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恽寿平开创了明末清初没骨花鸟画的新局面。本文通过恽寿平对“逸品”的推崇阐述其绘画思想;结合作品分析恽南田的“色染水晕法”在画面中的运用;将黄宾虹浑厚华滋的笔墨风格与恽寿平的清逸画风对比,分析“水法”的不同之处;探讨当代画家从恽寿平的没骨画中习得的成果;最后论述笔者学习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感受。
关键词:没骨;清逸;色染水晕法
一、没骨画的发展与演变
恽寿平,原名一个格字,一字寿平,后以字行,又字正叔,号南田。恽寿平开创了明末清初以来没骨花鸟画作品的新局面。一时江南江北广泛流传“家家南田,户户正叔”的说法。
书法中有提及,中锋用笔所留下的痕迹称为“骨”,其他用笔方式称为“肉”。没骨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种绘画技法,不用勾勒轮廓,作画时要胸有成竹,讲究一笔完成。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提及,黄荃画花卉的妙处在于渲染,画法精致,不见笔墨轮廓叫“写生”。徐熙的笔墨线条粗草、简单,笔下的花卉气韵突出,别有一番生动趣味。徐熙的儿子仿效黄家画法,用颜色直接涂抹绘制出花卉,叫作“没骨图”,这大概就是最早的没骨画出处。但是董逌对此发出质疑,他曾见到徐崇嗣一幅题曰“没骨花图”的芍药花,而唐代郑处写的《胡本草记》中提到芍药又名“没骨花”。董逌认为沈括没有细加考证就作了以上的判断。关于“没骨画”的争论历史上没有停止过,但从中可以得到一个事实,“没骨画”自北宋以后就失传了,而明代中叶的沈周等人直接用颜色入画则是当时风靡的泼墨写意花鸟画的流风余韵。恽寿平在与唐炗合作的一幅《红莲绿藻图》中题曰:“余与唐匹士研思写生,每论黄荃过于工丽,赵昌未脱刻画,徐熙无径辙可得,殆难取则,惟当精求没骨,酌论古今,参之造化以为损益。”恽寿平的作品是在师法古人的基础之上,对没骨画进行继承和创新,开创了以恽南田风格为特色的“常州画派”。
二、对于恽南田没骨花鸟画中“水法”的欣赏
恽南田的绘画思想与绘画技法深受后人的喜爱,追随其风格的人数不胜数。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作品是在师法古人的基础上,将写生法融入自己的绘画风格,舍弃前人的浓艳华丽,以清逸淡雅的绘画风格表现色彩与物象之间的关系,令欣赏者看到作品就有一种别开生面、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对于恽南田花鸟画中 “逸品”的评鉴
恽南田对于“逸品”的推崇贯穿于其整个花鸟画创作中,在《南田画跋》中对于“逸”的提及有40多处。如“天外之天,水中之水,笔中之笔,墨外之墨”,正因为恽寿平对于“逸品”的追求,他的绘画作品才会有如此高的境界。恽寿平追求的是一种超乎笔墨之外的情感与思想、意境与韵味,以表达其逍遥于天地之外的处世风格。恽寿平在设色方面,推崇赵吴兴古淡素雅的画风,设色古淡,不施加浓艳的色彩,而画中的物象却神韵十足。“韵”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色、光、态等具体表现,从抽象的角度表现花卉的美感。深秋时节,恽南田从画菊中“朗吟自适”“横琴坐思”,将自己置身于描绘对象中,这是从精神世界回归到绘画本身。在符合精神世界的基础上通过绘画技法与画面的构思敢于表现自然的景色,从而表现内心的清逸。
恽南田的画面冲淡而深沉,不骄不躁,是他“秀润之笔”的体现。例如,在他的作品《蓼汀鱼藻图》(图一)中用超脱于尘世的笔法描绘太湖奇石,水墨在自然晕化中显得生动而又充满趣味,石头上点缀的玲珑孔洞,一切都显得自然生动,使整幅画面洋溢着轻松、清秀之感。远处的水草着淡墨色,隐约清远。画面左侧一丛清淡的青绿竹子、下部水面上的水草,与岸上的淡淡青绿色相呼应,红蓼衬托出画面的清淡意境。画面的视觉中心处有几只小鱼在嬉戏,看似是一幅花鸟画实则是一幅带有山水情境的风景画,其中的韵味,因恽南田清润、淡雅的用笔而显得隽永无穷。
(二)对于恽南田花鸟画中“色染水晕法”的欣赏
“色染水晕法”是恽南田独创的绘画技法,意在把握水的流动性,以及色与水相互融合的丰富变化。恽南田的没骨花鸟画主要以湿笔为主,用水带色,用色表现形态,表现自然事物之间的律动。恽寿平的“色染水晕法”使色、水融为一体,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变化,不仅可以表现自然之物的固有色彩,還可以描绘物象之外的色彩。例如,《出水芙蓉图》(图二)中,放眼望去视觉冲击最大的就是花青、石青、胭脂、曙红之类清晰明朗的色彩,自然生动而富有韵味,脱离了院体画中的勾染工整。画面中边线的水迹凝结形成自然的轮廓,局部叶片中色与色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纹理,用笔灵动而有韵味。荷花的残叶画法为米点画法,点与点之间有序排列,在水与色之间晕化,浓淡相间,韵味无穷,使得画面温婉高雅。“色染水晕法”在他的另一幅作品《樱桃图》中也有所体现,一笔构成物象之后蘸水加以晕染,水自然流动将多余的颜色退回到边缘形成物体的边界。画面青翠欲滴,体现了物体本身的质感。荷叶不加过多装饰,造型变化各异,设色浓淡分明,衬托出画面的沉稳与内敛。
(三)对于恽南田花鸟画用笔的欣赏
