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斌
媒体深度融合改革是传统媒体的深刻变革,涉及整合资源、体制改革、流程再造等多个方面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完善媒介体系的重要举措。其中融媒体时代的流程再造强调“开放、多元、兼容”流程再造成为媒体融合的自我革新之道。本文以资阳新闻传媒中心媒体融合流程再造为例,分析媒体融合的理念与实践的变革,提出媒体融合新闻业务流程再造的策略,以供参考。
2020年11月12日,由资阳日报社、资阳广播电视台整合组建的资阳新闻传媒中心挂牌,成为全省首家报台融合的市级媒体单位。媒体融合组建资阳新闻传媒中心,在这一融媒体背景下,传统报纸、广播、电视媒体原来固有的内容策划、采集、生产和发布流程势必已难适应现有的模式。如何再造新闻采编流程,重新打造融合后全新媒体,已经成了媒体管理者不得不思考并解答的命题。
融合前的策化、采访、编辑、刊发情况
融合前的资阳日报社,按照传统报纸的采编运行模式,设有总编室、采访中心、编辑中心、新媒体中心等采编部门。发布平台有报纸、新媒体(含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总编室只有一名人员即总编室主任,主要负责采编质量考核以及参与重大策划工作。日常的活动策划、专题策划、重大报道策划等,主要由采访中心承担,其他业务部门参与策划。据了解,策划方案的制定,虽然有相关业务部门参加,但讨论方案时经常存在有的部门不发表意见或发表意见不充分,造成方案实际执行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能完全到位。记者采访的稿件发布平台主要是《资阳日报》,其次是新媒体,考核也主要是报纸,新媒体用稿则采取加分模式,这样导致存在策采编发重传统媒体而轻新媒体的情况。
融合前的资阳广播电视台,也是按照传统的广电运行模式组建业务部门,设有总编室、新闻中心、电台、雁江宣传中心、新媒体中心等。总编室作为宣传业务的协调部门,承担的职能职责较多,较少参与业务策划。重大主题主线、重大新闻活动等的策划主要由新闻中心和雁江宣传中心自行策划、自行使用。这样就造成全媒体平台很少有策划或没有策划的情况。记者的考核也主要在传统媒体平台,为了鼓励向新媒体供稿,台制定了相关奖惩办法,但由于力度不够,效果也不理想。
融合前的策采编发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全媒体意识。原报社、电视台的采编人员各自归属于单一媒体,采写的稿件只在自家的媒体上发布,采编缺乏融媒体背景下的全媒体意识。
二是静态的新闻策划。策采编发服务单一媒体造成新闻策划的静态化。
三是时效性差。由于报纸第二天上午才能发行,电视当晚播出,截稿时间的滞后导致新闻的时效性较差。
四是人力资源浪费。由于报社、电视台分属两家媒体单位,同一新闻事件的采访都要派记者,造成人力资源的重复投入。
融合后的策采编发流程如何再造
媒体深度融合建设重在移动端传播,2021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
为了实现业务融合,资阳新闻传媒中心配套了包括指挥长会议、编前会等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每天上午,指挥长(值班总编辑或者中心编委轮流担任)主持召开指挥长会议,通报新闻线索,讨论重大报道选题,确定重点稿件,布置采编对接,部署重要宣传任务。
融合后的资阳新闻传媒中心首先确定了融媒体终端定位和发布顺序。
一、融媒体终端定位
纸媒:(资阳日报)主流、权威、深度。目标人群为党政干部、企业高管、40岁以上普通市民读者。
电视:(资阳电视台新闻频道)直观、形象、生动。电视是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受众多为50岁以上的市民。
网站:(合并前分别是资阳网和资阳新闻网,合并后整合为资阳网)及时、滚动,以新闻和视频、音频、图片内容为主。目标人群为办公室工作人员。
官方微博:即时、本地、特色。目标人群是对互动有需求的年轻受众。每天8:00—3:00持续更新,对突发公共事件即时发布。
微信公众号:(合并前分别是资阳日报微信公众号和掌上资阳微信公众号,合并后整合为掌上资阳微信公众号)原创、深度。以本地新闻为主兼顾其他可看内容。目標人群为20岁至45岁本地群众。每天固定更新。
APP客户端:(今日资阳)便民、快捷、服务。目标人群20—50岁智能手机用户。本地新闻资讯以音视频图文形式发布推送,除消息外还致力于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文化娱乐等集资讯、服务为一体的智能移动平台。
电台:(资阳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1035):资讯、服务。目标人群为有车一族,新闻整点播报,其他节目以直播形式呈现。平时节目时间6:30—23:00。
政府发布:(资阳新闻传媒中心代维资阳之声微博、资阳发布微信公众号)地方最具有权威的官方消息来源,政策及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的即时发布。目标人群为关注地方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每天8:00—21:00持续发布,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解读采取即时发布。
抖音号:(直播资阳)原创、爆款、公益。随着移动智能终端与5G网络的普及、移动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视频,视频以其直观、生动的优点,相比文字更具传播力。
代维公众号:目前,资阳新闻传媒中心代维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公众号近30个。这也成为了新的营收增长点。
二、发布顺序
第一层级:移动端(APP、微博、抖音、视频号);
第二层级:网站;
第三层级:微信;第四层级:电视;第五层级:报纸。
融合后的资阳新闻传媒中心“中央厨房”指挥中心的工作流程。
1.融媒体采编运行原则
采编融合:所有平台的新闻记者统一在采集部转型成为全媒体记者,所有平台的新闻编辑统一在编发部,记者和编辑在新闻传媒中心内无缝对接。
全媒体采访:各平台记者统一为全媒体记者,不管是单人采访还是团队采访都向全媒体供稿。
移动首发:坚持移动优先原则,新闻发布顺序是客户端《今日资阳》APP先发,然后是微博《资阳之声》、微信、抖音《掌上资阳》、视频号《掌上资阳》等第三方平台,新闻网站、电视当天发布(直播除外),报纸第二天发布。
2.融媒体采编工作机制
