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抗联题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路径研究

2022-06-09 01:31韩兵
海风 2022年3期
关键词:英勇联军抗联

在十四年的抗战中,东北抗联以齐英勇顽强的拼搏精神,和不畏牺牲的战斗精神,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付出了血的代价。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是当下高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如何依托本土资源,将黑龙江抗联题材转化为教学资源,融入专业课教育,提高课程思政的深度和广度是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从黑龙江抗联精神的含义和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一、黑龙江抗联精神的内在含义

(一)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爱国精神

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的英勇奋斗中,表现出了强有力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各民族生存的源动力。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情感[1]。”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在抵御外来入侵的一次完全胜利,也只有在抗日战争中实现了全民族的总动员,激发了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觉醒与团结。这场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起到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响应中国共产党的集结和号召,东北各阶层上至耄耋老人,下至英勇少年,自发的形成了第一、二、三、六、七的自发抗日联军,第四、五救国军和第八、九、十一的抗日义勇军。无数的英雄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抗战爱国篇章。抗日英雄赵一曼在临死前写给日本人的诗《滨江述怀》中写道“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2]。”正是东北各族儿女不畏强暴的精神,才谱写了持续十四年的英勇抗战。

(二)前赴后继,英勇杀敌的抗争精神

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抗战的主要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以优异的战绩彰显了战士们前仆后继、英勇杀敌的抗争精神。典型的战役有李兆麟主任指挥的奇袭老钱柜战斗,用时两天两夜就夺取了5个营地,俘虏100多伪警察,缴获粮草物资等,创下了最短时间内完成飞奔400公里的记录。除此之外,还有震惊日伪的夺取克山县战斗,仅用了两个多小时,就顺利的夺取了战斗的胜利,敌军伤亡惨重,缴获枪支弹药数以万计。在中共中央《八一宣言》中明确的指出:“我东北数十万武装反日战士在杨靖宇、赵尚志、王德泰、李延禄、周保中、吴义成等民族英雄領导之下,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处处都都表现出我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精神,处处都证明我民族抗日救国的必然胜利[3]。”足以见得,东北抗日联军用英勇杀敌的抗争精神对抗日本的侵略。

(三)血洒疆场,宁死不屈的牺牲精神

东北抗联血洒疆场,宁死不屈的精神是为了祖国和民族的集体利益,是用爱国主义道德的觉悟,自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和舍弃自己的利益。这种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在抗战十四年的艰苦岁月中,无数无名英雄,用年轻的生命,用血肉之躯抵御日本侵略者的入侵,这种不畏牺牲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体现。据不完全统计,有91.4万英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斗中英勇牺牲,这其中东北抗日联军和义勇军占三分之一,达33万人之多。抗联英雄姜墨林,在带领不对转移到绥芬河大青山时,遭遇敌人的层层包围,为了能够掩护战友,只身一人面对敌人,但敌众我寡,为了最后不落在敌人的手里,竟然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选择以身殉国。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孤身一人连续作战,在坚持5天后仍奋勇杀敌,拼死战斗。当日本人抛开他的腹部时,只有还没消化的草根和树皮。抗联战士英雄千千万,他们的名字也鲜为人知,但是,他们的光辉伟绩却永世长存。

(四)孤悬敌后,独立自主的奋斗精神

孤悬敌后,独立自主的奋斗精神是东北抗联能够抵抗重重险阻,取得最终胜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有人形容共产党人的革命奋斗,最艰苦的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艰苦的是长征后期的游击战,而第三艰苦的就是抗联的十四年抗战。东北抗联所经历的苦主要包括了:第一,东北的天气苦。东北地处祖国的高纬度低带,全年寒冷期在半年左右,平均最低温度达到零下三四十度,在这样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抗联将士棉衣紧缺,衣着单薄,既要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抵御寒气,风餐露宿,还要与敌人拼杀;第二,东北的战争苦。东北抗日联军作为钳制日军的武装力量,搞乱日军建立起来的伪满秩序,有效的威胁了日军在我国发起的全面进攻;第三,东北的生活苦。日军对抗日联军的疯狂围剿和封锁,致使东北抗日联军将士们在东北的极寒天气里没有棉衣穿,日军的阻断,将士们没有充足的粮食,没有房子住,只能在人迹罕至的林海雪原中建立密营和后方军事基地。就是在这样一种悲惨的环境中,东北抗日联军将士用孤悬敌后,独立自主的奋斗精神有力的钳制了日军在我国入侵的脚步。

