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2022-06-08 16:06孟志龙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基建媒体融合

孟志龙

摘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建设的逐步推进和全面展開,新基建对媒体融合发展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认为,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的新基建,为媒体融合提供了技术基础和观念引领,在此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有以下路径:优化媒介形态,促进功能升级;推动媒体智能化,再造新闻生产传播流程;进行资源连接,实现媒介功能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传媒及相关产业发展平台。

关键词:新基建;媒体融合;媒介功能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全面推动我国数字产业的长足发展,同时也会大力助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建设的逐步推进和全面展开,新基建对媒体融合发展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将直接作用于媒体的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受众体验等环节,“四全媒体”的建设进程将会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包含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新基建,为媒体融合提供了技术基础和观念引领,全新的媒介生态系统成为未来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媒介生态系统不只是技术手段的局部突破与创新,也不只是传播功能的加强和升级,而是产业链条相互关联、交织互动、协同推进的有机整体,是由媒介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具体而言,未来媒体将在传播能力、功能拓展、产业提升等方面不断深化发展。

优化媒介形态,促进功能升级

传播功能是媒体的基本职能,在新基建背景下,媒体融合首先体现为媒介形态、功能、流程的优化和提升。打造传播矩阵,实现媒体智能化,完善生产传播流程,增强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

传播矩阵

传播矩阵的打造是媒介形态升级的主要体现。媒体通过两微一端一网以及直播、短视频等各种平台,使其呈现立体、全息、场域化传播等特点。相对于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渠道,传播矩阵无疑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与受众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也使得过去单一的传播形态过渡为丰富多元的表现方法和呈现方式。在大力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新闻信息立体化、场域化传播的效应将会进一步扩大,过去受到资金、设备等硬件条件约束的基层媒体尤其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和发展。

新闻直播

新闻直播由于将新闻制作、传播与事件的发生发展置于同时同步,其突出的时效性和强烈的现场感将共时知情权和共同知情权交还给观众,使得观众的参与程度大大增强。随着新基建的展开,5G商用成为可能,过去高昂的成本和差强人意的直播效果将会成为历史。网络直播不再受制于带宽的局限,技术门槛逐渐降低,逐步成为新闻传播的常态。网络短视频

网络短视频

这种形态非常适合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从内容角度来看,其所具有的趣味性、故事性和情感牵动点容易吸引受众。由于语态贴近,观点传递润物无声,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说服力。从表现形式上来看,短视频图文并茂,集图案、音乐、文字于一体,同时遵循视听本体的传播特性,因而具有传播优势。短视频还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其时长较短、节奏明快、操作简单,容易引发受众关注和响应,是参与事件、发表意见、制造KOL(关键意见领袖)的重要平台。

数字虚拟

此外,在新基建背景下,H5、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以及可穿戴设备都将成为技术应用成熟的产品及技术手段,新闻作品形态将会更加多元,传播手段更为丰富。而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接收也由阅读观看进入到互动交流以至于沉浸式体验的状态。

“万物皆媒”

除了以上传播媒介和渠道,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把芯片与传感器植入物体中即可实现媒介的传播功能。由此所催生的智能屏幕、智能音箱、智能家居、数字投影仪、家庭机器人、魔镜、车联网等都将成为传播介质,在新基建的背景下,社会将真正进入“万物皆媒”的时代。

推动媒体智能化,再造新闻生产传播流程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媒体智能化建立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之上,体现为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智能化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生产、传播流程的重新构建。

智能化生产与呈现

智能媒体新闻生产离不开机器人、传感器的应用。利用新闻机器人,采集海量新闻素材,根据新闻价值对于报道对象进行基本判断,按照新闻稿件的写作模式和音视频新闻的制作模式完成新闻作品的制作。并且能够整合各方信息,对于事件做出分析与评论。这种基于模型和算法的智能机器人新闻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压缩了人力、资金等成本,在体育新闻、财经新闻、灾害新闻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智能媒体时代,以传感器为载体、大数据处理技术为支撑的传感器技术对丰富信息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传感器设备的嵌入以及对于智能移动设备的数据挖掘也可以制作出高质量的数据新闻。在新基建背景下,随着传感器等设备的升级,对智能移动设备数据的深入挖掘,对受众视觉、脑电波、皮肤、器官等生理反应的精准捕捉,会使数据新闻的深度与广度大大增强。

