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甘肃省会宁县寺南区水土流失治理效果

2022-06-07 04:44安海浪辛伟
新农民 2022年14期
关键词:做法成效经验

安海浪 辛伟

关键词:会宁县;水土流失治理;做法;经验;成效

1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涉及的实施村为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柴家门镇寺南村,属黄河流域,包括祖厉河一级支流仓哇河小流域,项目区距离会宁县城25km,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项目实施区内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其主要类型为水力侵蚀,并随之导致滑坡、泻溜、崩塌等重力侵蚀。水力侵蚀的主要分布于梁坡、梁峁、沟坡等区域;重力侵蚀的主要分布有陡坡、沟头、悬崖立壁及沟道等地貌部位,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5600t/km2。

项目实施区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地形支离破碎,常年累月的水力侵蚀导致数量不少的土地生产能力下降严重,下游两岸更甚。各级支毛沟比降大,因此沟坡角度大,再加之降雨相对集中,暴雨多且大,相对强度大,导致沟道侵蚀相当严重;另外项目试验区中下游主沟道及较大支沟因为沟坡角度大,在长时间水力侵蚀的影响下,经常重力侵蚀,其表现形式为滑坡、泻溜、崩塌等。同时因为地形影响,重力侵蚀越往下游越严重。梁峁、梁坡、坡耕地面积大,径流泥沙汇流形成的水土流失,虽强度不大,但侵蚀面积大;部分缓坡及阴坡地带种植有人工牧草及水保林等水土保持植被,同时也因为存在稀疏天然植被,水土流失程度仅为轻~中度;坡面至沟道的过度地带水土流失程度较强。由于长期的水力侵蚀影响,导致水肥及土壤肥力下降严重,项目试验区的生产力水平越来越低。此外,水土流失危害还加剧了现代侵蚀,其突出表现为沟头前进、沟岸扩张及沟底下切;因为现代侵蚀和人为活动的加剧,导致土地不断被蚕蚀;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不断降低、土壤的理化性变差,其蓄水保土能力也随之下降,导致干旱更易对土壤造成影响;并且破坏了水利设施及交通设施,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极大的不便。

2 治理效果

通过各项新增治理措施產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分析计算:项目区梯田年生产增收35.23万元,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大劳务输出,项目区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净增690元以上,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现状的4200元提高到4890元以上,人均产粮由720kg提高到1000kg以上。

随着各项水保措施的实施,该项目实施区内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得到不断增强,项目实施区内新增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190.31h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30.55%增加到期末的54.28%,坡耕地综合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新增各类措施减少土壤流失量1.33万t,保水能力3.16万m3,地表径流大部分就地拦蓄入渗,极大的改善了地表的径流状况,也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明显提高了项目试验区的防洪抗旱能力,也减轻了水土流失对下游可能造成的危害。该项目的建设将为项目试验区内的农业增产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便利。

2.1 基本效益

根据定西地区水土保持观测站对各类水土保持措施拦蓄地表径流及减轻土壤侵蚀研究成果结合流域调查,确定各类措施的蓄水效益和保土效益定额。蓄水效益定额为梯田170m3/hm2.a,水保林108m3/hm2.a,人工种草134m3/hm2.a,保土效益定额为梯田72t/hm2.a,水保林42t/hm2.a,人工种草54t/hm2.a。经计算,到各项措施正常发挥作用时,年增蓄水能力3.16万m3,年增保土能力1.33万t,年累计蓄水6.87万m3,保土2.87万t。项目的建成在改善当地地表径流状况、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及防洪抗旱能力方面取得了巨大效益。

2.2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计算取决于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是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土地上的产品与未实施项目前土地上的产品的增量作为增产值。结合项目试验区已建成的水土保持项目产区的农作物的增产调查结果,对本项目各项新增治理措施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分析计算。项目区新修梯田与原坡耕地比较,土地的生产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根据调查及计算结果,项目区年新增粮食产量14.68万kg,年新增直接经济效益35.23万元,农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净增693.5元,由现状的4200元提高到4893.5元。

2.3 社会效益

(1)项目的实施使得本项目试验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缓解了下游两岸的防汛压力。经过项目的实施使得本项目试验区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水土保持治理体系,扼制了项目实施区的水土流失严峻形势。经过本项目,使得项目试验区内的大部分地表径流就地拦蓄入渗,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水,提高了地表径流利用率,优化了当地的水环境,使得水土流失导致土地侵蚀破坏和洪水泥沙等灾害得到根本性的改观。经过项目的建设,使得社会效益得到显著增加。

(2)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土地的利用结构,有效促进了项目试验区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主要通过荒坡地植树和实施坡改梯工作优化图例利用结构,改善了当地农业的生产条件,调整了产业结构,也强化了项目区的生态功能。经过坡改地工作,在项目试验区形成了特色梯田产业,使得当地的农业用地资源开发向深层次转化,打破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形成了当地农业生产的立体化及集约化格局。

(3)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从而提高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与收入水平,使得当地在脱贫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效。梯田的建设,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使得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为项目试验区的农业增产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人均梯田达到0.47hm2以上,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技能显著提高,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2.4 生态效益

(1)项目的实施使得当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部门在物质与能量输出输入的数量上、结构功能上趋于平衡,让当地的农业资产资源在合理利用开发的同时还能得到有效保护,保证了当地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项目的实施使得当地水土保持区面积增加,增强了当地保水保土的能力,增强了保水保土的能力,极大缓解了当地水土流失趋势;通过梯田的修建,增加了当地土壤蓄水保土能力,减少了土壤中养分(N、P、K)流失。

3 主要做法

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主要围绕四个方面进行,分别为梯田工程、生产道路、水保林及行道树设计。

