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慧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 611730)
自人类文明步入工业化时代以来,城市迅速发展,城市人口聚集。工业化快速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如大规模工业化造成的日益严重的大气、土壤、海洋和陆地水体等环境的恶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等一系列可能危及人类自身生存安全的问题。近年来,由于人们日益关注环境问题,引发城市产业结构激剧调整,大批的工厂企业搬迁转型,在城市中遗留下大批受到污染、闲置或废弃的用地,被称为棕地[1]。棕地的概念由西方国家提出,西方国家较早进入工业化的进程,因此也更早意识到棕地产生的问题。由于工厂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生产工艺流程的需要或产生的废弃物处理不当等造成了环境污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让工业棕地的再开发、再利用面临不小的困难和障碍,但随着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矛盾,棕地问题又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城市中遗留的工业棕地经过修复和改造实现再利用,使其承担新用途,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对其他未被开发土地的侵占和掠夺[2],而且,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工业棕地这类未被充分利用的土地资源,具有可以被重新利用来优化城市功能和结构的机会,并且对其改造和再利用后,也是更新和改善城市风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成都城市公园的建设中,要求对已有生态本底进行保护,要求在保护已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对绿色空间进行质量的提升以及横向的拓展扩容,即实施生态修复,复绿还绿[3]。在公园城市以及城市更新的背景之下,城市工业棕地的存量空间无疑是需要修复和再利用的目标。
历史上成都并不以工业文明见长,农业是其产业结构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后,成都成为全国重点建设的8 个中心城市之一,铁路等交通条件的建设和改善,加之现代工业体系的确立,使得成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迅速成长为中国西南部的工业中心[4-6]。改革开放后,成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工业“退二进三”,开始产业转型发展,在1991 年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7],在此之后,成都便开始面临大量工业棕地遗留问题。
成都市四环路内的范围包涵了青羊区、金牛区、成华区、锦江区、武侯区5 个行政区域,以及郫都区、新都区、龙泉驿区、双流区、温江区的部分区域。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对制造业的分类,成都四环内的工业棕地中,数量最多的几类分别为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家具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这几类工业棕地均在60 处以上,数量上比其他类型制造业多得多,这些工业棕地多散布在成都市三环路及四环路之间,面积普遍偏小,大多数面积在1hm2左右或更小,也有少数面积较大的在10hm2以上,原工厂多规模较小。
成都四环内区域属于市内较为中心的区域,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大部分的工业棕地经过改造后,当下正作为其他用途的土地使用,暂时摆脱了棕地的属性。根据走访观察,一部分工业棕地中厂房、烟囱等工业标志性的建筑及构筑物已被拆除,外部有临时围挡或围墙遮挡,正处于闲置状态,等待重新开发利用;少量棕地还留有建筑或带有明显工业属性标志的构筑物,当前也处于闲置状态中。总体上来说,成都市四环路内的工业棕地大部分现以改造后的样貌示人,改造后用途多样,包括居住区、公园绿地等用地,也有作为新的工业用地使用的。其余未经改造的工业棕地暂时闲置,闲置时长多为十年以内,未来用途未知,但在当前用地紧张、迫切需要城市更新的情况下来看,这些处于城市腹地的工业棕地将很快脱离闲置的状态,开启新的生命。
通过搜集阅读相关研究论文,掌握相关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研究调查棕地相关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工业棕地的周边民众进行调查与访问,收集公众对棕地的认知以及改造的意愿。
在上述各种制造业类型的工业棕地中,经过资料收集以及实地探访调研,筛选出5 个具有代表性、具备进行深入调研条件的工业棕地,原工厂企业所属的制造业类型为成都市四环路内工厂数量较多的5 种,分别为家具制造业、金属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企业。
5 个工业棕地分别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武侯区、青羊区以及金牛区,均处于闲置还未经改造的阶段。
根据实地调研以及通过对各个棕地生产的产品进行推测,A 家具厂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处理皮质家具使用添加剂中的有机污染物,以及现场观测到的部分固体污染物;B 材料厂、C 鼓风机有限公司、D 机械模具厂及E 电缆桥架制造有限公司地块内最主要的污染可能来自加工金属造成土壤中砷、铅、镉等重金属污染,以及一些部件中加工塑料造成的有机物污染。具体污染物质的检测需按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8]中的指导进行检测。
表1 发放问卷的工业棕地概况
在对5 个工业棕地周边民众的问卷调查中,各个棕地均发放问卷30 份,共发放问卷150 份,共回收问卷143 份。其中,A 家具厂公回收问卷30 份,B 材料厂回收问卷30 份,C 鼓风机有限公司回收问卷23 份,D机械模具厂回收问卷30 份,E 电缆桥架制造有限公司回收问卷30 份。受访的对象主要是来自5 个工业棕地周边居住的人群或是在附近工作的人群,只有16.08%为路过的行人。