智能化传播

媒体智能化同样体现在传播环节。媒体基于大数据分析,借助算法技术、信息流等方式实现内容的精准化推送,使得受众能在海量信息中获得各自所需的内容。当然,在对受众进行数据挖掘的过程中,可能会触及到用户的个人偏好与隐私,这里涉及到的媒介伦理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一方面,作为媒体,如果不是按照新闻价值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而是对于受众进行“投其所好”的信息推送,这一现象应当引起关注。另一方面,保证用户隐私及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必须成为媒体遵循的底线。

新闻生产传播流程再造

智能化媒体的生产、传播流程也与传统媒体有较大区别,需要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間的传播壁垒,改变传统的运行制度与组织架构,对媒体进行优化调整,构建协同化、一体化、集约化生产流程,形成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级放大、多平台互动的新型生产与传播体系。

进行资源连接,实现功能拓展

社会治理功能

优质高效的新闻信息服务是媒介平台的基本功能,但不是唯一的功能。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活动场域,线上活动不再是一种虚拟体验,而是与线下实体行为共同构成真实的社会活动。社会治理是在国家权力让渡出来的特定领域内的一种治理方式,是由社会各方力量,包括个人、政府组织、自治组织和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由于其能够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在协商、有序、互动的过程中有效促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建设,因而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基于此,媒体融合发展所依托的网络平台,需要积极发挥社会治理功能,在多元主体和政府之间搭建互动平台,充分了解和体现民意,倾听和反映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表达,加强舆论引导、强化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充分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合理配置社会公共资源。这同时也是党媒应当承担的职责和使命。

融媒体进行社会治理,主要通过以下方式。首先,要搭建公众参与治理的言论渠道和平台,通过设立聚焦社会治理话题的相关栏目以及社交媒体、自媒体社区、论坛、贴吧等,将受众引流到舆论场域。同时充分开发媒体的互动功能,以实现充分交流的目的。其次,就公共政策决策以及有关热点话题设置议程,对其进行突出报道,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再次,激励和引导不同利益群体充分表达意见,并对其进行整合与梳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形成引导性意见和协调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增加社会认同,实现不同利益的有机整合,为社会治理提供路径。

舆情监测功能

充分挖掘大数据,加强舆情监测也是智能化媒体的重要功能。在新基建背景下,由于硬件设施的投入与技术的成熟,这一功能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随着互联网,尤其是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公众话语权逐渐下沉并得到加强,众多意见和观点得以公开表达并广泛传播,网络上各种信息芜杂纷呈。同时,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以及众多突发危机事件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中很容易形成传播热点,舆情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融媒体在舆情监测方面具有自身优势,一方面媒体从业者对于媒介传播规律较为了解,能够全面地认知和把握事件的性质与发展,做出准确的研判,并及时进行跟踪,做出适时的引导,从而化解危机。另一方面媒体融合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储备,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随着新基建的逐步展开,人工神经网络评价、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的应用日渐完善和深入,新基建将全面发挥巨大的系统集成优势。检测系统对海量信息的抓取、分类聚焦、主题检测,在算法升级的辅助之下会更加精准。同时,基于数据所提供的分析报告与决策参考,其呈现方式也更加多元丰富,描绘更为清晰准确。尤其是整个舆情监测由过去的事后分析,前移为事前预判,对于舆情风险的评估成为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升级后的舆情监测系统侧重于风险的防范,不只是化解眼前的危机,更着眼于危机背后深层原因的剖析与跟踪。通过舆情监测与分析,深入了解社会矛盾,促进政府管理的优化,为施政决策提供依据,对于政策法规的制定与调整将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还可以为各行业提供专业数据的搜集与分析服务。而作为媒体,更可以听取群众呼声,接受群众意见建议,进一步提升舆论引导工作。

综合服务功能

在新基建的规划布局当中,信息网络作为基础,需要加速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激活发展新动能。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于媒体平台而言,除了提供新闻信息服务以外,应该充分发挥智能技术平台优势,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连接其他社会资源,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全面助力。

