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情怀的价值意蕴与培育路径研究

2022-06-09 21:33:18江涛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5期
关键词:爱国情怀育人

江涛

摘要:“情怀要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老师提出的“六要”要求之一。思政课教师应具有对党无比忠诚的政治情怀、对国家民族深厚的爱国情怀、对学生关心关爱的育人情怀、对自身严格要求的自律情怀。文章阐述了情怀对于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作用,并对四种情怀的培育路径进行阐述。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情怀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第一,政治要强;第二,情怀要深;第三,思维要新;第四,视野要广;第五,自律要严;第六,人格要正。高校思政课教师是解决培养什么人,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排头兵、主力军,是学生形成正确思想、正确“三观”的引领者。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育人工作需要用心,需要以理服人,必须具备深深的情怀。

一、情怀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意蕴

教育是需要情怀的。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所以,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该是唤醒懵懂、激励上进、点燃希望。思政课担负着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问题的重任,担负着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育人重任,更要注重情怀。

(一)情怀是思政课教师良好素质的集中体现

具备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自然科学等百科全书般的知识是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的基础,而具备较深的情怀则是思政课教师良好素质的集中体现。在思政课堂上,要发挥主导作用,掌控课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头脑,确保思政课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上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时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以爱育人,而具备较深的情怀则是重要支撑。

(二)情怀是保持思政课有温度的内在要求

思政课不仅仅是“思政课”,更是“育人课”,思政课教师不能冷冰冰地传授知识,而要以自己深深的情怀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对学生用心、用情,真正关心、尊重学生,做学生情感的倾听者和人生发展道路的指引者、健全人格的塑造者。思政课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持思政课堂始终是有温度的课堂。

二、思政课教师应当涵养的情怀

思政课教师的特殊职责和使命,决定了其所具有的情怀要比其他专业课教师的情怀更深更广,集中体现在爱党、爱国、爱生、爱自己四个方面。

(一)爱党——对党无比忠诚的政治情怀

信仰就是力量,信仰就是方向,信仰就是形象。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对党无比忠诚。只有自身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才能真正讲好思政课,才能真正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教师必须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并对之充满自信,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党无比忠诚的政治情怀,有了政治情怀,就会在教学中自然而然产生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实现思政课教学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问题服务。

(二)爱国——对国家民族深厚的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是一种对祖国、对民族强烈和真挚的情感,是一种积极报效祖国的稳定情感,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它是一种为祖国勇于担当和奉献的精神,是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的纽带,是一个国家、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在自媒体高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互相交叉渗透,人们获取资讯更加快捷多样,但在接受信息的同时面临着多元文化和多种世界观的冲击。对思政课教师来说,只有自身具备深厚的爱国情怀,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国家认同意识,产生浓厚的爱国之情;才能在教育教学中驳斥现实生活中的那些“美粉”“精日”以及其他崇洋媚外的錯误观点。

(三)爱生——对学生关心关爱的育人情怀

俗话说“爱屋及乌”。要让学生真心爱上思政课,首先要让学生接纳并爱上思政课教师。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具体来说:一是“关心学生”,心中想着学生,热心服务于学生,让学生时刻感到温暖。二是“尊重学生”,在强调学生要尊重教师的同时,教师也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双方相互尊重,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建立有亲和力的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提升教学效果。三是“理解学生”,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善于接受和接纳学生的新思想,理解和认可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教师具备了育人情怀,做到了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教学效果才可能得到提升。

(四)爱自己——对自身严格要求的自律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对自身严格要求的自律情怀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良好形象的内在要求。思政课教师是舆论导向的传声筒,党的创新理论以及师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都要靠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果没有自律情怀,不能做到认真备课、严谨授课,不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谈不上教书育人。另外,思政课教师不同于其他专业课老师,其言谈举止具有更强的导向性,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不可忽略的影响。鉴于此,思政课教师唯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形象,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三、思政课教师情怀的培育路径

(一)强化理论学习,形成政治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思政课教师从事的是政治理论教学,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这是对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其政治情怀的根本所在。在此基础上,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特别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学生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二)讲好中国故事,厚植爱国情怀

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既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感受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难历程;学习改革开放史,了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坚定对实现共产主义的信仰。要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传统文化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传承中厚植爱国情怀。要把浓浓的爱国情怀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和精彩故事,展现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促进学生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时代重任,为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三)真诚敬业奉献,深化育人情怀

敬业既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也是个体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的一种认同和追求。敬业的本质就是经过长期扎实工作而形成的一种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思政课教师来说,做不到敬业,就无从谈起对学生关心关爱。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动态,知道学生在想什么,这是给学生正确引导的前提。同时,关爱学生不等于一味的迁就、溺爱,而应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严格要求。要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必须吃透教材,善于把教材内容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善于凝练和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确保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四)遵守师德规范,培育自律情怀

思政课教师的自律情怀,具体来说就是严于律心、慎于律言和谨于律行。严于律心,即强化自律意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高度认同思政课教师的特定身份,从而自觉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慎于律言,即时刻注意自身言论,不能说、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对一些非官方的观点、思想和思潮,坚决做到不随意传播、转发;对社会中一些错误思想观点坚决予以抵制、驳斥,弘扬主旋律。谨于律行,即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确保自身行为能给学生做出示范,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保持自己的行为始终符合思政课教师规范要求,绝不能课上一副嘴脸课下另一副嘴脸;注重自己在网络和自媒体上的行为,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杜绝传播不良信息。

情怀要深,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徑。思政课教师有了对党无比忠诚的政治情怀、对国家民族深厚的爱国情怀、对学生关心关爱的育人情怀、对自身严格要求的自律情怀,必将形成教师认真负责、学生愿学爱学、师生和谐互动、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新格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易连云,毋改霞.中小学家国情怀教育初论\[J\].中国德育,2014(13):23.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4\]于铭锐.习近平对思政课教师的“六个要求”在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理论观察,2020(7):60.

\[5\]赵孟营.跨入现代之门: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观报告\[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8:61.

\[6\]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爱国情怀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8:0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赣鄱情怀
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8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爱国学·晒佳作
中国漫画(2017年10期)2018-01-25 20:06:46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青年歌声(2017年9期)2017-03-15 03:33:18
“五老”情怀
中国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 09:51:53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 14: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