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霞
内乡县湍东镇红堰河村,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民族要复兴,鄉村必振兴”的理念,持续不断开展特色产业与美丽乡村完美融合。建设美丽乡村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红堰河村在特色产业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方面取得荣誉和优势如下。
一、取得的荣誉
2014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产业示范村,2017年被评为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村镇,2019年被评为河南省森林乡村,2019年红堰河村舞蹈队获得南阳市广场舞二等奖,2021年创建省文明新村。
二、特色产业与美丽乡村完美融合
(一)区域优势突出
红堰河村位于美丽的湍河东岸,地处城乡接合部,是一个典型的近城村。西临康养小镇、湍河东岸,距内乡县火车站和沪陕高速出口内乡站2 km,毗邻医院,交通方便,四通八达。
(二)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按照“一花三桃多元果”的发展布局,突出发展以月季和核桃、油桃、猕猴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着力打造优质林果基地,打响内乡特色林果品牌,不断扩大面积,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实现“山上披绿、林下生金”,促进绿色富民。红堰河村把区域特色和月季传统文化结合,发挥月季助力脱贫增收的优势,坚持创新引领,以市场为导向,把月季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发掘月季产业潜力。同时,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提升月季花卉产业质量效益为主线,以扩大月季种苗生产和种植规模为重点,使月季产业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构建和延伸产业链,增强月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响内乡月季品牌,使月季产业成为扮靓城乡、带富群众的高效生态产业。林果产业的迅猛发展,有效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也让越来越多的林农奔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三)示范型现代蔬菜园
利用现代化栽培技术,打造蔬菜科技型、旅游型的“高科园”,蔬菜进行了绿色、无公害、有机认证。通过引进新品种、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生物基因工程(生物杀虫防虫避虫手段)、农业生态和环境技术、蔬菜加工和储藏技术等,取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育苗大棚以泥炭土为栽培基质,由自动播种机把基质均匀装入托盘,播种种子,再放入萌芽室,保证种子的发芽率。该大棚有加热和降温设备,全年均可投入生产,每年可以培育出300余万棵种苗以供市场需求。大棚内的先进设备有加热炉、移动喷灌、自动卷膜设备、风机、水帘、循环风机、遮阳网、补光灯、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等,通过计算机的自动化控制,给广大种植户带来更高品质的种苗。
俗话说“苗壮一半收”,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早春栽培的小番茄一般在1—2月播种,3—4月定植,5月后就可以采收。大小番茄苗、大小黄瓜苗、茄子苗、甜瓜苗、西瓜苗已陆续发往各地的种植户大棚。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每一粒种子都有一个春天的梦,种下希望,收获美好。为您培育最优质的的种苗和种植技术指导,培育最新鲜、有机种植的现代蔬菜,红堰河村坚守初心,一直在行动。
红堰河村示范型现代蔬菜园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按照“科技引领、企业带动、产业支撑、高效转型”的发展思路,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收,带着农民富,为红堰河村的美丽乡村振兴助一臂之力。
(四)基础设施完备
硬化水泥路要求全村推进、整体打造,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全部硬化。全村现有垃圾箱18个,分布在各小组,各家各户的生活垃圾集中在垃圾箱中,村里统一清运到县垃圾处理厂。修建350 m污水主管网道,建立微动力太阳能污水处理厂。主要道路全部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内所有道路两侧、房前屋后全部绿化。砌花池、路沿石,修建文化墙,挡土挡墙。建设凉亭3个,景观石
4个,建设文化广场6个。成立了广场舞队,其中部分老年人积极参加县级广场舞大赛。安装了运动器材,配置乒乓球、高低杠、双杠、篮球等健身运动器材,使老百姓身体得到锻炼。农家书屋全天向村民开放,村民可免费借阅,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定期开展好媳妇、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等评先活动。改造旱厕198户,现有218户已改为水冲式。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村容村貌达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
在湍东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红堰河村依托特色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让人们过上富足的生活。特色产业与美丽乡村完美融合,真正践行了乡村振兴的理念。
(责任编辑 刘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