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探讨

2022-06-09 02:04王金秀
海风 2022年5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素养情感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高中教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课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思想品质。通过细致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规律,对学生展开全方位、多层次地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基于此,本文以高中音乐教学为例展开研究,简述高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加强高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希望能为高中阶段现代教育提供一些可行性意见与参考。

音乐作为一种可以净化学生心灵、调和枯燥生活的催化剂,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使得高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日渐凸显。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少高中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素质和思想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高中音乐教师需要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下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既有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和落后观念,创新与完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并注重学生乐感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其能够以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压力。

一、高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基本都需要面临高考的压力与难题,此时的情绪和情感正处于逐步形成的敏感时期,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学生叛逆、抵触、厌学、崩溃等行为。因此,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合理的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与学习态度,还有利于学生思想情感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道德素养。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颁布的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教育部门要求高中阶段的所有课程必须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明确教学活动的重点与难点,加强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借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及情感教学的比重,在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音乐思维和思想情感的进一步完善[1]。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智能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深入体会不同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色彩,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内涵。另外,高中音乐教学中适当增加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认知与音乐品鉴能力,促使学生尽快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思想道德素质,为今后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构建民主、平等的音乐情感教学氛围

针对高中阶段学生压力过大的情况,高中音乐教师应抓住学生情感发展的关键节点,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认知变化,正确审视学生出现不良情绪的直接诱因,增加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人文关怀。首先,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转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编制多元、有趣的教学设计,并以热情的态度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释放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观点,实现与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思维。其次,教师应细致研究音乐课程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元素。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与学习习惯,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化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构建民主、平等的音乐情感教学氛围,一方面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感教育情况,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认知差异性;另一方面可以保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音乐素养,不断提升音乐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最后,高中阶段音乐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有利于教师设计出最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为借助现代智能设备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与思想情感。例如,在学习《卡农》这篇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自由表达听到这首曲子的真实感受。通过向学生讲解《卡农》的创作背景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卡农》旋律的理解与巩固,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音乐教学的真正魅力。

(二)创设科学、合理的音乐情景教学模式

为提高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效率与质量,高中教师应创设科学、合理的音乐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相对自由、轻松、愉悦氛围中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思维能力,提升自身对音乐作品的赏析水平,直观感受不同音乐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内涵与情绪变化。通过在音乐教学中应用情景化教学模式,如音乐剧、舞蹈、表演、演唱等形式,不仅可以降低音乐课程的教学难度,让音乐内容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还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体验感与音乐潜能,让学生将自己所投入的感情与音乐作品相结合,进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以及主动性。例如,在学习《辽阔的草原》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该曲子的民族特色,展示与之相关的民族舞蹈或者民族习惯,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不同民族特点的了解与认识,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到歌曲中的情感文化,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在此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2]。

(三)加强现代化教育教学措施的应用力度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高中音乐教师必须正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纰漏与问题,明确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支撑下,加强现代化教育教学措施的应用力度。为保证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效果,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和心理素质,选择情绪特征较为明显的歌曲。通过创新、优化音乐教学方法,丰富音乐教材内容与教学形式,并将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的核心素养。或者,教师在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时,利用多媒體辅助教学设备,用图片、视频、音频的形式展示音乐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或音乐作品,从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提升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刺激学生主动转变不好的心理状态与学习习惯,促使其愿意了解、探索深层次的音乐作品与思想情感。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跳跃性,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普遍较好,教师可以精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为学生播放不同题材、不同主题的音乐作品,运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作品在情感特点及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与区别,充实学生的情感体验[3]。例如,将《外婆的澎湖湾》与《黄河大合唱》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两首歌曲在情感表达方式与内容表现手法上的不同之处,加深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对两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进行细致讲解,让学生明白歌曲所传达的英雄气概与民族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不抛弃、不放弃精神。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一门结合听与唱的实践性课程,对学生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高中音乐教学开展情感教育既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和综合实力的关键手段。因此,为缓解高中生的高考压力与学习压力,高中音乐教师应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与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善既有教学手段中的不足。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明确歌曲教学中的难点与情感重点。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使其对生活、学习始终抱有健康向上的心态。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音乐鉴赏水平,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

参考文献:

[1]张琳琳.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分析[J].戏剧之家,2021(31):95-96.

[2]徐静.音乐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和美育的渗透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22):55-56.

[3]王永强,马金虎.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1(12):103-104.

作者简介:王金秀(1977-),女,山东青岛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高中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素养情感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论音乐作品分析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情感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台上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