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水和谐

2022-06-09 19:42马东春
人民画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永定河水系文化遗产

马东春

历史上,各个朝代城市的选址,均与水系河道的空间布局密切相关,北京城也因水而建。800多年的建都史,让北京留下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分布集中、特色鲜明的水文化遗产。

北京的水文化,一是代表北京城发展足迹的永定河文化遗产;二是反映古都政治特征的皇城水系;三是通过开凿、疏浚运河和航运体现服务于政治中心的漕运文化遗产。

永定河

永定河是海河水系的最大河流,也是流经北京地区的最大河流。洪荒时代的永定河从上游携带的大量泥土和砂石形成永定河洪积冲积扇,并与泃河、潮白河、温榆河、大石河形成的洪积冲积扇共同构成了北京小平原,北京于此而生。

古莲花池水系、古高梁河水系都是永定河的古河道,这些古水系、西山诸泉和城近郊区丰富的地下水,主要也是由永定河进行水源补给的。永定河古河道还孕育了万泉河、清河以及大量湖沼,为北京地区提供了优越的水资源。永定河上曾建有北京最早的大型水利(引水灌溉)工程戾陵堰和车箱渠,也有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建于金代)联拱大石桥—卢沟桥等,孕育了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独特的人文资源。

皇城水系

作为六朝古都的北京,老城水系充分体现出皇城特征。水系层层环绕,环环保障,透露出古代皇家社会风貌。皇城供排水系统发挥着军事防御、防火、防洪、皇家饮用水水源等作用,其中紫禁城筒子河是宫城的第一道防线;“凸”字形外护城河(北、南、东、西、前三门护城河) 可有效抵御外侵;“濯手有禁”的内、外金水河是重要的水源供给通道。

北海与中南海,在辽代称“瑶池”、金代称“太液池”、元代建“万寿山”,明清沿用为皇家御苑,京城“燕京八景”中的“琼岛春阴”和“太液秋波”即在此处。与中南海、北海一脉相连的什刹海(前海、后海、西海),积淀了上至皇亲国戚、士大夫,下至普通百姓的深厚的多层次文化,是北京历史与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

运河

北京成为政治中心后,漕运日兴,多次开凿、疏浚由南自北的漕运大动脉。元代郭守敬经过精确勘测,引白浮泉水入积水潭,实现京杭运河全线通航。现存的“京东第一大码头”的张家湾漕运码头、元代通惠河上游的头闸广源闸、“八里桥不落桅”的八里桥(永通桥)以及北新仓、禄米仓、南新仓等漕运官仓等,代表着当年“舳舻蔽水”的运河盛况。

另外,金代金陵遺址排水沟,“燕京八景”之一的玉泉山诸泉,自清代即为皇帝行宫的小汤山汤泉行宫,国内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水关遗址—金中都水关遗址等,都体现着历代劳动人民的“水”智慧。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首都规划务必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贯通历史现状未来,统筹人口资源环境,让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永续利用、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弘扬好水文化的核心是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体现在水与城市、水与土地、水与产业的关系上。

目前,北京已调查的508处水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功能各不相同。由于时代演变,水文化遗产的权属关系复杂,尚存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方式多样,以及无人管理的情况。水文化管理体制缺少多部门协作机制,更缺少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急需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另外,北京水文化虽底蕴丰厚,但由于历史原因,或为满足城市的建设需求,水文化遗产单元曾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拆除,其功能也逐步弱化以致消失,水文化遗产形态和特征存留并不完整。

中心城区目前尚留有体现水文化的涉水地名,如龙须沟、东不压桥胡同、北河沿大街等。但在城市化过程和城市改造过程中,水文化传承功能退化,水文化记忆逐步丧失。

尽管如此,城市管理者一直积极修复和再现水文化遗迹和景观。2003年,北京曾经的“盖板河”转河的盖板被掀开,暗河变明河,重现转河水系景观;2017年,依据历史河道位置和走向而复建的东城三里河,再现1400多年前形成的三里河水系景观;“三山五园”地区、首都功能核心区等区域历史水系恢复工作也在逐步推进和实施。

北京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贯穿于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并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文化和资源支撑;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也为水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包括政策在内的多方面保障。保护水文化资源,需要更全面更系统地保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在汲取历史文化养分的同时利用好、弘扬好,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猜你喜欢
永定河水系文化遗产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为了“母亲河”水清如翠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花博园水系整治工程中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勃勃生机的永定河
母亲节拍摄母亲河
Tough Nut to Crack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关于风景园林快题中水系设计的分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