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河空间活力提升研究
——以长沙市圭塘河为例

2022-06-08 01:14张宏志
关键词:滨河亲水使用者

朱 启 张宏志

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滨河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中宝贵的自然空间,但其在建设发展中却遇到了种种问题,比如出于水利功能的需要对河道进行直线化和硬质化的处理;人口增大所带来的住宅用地及各种产业用地对河流用地的侵占;生活、工业污水导致的水质污染等。丰富的自然河流形态消失,河流及滨河环境变得人工化和千篇一律,人和河流的关系退化甚至切断。近年的城市河道开发中,除了以往整治的重点,治水和用水方面,在生态环境恢复和人的亲水利用方面也有所努力,但仍然存在沿河居民评价偏低、滨水利用不高的情况。

1 场地活力与城市滨河空间概述

1.1 场地活力的概念

扬·盖尔认为户外生活是各种活动的数量和持续时间的产物[1]。简·雅各布斯认为人与人活动及生活场所相互交织的过程,形成城市的多样性,使城市获得了活力[2]。王建国院士认为城市活力的显性活力是大量存在于各类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人群活动[3]。

从上述学者对场地活力或者户外生活、城市活力的诠释中可以看出,场地活力是围绕着人的活动产生的。根据杨盖尔的理论,活动分为三种:必要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活动。自发性活动是人们出于放松自己、娱乐等积极的目的主动进行的活动。这种活动特别依赖外部物质环境,只会在有吸引力的物质环境中发生[1]。所以基于杨盖尔的活动理论以及以往学者对场地活力的诠释,本文对场地活力的定义是:人的自发性活动的产生和开展,形成了场地的活力。

1.2 城市滨河空间的概念

2016年版《国内城市水系规划规范》对滨水区的定义是,在空间上和水有紧密联系的城市建设用地的总称。水体按形态分河流、湖库、湿地和其他水体四类,河流包括江、河、沟、渠等。本文对城市滨河空间的定义是,城市中陆域和河流接壤的区域,由陆域、岸线和水域三部分组成,其空间尺度受河流的尺度及周边开发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2 滨水空间活力营造设计原则

2.1 可达性

2.1.1 外部可达性

外部可达性是指从城市腹地到滨水场地的容易程度,包括场地自身的区位和交通系统的便捷程度等。但其很大程度是由城市规划专业决定的,可以说在场地内部设计之初,外部可达性就已基本定性。但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外部可达性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场地自身的乐趣和魅力程度也会削减这种可达性的影响。

2.1.2 内部可达性

内部可达性是指人进入场地后到达活动主要目的地,即河流周围的可达性,包括从场地边界到达水际的距离、护岸的形式能否让人接触到水等。当内部可达性差,人接近时河流产生困难,此时即使外部可达性便捷,河流自身环境条件丰富,亲水活动的多样性和行动量也会受到影响。

2.2 亲水性

2.2.1 满足五感的亲水景观营造

亲水性是人通过五感与水接触,从而生理和心理上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4]。所以单纯的设置亲水平台或栈道,让使用者接近水这是不够的。如果一条河流远观上流势非常美丽或者从远处能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能让人感到舒缓放松,这也是满足了亲水需求。故要从五感上去考虑滨河景观的营造。

2.2.2 注重驻留活动的发生

驻留活动是基于对环境的偏好或影响而产生的脚步放慢、逗留及交往等行为。真实反映了周边环境的友好程度,也最直接地反映了滨水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和活力[5]。所以要想提高场地活力,就得对逗留时间长的自发性活动,玩水、观水、露营等驻留时间长的亲水活动予以更多的关注。

2.2.3 注重非时令型因素

有些滨河空间会出现瞬时性爆满使用和日常性使用不高的情况,造成了场地很有活力的“假象”。因为一些时令型因素,例如春天的樱花、秋天的红叶等因素,此时的场地会吸引大量人流。但当时令型因素消失之后,场地内部的其他影响因素例如可达性又会占据上风,从而影响了人的前来和使用,造成平日里使用者廖廖的情况。时令型因素应该作为补充,而不是喧宾夺主。所以设计师应对非时令型因素,也就是河流自身的物质条件给予更多的关注。

