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璇 张劲 孔剑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衡量标准。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
5月19日,在湖北省委“喜迎党代会 荆楚谱新篇”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稳定向好,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提供了坚实支撑。
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
“2018年11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省委农办主任吴祖云介绍,经过几年努力,《规划》明确的5个方面、20项重大任务以及73项重大工程、重大行动、重大计划有力推进;设置的26项指标,18项指标已提前完成或达到中期目标,其余8项在今年末可以完成。
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湖北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省市县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在全国率先出台《乡村振兴促进条例》,配套制定考核办法,细化指标,量化考核,形成了拼搏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坚持党建引领、分类推进,3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主要“抓巩固、促衔接”,其余46个县(市、区)主要“抓进位、做示范”。
同时,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振兴“21条措施”,出台实施一系列支撑性政策文件,涵盖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置、农村社会治理、农民就业创业、金融科技服务等多个方面,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
“乡村振兴要靠人来干,我们建强基层组织、壮大经营主体、用好社会资源,不断汇聚力量投入。”吴祖云表示。
通过实施“红色头雁”工程,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去年全省新选派1.77万名村第一书记、1.2万支驻村工作队、4.26万名工作队员奔赴乡村振兴第一线。
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31.5万家,培训高素质农民超过23万人。
深入实施院士专家服务农业产业“515”行动,以楚商为主体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创造条件大力支持“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此外,在优质粮油、现代种业振兴计划、十大特色农业产业链建设、农业品牌培育、美丽乡村建设、保鲜冷链物流体系等方面,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程项目,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
为产业融合注入动力
“我省及时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集聚资源要素,强化示范引导,推动政策落实,扎实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崔永红介绍。
2021年,全省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072家,现有农民合作社达10.7万家,重点推介的省级休闲农业园区达350个;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8279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1.2万亿元。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农业与现代加工业、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加快融合,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恩施市等9个县市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探索形成了产城融合、多业态复合、高技术渗透等融合模式。2021年,9个国家级示范园内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到312个,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3家,农业加工业产值达465亿元,带动园区35.6万人就业,带动园区农民年人均增收近3000元。
近3年来,省发改委整合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3亿多元,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超过1000亿元。与金融机构建立联系对接机制,2021年全省金融机构新增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近200亿元,同比增长96%。
“湖北将聚焦茶叶、柑橘等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继续争创10个以上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组织创建50个省级示范园,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体制改革,着力破解农村产业發展的要素瓶颈制约,加大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力度,为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注入动力活力。”崔永红表示。
科技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对此,吴祖云介绍,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湖北省加快打造洪山实验室、武汉国家现代农业科创中心等创新平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62%。
作为省级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省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余锦平表示:“省农科院着力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组织实施农业科技‘五五工程,深度融入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
省农科院聚焦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盯种子、耕地“两个要害”,在优良品种培育、耕地地力提升、重大病虫害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重点发力,着力解决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支撑我省粮食稳产增产。
聚焦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进科技、人才等要素聚集、下沉下移,着力构建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模式,强化科技成果和技术服务精准供给,推动品种培优、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振兴县域经济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主战场,加强绿色、优质、高效、安全农业技术研发,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应用,提升农业机械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
聚焦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坚持引育并举,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型人才、高精尖人才更好服务湖北现代农业发展。加强科研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鼓励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荆楚大地上,不断优化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突破的环境氛围,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3CE42C93-1B93-4B40-8746-15C557A942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