(五)协同作战,精诚合作的国际精神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十四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不仅自己在奋斗,同时,也得到了苏联和朝鲜的共同支持。中国、朝鲜、苏联三国人民协同作战,精诚合作,共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共同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国际合作的英雄篇章。1910年,日军全面占领了朝鲜,大批的朝鲜人民流离失所,流亡东北大地。1931年日本又入侵东北,东北成了日本的殖民地。因此,日本帝国主义成为中朝两国人民共同的敌人,中朝两国人民建立起了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堡垒,共同杀敌。正如杨靖宇在《中韩民族联合抗日歌》中唱到:“联合呀!中朝民众,互相间本赤诚,誓杀到敌人大本营,勇冲锋!……前进呀!中朝民众,自始要有终,坚持那最后五分钟,勇猛打冲锋!”中朝两国面对日本的侵略,建立起了休戚与共的战斗情谊[4]。苏联方面,更是在紧要关头,让抗日联军扎营苏联边境,同时出兵苏联远东军,与我方东北抗日联军协同作战,加速了解放东北的步伐。共产国际精神在共同的反法西斯侵略的目标中得以充分体现。

二、黑龙江抗联题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路径

(一)把黑龙江抗联题材转化为现场教学场所

东北抗日联军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抗联事件也是真实存在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真实事件。作为东北四大精神之一的东北抗联精神,是值得在学习中直接灌输的。因此,将与黑龙江抗联题材相关的场所转化为现场教学的场所,是最直接,也是最直观的感受东北抗联精神的方式方法。第一,开展必要的祭祀活动。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进行祭扫、默哀、宣誓等活动,让学生实地了解抗联英雄的伟大事迹;第二,开展实景参观。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参观学习,瞻仰遗物,了解时代背景与历史时间,讲解陈列内容,增强学生对抗联精神的了解和感性认识;第三,开展专题活动。结合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时间点,在课堂上融入抗联历史事件,增进学生对东北抗联精神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把黑龙江抗联题材转化为课堂讲授内容

课堂讲授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在讲授中,充分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也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把大量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重要途径。为了能够让学生快速的了解到东北抗联精神,将东北抗联题材与专业课相结合,能够更加系统和完整的向学生传递东北抗联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書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5]。”因此,用好课堂这一关键渠道,形成弘扬抗联精神的主导力量,把作为中国革命形态重要精神的东北抗联精神在课堂中充分的表现出来,显得尤为重要。

(三)把黑龙江抗联题材转化为隐性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强调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在思政课堂上,同时也在专业课上。长期以来,东北抗联题材资源在转化为课堂教学中明显不足,学生对东北抗联精神的了解少之又少,且东北抗联精神的传颂率同其他革命精神相比更是微乎其微。未来东北抗联精神可以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一样,作为高校专业类课程的创作题材,增进学生对于抗联精神的了解和传承,以此形成隐形的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使课程思政摆脱“两张皮”的窘迫境地。同时真正做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育人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二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李云桥.赵一曼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杨靖宇.中朝民族抗日联合歌[N].吉林日报,1958-02-23.

[5]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课题项目:本文依托于北方国际大学联盟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在党史学习背景下我校东北抗联历史题材装饰艺术设计创作研究》(编号:20210610005)。

作者简介:韩兵,三级导演,研究方向:戏剧影视创作。

猜你喜欢
英勇联军抗联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英勇的旧寨塔保卫战
跳伞
浅析关汉卿《单刀会》中关羽形象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形象浅论
英法联军为何不烧紫禁城?
抗联英雄赵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