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怡阳
我爱吃甘蔗!小时候的我啃甘蔗时常啃得满脸通红,也才咬下一小口。妈妈看了心疼,于是把甘蔗切成小块,方便我吃。这一习惯坚持了许多年。
一天到家,看到桌上放着新买回来还没来得及切的甘蔗,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今天我给妈妈切一回甘蔗!我挑了一根洗净,然后模仿妈妈的样子,左手稳稳地按住甘蔗,右手举刀,煞有介事地比画几下,才“下狠劲”切下去。不是不知道甘蔗硬,但没想到这么硬。我一刀下去,还没“入木三分”,刀就生生卡在甘蔗中间,我使出吃奶的劲往下按。我从来没想到切甘蔗竟然是个体力活儿,也从来没注意妈妈切甘蔗时是否这么累,亲身实践之后我才体会到此中不易。
切了小半碗甘蔗后我已筋疲力尽了,“中场休息”了不止一次。案板上汁水横流,碗里的甘蔗也没有妈妈平时切的那么平整。印象里,妈妈切的甘蔗总是方正、漂亮的。原来即使如切甘蔗这样的小事,妈妈也是极用心在做!她又是切过多少回,才练得“方正”“漂亮”?
看着眼前的小半碗甘蔗,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与妈妈多年来的用心相比,我付出的实在微不足道。不过这至少提醒我,此后可以为妈妈做得更多,而且想到什么立刻去做,绝不拖拉,报答妈妈每天为我的付出……
妈妈看见我切好的甘蔗,笑了笑说:“傻丫头,能切成这样,费了不少力气和时间吧!”然后,她只尝了一块就不肯再吃了,执意要把剩下的留给我。
我真的做了一件再正确不过的事。妈妈,女儿本想报答您,可还是得到您的关爱!而做这一切时,您的言行那么自然,好像是“理所当然”“自然而然”。我要学习您切甘蔗的手艺,还要学习您对我的好,也对您好!
教师点评
作者以切甘蔗为线索,设置悬念,情节一波三折,十分巧妙。文章开端简洁明了,交代妈妈买了“我”爱吃的甘蔗,也设置了第一处悬念:以前吃甘蔗,都是妈妈切好,这次妈妈没来得及切,于是,“我”有了第一次尝试切甘蔗的经历,这一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随着情节发展,作者顺理成章地设置了第二处悬念:面对女儿切好的甘蔗,妈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开心地大快朵颐?眼中含泪地吃完?文中妈妈的表现是“她只尝了一块就不肯再吃了,執意要把剩下的留给我”,这才是每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最可能出现的举动吧!(吕增兴)722673BD-DF0B-4179-A070-F58E45ED82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