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陶瓷刻画花的装饰特征与传承

2022-06-09 16:36朱利文
收藏与投资 2022年4期
关键词:传承

摘要:民间窑瓷在我国北方地区比较多见,其中磁州窑颇具代表性,该窑创烧于北宋年间,并在宋、元、明等历史时期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陶瓷艺术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創造了中国陶瓷历史的华丽时代。其中,刻画花是磁州窑陶瓷器皿外观装饰最典型、最具特色的手法,表现技巧丰富多样、独树一帜,至今仍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本文主要对磁州窑陶瓷刻画花技法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刻画花的装饰特征及演变规律,并就如何传承磁州窑陶瓷刻画花技法提出自己的拙见,希望能够对促进磁州窑陶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磁州窑陶瓷;刻画花装饰艺术;传承

磁州窑发展历史悠久,至今已超千年,目前仍在开窑烧制。磁州窑瓷器在我国陶瓷艺术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造诣水平之高,曾一度齐名于景德镇瓷器,彭城因此有着“北方瓷都”的美誉。磁州窑陶瓷装饰艺术在我国陶瓷发展过程中开创了一个审美新天地,其中,刻画花装饰艺术以其奇异的艺术表现力在陶瓷装饰艺术领域独树一帜。

陶瓷外观装饰这一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这一表现形式超越了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贯穿人类发展的始终。人类早期制作陶瓷器皿,主要用来盛装食物。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在器皿表面增添简单的装饰,赋予原本只有实用功能的陶瓷以新的价值意义。后来,陶艺器皿的外观装饰逐渐发展起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装饰手法,最后催生了制瓷业并获得进一步发展。磁州窑作为极具影响力的民间瓷窑,刻画花传统装饰艺术是其代表性的创作形式。磁州窑陶瓷刻画花装饰艺术丰富多样,不同时期的装饰特征各有不同,其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力在推动陶瓷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磁州窑陶瓷刻画花的概况

(一)磁州窑简介

磁州窑是我国十大民窑体系之一,在陶瓷艺术史和陶瓷领域均具有极高的影响力。磁州窑创窑于北宋中期,经历了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发展到今天已有超千年的历史。早在75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磁山一带烧制陶瓷器皿,用于生活甚至盛放谷子等农作物,磁山这一远古时代的文明行为被考古界命名为“磁山文化”。考古学家在此发掘出大量的红陶陶器,上面刻有绳纹、划纹等原始图样,这一情况足以证明磁州窑陶器受到了“磁山文化”的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磁州窑是磁州文化在人类进入农耕时代的再次发展。磁州窑制瓷工艺属于极富历史渊源并最具有原始艺术之美的代表性珍品之一,在古代民窑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甚至齐名于景德镇,有着“南景德,北彭城”的美誉。磁州窑工艺能一直流传下来,磁州窑的陶瓷装饰艺术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刻画花技法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手法,其装饰风格区别于五大官窑的流行色彩,以白色化妆土和黑釉丰富了装饰色彩,突破了当时的装饰技法,创造了丰富多样的磁州窑装饰法,丰富了陶瓷的装饰手段。

(二)刻画花装饰

磁州窑陶瓷最为显著的表现手法为刻画花装饰,这一代表性手法的绘制方式是以竹木为工具,利用竹子的尖端部分为湿润的陶瓷胚体制作纹样,刻画出各种装饰图案,最后形成浮雕式的艺术表现效果。陶瓷刻画花装饰在装饰手法上属于极具代表性的表达形式,并且题材选择范围广,技法娴熟,成为陶瓷艺术发展历程中一种极为高超的表现形式。刻画花装饰手法除了用于磁州窑外,还应用到了耀州窑、越窑等窑的陶瓷工艺美术中,装饰风格虽与磁州窑略有差异,但艺术成就都较高。此次研究磁州窑对其代表性的陶瓷刻画花装饰进行分析,重点对白色化妆土和黑釉手法进行更为深入的考察,再次探寻其黑与白形成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内在逻辑。磁州窑用刀代替笔划,以竹木为工具利用其尖端在胚体上进行刻画,运笔行云如水,线条连贯流畅,造型生动活泼,釉色质朴秀丽,极具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刻画花装饰最基本的两种工艺装饰手法,即刻和划。有些刻画花装饰产品同时具备了“刻”和“划”的工艺,使得装饰纹样凹凸有致,更具立体感,丰富了陶瓷器具外观图案的层次感,艺术感染力更强。

