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一
赵月边抽着桌上的纸巾边哭诉:“若不是早上买豆浆时,因为加不加糖耽误了,可能王老师就不会死了。”
王仁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便在那个早上撒手人寰,救护车到时,医生看后说,人走了起码有半小时。
家属没有大操大办,在太平间停满三天便火化了。这一点,王仁的女儿虽有不满,但也听从家里安排,毕竟,逝者为大。妻子孟菇也做到了对丈夫形象的尽心维护,整个丧葬过程,她平易近人,有理有节。若说有不甘,只是在去王仁办公室拿遗物的前夜,跟女儿提过一嘴:哪怕你爸住两天院,咱花点儿钱也是尽到了义务。
但一切就是那么仓促,就在那个早上,王仁突发心脏病离世。为此,当孟菇说是要为他选块好墓地作为补偿时,婆家没二话,一致通过。
卖墓地的人说,这块风水最好,前有湖,后有山。
同事对王仁的离去都颇感意外,参加完追悼会,没吃席,直接回到办公室。
部门原有四人,因王仁离开还剩三人,加上刚来实习不久的赵月,四人围坐在一起,就那样沉默着。最后,还是部门主任黄老打破僵局:“都说说对王仁的印象吧。”
赵月提议,把王仁的坐椅搬来,放在一角,大家对着椅子倾诉。
可看着木椅,都觉得奇怪,却又说不出怪在哪儿。赵月索性拿出平板电脑,把王仁生前的照片放大,当成遗像靠在椅背上。
这个举动如画龙点睛,让在场者瞬间找到了情绪的宣泄点,有人开始啜泣。最先哭的就是赵月。
“若不是早上买豆浆时,因为加不加糖耽误了,可能王老师就不会死了。”
二
若不出意外,赵月每天早上九点都会准时到单位,先是开窗换气,因为她所在的办公室吸烟者居多。为此,墙面尽管粉刷过多次,但仍铺满了一层黄。随后,她会把烧好的开水送到王仁那儿,惯例是敲门三下,听到“请进”,便进去了。
此时,王仁多是在看报纸,桌上放着玻璃杯,还有手机,老式的诺基亚。
赵月起初很不习惯,因为大家都用微信联系,可王仁的手機没这功能,找他只能打电话。王仁说,这电话便宜,充一次电能用七天,划算。
这种勤俭在赵月这个外人看来有点儿不真实,但相处久了,发现王仁真就是那种节省的人,省到吐出的茶叶末要是落到桌上,他都能捏起来吃了。
通常赵月是在自家楼下的早餐店要一杯豆浆跟两个包子后就来上班的。前后半小时,再加上二十分钟的车程,最晚九点便能到单位。
可这天早上却是例外。
服务员说,店里新上的品牌豆浆,甜口,但要比普通的贵一块钱。
赵月琢磨,普通豆浆才两块钱,而且是原味,想吃甜的可加糖,免费。这就相当于,两块钱买了两种味道。可品牌豆浆硬性规定口感,也就意味着无论食客喜欢与否,都必须接受,还贵一块钱,明显不合理。即便是品牌豆浆,那么,请问:它是肯德基还是麦当劳,是必胜客还是老干妈,足以撬动消费者放弃选择权,而花高价买甜豆浆?
望着满是打工者的早餐店,她陷入了沉思。这种罔顾地理位置、品牌效应的产品计划,是严重的错误决定。作为店家还蒙在鼓里,而沾沾自喜。
赵月想告诉老板,又想跟服务员说理,可夏虫不可语冰。点完豆浆后,她加了勺糖慢吞吞地吃起来。当她无意间看表后发现,居然比平时晚了十分钟。
开窗换气,烧好开水,去王仁办公室。敲门,没有应答。继续敲,还是平静。她索性推门,发现王仁的头斜着靠在椅背上。
虽说赵月没有太多的医疗常识,但仅凭眼前的一幕,她果断打了120,部门同事跟医院的救护车几乎同时到达。
医生看后,摇了摇头,给王仁盖上了白布。
所以,当赵月哭着说,若不是买豆浆时胡思乱想,就不会耽误上班的时间,若早来,即便是十分钟,王老师可能也还有救。
她就那么肆无忌惮地哭着,在场者虽劝慰,但仍无济于事。
陈姐说,你刚来实习不久,能对王老师有这份心,也算没白教你。
黄老马上帮腔,小赵别过分自责,就算提前来,王仁也不在了。
赵月对这些安慰完全听不进去,她发现,只有倾吐对王老师的感谢与怀念,方能完成内心愧疚的清除。如同鞋里的沙子,哪怕是一粒,若不倒净,都是对脚的敌意与侮辱。
是的,没有王仁的点拨,赵月的硕士论文不会轻易过关。尽管她有老师帮助,可无论怎么帮,都不能代写。而写,得言之有物,这个物是什么,有多少,又有多高,这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
就这样,赵月带着《中国地理对传统艺术影响浅析》的题目求教王仁,那时,他正在喝着花茶,透明的玻璃杯里,翠绿的茶叶在水中漂浮,时而上升,时而下降。
王仁能对该题目滔滔不绝,得益于过去他零星发表在各种文章中的观点,虽有牵强,但应付只有硕士水平的赵月,已经足够。