3.1 梯田工程设计

梯田工程的设计主要是以一片完整的地形区域,如一面坡或一道湾,进行划分田区,再顺着山坡,将山与水、田与林、路与坡进行配套设计。完整的地形区域确定需要骨架及界限两个因素,骨架一般选择坡面水系或道路,界限主要看其性质是否切割地形地貌,有切割性质的地貌物,如沟河道、梯田与非耕田的分割线即作为划分界限。为了合理利用项目区的土地资源,一般选择的区域都是坡度轻缓、交通便捷、利于机械化的地方进行统筹设计,设计标准参考会宁县气象观测资料,按年降水量400mm,20年一遇6h最大降雨量52.26mm标准设计。

3.2 生产道路设计

生产道路作为梯田配套工程设计之一,具体实施方案是以耕作路为主线,与项目区村庄主干道配置连接,统一规划设计,保证道路的完整畅通;布局上需遵循道路为耕地服务的原则,做到耕种和运输的双重便捷服务,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水土保持原则,节约用地,少占生产力较高的耕地、林地等,在部分需要开挖排水沟的地段布设排水沟。

3.3 水保林设计

近年来会宁县在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中,主要选择乡土树种,其中乔木有旱柳、侧柏和油松,灌木树种主要有柠条、沙棘。经对比分析,各乔木树种在当年的成活率都比较高,而旱柳的越冬率及保存率较低,侧柏受风干影响较大;油松在当年成活后,能够顺利越冬,且风干现象较小,确保了造林的一次性达标。灌木树种中沙棘在会宁县有栽植记录但保存率较低,柠条抗干旱,成活率和保存率都较高。项目区周边有会宁县东山林场,林场育有油松及柠条苗木,生长环境与项目区完全相同,为苗木移植后适应环境奠定了基础。设计过程中需注重营养空间的有效利用,获取最大的水土保持效益。

3.4 行道树工程设计

因项目区乡村主干道路的坡度小于10°,而且土壤的类型是以黄绵土为主,所以水分缺乏及有轻微侵蚀。通过对项目区的实地调查,总结多年来会宁县在项目区进行的水土保持造林及退耕还林的经验,结合现有的栽植水平。根据地形部位、土壤水分及利用现状等主要因子,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针对立地条件,选择云杉作为项目区行道树的主要种植树种。主要原因是云杉耐荫性较强烈,在林分中和其他林木的庇荫条件下天然更新良好,对气候没有严格的要求,云杉多生長于5~12℃、且年降雨量为400mm的高纬度地区,抗寒能力较强,在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

4 可借鉴经验

4.1 系统规划、合理实施,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必要条件

项目启动前,会宁县水保部门专门成立规划测设专班,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对本项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规划。打破了传统的地界、户界及村界,而是按地域、山系及整流域为单位推进,各方面统一管理、系统规划,真正做到了规划系统、措施全面、质量合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宁县相关部门及乡(镇)干部发扬精神、长期坚守岗位,创新工作模式,推行了技术包乡责任制,着眼于技术服务与质量监管,扎根施工现场,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4.2 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充分条件

工作开展不能脱离实际,要坚持项目建设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着眼于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以水土保持工作为抓手,发展中药材种植业,

4.3 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前提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会宁县各级政府多次组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就项目建设地点、内容、进度、质量及投资标准等进行宣贯,并积极听取群众意见,经过这一举措,人民群众参与项目的热情高涨,积极配合项目的开展,极大地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4.4 集中资源,分工协作,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关键

为确保项目建设切实取得成效,县相关部门多次就如何整合项目、分工协作召开专题研讨。经研究,本项目将把扶贫开发、旱作农业技术推广、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与本项目有机结合,把相关部门的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在重点实施区域内进行集中整合、组装配套,极大地提升了综合效益。

4.5 严格管理、科学施工,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核心

本项目尤其是梯田项目建设中,严格遵守管理程序,并按项目管理流程严格执行项目主体责任制、合同管理制、公示制等,推行招标投标制工程。工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1-2008)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所有建设工程均按照技术规范统一设计,并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才组织实施。同时为保障施工进度与质量,组织对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施工队伍及农民进行技术及技能培训,使管理人员掌握工程管理程序和技术要点,使施工人员掌握建后管理工作事项和管护要求。

4.6 加强宣传,提升意识,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保障

为保障水土保持工作持续开展,县各级政府通过互联网、广播及群众大会等多种方式宣传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加深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知度,引导人民群众自发的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浪潮中去。

4.7 技术革新,共享资源,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力武器

通过技术革新,尤其是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升环保问题防治的质量。基于现有的信息网络系统、预警装置、观测站及检测站,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平台,通过公共平台,可实现项目试验区内的资源共享与沟通交流,同时做到环境数据的动态监督及时整改。

4.8 加强监督、落实监管,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充分条件

构建以保护区管理区、生态环境局及公安局为主体的,应急管理局、法院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执法联动机制;构建以行政司法为主,刑事司法为辅的联动机制,实现行政处罚与刑事立案移交的有机衔接,以此提升保护区的执法力度。同时在现有条件下,加强监管,落实现场监督,同时加强对监督巡检人员的培养,使之能公正客观及时地发现环保问题,并及时反馈至上级责任部门,再经由责任部门落实整改,对于紧急的环保问题,巡检人员也应采取合理举措及时制止,降低损失。

参考文献

[1] 朱高洪,陈旭东,毛志锋.水土保持对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评估[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1):67-71.

[2] 姚孝友.生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设计理念的探讨[A].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论文集,2008:4.

[3] 刘延坤,徐海婴,赵佳良.造林典型设计在太平泉小流域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9):599-600.

[4] 汪明霞,王卫东,高保林.黄土高原典型区植被对水土流失影响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8-21.

猜你喜欢
做法成效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盐城市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