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全球安全观”是新时代中国对国际安全与全球安全治理的核心理念,其内涵是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源自“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国际共同安全。其前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亚洲安全观”,现已成为内外兼修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对外呈现。“全球安全观”既是促进全球安全治理和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乌克兰危机等地区热点的治本之策。中国将言行一致、身体力行,通过倡导并践行“全球安全观”“全球安全倡议”引领全球治理和促进国际安全。
【关键词】全球安全观 国际共同安全 全球安全治理 全球安全倡议 对外宣介
2022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俄乌冲突突如其来,非传统与传统安全挑战叠加,国际安全环境更趋动荡。中国坚守正道、主持公道,统筹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一面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一面积极劝和促谈,“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成为中国外交与外宣的高频词。“全球安全观”发展脉络清晰、内涵深刻丰富,需要认真梳理、准确把握、加强传播,为促进全球安全治理与世界和平稳定贡献中国智慧,展现中国担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一、“全球安全观”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对外呈现和“世界篇”
1.“全球安全观”源自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国际与共同安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国安委首次会议于2014年4月15日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安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五个以”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大要素,是国家安全的依托。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兼顾的“五对关系”,包括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可见,国际与共同安全原本就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涵和应有之义。
2.“全球安全观”前身是“亚洲安全观”。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上海峰会发表《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的主旨讲话,①首次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并对其四个内涵作了充分阐释:一是共同安全。共同安全指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安全应是普遍的,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安全应是平等的,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任何国家都不应谋求垄断地区安全事务,侵害其他国家正当权益;安全应是包容的,应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并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强化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同盟不利于维护地区共同安全。二是综合安全。综合安全指统筹维护传统和非传统安全。亚洲安全问题极为复杂,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进一步拓展。应通盘考虑亚洲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三是合作安全。合作安全指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要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求同化异、和睦相处。要着眼各国共同安全利益,从低敏感领域入手,积极培育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要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亞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四是可持续安全。可持续安全指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对亚洲大多数国家来说,发展就是最大安全,也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应聚焦发展主题,积极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夯实安全的根基。要推动共同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努力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良性互动、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
周边和亚洲是中国维护和塑造外部安全环境的自然起点,中国提倡“亚洲安全观”名正言顺、合情合理。其中,共同安全着眼安全的主体——是各国和“大家”,综合安全着眼安全的领域——是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兼顾,合作安全着眼实现安全的方式、迥异于西方大国习以为常的对抗与排他,可持续安全着眼安全的目标与路径、不满足于暂时的安全、不忽视发展对安全的基础性作用。“亚洲安全观”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深刻性、进步性,不仅为亚洲安全指明方向,而且为全球安全指引道路,彰显新时代中国对地区与国际安全的理念引领和大国担当。
3.“亚洲安全观”被总体国家安全观吸纳。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5年1月23日审议通过的《国家安全战略纲要》,指出必须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在发展和改革开放中促安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国家安全包括内外两个层面,对外会议提出坚持正确义利观,实现全面、共同、合作、可持续安全,在积极维护中国利益的同时,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包括运筹好大国关系,塑造周边安全环境,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治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全面、共同、合作、可持续安全”与“亚洲安全观”的内涵仅一词之差,即以“全面”替换“综合”,故可视为亚洲安全观被总体国家安全观吸纳。
4.“亚洲安全观”升格为“全球安全观”。2017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刑警组织第八十六届全体大会开幕式上发表“坚持合作创新法治共赢 携手开展全球安全治理”的主旨演讲,指出实现各国共同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中国愿同各国及各国际组织一道,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就此提出四点主张,其中第一点是坚持合作共建,实现持久安全。强调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只顾一个国家安全而罔顾其他国家安全,牺牲别国安全而谋求自身的所谓绝对安全,不仅是不可取的,而且最终会贻害自己。各国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58CBF12F-BFC1-4DD9-9E82-CCD3283EB80E
5.“全球安全观”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的对外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20年12月11日就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举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点要求,其中第八点是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高举合作、创新、法治、共赢的旗帜,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21年11月18日召开会议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强调要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在国家核心利益、民族尊严问题上决不退让,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加强安全领域合作,维护全球战略稳定,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2年4月15日,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八周年之际,由中宣部、中央国安办组织编写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出版发行。《纲要》指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彰显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大国担当。当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任重道远。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坚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和争端,同各国合力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公共卫生、难民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为推动解决地区热点和全球性安全问题发挥了建设性作用。②总体国家安全观注重内外兼修、内圣外王、兼善天下,“全球安全观”便是其对外呈现。