恽南田花鸟画的用墨妙处在于用水,水墨的变化受笔力控制。其用笔刚柔并进,如太极般柔韧有余、酣畅淋漓,形态可观。黄宾虹的用水则表现为画面干、湿、浓、淡分明,以水统一画面,呈现出浑厚华滋之感。恽南田《写生册之六》中红色的萝卜与绿叶相互衬托,浓处水分较少,多以花青之类直接设色,远处的叶子则多加水分,使得远处与近处的叶子自然呈现出距离感,以营造出一种空间感。亮处的叶子水分自然流露,叶子边缘有明显的颜色与水晕染的痕迹。画面整体传达出一种古朴清逸的风格,这与黄宾虹浑厚华滋的画风虽大有不同但却异曲同工。
(四)对于恽南田花鸟画中粉与水的评鉴
恽南田在“色染水晕法”的基础上探究实色与水色的特性,将两者结合以表现不同的物象。在表现花卉时,用胭脂与大红色将花瓣渲染出形状,在花瓣底部用白粉加以衬托,通过色与粉之间的相互融合表现出花卉的虚实之感;水的运用更使得花瓣具有清逸的气息。
三、恽南田独开生面的“恽派”花卉的文化内涵
恽南田能灵活运用“浑厚”与“清逸”的花鸟设色方法,得他的花卉作品清逸脱俗。
(一)“酌论古今,参之造化”
“酌論古今,参之造化,以为损益”,这是恽南田在师造化为大雅之宗的态度上的开拓与创新。师造化于自然世界,将客观世界在作品中加以表达,是画家的真情流露。正如恽南田所说的“写生之技,即以古人为师犹未能臻至妙,必进而师造化,庶几极妍尽态,为大雅之宗。”作画师造化于自然是大宗。恽南田早期师法古人的作品,最终将自己的艺术定位在北宋徐崇嗣所绘的没骨画上,其中包含了他年少参加抗清斗争的民族气节,是其思想根深蒂固于唐宋的表达。
恽南田在表现没骨花鸟的题材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了迎合市场,他也曾创作过富贵牡丹和以野逸为主题的花卉。为了表现作品的清逸、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想,他常常借助画中的诗、词、题跋来传达内心的艺术追求,这正是文人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二)内修素养,外练俗法
画家绘画既要传情也要生“意”,让观看者有一种置身于自然的情感共鸣。“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用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画家运用手中的画笔就是要充分抒发内心情感,并将这份情感表现在画作中。恽南田在生命的体验以及艺术的修养上下功夫,最终表现出“意象之外”、超乎天际的笔墨感。
对于绘画的境界,恽南田欣赏“寂寞无可奈何之境”。其作品中充满生活的气息,记录真实的生活。就像他画作中的游鱼,布局与岸边的水草交相呼应,这是真实世界的景色,也包含了他心中的“隐”,是他对写生的专注与生活的态度。
(三)恽南田对当代没骨花鸟画的影响
受到恽南田影响的画家有很多,其中相对著名的是当代没骨花鸟女画家周冰。周冰自幼学习传统绘画、古典诗词。她的作品素净、雅致,以诗入画,以画抒情,这与恽南田推崇的“清逸”思想同出一脉。她注重写生,从写生中寻找灵感,逐渐丰富物体的形态;对自然景物进行主观刻画,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细细描摹;倾听大自然的声音,选择和自然对话,她笔下的花卉具备恽寿平所说的高雅脱俗。她善于运用“水法”将笔墨发挥得淋漓尽致。恽寿平的笔墨主要体现在“情”,笔墨若是失去了情的支撑,鉴赏者在这幅画中的所获也就随之减少,或者毫无价值。周冰将用水、用墨技法与自然交流,最终引起观画者的情感共鸣。例如《春缀满庭芳》(图三)曾入选第十三届国美展。在传承和发扬没骨画的实践中,周冰不仅静观作品气韵,还选择将个人经验传授下去,推动了没骨花鸟画的发展,使得没骨花鸟画得以长久地走下去。
四、总结
最初接触恽寿平的花鸟画是从绘画临摹开始,他不甘墨守成规、勇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精神深刻影响到笔者的创作。想要习得恽寿平作品中的“清逸”、艳而不俗,需要长期的练习。笔者初临摹他的作品,虽形似但是缺少了画家笔下的韵味,经过写生之后才开始感受到恽寿平绘画的内在含义。要熟练掌握其画作中的“水法”,把握水的流动性,将实色与水充分融合,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简介
袁红丽,1995年生,女,汉族,江苏沭阳人,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画。
参考文献
[1]恽寿平.南田画跋[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5-9.
[2]蔡星仪.恽寿平[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198,204.
[3]查律.象与笔墨—中国画物象呈现方式研究[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0:170-171.
[4]顾彩虹.浅谈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艺术特色[J].大众文艺,2016(22):82.
[5]王姝文.探析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色彩和技法[J].美术教育研究,2021(10):14-15.
[6]樊桦.探析恽寿平没骨花鸟画写生之法[J].现代装饰(理论),2015(1):154.
[7]王一韬.恽寿平没骨花卉中“色”的表现[J].美术,2021(1):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