2.2.4 以发挥河流魅力为主,避免同质化设计

城市滨河空间虽是公共空间,理应对各种活动和利用方式开放。但滨河空间之所以区分于其他陆域空间,是因为水环境的特殊性。良好的水环境让人精神放松、舒展身心,这是河流最大的魅力及功能。故应将亲水活动的发生条件作为设计重点,适当加入目的性强的体育、商业等活动内容。以发挥河流的魅力为主,避免滨河空间中出现体育公园或者游乐园式的同质化设计。

2.3 生态性

自然元素突出是环境心理学中确定的六类对偏爱有正面影响的环境属性之一[6]。本文将生态性作为活力提升设计原则之一,但并不是以恢复生态为最终目的,本质上是为开展多样性亲水活动提供条件,例如水质的恢复、水生生物栖息地的营造等。以滨河空间为例,设计之初要对河流环境中生物种类及保护种类进行调查,例如鱼类、底栖生物、植物、鸟类、陆上昆虫;以及河流形态和其物理特性例如河流的构造、水流的特性、水质等。

但同时,过于纯粹的自然环境在某些方面对人的使用是不方便甚至是阻碍的,例如过高过大范围的水生植物会阻挡人观赏水面的视线,水边密集的中低草本使人在接近河流时产生困难,泥泞的地面让人行走出现困难以及心理上产生抗拒,过于荒凉无序的自然环境让人心生恐惧等。这类环境对钓鱼者或一些热爱冒险的使用者来说或许构不成阻碍,但对大部分属于日常使用、不希望有过多使用条件的使用者是不适宜的。为让生态更好的服务于人,设计者应该从自然生态环境中抽取对活动发生有益的条件,而不是对自然元素的滥用。

2.4 舒适性

2.4.1 身理舒适

身理舒适是指使用者在场地内活动时,争取在各种设施和方面做到让使用者身理上感到舒适。例如天气炎热酷晒的时候需要有大树等提供阴凉的场所,玩累的时候需要有座椅、草坡歇脚,来的时候方便停车,肚子饿的时候附近有餐饮店,三急的时候有厕所诸如此类的设计和服务设施,以增强使用者的驻留时间和对场地的好感以期下次使用。

2.4.2 心理舒适

环境心理学中的隐藏式和陷阱式场所、监视效应、边界效应、公众和私密距离等理论,都是人在公共空间出于保护自己而产生的自然反应。滨河空间作为公共空间被各种使用者所使用,使用者彼此之间互不相识,出于对自己的保护,人会选择潜意识里认为安全的环境。如果场地的给人的感觉会受侵犯或不安全不舒服,无法放松心情,那么即使场地内活动条件丰富或环境再优美,对人长时间使用也是有阻碍的。故除了提供身理舒适,也有必要注意使用者的心理舒适感。

2.5 新奇性

自然界中有许多不需要人工设计也能吸引游人,突破可达性限制的优秀滨河景观案例。但不同于自然河流,城市滨河空间的优势在于人工景观的加入。在充分吸取自然河流吸引人活动的要素后,设计师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给城市河流增添与自然河流不一样的风貌和趣味。但新奇性不代表求异搞怪,过分、不恰当的新奇也可能会导致使用者觉得怪异和抵触。环境心理学提出创造人们喜爱的新奇性,关键在于熟识的典型系统和部分新奇元素的巧妙组合,可围绕河流作为母题,以水、水生生物等为意向,或者深挖河流周围及城市的文化传统等典型系统元素,设计相关的景观雕塑或景观细节。

3 城市滨河空间活力提升改造研究

3.1 调研对象概述

圭塘河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南部,系浏阳河的一级支流,是贯穿长沙市雨花区的城市内河。全长约28公里,发源于长沙县跳马乡,在洞井镇流入雨花区进入城区,在圭塘河大桥汇入浏阳河。圭塘河不属于通航河流,河道平均坡降2.7‰,较为平缓。就水资源而言,圭塘河源头水源严重不足,靠河道上游两个集水区总面积约4km2的小型水库、浏阳河引水以及中游新开铺污水处理厂提供水源。圭塘河圭塘站建站以来记录的最大的一次洪水过程是2017年6月30日,洪峰水位达38.66m。在2019年和2020年六月均发生较大洪水过程,洪峰水位为38.33m和38.18m,水位涨幅在短时间达到3.8m和3.48m。但退水过程也较快,属于快涨快落[7-9]。