6.“全球安全观”是“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理念。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批评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挑战。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包括“六个坚持”的全球安全倡议,第一个便是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能搞双重标准,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變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③习近平主席在提出“亚洲安全观”八年之后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意义重大,也是继2021年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议,彰显了胸怀天下、在全球层面“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格局大担当。
二、以“全球安全观”加强全球安全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国际刑警组织第八十六届全体大会开幕式上就全球安全治理发表主旨演讲,不仅首次提出了“全球安全观”,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主张。其中包括: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共同治理。改革完善现行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推动其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各国政府和政府间组织要承担安全治理的主体责任,同时要鼓励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民间社会积极参与,形成安全治理合力。要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方法、精细的标准提升安全治理效能,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安全风险能力,增加安全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坚持法治精神,实现公平正义。要坚持和维护联合国宪章以及国际刑警组织章程,认真履行打击跨国犯罪公约和反腐败公约,不断完善相关国际规则,确保国际秩序公正合理、人类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平衡普惠。安全利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必须摈弃唯我独尊、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等狭隘思维。各方应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谋求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安全之路。
在建党百年之际,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高度评价新时代中国的多边外交和全球治理工作,包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决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设性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在气候变化、减贫、反恐、网络安全和维护地区安全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向众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物资援助、医疗支持、疫苗援助和合作,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
正值全球安全的多事之秋,2022年2月19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第58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专场发表《携手迎挑战,一起向未来》的主旨讲话,针对个别大国重拾冷战思维导致世界再次面临分裂和对抗的风险,强调应在多边主义的旗帜下加强团结合作,指出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履行国际责任与义务,包括:面对反复延宕的全球疫情,迄今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1亿剂疫苗;面对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践行共同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面对疫情冲击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各国共同为实现2030年议程注入新动力;面对错综复杂的治理困境,积极参与全球气候、环境、卫生、数字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全球化朝着普惠、开放、共赢的方向发展,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特别是面对动荡不靖的国际局势,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坚持政治解决各种地区热点问题,为维护国际和平安全发挥建设性作用。王毅强调应共同维护全球的和平与安宁,一国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更不能以强化军事集团为保障。要摒弃独享安全、绝对安全的想法,一起警惕和抵制各种“新冷战”的图谋,努力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58CBF12F-BFC1-4DD9-9E82-CCD3283EB80E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强调要共同应对全球治理挑战。指出当今世界,任何单边主义、极端利己主义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脱钩、断供、极限施压的行径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搞“小圈子”、以意识形态划线挑动对立对抗也都是根本行不通的。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三、“全球安全观”成为中国应对乌克兰危机等地区热点的“高频词”“关键词”
由于美国持续推动北约东扩一再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2022年2月下旬以来俄罗斯与乌克兰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致使大国博弈与地缘角逐显著升温,国际安全环境动荡多变。与美西方不负责任的拉帮结派、一味制裁、火上浇油迥然不同,中国对俄乌冲突始终保持客观中立的公正立场,坚持劝和促谈,“全球安全观”成为中国积极应对这场重大危机的高频词、关键词。
习近平主席于2月25日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他指出,中方根据乌克兰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中方立场。要摒弃冷战思维,重视和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通过谈判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中方支持俄方同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中方关于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基本立场是一贯的,愿同国际社会各方一道,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于2月25日对外阐述了中方对乌克兰问题的五点基本立场:一是中方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切实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二是中方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更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冷战思维应当彻底摒弃。各国的合理安全关切应予尊重。在北约连续五轮东扩情况下,俄罗斯在安全方面的正当诉求理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三是当务之急是各方保持必要克制,避免乌克兰现地事态继续恶化甚至走向失控;四是中方支持和鼓励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外交努力。乌克兰问题的演变有着复杂历史经纬,中方支持欧方与俄罗斯就欧洲安全问题进行平等对话,秉持安全不可分割的原则,最终形成平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五是联合国安理会应为解决乌克兰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要以地区和平稳定为重,以各国普遍安全为重。