王仁从“天圆地方”讲起,这是中国人地理认知的哲学提炼。
天圆的“圆”,应为“圜”,它用来描述未知宇宙的空间状态。地方,“方”并非形状,而是以它为中心点进行周边参照。之所以会这样,客观上源于中国疆土的辽阔,因为辽阔,导致无法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进行全面的、准确的记录与绘制,这逼迫思想家在此前提下,找到定位方法,于是产生这种方法论。
此番话出口,赵月被钉在了那里,因为观点太新颖,打破了学校传授知识的范畴。她虽无法立即消化,但却看到论文完成的可能,尤其过去的许多困惑,也迎刃而解。
比如,为何传统哲学注重内心的培育与修养,而没有发展出西方纯粹的逻辑学,这跟城市规模有极大关系。春秋战国到两宋,中国哲学家所面对的人口动辄是数十万级,疆域更是百万平方公里,这种浩大的视野形成了广博的思维,并渗透到艺术的各个方面。比如,音乐中的黄钟大吕,戏曲中的长衣水袖。
土地稀缺的国度是永远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日本不就如此吗?他们的民族乐中,多是降格曲调,民族舞只能将手掌外翻向上,而没有中国的盛大、豁达。EDF9D268-8426-41CA-9B2F-15B3BC3114E4
赵月感觉智慧被开启了,莫名的喜悦油然而生。佛家所说的“顿悟”是否就是这样?从那以后,她对王仁除了钦佩还是钦佩。为他烧水、送水又算什么,知识比体力更重要。
当然,赵月并没有将这些和盘托出。在她看来,这属私人财产,是王仁留给她的精神遗产,不能分享。
三
看到赵月没有再发言的迹象,陈姐接话。
我跟王仁共事短,但他的敬业精神,大家有目共睹。我半路出家到这,体面点,叫跨界当编辑,无非就是硬塞。该进的人没进来,不该来的,像我,反倒占了位置。
说到此处,主任黄老看了眼李凯,又整理下衣服,继续听。
给我触动最大的一次,是我来单位的下半年,有位作者写了篇小说,主要讲改革开放后百姓的迷茫、喜悦等复杂情绪,可谓淋漓尽致、荡气回肠,但王仁看后,却建议先修改,再视情况而定。
我当时是想不通的,难道作为外行的我没有鉴赏力吗?不写作的人,就不能对文学有判断吗?我觉得他在搞歧视,搞文学上的霸权与三六九等。
然而,王仁没有当众让我下不来台,而是私下约我去咖啡厅,讲述他的理由。文学不能成为苦难的操练场。您这胳膊上有块疤,他那连腿都没了,更有甚者都成了植物人,这是在比惨吗?
翻开历史,无论是何种苦难,先辈无不以勇氣与才智去破解、对抗。所以,即便在远古的神话故事中——燧人氏取火、神农氏尝百草——自救都是永远的主题,华夏民族重要的性格特征。
小说不是不可以写苦难,但若失去对人物在环境中性格的萃取,苦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单一的,脆弱的。今天的灾难如此之多,人类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放弃自救之法。假设真这样,文学这种艺术形式就没必要存在了,或是说,这篇作品就没必要存在了。
王仁讲这番话时,慷慨激昂、一气呵成。陈姐被他的见识与情感所感动,尤其是没在同仁面前,而选在咖啡厅。这除了了解她喜欢喝咖啡,也是对女性的基本尊重,对职业的基本尊重。
陈姐感慨,那一刻,与其说被说服,不如说是被征服了。
陈姐的话,让办公室的气氛凝重起来。窗外,机动车的声音若隐若现;屋内,偶有微信提示音,却没人翻看手机。
此时,李凯想说点儿什么,但又在斟酌。毕竟,陈姐半路出家,有些事儿不知道,其中就有两件:
一,李凯原跟王仁同一办公室;
二,王仁建议修改的那篇小说由李凯推荐。
当初,李凯从王仁办公室搬离,闹得不太愉快。
李凯吸烟,每当他在办公室吞云吐雾时,王仁不是开窗,就是在走廊溜达。时间久了,王仁便找到主任黄老,希望给李凯换间办公室。
我肺不好,每次回家衣服上都是味儿,妻子没少因为这个跟我拌嘴。
黄老思索了下,同意王仁的请求。而李凯心里也不舒服,特意选在周末搬走。
因有这层背景在,很多原本看来简单的问题,到了李凯与王仁那儿,便多了些意味。
于是,这样一幕发生了:王仁对小说提反对意见,在李凯看来,有点儿针对他。
小说推迟半年才发表,但终归是发表了。发表了不说,还被转载了,并在圈内有着不错的口碑,某家党报的副刊还发表评论,称之为“苦难文学的新探索”。
李凯说,我当时不理解王仁的修改意见,现在回想,他是对的,是为了文学所做的中肯建议。
