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欣
(甘肃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邮电规划咨询设计分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视频监控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由大数据系统替代人工完成数据收集、关联分析、归档保存、预测分析、动态模拟等基础性和复杂性任务,为指挥调度、运营管理等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凭借其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开展交互式分析、逻辑推理运算等任务,向下深入挖掘数据信息的潜在价值。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既可以在短时间内显著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及综合管理水平,同时,也将改变传统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方法手段,逐渐完善原有模式,最终形成一套与智慧城市相匹配的标准体系,从根源上解决低效管理等实际遇到的问题。
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持续扩大,一二线城市涌入大量的流动人口,对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城市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在传统管理体系中,虽然在城区范围内布置大量摄像头等基础设施,但受到技术水平限制,普遍采取人工实时观察、回放查看视频资料的方法,仅做到对人流密集地、卡口、城市主干道等部分重点区域现场情况的有效把控,难以第一时间发现全部的公共安全问题和突发情况。与此同时,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替代人工处理庞大数据流,从中筛除无用数据、提取高价值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帮助管理人员快速发现突发情况与安全事件,为后续工作开展预留充足时间[1]。
视频监控大数据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事件预警、视频取证、一体化调度。其中,在事件预警场景,大数据平台采取智能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手段,从实时收集视频图像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模拟人类思维方式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在发现异常后提交报警信号。在视频取证场景,预先在系统中输入相关信息,基于数据间关联属性,从庞大数据流中快速提取数据资料,实现视频取证目的。例如,搭配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由工作人员在系统中上传嫌疑人面部特征信息,由大数据平台访问人脸识别库和对比分析视频图像资料,从中锁定包含嫌疑人面部特征信息的视频片段。在一体化调度场景,视频监控大数据有效整合各级数据资源,用户访问大数据平台可以实时查阅指定信息或是与关键词有关信息,并依托大数据平台进行协调调度,在其基础上建立点、线、面相互结合的一体化视频防控体系[2]。
图1 数据融合应用示例图
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地面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效率,需要应用视频监控大数据技术,从视频图像资料中提取、分类整理和处理车辆描述信息、车辆营运信息、各路段交通路况等,帮助管理人员掌握城市交通整体情况,为调度与管理计划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例如,在调度管理方面,从视频图像资料中提取信息,统计不同时间段的地面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客流量,在其基础上判断公共交通需求,合理安排车辆车次,避免因车次过少而出现客流滞留情况,或是因车次过多而产生不必要的运营成本。在智能运输组织场景,根据视频图像资料结果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客流分布情况及客流量,将其作为运输计划制定依据,精准匹配轨道交通运力和客流。在智能列车运行场景,系统通过摄像头与传感器来拍摄视频图像资料与收集现场监测信号,远程掌握列车运行情况,包括实时运行参数与环境状态,对比监测结果与视频内容,为列车安全运行提供双重保障,如通过视频资料检查是否出现异常声响、明火、冒烟等异常情况。而在智能运维安全场景,通过视频资料来掌握各区域现场情况,第一时间发现并上报问题,包括乘客昏倒晕厥、行人与车辆是否保持安全间距等。
在智慧出行领域中,视频监控大数据的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停车、建立交通状态感应线圈、三维可视化导航、多模式路径导航。首先,在智慧停车场景,依托城区内布置的各处摄像头,掌握各处露天停车场与地下停车场的使用情况,实时统计与更新停车位剩余数量,同时,驾驶员访问智慧停车系统,上传车辆实时三维位置,查询目的地附近或周边分布的空闲停车位,由系统规划行驶路线,前往目标车位停车,也可以直接在系统上预定停车位。其次,在交通状态感应线圈场景,在城市道路沿线布置若干摄像头,将摄像头作为终端设备并接入视频监控大数据系统中,持续向系统后台上传所拍摄视频图像资料,全面感知各路段交通状况及环境情况,全过程跟踪监控车辆行驶过程,记录车辆行驶轨迹,既可以在出现交通安全事故时由系统第一时间发送报警信号,同时,还可以向车辆驾驶员通报前方路况。再次,在三维可视化导航场景,保持视频监控大数据系统与导航系统的连接状态,将所拍摄不具备保密性、不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视频图像资料共享至导航系统,由大数据平台完成视频处理、转码、传输操作。如此,用户可以访问导航软件或是视频监控系统,以可视化实景方式来观察沿线路况,如道路两侧建筑物情况、车道宽度、路面状况、周围景色等,将视频图像中的数据信息经处理后形成可见路面信息[3]。
