瘙痒又来了。其实,治疗脚气的关键就在于坚持,患者必须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真菌药物,才能战胜疾病。无论是口服药,还是外用药,至少需要坚持2周,以避免治疗不彻底。如果中途随意停药,就会给真菌“卷土重来”的机会。脚气治愈后,如果生活中不注意预防,还有可能再次复发。
(1)重视个人卫生,勤换勤洗鞋袜,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2)平时不与其他人共用鞋袜、脚盆、浴盆等生活用品。
(3)在游泳池、健身房、酒店等公共卫生场所,最好自备拖鞋或穿一次性鞋子,尽量不要光脚走路。
(4)勤洗脚,洗后及时擦干。
(5)如果个人属于容易出汗的体质,可以在足部出汗多的地方使用抑汗剂,甚至预防性使用咪康唑粉剂,既吸汗,又抗真菌。
(6)如果家人或者宠物有真菌感染,应及时并充分地治疗,避免被传染。
(编辑 姚宇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