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果露地搭架引蔓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2022-06-09 02:18张丽芳
中国果树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参果石林植株

张丽芳

(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 650034)

人参果原名安第斯山茄,别名香瓜茄、香艳梨、艳果、长寿果等,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系茄科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一般作一年栽培。成熟果实呈奶油色或米黄色,带紫色条纹,一般为圆形、卵圆形、心形或陀螺形。果肉淡黄色,清香多汁,腹内无核,风味独特,可食率在95%以上[1]。人参果中蛋白质含量丰富,高达9.2 g/kg[2],而脂肪含量和糖含量相对较低,富含钙、维生素C 及钼、钴、硒、铁、锌等几十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尤其是硒、钙含量大大高于其他水果和蔬菜[3-4],具有抗癌、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补钙、减肥、美容等功效[5]。人参果曾被医学界称为“生命之火”“抗癌之王”[6-7],其吃法多样,可作为水果鲜食、凉拌、煎炒,也可加工成饮料、罐头、冻干人参果片等[8]。人参果亦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可作盆景在庭院、阳台或房前屋后栽培,人参果的种植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人参果属亚热带水果,适应性强,生长适宜的温度为18~25 ℃,气温高于28 ℃或低于10 ℃则坐果困难[9]。20 世纪80 年代引入我国栽培,现主要在青海、甘肃、新疆、云南、贵州、四川、福建、安徽等省(自治区)海拔1 000~2 200 m 的地块种植。云南省于20 世纪90 年代初引入栽培,其优越的立体气候条件很适宜人参果的种植生产,不同季节在不同区域均可种植,实现了周年生产和供应市场。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要求,人参果作为高原特色水果在云南各地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昆明市石林县优越的气候条件、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及土壤环境是优质人参果最适宜的生产区域。经过20 多年的发展,石林县已成为全国人参果种植海拔最高、种植面积最大、品质最好的规模化种植核心区。据统计,2020 年全县人参果种植面积达10 133.33 hm2[10],产量24.7 万t,总产值13.58 亿元,农户每667 m2产值9 000~12 000 元,种植效益非常明显。发展人参果种植,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及治理石漠化土地等具有巨大作用[10]。目前,人参果已发展成为石林县的一个特色优势产业[11],人参果产业也已成为石林县“一县一业”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石林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人参果生产基地、集散地和销售中心。

人参果露地常规栽培(A)和搭架引蔓栽培(B)Conventional cultivation of ginseng-fruit in open-field (A) and climbing cultivation (B)

但是,从当前石林人参果的种植发展情况来看,农户的种植水平相对较低,管理粗放,单产较低,商品率不高,优质果品供不应求。在生产中,推广高效栽培技术,提高农户种植管理水平,可促进人参果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人参果搭架单、双枝引蔓高效栽培技术(图版1),并进行推广应用。2017—2020 年技术示范园每667 m2产量4 800 kg 左右,而常规栽培(图版1)平均每667 m2产量为2 006 kg 左右,示范园产量提高了139.3%,折合每667 m2产值26 400 元。此外,搭架吊枝引蔓栽培还降低了麻纹果率,改善了果实外观,商品率提高了31.7%。该技术的应用能充分挖掘人参果的生产潜力,促进人参果生产向精细化、标准化及高效化转变,产品向安全化和优质化发展,实现了人参果高效优质栽培。现将其技术优势、栽培要点总结介绍如下。

1 技术优势

该项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增产效果显著,质量提高明显(表1)。一是搭架吊枝引蔓栽培可以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常规种植相比,搭架吊枝引蔓种植可以减小株距,与常规种植密度相比,每667 m2多种植500 株左右,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每667 m2产量4 800 kg 左右。二是吊枝引蔓后需经过多次抹除侧芽,可避免植株营养生长过旺,植株开花多,坐果率高。三是植株通过整形修剪后留1~2 条枝条并吊枝引蔓上架,植株通风透光好,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每667 m2减少农药成本400~500 元;同时,引蔓后避免了果实接触地面,降低了麻纹果率,提高了果实品质和商品率。四是搭架引蔓可充分发挥植株顶芽无限生长能力,有效延长人参果开花结果时间,增加鲜果采收次数,常规栽培采收5~6 次,搭架引蔓栽培采收次数超过10 次,产量显著提高。

表1 人参果露地常规栽培与搭架引蔓栽培情况对比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

选择圆果2 号(石林县当地人又称“白圆果”)和大紫2 个品种,这2 个品种的共同特点是适应性强,植株长势强,丰产性好,鲜果采收期长。其中圆果2 号为水果鲜食型,移栽后110 d 左右采收,中抗疫病,果实圆形,皮乳黄色或金黄色,带紫色条纹,光滑亮泽,肉质细腻多汁,含糖量8%~12%,口感好,品质佳,商品性佳。大紫为果菜兼用型,移栽后95~100 d 采收,挂果率高,抗疫病能力强,果实卵圆形或椭圆形,皮色上紫色条纹较明显,有淡淡的奶香味,品质优良。当前,圆果2 号的市场需求量大,为石林县的主栽品种。