习近平主席于3月8日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视频峰會。他强调,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得到支持。当务之急是避免紧张局势升级,甚至失控。要共同支持俄乌和谈,推动双方维护谈判势头,克服困难谈下去,谈出结果、谈出和平。要呼吁保持最大限度克制,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要一起努力减少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关制裁对全球金融、能源、交通、供应链稳定都会造成冲击,拖累疫情下负重前行的世界经济,对各方都不利。要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习近平主席于3月18日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他指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宁。中方历来主张和平,反对战争,这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我们向来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独立自主作出判断,倡导维护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按照联合国宪章办事,主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这些大的原则是中方处理乌克兰危机的立足点。各方应共同支持俄乌对话谈判,谈出结果、谈出和平。美国和北约也应同俄罗斯开展对话,解开乌克兰危机的背后症结,化解俄乌双方的安全忧虑。当务之急是继续对话谈判,避免平民伤亡,防止出现人道主义危机,早日停火止战。长久之道在于大国相互尊重、摒弃冷战思维、不搞阵营对抗,逐步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架构。
习近平主席于4月1日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他强调,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独立自主作出判断,倡导维护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按照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办事,主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习近平主席阐述了对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四点意见:一要坚持劝和促谈。国际社会要继续为俄乌谈判进程创造条件和环境,为政治解决开辟空间,不能火上浇油、激化矛盾;二要防止出现更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三要构建欧洲和亚欧大陆持久和平。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在于欧洲长期积累的地区安全矛盾,治本之策是照顾有关各方的合理安全关切。不能再用冷战思维来构建世界和地区安全框架;四要防止局部冲突扩大化。不能轻易冲击现有世界经济体系,更不能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引发世界金融、贸易、能源、科技、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严重危机。
四、中国需要对外进一步讲好“全球安全观”的道理和故事
近来针对乌克兰危机,特别是针对美西方为一己之私而搬弄是非、煽风点火、拉帮结派、围堵打压异己,中国积极提倡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保持中立、主持公道,劝和促谈、激浊扬清,努力促进国际安全,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与此同时,由于西方仍把持话语霸权,美国顽固蛮横霸道,加之中国自身相关话语体系不够完善、不够统一、不够连贯,致使“全球安全观”的影响有待增强,相关对外宣介需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加强发声、增强实效,对此有以下六点建议:
一是对外统一提法和称呼。面对世界动荡变革期中国不断对外宣示“全球安全观”,虽或省略“全球”二字,抑或简称“新安全观”,但其要素与内涵始终不变。而同时出现“全球安全观”“新安全观”“安全观”多个概念,容易让国外无所适从,建议统一采用“全球安全观”,这也与习近平主席最新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相一致、相呼应。58CBF12F-BFC1-4DD9-9E82-CCD3283EB80E
二是将全球安全观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结合起来提,应将其置于总体国家安全观之中。因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管总的”、大于和高于全球安全观,全球安全观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对外部分,从而体现中国国家安全理念的内外兼修、内圣外王、内外一致、包容兼爱、负责担当。
三是对全球安全观的四个内涵与相互关系、及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联系进一步加以阐释。其中,共同安全着眼的是安全利益的主体;综合安全着眼的是安全治理的领域;合作安全着眼的是实现安全的方式;可持续安全着眼的是安全与发展的联系和对长远安全的追求。这四个要素涵盖安全的主体、领域、方式、目标,是一个系统。而普遍安全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大支柱之一,倡导全球安全观有助于从安全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是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机制、东盟地区论坛等多边机制持续倡导全球安全观。重点争取新兴大国、广大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的理解和支持,稳步扩大其影响力和话语权。
五是持续有力揭批美西方陈旧落伍、自私霸道的安全观和安全合作模式。包括冷战思维、零和游戏、集团对抗、双重标准、霸权主义的“绝对安全”,以及北约东扩、印太四国、美英澳同盟、“五眼联盟”等以意识形态划线和针对第三方的小圈子,通过对比说明全球安全观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六是行胜于言,事实胜于雄辩,结合中国参与全球安全治理和开展国际安全合作的生动事例,更为有效地宣介全球安全观。包括大力促进全球抗疫合作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通过制定“双碳”目标引领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合作,妥善应对周边热点和积极管控中邻领土争端,对待乌克兰危机坚持劝和促谈,始终不偏不倚等。
综上所述,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世界篇”,“全球安全观”有助于破解西方国际安全理论中的所谓“安全困境”,因其摒弃了你输我赢的零和思维与唯我独尊的霸权心态,弘扬的是合作共赢的包容智慧与共同安全的平等精神。中国不仅是“全球安全观”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坚定实践者,致力于通过安全对话与合作,妥善处理地区热点,促进地区稳定,推动全球安全治理,维护世界和平。展望未来,中国将坚持内外兼修、内圣外王,对内统筹自身发展和安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④对外统筹全球发展和安全、推广“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陈向阳系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注释」
①习近平:《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环球网,https://world. huanqiu.com/article/9CaKrnJEZ1d,2014年5月21日。
②陈文清:《牢固樹立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谱写新时代国家安全新篇章》,《求是》2022年第8期,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2-04/15/c_1128558801. htm,2022年4月15日。
③《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新华网,http:// 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2-04/21/c_1128580418.htm,2022年4月21日。
④陈向阳:《构建新安全格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迫切需要》,《国家安全研究》2022年1期,第41-56页。
责编:谭震58CBF12F-BFC1-4DD9-9E82-CCD3283EB8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