在视频监控系统运行期间,会持续产生庞大数据流,数据产生总量呈现逐年稳步增加态势,如果仍旧采取传统的数据物理存储方式,需要配置大量高性能硬件设备,由此产生高昂的前期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缺乏经济适宜性。例如,现阶段,普通型号的高清摄像头每小时将产生1~2 GB的数据量,而智慧城市普遍配置上万条监控路数,各条监控路数分布数量不等的摄像头,摄像头总体产生的数据量极为庞大。因此,为解决数据资源“存不下”问题,减少视频监控大数据系统的建设、运行成本,需要搭配应用大数据技术和云技术,由云平台向视频监控系统提供数据计算、储存、处理、共享等方面的服务,将海量数据提交至云平台数据库中进行储存,无须储存在本地服务器中。在调动、查阅视频图像等资料时,用户访问云平台,在通过身份认证后,即可查阅权限范围内的文件资料,以及执行文件编辑、传输、本地下载等操作。同时,云平台还有着卓越的数据处理能力,采取分布式计算方法,将所接收复杂处理任务分解为若干小程序,将小程序发送至对应服务器进行独立计算,再将计算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即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处理任务,有利于提高视频监控系统运行效率[4]。
在视频监控大数据系统运行期间,当前主要面临着各级监控系统独立运行、互不关联统属的问题,形成信息孤岛,单一视频监控系统难以从有限视频资料中提取到足够的高价值信息,且大数据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逻辑运算能力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性能冗余。针对于此,需要对各级视频监控系统及配套数据库加以整合处理。一方面,建立统一的数据处理平台,由各级视频监控系统向数据处理平台提交数据处理、运算分析等任务,以及向数据平台上传所拍摄图像资料,各部门人员直接访问数据处理平台,在权限范围内查阅人、地、物等多维度信息资料,切实满足视频监控大数据应用需求,如公安部门在数据处理平台中查询特定时间段的图像视频,从中查找嫌疑人面部特征信息、穿戴特征信息等细节信息,轨道交通运营部门通过查阅图像视频与数据报表来掌握实时路况,检查是否存在线路堵塞等问题。另一方面,考虑到视频监控系统所收集数据由多源异构数据组成,以智慧交通、智慧出行为例,收集违章次数、个体驾龄等关系型数据,以及个体地理位置等时序数据,不同类型数据的特征、分布情况、产生量存在明显差异,如果采取统一处理方法,会削弱视频监控大数据系统的处理能力,降低数据实际利用率。因此,需要在数据处理平台中按照数据类型建立多个数据库,可分为结构化数据库、半结构化数据库、非结构化数据库三大类[5]。
现阶段,在智慧城市中,对视频监控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虽然有效解决了数据处理低效的问题,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庞大数据流的分析处理任务,然而,受限于复杂环境、摄像头分辨率等因素,所拍摄部分视频图像资料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大数据平台难以从中提取到足够且真实的数据信息,导致数据处理结果、向用户所提决策建议缺乏实际参考价值。例如,在简单、纯净场景中,大数据平台可以从中提取真实特征信息和获取准确检测结果,而在人流量较大、分布大量设施与障碍物的场景中,算法检测精度将受到光线、颜色等因素影响,难以获取准确检测结果,无法正确区分全部人群行为和有效预测潜在问题。
针对这类问题,应从技术层面着手,采取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超分辨率重构三项措施,为大数据平台提供高质量、高分辨率和细节描述完整的视频图像资料。首先,图像增强是应用图像去雾、图像去噪、图像暗细节增强等全新算法来取代原有的图像滤波、几何变换等算法,以此来改善图像质量与提高清晰度。其次,图像复原是依托图像退化知识来构建退化模型,运用维纳滤波算法、小波算法等方法,在模型中进行逆过程处理,逐步恢复图像,消除因运动、散焦等因素造成的图像模糊,获取清晰图像。最后,图像超分辨率重构是采取信号处理方法,使用估计信号高频成分来提升图像分辨率,在低分辨率退化图像基础上获取多幅高分辨率复原图像[6]。
现阶段,部分视频监控系统所配备的摄像机等基础设施存在型号老化、使用功能单一的问题,以监控摄像头为例,所录制视频画面较为模糊,细节描述不清晰,仍旧采取CIF格式算法处理的分析方法,虽然可以保证处理速度,满足实时更新需要,但分析精度和画面分辨率都有所不足。因此,为发挥出应有的视频监控大数据功能效用,需要着手推动基础设施的更新迭代,如配备功能完善、具备较高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的智能摄像头,基础功能包括异常报警路线、提醒回放、云端存储、红外夜视、微光全彩等。
综上所述,在全新时代背景下,视频监控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推广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举措。政府部门与工作人员必须对视频监控大数据予以高度重视,正确认识技术应用价值,了解技术应用现状,围绕实际存在的技术问题采纳上述措施,实现对视频监控大数据的深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