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语境中“农历新年”的英文表达
——依托新媒体平台的对比研究

2022-06-08 05:29郑弋伟
江科学术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历争议检索

郑弋伟

一、引言

春节(Spring Festival),即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韩国、越南、琉球群岛等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每年全球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欢庆农历新年的到来,不仅如此,农历新年已在亚洲以外的许多国家成为法定公共节日。然而,“农历新年”的英文表达近来却引发争议。某韩国教授声称不少亚洲国家也过农历新年,而“Chinese New Year”的表达将这些国家排除在外,因此有关英文表达应统一为“Lunar New Year”而非“Chinese New Year”,他还号召网友在新媒体平台抵制“Chinese New Year”的表达。此举引发中国网友强烈不满,部分人认为韩国有关人士的做法是在公然侵犯中国文化主权。同时,在争议背景下,部分西方国家领导人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的农历新年贺词混用了“Chinese New Year”和“Lunar New Year”。例如,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在社交平台发文时使用“Lunar New Year”致意,然而其祝福视频的结尾画面却出现了醒目的标语——“春节快乐HAPPY CHINESE NEW YEAR”。

总之,有关“农历新年”英文表达的争议一时难以平息,对于应该使用“Chinese New Year”还是“Lunar New Year”致意仍没有定论,争议各方的态度立场大多基于激愤极端的民族主义情感而缺乏科学系统的学理研究支持。因此,本研究拟从语言学视角出发,搜集语料描写“Chinese New Year”和“Lunar New Year”的分布情况,并着重对新媒体公共外交语境中“农历新年”的英文表达进行分析,以考察中外“农历新年”英文表达的具体实现,以期为当前的争议提供学理支持,进而为中国特色话语外译研究拓宽思路。

二、文献综述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与公共外交的基本理念有着天然的契合度。公共外交提倡“政府为主导,社会精英为中坚,普通公众为基础”的信息流通模式。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采用“所有人向所有人”的传播模式,这类传播活动更注重目标公众的反馈和参与[1]。

利用新媒体促进公共外交工作正成为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普遍选择。多国驻华使馆开通微博、微信等账号,面向中国公众开展活动。以英国驻华使馆的微博为例,其账号除介绍英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现状、中英官方和民间交流以及使馆活动等内容以外,还积极回复各类评论,与公众对话。近年来,我驻外使馆也积极开通推特、脸书等账号,面向国际公众开展各项活动。本质上,新媒体公共外交作为参与公共外交的重要媒介之一,起到议程设置、舆论引导,进而促使他国采取对本国有利的外交政策的作用[2](P1-4)。

围绕“农历新年”英文表达的争议出现以来,新媒体平台成为各方争论的“主要高地”。一方面,争议双方利用新媒体平台抒发己见,另一方面,他们将各国政府官员和机构在这些平台的表达选择视为一种具有权威性的官方表态。这主要是因为媒体所提供的拟态环境对受众的态度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依托新媒体平台,权威媒体或称官媒为受众提供基础信息流的参考,受众根据自己特定的文化和价值观背景,对这些信息流进行筛选、消化、吸收并作出判断、表达,进而形成国际社会舆论[3]。因此,将“农历新年”的英文表达研究置于新媒体公共外交语境之下是必要的。

研究者主要关注“中国梦”和“抗日”等词的翻译,通过基于语料库的方法或重温经典的方法为这些词的翻译提供建议[4][5]。部分关注从国际关系背景和对外政策因素研究“中国梦”核心话语的对外翻译[6],以考察政治术语跨文化传播中的语境依赖性[7],以及中国文化现象在当代美国社会的发展特点,为提高中国优秀文化的认知度和国际影响力的提供对策[8][9]。目前,尚没有关于公共外交语境中“农历新年”英文表达的研究。

基于此,本研究以新媒体平台如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等为主要来源的语料,依托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以下简称COCA)和维基百科(Wikipedia)的检索分析,采用语料库驱动、对比研究及个案研究的方法,从“农历新年”的争议英文表达出发,考察中外“农历新年”英文表达的具体实现。具体研究问题包括:不同语境中“Chinese New Year”和“Lunar New Year”的分布有何特点?不同写作群体使用“Chinese New Year”和“Lunar New Year”时有何特点?如何认识“农历新年”英文表达的争议?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1.COCA

COCA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英语平衡语料库,包含口语、小说、流行杂志、报纸、学术文章等不同的文体。语料库每年更新一至两次,其主要检索方式包括:词频列表检索、关键词语境搜索、搭配检索和对比检索。通过不同的检索方式,可以对目标词的词频、语域、搭配关系和语义韵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

2.推特、脸书等新媒体社交平台

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国际传播和对外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大使馆、传统报纸媒体、智库等纷纷加强在国际社交媒体如推特和脸书上的信息传播。在这些平台上,用户可以对突发事件、政经新闻、日常资讯等发表实时评论。

(二)研究方法

以“Chinese New Year”和“Lunar New Year”为检索对象(不区分大小写),比较“Chinese New Year”和“Lunar New Year”的分布情况,并着重对新媒体公共外交语境中“农历新年”的英文表达进行分析,主要查看检索短语的频数并逐行筛选统计。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关注检索词汇的语境、搭配词、语域和使用群体等。最后,汇总相关数据并制表以备分析。