在民众对周边工业棕地了解程度的调查中发现,有接近50%的民众并没有关注过周边是否存在工厂拆迁和废弃的问题,18.18%的民众笃定地认为周边没有工厂企业废弃搬迁的问题,这两部分人群占总调查人数的68.43%。在告知其周边确有工厂拆迁和废弃的情况后,其中1/3 的民众仍认为不一定会存在污染,另外1/3 的民众认为污染不严重。在关注到周边存在工厂搬迁废弃的45 人中,有6 人认为不一定会存在污染,15 人认为污染不严重,8 人表示不清楚,16 人表示污染的情况严重。大部分民众对周边的棕地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当这些民众知道自己居住或工作的周边存在棕地时,仅有少部分人对棕地中事实或潜在的污染风险抱有怀疑和担忧。
图1 民众对各改造再利用方式认可情况
据调查问卷结果可知,超过半数的民众认为自己居住或工作周边的环境中缺少公园、绿地和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其次有23.08%的民众表示缺少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在对工业棕地改造和再利用方式的调查中,民众满意或认可的改造类型前三位分别是以提供公众活动用地为主的公园绿地,以提升城市功能为目的的公共设施用地,包括商业、娱乐、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用地和链接城市空间提升城市活力的活动广场,以提供社会保障功能的居住用地以及以促进就业为先导的绿色化园区。
在对棕地改造和再利用意义的调查中,有40.56%的民众认可对废弃工厂等工业棕地修复和再开发利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其通过修复可以改善环境,从而有利于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其次25.17%的民众认为修复改造后的工业棕地可以提供新的游憩或活动空间;还有认为通过修复和再利用棕地可以提升城市面貌,并带动周边区域土地价值的提升。此外,10.49%的民众表示重启闲置用地可以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6.99%的民众认为有助于保护城市记忆和工业遗产。民众普遍更关心修复和再利用工业棕地对自身的健康的影响以及对自身居住条件的改善。
图2 民众对各改造再利用方式认可情况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可知,在这5 个工业棕地周边生活或工作的受访民众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知晓身边存在工业棕地的情况,绝大部分民众并没有关注城市中乃至身边的棕地。因此,他们不清楚身边有潜藏的污染风险,或可能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经过一定的了解之后,部分民众表示今后会持续关注身边的工业棕地。棕地的再开发利用需要民众的支持与关注,民众未来也会成为棕地改造后使用的主体,如果不公开棕地的信息进行,不普及棕地的知识,民众便很难对其了解。
在公众的认知中,他们支持这些工业棕地能够转变为公园绿地等空间,或者改造为其他公共设施用地或广场,为其提供活动用地;他们认为工业棕地中的污染,通过治理修复,可以达到正常进行娱乐活动的程度,并不会危及身体健康,并且相信政府和有关部门会提供相关的支持。但这也从侧面说明居住区周边公园绿地、广场、公共设施等用地相对缺乏,更提示了这些工业棕地是完善居住区一刻钟生活圈建设的重要资源,亟待查清其中的污染物类型和污染程度,并应用可行的修复手段来对其进行治理,结合对城市的规划,赋予其公众所期待的功能,使其获得新生。
在后续棕地改造和再利用过程中,公众参与是十分必要的,在国外对棕地改造的诸多成功案例中,显示出公众是棕地改造项目的参与者中重要的一环。社区居民是棕地改造项目实施后最直接的服务对象,在对棕地改造的决策和设计中,应考虑公众的需求和意见,尊重公众的利益,让公众充分参与进来,使他们更了解自己的居住环境,也方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期望和诉求。
成都的工业曾有过辉煌的成就,当时制造业类型十分广泛,当工厂企业搬迁、拆除后,形成的工业棕地自然类型多样,企业产品类型决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类型,化工厂等可能造成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而一些非金属制品加工厂则可能造成粉尘等空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相对则较小,同一类型不同生产年限的工厂造成的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工厂的规模不同使得棕地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大的可达几十公顷,小的仅0.1hm2,污染的范围也不同,这些不同类型的工业棕地在治理和修复时需要对症下药,在之后的开发中,不仅需要综合这些棕地本身的条件,也要符合民意,与规划协调。
工业棕地的改造和再利用,是希望通过对城市中有潜在污染且未被充分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和开发,使其服务于公众。因此,需要全面排查和摸底城市中工业棕地的数量和分布,将排查摸底结果形成完整的数据库,数据库应包含工业棕地的数量、规模、生产使用年限、位置、未来规划用途等内容,同时更应展开对棕地中污染的研究,调查各棕地中的污染物类型、浓度,判断其今后适宜的开发方向;并且数据库应随着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及时更新,在再开发利用后,依然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进行环境质量跟踪监测,确保在土地使用的过程中没有潜藏的污染威胁。更重要的是,对公众来说,关于工业棕地的信息应做到更加开放和透明,一方面,公众有权知晓自己居住环境周边的土地污染情况,工业棕地的高效透明管理是对公民健康负责任的体现;另一方面,在棕地后续的改造和再利用过程中,需要公众的参与,让公众了解和明晰各方面情况,有助于他们提出自己的诉求和建议,棕地改造项目才能更符合居民的期待,更好地为居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