2.2 培育脱毒种苗

石林县人参果露地种植最佳育苗时间是1 月底至3 月中旬,由专门的脱毒种苗生产基地负责脱毒种苗的培育。若选择脱毒组培苗为种苗,先由植物组培实验室脱毒快繁培育后,假植到无菌基质中,置于隔离温室,驯化45~60 d 后,根系能够拢住基质,拔起种苗基质不散开,株高15~20 cm,每株苗有8~10 片大叶片,苗壮、颜色深绿,即可移栽大田[5]。若选择脱毒1 代扦插苗为种苗,则从脱毒组培苗种植的母本苗地块或大棚中选取株型健壮、品种特性明显、丛枝繁密、无病虫害的植株,剪取枝条并修剪成带1~2 节的茎段进行扦插,扦插基质须经过灭菌处理,扦插苗育苗温室或大棚须有防虫设施。扦插后加强光照、温度、湿度、水肥、病虫害等管理,经40 d 左右,每个插条长出6~7 片新叶,株高15~20 cm,根系6~20 条,即可移栽至大田[11]。

2.3 栽前准备

2.3.1 整地

选择平整、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等、具有良好排灌条件的地块栽植。人参果忌和茄科作物(辣椒、烟草、马铃薯、茄子等)重茬,以防止土壤中多年生病原体传播病害造成减产[12],因此,选地时应避开前茬为茄科作物的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前茬作物残留的秸秆、杂草及地膜等,并深耕晒土。定植前精细整地,做到土粒细碎、均匀疏松[13]。

2.3.2 施底肥和起垄挖穴

底肥采用腐熟有机肥和烟草专用复合肥或平衡复合肥。定植前,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每667 m2撒施腐熟优质有机肥800~1 000 kg,通过翻犁使肥料均匀分散土壤中。按1.1 m 垄距起垄,垄高20~25 cm、宽60 cm,中间走道宽50 cm,按株距40 cm开挖穴,穴深10~15 cm。每穴施入烟草专用肥或平衡复合肥0.06~0.07 kg,并与土壤充分拌匀,铺设滴灌带,待栽。

2.4 适时移栽

自4 月初开始,待驯化的组培苗或脱毒1 代扦插苗长至6~10 片真叶、株高15~20 cm、根系发达时及时移栽至大田。定植时,每穴1 株,株距40 cm,行距110 cm,每667 m2定植1 500 株左右,定植后浇透水再覆膜,破膜引出苗后用细土将膜口压实。

2.5 搭架、吊枝绑蔓

人参果枝条萌发能力强,不修枝搭架吊枝易引起植株倒伏、遮蔽,影响通风透光,易引发病虫害,影响花芽分化和开花结果[14]。搭架引蔓栽培能显著提高人参果植株挂果率和果实品质,方法是用水泥柱、木桩或竹竿作为立柱,用铁线搭成与垄平行的架子,高1.5~1.8 m,一垄一架。苗高30 cm 左右时要及时吊蔓[15],每株选取1~2 条健壮的枝条,用挂线夹夹住枝条,用线缠绕枝条并牵引上架,其余枝条全部修剪掉。

2.6 引蔓和修剪多余枝芽

随着秧蔓的伸长,每隔10~15 d,将吊线呈“S”形缠绕枝条引蔓上架,及时修剪干净新萌发的枝芽,打掉下部老叶、病叶[16]。

2.7 疏花疏果

人参果开花后,一般要进行疏花,疏花是为了集中营养供给优质的花进行发育。人参果每穗花序开花11~22 朵,待花完全展开后,留优去弱,每穗花序保留7~8 朵花,其余的全部疏除。待果实坐稳后再进行1 次疏果,选留果形好的大果,疏除小果、畸形果及病果,每个花序留3~4 个果[17]。

2.8 田间管理

2.8.1 水分管理

定植初期4 月中旬至6 月底雨季前,根据墒情,及时采用滴灌浇水,以保证植株生长对水分的正常需求。进入雨季后,基本不用再浇水,雨水多时,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积水被淹。进入10 月,雨季结束,植株还处于盛花盛果期,视墒情及时补充水分。

2.8.2 施肥管理

施肥遵循“有机无机并用、氮磷钾不同时期配合施用、适当增施钾肥、及时补充中微量元素”原则,提倡水肥一体化技术。人参果整个生育期内追肥次数、追肥种类及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底肥施用情况及植株长势等确定,一般整个生育期内追肥4 次左右。第1 次追肥在人参果苗定植成活后1 个月进行,结合浇水追肥1 次,667 m2施用氮磷钾(15∶15∶15)复合肥10~15 kg,兑水浇施;之后在开花结果期,667 m2追施高钾复合肥10 kg 或硫酸钾8 kg,一般每采收1~2 次果进行1 次追肥。在坐果期也可以适当喷施叶面肥,主要以磷酸二氢钾和中微量元素肥为主。