各平台、各媒体收集新闻线索上报新闻传媒中心指挥中心。新闻线索主要包括指令型新闻(宣传部下发的领导活动安排、重大活动计划)、策划型新闻(指挥中心策划的新闻)、自采型新闻(全媒体记者根据宣传重点和分工自主安排的采访)、爆料型新闻(市民打新闻热线或者平台留言爆料)、投稿型新闻(用户贡献内容,论坛、博客、视频分享,包括县区融媒体提供稿件、通讯员来稿)、软文型新闻(记者编辑根据客户需求采写的软文类信息,广告客户提供的广告类新闻信息);指挥中心根据新闻线索,确定报道重点、发布平台,确定采访记者;全媒体记者根据指令,采写拍摄相关报道,并及时把内容上传稿库;各平台编辑根据记者采写发稿库的报道进行编辑;各平台编辑后,根据流程三审,最后由指挥长终审后发布;各平台的报道发布后,各项数据如阅读量、评论内容等第一时间通过系统反馈指挥中心,指挥长根据反馈互动数据确定是否需要继续追踪、深度报道等。
关于全媒体流程再造的一些想法。
应该说,资阳新闻传媒中心在媒体构成、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作出了全面科学的设计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与此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挫折,受到了很大约束,这些挫折和困惑也给我们全面理解全媒体流程再造提供了借鉴。
其一,守正创新,优化设置,重建符合互联网时代传播的新闻采编新平台。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获取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信息、舆论的主战场。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构建群众离不开的渠道,必须要在流程再造上下功夫,走好媒体融合路,必须丰富内容表现形式,打破信息割裂的状态。
为此必须打破原来单纯以媒体形式设置部门的思维模式,设立适应全媒体融合发展的部门构架,实现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动态整合、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滚动的运营模式,从而实现人力和新闻资源的最大化。
其二,整合资源、移动优先,拓展符合全媒体发布的新空间。
多元发布是新闻采编流程再造成果的最终体现形式。多元发布遵循的重点原则—移动优先。最新数据显示,我国8亿网民,手机用户接近99%。人在哪里,重点就在哪里。
移动优先,一方面要优先建好移动媒体平台,遵循移动传播规律,重点打造好一个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强化用户思维、实现精准推送,最大限度吸引客户。另一方面要优先创新移动产品,坚守做好内容的初心使命,坚持内容为王,专注传播质量,不断制作推出更多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移动新闻产品。
其三,立足本土、建强团队,建好主流舆论阵地。
市县融媒体中心距离乡村最近,带有泥土的芬芳,是最基层的主流媒体,贴近基层用户是最大的优势。用户在哪里,融合传播就要延伸到哪里。市县融媒体中心必须成为本土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核心力量。具体来说,要突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同时要发挥区域优势,深耕本土内容,加强人文关怀,真正打通连接群众“最后一公里”,更好满足群众的信息需求,让人民群众能够聚合在自主可控的平台上。
主流舆论阵地能不能真正建好、守好,人才队伍是关键。对于市县融媒体中心来说,要有意识地培养全媒体采编、运营队伍,通过内训、外培等方式积极培训采编队伍的全媒体技能,提升互联网思维和综合媒介素养,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一专多能的传媒力量。
其四,全新考核机制必须能够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媒体融合的绩效考核管理建设,不仅是媒体单位流程优化、平台再造的过程,更是管理手段共融共通,转型升级的过程。就现代管理而言,没有一套成熟的办法包治百病。但是,好的管理办法一定会得到员工的认同。
通过全体员工的参与,让大家知晓融媒体的战略目标,明确部门和自身的定位。通过各级管理者的参与,让他们全面把握管理理念、管理技巧,规范使用绩效考核办法,能够把中心给予的考核压力有效传递到基层,并且能够给予每一个员工可信、客观的考核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落地并且实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術新手段结合起来,强化媒体与受众的连接,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生产群众更喜爱的内容,建构群众离不开的渠道。
构建群众离不开的渠道,必须在内容建设上下功夫,优质的内容是吸引客户的重要武器。提升内容质量人才是关键,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和培养全媒体人才、优化人才队伍,扩大优质内容产量。另一方面要构建更加开放的平台,丰富内容表现形式,提升传播效果。
构建群众离不开的渠道,必须在流程再造上下功夫。一方面,统一新闻生产流程,实现网上网下一体、策采编发一体;另一方面扩大传播渠道,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让一支队伍服务多个平台。
构建群众离不开的渠道,必须在创新管理上下功夫。在管理上创新需要建立和强化市场竞争的意识和能力,运用互联网思维优化配置资源,加快形成“新闻+政务+商务+服务”运营模式,打造群众满意的综合平台。
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必须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强化媒体与受众的连接,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生产群众更喜爱的内容,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获得群众支持,媒体融合之路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参考文献:
[1]魏鹏程,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策略探析[J],传媒论坛.2020(22).
[2]王雯婧,探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实践与思考[J]。记者摇篮.2019(03).
[3]李子健,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策略[J].传播力研究.2020(11).[4]王克,为何造?造哪里?怎么造?—浅析媒体深度融合之流程再造[J],城市党报研究.2021(02).
(作者单位:资阳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