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德保
所谓画面感,就是看文章就像看到一幅形象的画,写记叙文若能用文字描摹出画面,再现场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作文定能脱颖而出。那么,怎样写出画面感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修辞美容法
比喻句、拟人句是最能美化语言、呈现画面的修辞手法,把描述对象写得生动形象,给人美感。请看佳作《情系雪松林》中的片段:
多事的西风吹来一片银装素裹,雪松林的雪夜是最浪漫的一景。蓝晶晶的天空纯洁而悠远,一弯弦月带着些许羞涩,缀在那蓝色上。白雪漫天飞舞,像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悠然飘动,尔后轻轻落在枝叶上。借着清幽的月光,可以分明回望雪地里镌刻的印迹。或许我的冒昧闯入吓傻了枝头的雪花,它们拥抱着摔了下来。雪的慌乱也煽动起树的情绪,树枝轻摇,雪花便一朵朵、一簇簇从摇曳的树枝坠下,好不热闹!……
选段用“飘”“落”“摔”“坠”等系列动词描摹落雪的情景,用“银装素裹”比喻树林像穿了件雪衣,把飘飞的雪花比喻为仙女,又将西风、弦月、雪花、树拟人化,描摹出形象生动的画面,写出了雪松林的美,让人赏心悦目。
2.添枝加叶法
作文没有画面美,原因之一是句子只有光秃秃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若添上枝叶(定语、状语、补语)进行修饰,就会有画面感。“枝叶”要回答是“什么样的”“怎样的”等问题。请看文章《杨树的眷恋》中的片段:
池边一株高大的杨树,在秋日下飒飒低语。树叶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有的打着旋儿,在空中盘旋了许久,才落在地上,好像不愿离开养育它的母亲——大杨树,频频回顾,别情依依。有的从上边树枝落下,又挂在下边树枝上。那是真情的拥抱,深深的眷恋。一阵摇撼,它还是被迫离开树枝,缓缓地落在水面上。池塘边已是厚厚的一层落叶,猛然,在一片枯黄中,有一片深绿色的嫩叶非常显眼。这片叶子为啥这么年轻?也许是杨树最后一片叶子,它还没有走完生命的历程,还在做着青春的美梦,不料,无情的秋风,迈着不紧不慢的脚步,板着冷漠的面孔如期而至,它和别的树叶一样,被迫离开了树枝。
选段写杨树落叶的情景很形象,除有生动的修辞外,修饰语功不可没。如“频频”写落叶离开杨树时的恋恋不舍,“缓缓”写树叶落下时的无奈,“厚厚”形容落叶之多,“不紧不慢”写秋风的从容,“冷漠”写秋风的无情。如此“添枝加叶”,就有了画面感和情调。
3.立体描摹法
对描叙对象进行多角度描摹,也能给人以画面感。如写景状物,可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感觉方面着笔。就视觉而言,按空间还可从远望、近观、仰视、鸟瞰等方面写;按状貌,可从色、形、光、神韵等方面写;写人可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正面描写,也可从侧面点染。请看文章《包饺子》中的片段:
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饺子的过程,圆圆的饺子皮在奶奶粗糙的手掌平躺,轻轻抹平,用筷子夹肉馅放在饺子皮的中心,手轻轻一弯,再捏合饺子的边皮,一个洁白饱满的饺子便诞生了。到了晚上,便要将这一个个白净的“元宝”下锅了。饺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房间里。我不停地打开锅盖看,怔怔地盯着那一个个透明饱满的元宝在沸腾的水中舞蹈。奶奶走到我身旁,慈祥的面庞上嘴角上扬,笑盈盈地叮嘱道,“等饺子全部浮起,再盖上锅盖,小煮几分钟,把香气锁住就可以出锅了。”
晶莹洁白的饺子在圆盘里正襟危坐,夹一个放在嘴里,醇厚的浓汁顿时冲击我的味蕾,浓郁的饺子香顺着喉咙流进我的心里,在奶奶慈祥柔软的目光下,我的心泛起暖意。
选段从视觉角度写奶奶包饺子,用“平躺”“抹平”“放肉馅”“弯”“捏合”等动作展现了奶奶包饺子的过程;煮饺子过程除视觉外还加入听觉(咕嘟)和嗅觉(香气);吃饺子主要写味觉(醇厚)。多维度的描述再现了全家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
4.联想想象法
联想就是因某人、某事、某物、某景想起与之相关的内容,有表里、因果、同类、相似等思维方式;想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有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以及幻想等形式,它们各有分工,又常综合运用,运用得法可以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人、事、物、景的形象,呈現出画面美。
片段一:我用双手托起奶奶的脚,脚踝骨疤痕清晰可见。凝望着疤痕,一幅画面在脑海浮现:奶奶手挽大篮子爬山挖桔梗,挖了满满一篮子,下山时脚一滑,身子滚了好远,划破了衣服和手,脚碰到尖利石头,鲜血汩汩流淌,湿了鞋子。她拄着木棍,一瘸一拐地走回家。我轻轻抚摸着她的疤痕,眼眶湿润了。
(《给奶奶洗脚》)
片段二:回家路上,我仿佛看到在凛冽的寒风中,老大爷用焦急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眼睛看酸了,用手背擦一擦;脚冻麻了,用力跺一跺;站得太累了,就稍稍坐一坐。从红日初升的早晨,到暮色降临的傍晚,一天、二天、三天……这时,我觉得老大爷给我的不是五个鸡蛋,而是一颗朴实火热的心。
(《五个鸡蛋》)
片段一节选的是自己看到奶奶脚踝骨的疤痕,联想到奶奶上山采药摔伤的事,写出了奶奶的勤劳和对家庭的担当;片段二节选的是文章结尾,写“我”收了老大爷因看错秤补还的半斤鸡蛋后,在回家路上的思想活动。运用想象展现出老大爷在路上如何等“我”的情景,充分表现了老大爷诚实的品质。两个片段有画面感,使文章内容真实感人。
5.拟声造境法
用拟声词准确模拟事物发出的声音可以营造意境,逼真地反映生活,给人画面感。拟声词的表现形式常见的有:双音节,如哐当、咔嚓;单音重叠,如嗡嗡、叮叮叮;双音重叠,如窸窸窣窣、咕咚咕咚等。请看佳作《抓逃犯》中的片段:
轰隆隆的巨雷从头上滚过,瓢泼大雨哗哗地倒下来。呼呼的狂风刮得门窗直响。这天傍晚,在县城的东关,突然听到“砰!砰”两声枪响,紧接着就听有人喊:“站住!”
有两个人顺着大道噔噔噔地飞跑,后边,两个警察骑着带跨斗的摩托车紧追不舍。
前边这两人跑着跑着分开了,有一个突然转身钻进胡同里,摩托车在胡同口嘎吱一停,两个警察从车上跳下来,用那五节电池的手电筒往里一照,唰,一道白光,全看清楚了……
片段写的是警察抓犯人的情景,大量运用拟声词,渲染了雷、雨、风的骇人气势和追赶逃犯的紧张气氛,呈现出逼真的画面,读之仿佛亲临现场,心情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