2.8.3 除草

石林人参果露地种植多采用覆膜栽培,在定植初期覆膜可起到防寒保暖、保水的作用,又可以省去中耕培土环节,还能有效避免杂草的生长。地膜未覆盖的区域和垄沟内的杂草需及时人工铲除或拔除。

2.9 病虫害综合防控

经过多年对人参果种植生产过程的调查,发现石林县人参果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病虫害有疫病、病毒病、霉污病、黑斑病及蚜虫、红蜘蛛等几种[18]。人参果搭架吊枝引蔓栽培每株只留1~2 条枝条作为营养枝和结果枝,其余枝条全部去除,解决了植株分枝能力强导致的相互遮蔽问题,有利于通风透光,有效减轻了病虫害的危害。结合人参果搭架吊枝引蔓栽培,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实现了人参果的生产高效、产品优质。

2.9.1 防控原则

针对人参果的不同病虫害及危害情况,按照“预防为主、绿色防控、综合防治”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生态调控、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减少各类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

2.9.2 农业防治

避免在低洼地和黏重土壤的地块种植,定植前耕翻土壤,利用高温晒垡15~20 d;选用抗性品种及脱毒优质种苗,降低病虫初侵染源;选择适宜的密度,适时修枝整形,摘除老叶、病虫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加强肥水管理,多施有机肥,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肥,特别在植株生长的中后期少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长;及时清除田间病株,集中烧毁,减少田间病菌量,控制病害扩散蔓延。

2.9.3 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在人参果整个生育期内,针对蚜虫、斑潜蝇、白粉虱、蓟马等害虫,用蚜茧蜂、黄蓝板等生物和物理防控技术为主。蚜茧蜂释放时间以大田内蚜虫处于点片发生时,667 m2释放1 000~1 200 头。黄蓝板插板667 m2放置30~35 块,黄蓝板比例按4∶1 为宜。

2.9.4 化学防治

人参果疫病发生初期,要及时清除病株,并进行第1 次喷药,可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 倍液[19]或25%嘧菌酯悬浮剂2 000~3 000 倍液喷洒整个植株[18],以后根据情况,间隔7~10 d 防治1 次,连续防治2~3 次,为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须不同药剂交替使用。人参果灰霉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周1 次,并及时摘除病叶。红蜘蛛很难防治,一般隐藏在叶片背面,在叶片背面拉出密密麻麻纤细的丝,导致叶片皱缩卷曲变黄,最终导致落叶,影响光合作用。一经发现就应立刻用药,一般用杀螨脒40 mL 兑水50 kg 喷雾或用25%单甲脒水剂1 500 倍液喷雾[20]。蚜虫发生时,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6 000 倍液喷雾,也可用5%吡虫啉乳油2 000~3 000 倍液喷雾防治,根据虫口数量和防治效果,可连续用药1~2 次。

3 采收包装

适时采收,人参果一般于定植后110~120 d 开始采收,定植后140 d 左右进入采收盛期。每穗花序中不同果实由于坐果时间不同,生长过程中营养分配不平衡,导致其成熟期不一致。当果实表面呈现出明显的紫色条纹,果皮、果肉变成淡黄色时,即为采收适期。采收时戴上专用手套,轻轻托起果实,用剪刀剪下,按大小进行分级,每个果实套上包装网,装箱。人参果生育期不断开花、不断结果、分期成熟、分次采收,一般分10 次左右即可采收完毕。

4 效益分析

通过试验示范,石林县人参果夏季露地种植中应用搭架引蔓技术措施,既能增强植株通透性,减轻病虫害危害,降低农药成本,提高果实品质,又能延长人参果生育期和收获期,增加收获次数,增加产量。常规种植模式收获期可采收5~6 次,平均667 m2产量2 006 kg,平均667 m2产值11 000 元。采用搭架吊枝引蔓栽培,收获期内采收次数超过10次,平均667 m2产量4 586~5 290 kg,平均667 m2产值25 223~29 095 元(表2)。另外,搭架引蔓栽培植株通风透光好,光合作用强,果实悬吊不接触地膜或地面,果面光滑,色泽好,商品率提高了31.7%。该技术的应用能充分挖掘人参果的生产潜力,经济效益显著,可促进人参果生产向精细化、标准化及高效化转变,产品向安全化和优质化发展,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表2 人参果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人参果石林植株
人参果,能补什么
峥嵘向上石林峰
人参果 脱贫果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吃货妈妈
长匐茎与块茎
防治长茄弯果有窍门
石林迷阵
石林学校
偷吃人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