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苇
近些年来随着人才市场激烈竞争的不断加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宗旨实现了类型转变,主要是从过去的应用型转变到现在的实践型。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学研用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而言是一条崭新的道路,需要不断的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为其发展保驾护航,基于此本文针对产学研用模式下企业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产学研用”模式在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一)制定科学培养方案
产学研用模式下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其人才培养目标,必定是培养实践性的人才,这是高校的核心任务,然而受到一系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对人才培养方案上受到了很多干扰,只有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培养方案,才能够对人才培养的水平进行衡量。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包括:首先,是做好人才培养计划;其次,制定好教学规划大纲;最后,完善教学体系。在社会与用户需求不断改变的过程中,结合具体高效情况进行创新,可以在理论角度上借鉴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对核心专业课程的实践设计进行强化,进而实际能够在学生的学业规划中体现出来[1]。
(二)实现“产学研用”基本要素的巧妙结合
1.“产、学”模式
近几年来,各大高校的双师形式的队伍实现了进一步的推广,特别是对于产学模式而言,产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是重要的指导方向,从某种程度上來看,这也是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简单来讲校外导师通过指导、实践调研等一系列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而校内导师则引导学生进驻到指定的企业内进行专业性的实习,这对于校企双方都是百利无一害的。
2.“学、研”模式
近些年来,国有企业体制实现了改革,因产业背景逐步完善,在此背景下电子商务横空出世,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目前电子商务已经初步实现了全面覆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移动互联网支付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支付方式之一,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支付方式之一,所以不论是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对用人单位来说他们所面临的压力之下,需要采取有效的内部管理以及战略发展措施,对此进行调节为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唯有如此才能切实发挥作用。无独有偶,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着教学原则,培养了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而且理论资源非常丰富,对于流程分析和业务模块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可以通过论文撰写、学术竞赛等一系列方式,使得高校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达成统一。如此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期间,除了能够对专业知识实现快速的实践应用外,还能使企业在前期得到充分的资金支持,在对科研成果的研究上迈向更高的台阶,为高校合作等后续发展提供可能。
二、“产学研用”模式下的工商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措施
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言有着重要作用,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使得学生在未来的从业生涯中少走弯路,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产学研用教学模式对于师资队伍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工商管理专业更是要求教师队伍具有高超的专业素养。教师除了要具备充分的理论知识外,更要具有丰富的实践技能,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高校应积极展开师资队伍内部师德教育,在师资队伍中形成育人为先的教育观念;其次,应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技能进行强化,让教师正视开发与科技服务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加强对技术的科研,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2]。
三、总结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而言,高校应逐渐转变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致力于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在未来能够更加顺利地投入到行业工作中。
参考文献:
[1]王鉴雪,孙双霞.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99-103.
[2]韩瑞.“产学研用”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营销界,2019(46):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