二、磁州窑陶瓷刻画花的装饰特征

(一)流畅柔美的划线

流畅柔美的线条是磁州窑陶瓷划花作为显著的装饰特征之一,简练的线条通过工匠师的手刻画而成,在陶瓷艺术品上一气呵成,体现了工匠师高超的技艺,也表达了工匠师最质朴、最原始的情感。点、线、面是构成艺术品的基础,磁州窑陶瓷划花线条的柔美性表达了一种动感和神韵,并决定着整个作品的总基调。如北宋时期的“白底刻画执壶”(图1),线条简洁大方、流畅丰满,使得整个陶瓷艺术品流光溢彩、雍容华美。白底刻画执壶上的每一条刻线都流畅自如且有缓有急,深入浅出,如同国画中的工笔画。由于陶瓷是弧面的造型,为了符合陶瓷本身的形态,刻线一般采用曲线,刚劲有力、干脆利落的线条通过曲线式表达,使得磁州窑陶瓷划花的运笔丰富多变,有效强化了划花的装饰艺术效果,整个陶瓷品看上去充满张力和弹性,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美。

(二)典雅质朴的釉色美

我国民众对古典色彩美学的追求,常常与社会经验和情感联系在一起,一般视白色为光明和纯洁的象征,黑色看作是庄重、典雅的象征,红色是热情的象征,绿色意味着生命的复苏等。磁州窑陶瓷刻画花装饰,以白色和黑色这种传统底色为主色,黑色釉被高温烧制后有了质的转变,釉面亮泽,显示出一种庄重的质朴感,而经典的素色非常符合当时的民风民情,对百姓的生活具有普遍意义。黑色和白色作为装饰,能彰显出陶瓷器物典雅、质朴的美感,在磁州窑陶瓷装饰图案中,采用黑、白两种颜色进行配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陶瓷的立体感,这一手法比较典型的代表作是宋代的白底黑花刻画花卉纹瓶(图2)。

(三)简练概括的纹饰美

刻画花作为磁州窑陶瓷最独特性的装饰手法,在北宋时期工艺水准达到了巅峰。刻画花装饰纹样最初是以几何、线条为主,随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植物、花卉等装饰纹样,尤其是莲花纹装饰,颇具佛教色彩。莲花纹样是传统磁州窑陶瓷中刻画花艺术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纹样,纹样简洁大方,非常具有装饰感(图3);牡丹纹样的出现比莲花纹稍晚,但在装饰艺术效果上,牡丹纹更加丰富、华贵。随后牡丹纹样优雅、华贵的造型逐渐代替了莲花纹样。发展到后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花卉纹样,同时还出现了动物纹样,尤其是以鱼纹样为主的动物装饰纹样,画面栩栩如生、充满童趣。

磁州窑陶瓷刻画花装饰纹样,通过简化、取舍、变形等手法进行概括,线条简洁、主观性强。如北宋时期的“鸡心水盛”(图4),采用牡丹纹样进行刻线装饰,线条简练概括,通过简单的写意来刻画复杂事物,配上质朴的釉色,纹饰生动有趣,表意深入浅出。

(四)丰富多彩的构图美

磁州窑陶瓷刻画花的构图主要是以圆形和曲线为主,圆形象征圆满,曲线构图象征子嗣延绵不绝及对后代美好的寄托,圆形和曲线构图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取向。自古以来,中国就向往人生的圆满、祥和,崇尚绵延后代的美好传承。磁州窑陶瓷刻画花也表达了中国古代勤劳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磁州窑陶瓷刻画花多连环式穿插,并以双数的形式呈现,双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好事成双”的意义。磁州窑陶瓷刻画花纹样样式灵活,线条流畅,能适应陶瓷器物的弧度变化,构图均衡,在突出装饰花纹中心的同时不显得突出,两者融为一体。如珍珠地凤凰纹磁枕(图5),其上多凤凰祥云装饰花纹,构图饱满,形态丰富生动,浑然天成。

