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现代诗人当中,穆旦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诗人,其思想艺术及其作品,都代表着现代诗人的较高水平。在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当中,引入了其《我看》这首诗。在整个单元当中,这首诗的地位是独特的,它虽然没有《沁园春·雪》当中所表现出来的伟人抱负与情怀,也没有台湾诗人因为游离在外而表现出来的游子情感,但是却体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关于生命的体验。关于这一点,早有人评价:《我看》这首诗歌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不同于传统的田园牧歌式的抒情,而是赋予万物以深沉的生命体验,将个人和社会、时代结合起来,表现青年知识分子与人民同呼吸、与民族共患难的决心。全诗具体与抽象相结合,浪漫与智性相结合,已初步显现出穆旦诗的风格。[1]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尤其是这一判断中的“赋予万物以深沉的生命体验”,相对于其他的诗歌来说,所表现出来的恰恰是诗人虽然是一个普通人,但是所关注的却是与万物相关的生命体验,这种生命体验不是肤浅的,而是深沉的——所谓深沉,就是内心有着强烈的关注,但是却没有在外在的言行当中表现出来。正是因为这种深沉的生命体验,使得对这首诗歌的解读有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对生命体验的感知。
一、诗歌解读中的生命体验意蕴
应当说所有的诗都源自于作者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感悟与概括,所以在诗歌当中往往都隐藏着关于生命体验的意蕴。这种意蕴的表现方式往往是不同的,有着外显而有的内敛,有的热情奔放而有的则低调理性。相比较而言,外显而热情奔放的情感意蕴,容易为读者直接感知;而内敛低调理性的意蕴,则表现出明显的深沉样态。[2]在这种情况下,对诗歌中的生命意愿体验进行解读,就成了一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事情。
事因难能,尤为可贵。对于穆旦的《我看》而言,无论是从标题还是到正文,都很难找到华丽的词藻,但是就是在这种朴实无华的语言背后,却彰显着诗人对生命体验的独特见解,当这种见解能够为读者所领悟的时候,就意味着读者的心灵与诗人的心灵发生了共振,而这正是文本解读的良好状态。
之所以特别强调《我看》这首诗当中有着独特的生命体验意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诗人自身的独特经历。根据学者的考证,作者穆旦在写《我看》这首诗的时候,应当是其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求学的时候。西南联大原本就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大学,西南联大的时代也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年代,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以及特殊的地方,出现像穆旦这样的诗人既有其必然性,但是又有着一定的偶然性。说起有必然性,是因为西南聯大原本就是人才荟萃的地方,穆旦在其中作为一个学生,显然并不是最耀眼的那颗星;但是作为世家子弟,无论是在奔赴西南联大求学过程中的一路所见,还是在求学过程中的所见、所思,再加上诗人那看似朴实无华、但是却精妙无比的语言驾驭能力,都使得《我看》这首诗当中,蕴含着浓郁的生命体验意蕴。
要想在读诗的过程当中将这种意蕴体现出来,需要解读者将解读的触角伸到诗当中,伸到诗人的心当中,与诗人一起面对生活,一起感悟。
二、《我看》表达生命体验的方式
这里不妨先在形式上与诗人“同行”。回溯历史可以发现,因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了东三省之后一路南下,随着著名大学向西南的搬迁,包括穆旦在内的优秀学子,也一路向西南联大汇集。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穆旦从北方南下到长沙后,又辗转步行到昆明,入西南联大学习。而《我看》这首诗,就是写于1938年6月,一般认为这是穆旦刚到昆明不久写成的。再往细处考究,可以猜想穆旦写诗的之前或酝酿诗的过程中,其也许身处野外、一路步行,因此对广袤的自然景观有太多“看”的体会。[3]这种体会与其对生命的体悟与思考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我看》这首诗。
随后不妨再在诗人内容上与诗人一起前行。在诗中,诗人之眼看了些什么呢?从诗来看,首先看的是“一阵向晚的春风”,后来还看了“飞鸟平展的翅翼”。“风”与“翅翼”的关系不言而喻,没有了风,飞鸟即使展开翅翼也无法飞翔;而风也因为有了飞鸟的飞翔,而变得鲜活灵动起来。所以读到这两段就可以在眼前出现一幅自然、宁静的画面,再进一步解读这两段,还可以发现春风本身也是有意蕴的,尤其是“向晚的春风”,原本就具有非常浓郁的诗意。“向晚”有“归”的寓意,“春风”象征着生命活力。当“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时,所建构出来的意象,除了“低首又低首”、如同“远方荡起了一片绿潮”之外,实际上还有一个寓意,那就是春风与青草的相遇,贡献出来的是一幅引人入胜的唯美画面。同样,飞鸟与晴空相遇,当“流云慢慢的红晕”时,人们所感受到的是“沉醉了凝望他的大地”的韵味。
这种表达生命体验的方式是极具内涵的,所有对生命体验的感受,都能够浓缩在这样的文字当中。更独特的是,这种生命体验并不是平铺直叙,事实上通过这首诗上半段与下半段的比较,尤其可以读出后者的厚重。
诗的后一半说,欢乐和忧戚已然逝去,而我的描画也是枉然;“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也坦然地让其“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这种飞奔不是孤独的,因为“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于是也就看到了“鸟的歌唱,云的流盼和树的摇曳”,尽管这只是“像”,但却依然表征着作者内心的平静、坦荡。也正是因为这种平和的心态,所以作者愿意“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在这种合流当中,尽管会有“欢笑和哀愁”,但是这却会“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那样。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笔者愿意用“潮起潮落,生生不息”来形容。相信作者内心的体验也是这样的,而当读者与作者有了这种心灵的共通之后,“潮起潮落,生生不息”所表现出来的就既是一种自然形态,也是一种生命形态。
基于以上分析来看《我看》这首诗歌表达生命体验的方式,既是朴素的也是独特的——这种生命体验及其方式来自于“我看”,当“我看”能够引发“我思”的时候,诗就演绎出来了。
三、用生命体验熏陶人的价值观
无论对于什么人来说,生命体验都有着独特的地方。当然,普罗大众在获得生命体验的时候,由于缺乏有效的表达方式,往往只能用最朴素最自然的方式来表达,而这当然与诗无关。
对于诗人而言,表达的载体就是语言和文字,作为人类千百年来最具智慧成份的语言,永远是人类表达思想与情感最佳的载体。尤其是对于诗人来说,他们总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去表达最有内涵的思想。不同诗人在表达思想的时候,取向是有所不同的。[4]这其中既有屈原、李白那样的浪漫,也有杜甫那样的写实。古诗演绎到现在,变成了现代诗。
在现代诗人当中,穆旦以其独有的思想感悟与语言风格,形成了具有穆旦风格的当代诗歌。这种风格可以由多个元素来体现,但是在笔者看来最重要的,依然是作者对生命的体悟。
应当说这是符合人类价值取向的,只有当一个社会的人类个体有着关注整个人类命运情怀的时候,人在社会中才具有应然的意义。当这种意义借助于诗歌从一个个体传递向社会群体的时候,诗歌的意义也就体现出来了。作为当下的解读者,认识到这一点,其实也是诗歌价值得以延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郑丹.我愿是一片绿潮里的丰润青草——读穆旦《我看》[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18(10):62-63.
[2]陈一芒.细读穆旦的《我看》[J].文教资料,2021(26):15-17.
[3]詹丹.《我看》和看“我”——读穆旦一首诗的札记[J].语文学习,2019(3):73-76.
[4]高娜.还课于生的精彩——七嘴八舌话《我看》[J].新课程:中学,2019(2):33.
徐贵堂,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凤凰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