四、结果与讨论

(一)“农历新年”英文表达的词条含义

如前文所述,“农历新年”的英文表达争议主要集中在“Chinese New Year”和“Lunar New Year”上。一方认为使用“Chinese New Year”将中国以外庆祝农历新年的人群排除在外,一方认为使用“Lunar New Year”是对中国文化主权的侵害。为此,本研究检索了二者在维基百科的词条含义。结果表明,维基百科对“Chinese New Year”的解释突出了农历新年的核心要义,即依据中国农历(准确地说是阴阳合历)庆祝新春[10]。此外,词条还将东亚和东南亚文化圈的农历新年活动盖含在内,未见对韩国等国农历新年文化的排挤与孤立。

“Lunar New Year”的维基百科词条解释也强调了中国农历对周边国家的重大影响。还指出在表达“农历新年”时,“Chinese New Year”比“Lunar New Year”更为常见[11]。一些人(主要是英语本族语者)认为“Chinese New Year”和“Lunar New Year”在实际语境中是可以互换使用的,这可能是因为西方国家存在对亚洲多国的农历新年出乎同源,即中国传统农历的刻板印象。

(二)不同语境中“农历新年”英文表达的使用

在COCA 中分别检索“Chinese New Year”和“Lunar New Year”,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Chinese New Year”和“Lunar New Year”在COCA的分布

在COCA 中,“Chinese New Year”出现的频数远多于“Lunar New Year”,但两者在表达“农历新年”时,接受度均比较高。在具体语境中,“Chinese New Year”一般特指中国的春节。而“Lunar New Year”在具体语境中,可以指广义的“农历新年”(常与“Asian”搭配使用),也可用于指称狭义的“中国春节”(与“Chinese”、“China’s”等词搭配使用)。例如:

The Chinese Lunar New Year is being celebrated around the world.

As the Chinese Lunar New Year draws near, my wife and I wish to send...

Chinese Lunar New Year parade, for the year 4710,the year of the dragon...

Asian Lunar New Year#Monday,February 13...

The real-name policy helped lead to the arrest of hundreds of fugitives traveling during China’s Lunar

New Year...

同时,一些语料也说明了美国人表达“农历新年”时,会将“Chinese New Year”和“Lunar New Year”混用。例如:

Lunar New Year-- perhaps better known as Chinese New Year--begins Tuesday...

还有一例“Lunar New Year”与“Vietnamese”搭配,特指越南的农历新年。例如:

可见,“Chinese New Year”和“Lunar New Year”均可以用来表达“农历新年”,且美国社会对农历新年”的中华文化来源有较高的认知度。在描述特定国家的农历新年时,会在“Lunar New Year”前加上国别修饰,以示区别。

(三)不同写作群体“农历新年”英文表达的使用

定位政府首脑、驻外使馆、政府发言人、新闻机构的推特、脸书等社交账号,重点关注这些人和机构在今年春节前后的社交动态,并将其中涉及农历新年的语句进行摘录。结果表明,英语本族语者一般使用“Lunar New Year”表达“农历新年”。结合语境来看,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目的是想给所有过农历新年的人一个祝福,无论他(她)们来自哪里。加拿大总理则连发三条推文,分别祝华裔、韩裔、越南裔加拿大人农历新年快乐且分别用“Spring Festival”、“Korean Lunar New Year”和“Tt”表达“农历新年”。由此可见,加拿大总理有意避开了争议,对不同族裔的祝福采取了该族裔最常用或最容易接受的英文表达,这是西方领导人坚持政治正确的一种体现。

应当指出的是,很长时间内“Lunar New Year”一词在英语中并不常用,直到近年韩国裔和越南裔美国人要求更改“Chinese New Year”的表达时才受到关注。现在,英语本族语者普遍将“Lunar New Year”视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术语。实际上,部分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地区和北美原住民的新年也被称为“Lunar New Year”,但他们没有遵循中国的历法。由此可见,“Lunar New Year”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排他性。

令人意外的是,在实际使用中,新媒体公共外交语境中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并未执着于用“Chinese New Year”代表中国的农历新年。从关键语料可以看出,中国英语学习者“常用的“农历新年”英文表达还有“Chinese Spring Festival”和“Chinese New Year of the Tiger”。可见,新媒体公共外交语境中,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并没有显示出对“农历新年”英文表达有关争议的特别关注。

综上所述,有关“农历新年”英文表达的争论可以休矣。“农历新年”的英文表达并无定式,也无世界统一之必要。这是因为,在目前的公共外交语境中,有关国家和群体有充分的话语空间宣传有关本国的一切而不限于新春习俗。在外交语境中,争议的英文表达的具体使用情况并没有影响他国国家形象,更不会抹杀他国的文化特色。同时,如果不改变西方国家对亚洲文化的凝视和远观,即使在国际上统一“农历新年”的英文表达,也难以使亚洲文化得到输出,遑论获得经济效益。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源于中韩网友对“农历新年”英文表达的争议,虽然争议在于“Chinese New Year”和“Lunar New Year”,但并不代表没有其他正在使用的英文表达。因为真正的文化自信并不是靠名称的统一凸显的,如果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应该以包容和平和的心态面对世界,而不是通过“炮制争议”让西方高看一眼。此外,虽然英语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通用语,但作为通用语的英语表达和其背后潜藏的西方中心主义价值观并非标准答案。在文化多元发展的背景下,如果脱离语境谈语言表达,无视史实讲文化传承,只会陷入极端民族主义的漩涡之中而阻碍文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在中国特色话语外译工作中,有关人士需要加强主体意识,提升文化自信,进而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农历争议检索
闰的故事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感谢贫穷”是 毒鸡汤吗
贵州各地节庆一览
争议多晶硅扩产
浅议专利检索质量的提升
过 年
争议一路相伴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