此时,黄老面部微微动了一下,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李凯对王仁的回忆简短、直接,却实际有力。按平日开会发言的顺序,最后作总结的必是黄老。
他长叹,王仁勤俭,好学,乐于助人,这些大家应该都看在眼里。如果说有遗憾,就是我,作为领导对他关心得不够,对他生活照顾得不够,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事。
黄老有点儿哽咽,双手捂住脸,赵月小声啜泣,李凯与陈姐仰望着发黄的墙面发呆。
斜靠在椅背上的“遗像”不知何故,倒了。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平板电脑上,天棚映出大片光亮。
四
同事对王仁的怀念没熬过“三七”,悲伤的情绪便烟消云散。
赵月回到学校准备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据说已顺利通过;李凯与陈姐的关系更加融洽,不知是否与那篇小说有关。
倘若还有一事未了,那便是王仁有不少遗物留在办公室。这期间,黄老动员过李凯,毕竟那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李凯表面上说喜欢热闹,挤在一起办公舒服,私下却说那间屋门对着厕所浊气大,谁去谁倒霉。
可即便没人去,王仁的遗物该清理也得清理,万一有贵重物件,还要送还给家属。
可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全国各地的杂志、旧报纸,偶有几张贺卡,或是红包口袋,基本等同于废品,陈姐没征求谁的意见,撕了后直接扔进垃圾桶,旧衣物、拖鞋以及没喝完的茶叶则塞进纸箱,此外,还有一部插着数据线充电的手机。
她尝试解锁,发现需要密码,这让后来到场的黄老,包括李凯都很疑惑。
孟菇接到电话,说是取遗物。起初她不愿意来。人都没了,东西也就不重要了,睹物思人,反而难受,但黄老执意要求,孟菇也不便多说。在看到手机跟在场人的奇怪眼神时,她有点儿心寒:真是人走茶凉。
然而,当孟菇回到家,试图打开手机时,她好像明白点儿什么。老王毕生节俭,平日用的是连微信都安装不了的老式诺基亚,那这部苹果手机如何解释?尤其有密码,孟菇试过多种数字组合,包括生日、年龄、结婚纪念日等,均显示错误。
孟菇陷入了沉思,种种疑问涌上心头,甚至产生不太好的联想。
那之后,每天早上八点半左右,手机都会莫名其妙地响起提示音。她猜测,要么是微信,要么是短信。可是,这是什么人发的,又是什么内容?
这才是关键。孟菇的生活被手机干扰了,打乱了。连续三天,都是八点半,若说有延迟,前后不超过十分钟。八点半,过去这个时间,老王早已到单位,他会跟谁交流?
她显然不愿意用超出伦理外的思维深想,也不愿用恶毒的念头去结论手机那边到底是什么人。
可孟菇越是这样宽容地解决问题,越是对丈夫产生莫名的怀疑。她从过往能够记住的每个细节,去反推王仁可能存在的疑点,包括跟这部手机之间的联系,但统统陷入了无解状态。于是,孟菇索性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就当手机从没出现过,也不代表什么。
然而,只要早上一睁眼,还是那个时间,八点半,她就下意识地想到手机。接着,便是提示音,有几天没响,她还故意拿起手机查看,可除了目睹电量在日益减少,信息内容仍一无所知。
孟菇想过要不要把手机的事告诉女儿,可说了又能怎样?所以,当她那天偶然询问,如何破解带密码的苹果手机,得到否定答复后,孟菇后悔了。她觉得自己失去了对丈夫的基本信任,她不该去怀疑一个自己曾经爱着的人,不该因为一部手机去揣测有着三十年感情的王仁。
所以,她断了买充电器充电的念头,就等着它耗电,关机,最终放弃联想手机内容。一切都归于零。手机彻底没电之时,便是生活重新开始之日。
孟菇想明白了,既然王仁如此喜欢这部手机,自然会有他的道理。所以,她又做了个决定,在王仁烧“七七”忌日时,把手机烧掉,用最古老的祭奠方式,把它送到王仁手中。
孟菇真的那样做了。那天在场的,除有王仁生前的同事,赵月也请假从学校回来,孟菇当着他们的面,把手机扔到了火堆里。
随着浓烟滚滚,不多时,“砰”的一声,灰尘飞起,飘向了远方。EDF9D268-8426-41CA-9B2F-15B3BC3114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