3.2 滨河景观现状分析

3.2.1 有利条件

沿岸多处到达堤坝顶端的阶梯、无障碍通道,可达性良好。河道多处呈蛇形,弯道处景观佳。周围建筑离河道远,未遮挡光照,形成倒影。保留河滩多且面积大,有精细设计和改造的条件。夏季绿量多。河滩边有许多钓鱼的人。长沙大道南有一处溢流堰,拦截了上游泥沙及悬浮物,此处水浅且清,并形成砾石中洲,水面流动性强,可以看到河床底质为砾石,甚至出现河中央钓鱼的人。可见当适宜的条件出现,一些不常见的活动也会出现。周围居民区较多,有大量的潜在使用人群。

3.2.2 不利条件

迎水坡面坡度过大,超过20°,超过人上下、活动的适宜坡度;进入河滩处没有阶梯,从步道到河滩有明显踩出来的踪迹。河滩夏季野生植物茂密,影响了水际可达性;冬季植物枯死后泥泞、乱石丛生,充满无序感。南段河滩与水面落差大,且低水护岸没有防护措施,导致被冲刷形成断面。土壤流失进入河道导致河水浑浊。大部分河段水体清澈度不高,呈浑浊茶色;场地有气味。河道中间一段完全没有河滩,导致钓鱼的人也很少见。基本所有河段水流平缓,趋于平静。

3.3 改造策略

3.3.1 恢复水体流动和减少水体悬浮颗粒物浓度

圭塘河水质虽然经过治理后达到四类水质标准,2020年甚至达到三类标准,但根据现场调查,水体透视度仍然较低,大部分河段呈浑浊茶色。故对河道上游进行水质改善,以拦截悬浮颗粒物为主要目标。具体措施为:设置多重潜坝阻拦上游悬浮物,采用曲线和斜线潜坝延长阻拦长度。设置河道滞留塘,在进口端采用较大水深,着重发挥沉降功能。在滞留塘的近出口端,采用较小的水深,主要利用沉水植物拦截和河床底质形成的生物膜,发挥其凝絮功能使悬浮物沉降。河床底质更换为150~250mm的大粒径卵石和布置巨石,扩大生物膜表面积以及增强水流紊动以加强生物膜的净化效率(图1)。

图1 水质净化剖面图

3.3.2 构建水生生物栖息环境

全段进行清淤,将河床底质更换为为卵砾石底质。目前场地内部正在对河滩进行干砌石护岸改造。可在铺砌的石块间插柳条,长大的灌木状柳树在水面会形成凉爽树荫,成为鱼类和昆虫的栖息地。构建潜坝、河道抛石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营造了水深流速变化丰富的河流环境。

3.3.3 构建舒适的陆域活动场所

选取河道南段一大尺度河滩进行改造。根据人小坐、躺下最大可接受的1:4以下坡度进行削滩,利用多余的土方铺成高低不平的自然形状,创造休息的草坡;水际线创造砾石滩;草坡和砾石滩处利用天然石块形成单人和多人围合座位。按照相关规范,在离开堤脚和低河道20m的范围内适当种植耐水淹的树木,营造出适宜的尺度感和提供阴凉。河漫滩上布置鱼类石制雕塑,增加趣味性。

3.3.4 构建安全的浅水戏水环境

利用泵引水上河漫滩,在步道边构建一条30cm深的人工浅水道。河漫滩表面挖出浅槽,铺设卵砾石,将河水引入,在河滩内部形成小溪。在浅溪入水口种植水生植物减缓流速,出水口利用巨石阻挡,防止人进入深水区。

4 结论

随着城市化发展,国内从千禧年开始也多有关于如何建设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以往的相关研究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例如提高可达性、提高场地内功能设施、区域功能混合等提升滨河空间活力的策略,但其无论是对滨河场地还是街道广场都适用,不具备针对性。所以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有必要在相对微观的层面,针对亲水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人对河流景观的偏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滨河亲水使用者
胡旭光
PP-R/亲水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昌平滨河森林公园健身绿道系统建设
洪涝适应性滨河景观设计——以湖南省永州一中河段为例
江心岛
海岛亲水运动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现状与途径研究
城市滨河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抓拍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