新基建是服务于数字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更高标准的技术支撑,能够实现城市信息资源的有序汇聚、深度共享、关联分析、高效利用,从而发挥城市的综合管理与服务的功能。媒体平台应该统筹这些资源,利用大数据手段,向平台用户提供生产生活咨询和服务,包括政务办理、民生服务、文化服务、教育服务和其他公共服务业务,以及为本地用户提供各类增值服务,提供广告运营、区域运营、电子商城及其他增值服务类业务。将单一的媒体服务平台打造成以新闻信息服务为主的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用户黏度,加强传播能力。新闻信息服务不再是融媒体平台的唯一价值,服务入口与服务平台的价值需要进一步体现与发挥。未来还要加强数字虚拟等新技术的研发与更新迭代,在服务平台中构建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这是媒体平台需要拓展与实现的功能,也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

当然,目前融媒体与智慧城市建设结合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政府、媒体、机构各部门信息系统融合程度不高,信息共享无法深度展开。生产生活服务信息的跨部门协同发力仍然存在困难,信息孤岛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于融合过程之中。另外,融媒体与智慧城市建设方案缺乏个性与特色,平台功能普遍趋同,针对性不强,未能体现自身的特点与需求。以上问题需要从机制、技术、观念、管理等方面不断改进。

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传媒及相关产业发展平台

媒体需要增强内容生产活力,充分发掘平台积累的海量资源,进一步融合生产与经营活动,孵化培育产业功能,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搭建产业发展平台。通过产业发展,为内容生产传播以及综合服务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撑,真正形成良性循环、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

立足本业,强调产业关联性

媒体发展首先要立足本业,做好传媒职能,提升媒体核心竞争力,这是融合发展的前提和根本。要处理好本业与多元发展的关系,切忌脱离主业、发展偏向、跟风投资、盲目扩张。

产业拓展还应当符合关联性原则,也就是选择那些与本业具有一定关联度的产业门类进行整合,避免过度庞杂无序的行业组合。实践证明,对于媒体融合发展而言,选择那些具备传媒基因、与文化娱乐契合度高的行业进行整合是比较稳妥有效的。因此,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之上,精心谋划、科学布局,逐步扩大发展领域,跃升为传媒及相关产业发展平台,具体而言就是以传媒、娱乐为主的文化产业综合运营平台。

产业拓展可以先从行业内部的整合入手,传媒业涵盖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游戏动漫、新媒体等领域,大型传媒集团往往具有媒介混合的特征。从产业划分来看,传媒产业本身就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媒业储备了丰富的文化创意资源与人才,在向文化产业其他领域拓展的过程中具有天然优势。这些行业包括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装备制造、演出、艺术品拍卖与代理、广告、会展、策划、设计等领域,都与传媒有着高度的关联性。同时,文化与旅游、教育、科技、体育、农业、康养等行业的融合与联系日益紧密,这些融合发展的新型文化业态都将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在政策引导、经济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十三五”末,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当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因此构建以传媒、娱乐为主的文化产业综合运营平台是媒体融合发展正确的战略选择。

构建资本运营系统

在产业平台打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土地以及雄厚的科技实力作为支撑,通过资本化运作实现媒体的增值。因此资本运作系统也成为产业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資本运营主要包括同业合并与资产重组、跨行业收购、上市和发行票据等方式,要综合考虑自身的技术和经济能力以及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资本化发展策略。同时要优化配置平台内部各方资源,从而取得规模扩张与效益提高的正相关,保证资本有效运作。

基于数字技术和线下实体设施建设的新基建,不同于以往强调产品、营销、服务等方面配套设施的数字化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新基建在培育新动能、推动产业升级、优化投资结构方面将形成合力、发挥根本性作用,对于传媒及相关产业发展平台的打造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尤为显著。因此,媒体融合发展要紧抓新基建战略机遇,实现内容生产传播、综合服务、产业发展三大平台建设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猜你喜欢
新基建媒体融合
“新基建”优于“老基建”
发展“新基建”,中国底气何在(观察家)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远东智慧能源 掘金“新基建”风口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