三、磁州窑陶瓷刻画花的传承

(一)独具特色的工艺手法

刻画花是装饰工艺技法的总称,包含了刻花工艺、划花工艺、镂空工艺以及篦划纹工艺等,刻画花装饰丰富多样,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以针刻线划纹装饰最为著名,其手法是以针尖形工具进行刻花。刻画工人通过如针尖般的竹签工具来做装饰,刻画出流畅多姿的线条,纹样细腻,可以感受到刻画工人工艺技法的娴熟和匠心精神。层次分明的花瓣托举着纹样,栩栩如生,造就了特色鲜明的艺术形态,给人以朴素、高雅的美感。刻画花装饰手法的多元化发展说明磁州窑陶瓷装饰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时至今日,刻画花装饰仍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多种多样的装饰题材

磁州窑作为民间瓷窑的代表之一,刻画花装饰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在不断发展中,常常使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作为装饰主题,有花卉类、人物类、禽鸟类、蔬果类等。刻画花装饰花纹多样,布局层次分明,装饰手法娴熟,线条流畅,艺术表现效果极佳。

在传统的磁州窑陶瓷刻画花装饰中,装饰纹样主题的多样化对磁州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对陶瓷器物进行了美化,也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盼望。因此,在装饰纹样的选择上,主要是以寓意美好的图案为主,如富贵的牡丹、傲雪的梅花、高洁的竹林等,同时匠人也会采用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题材作为磁州窑装饰纹样,增加了装饰纹样内容丰富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装饰的观赏性,强化了民族情感的表达。

磁州窑陶瓷刻画花装饰应用非常广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活用品中的锅碗瓢盆等,也有文人使用的笔墨研盘和陈设用品等。刻画花装饰纹样在经过以生活用品为主的简单应用后逐步运用于家居陈设,这些都意味着该工艺艺术审美标准在不断演变中提高,更是在传承中得到持续挖掘与探索后实现了新的发展。

(三)构图布局独特

磁州窑陶瓷刻画花装饰艺术构图独特,常常采用花卉、叶子的纹样进行装饰。如磁州窑陶瓷刻画瓷枕(图5),花纹遍布整个瓷枕,构图饱满,体现了一片繁荣的美感。磁州窑陶瓷刻画花纹样,主要依据器物造型选择相符合的纹样,如梅花瓶上一般选用牡丹花纹饰,与陶瓷器物造型相结合,以表现出高贵的美感;也有采用均衡布局的构图方式的,看似对称,实际上花纹是不同的,在变化中穿插,展现了独特的均衡与非均衡相结合的构图方式。

四、结论

磁州窑陶瓷刻画花装饰艺术对我国陶瓷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创造性影响,它别具一格的装饰风格在中外陶瓷艺术史上写下了璀璨的篇章,极大地推动了陶瓷品的发展。磁州窑陶瓷刻画花装饰从最初的符号图案走向各式各样的纹样,在不断发展中丰富了磁州窑工艺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作为传统工艺的后继人,应有意识地发扬磁州窑陶瓷刻画花装饰艺术,继承与创新并重,让磁州窑大放光彩。

作者简介

朱利文,1982年4月生,男,辽宁大连人,硕士,大连艺术学院美術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陶瓷艺术。

参考文献

[1]冯先铭.中国陶瓷[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12(3):78-90.

[2]郭守福.磁州窑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12):90-110.

[3]马忠理.磁州窑独特装饰艺术研究(上)[J].邯郸学院学报,2000(1):13-17.

[4]王建中.解读磁州窑陶瓷装饰艺术的创新理念(一)[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9(2):18-20.

[5]何丁科,龙琦.现代装饰语境中陶瓷刻划花艺术的嬗变[J].中国陶瓷,2013(12):101-102.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