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冢里的中共"二大"党章

2022-06-07 09:01:42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书报小册子文物

中央档案馆珍藏着一本泛黄的铅印小册子,封面写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案”字样,里面包含了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的各项决议文件,最后一部分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本小册子是中共“二大”唯一存世的中文文献原件。小册子里盖着一枚印章——“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张静泉是谁?“秘藏”二字背后又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银楼里的工人党员

1898年5月18日,张人亚出生于宁波市原镇海县霞浦张家祠堂。父親张爵谦为他取名静泉,谱名守和。1914年,张人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上海一家银楼里当学徒。因为宁波话里“银匠”的发音近似“人亚”,他便将张人亚作为自己的另一个名字。

在上海,张人亚接触到一些进步书刊和进步人士,思想深受触动。192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上海最早的工人党员之一。

托父亲秘藏

1923年,在上海党组织的安排下,张人亚离开了金银业,开始从事党、团工作及机关书报的出版发行工作。因为喜欢读书看报,张人亚保存了很多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中译本,此外,他还珍藏了一批中共“二大”、“三大”的重要文件。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秘密举行。会后,党组织把党章、决议等文件汇编成一本小册子,印发给全国各地党员,张人亚也得到了一本。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张人亚深知这些文件书刊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性,他决定将这些文件书报,冒险从上海秘密带到老家霞浦镇,托他父亲张爵谦代为秘藏。

“二伯父是共产党员乡下都知道,我祖父和邻居讲,静泉多年未回,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去世了,便建了一座坟。”张人亚的侄子张时华回忆。

张爵谦用好几层油纸把这些文件书报精心包扎好,再秘密藏进空棺,埋入墓内。

70多年杳无音讯

辞别父亲后,张人亚先后在上海、芜湖等地从事秘密工作。张爵谦苦等了20余年,仍没盼回儿子。已过八旬的他挖开墓穴,打开棺材,将这批珍贵的文件书报取了出来,要三儿子张静茂把这些文件书报等交给党组织,以了却二十多年的心愿。

数据显示,由张人亚保存的目前发现并统计的珍贵文物共46件,其中一级文物20件,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20件,未评定的珍贵藏书2件。另有一般文物17件。这批革命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填补了党史研究的诸多空白。(据人民网 林波/文)

猜你喜欢
书报小册子文物
盐城大丰区开发设计小册子 助力三违行为治理
九阳真经
文物的栖息之地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5:46
文物的逝去
东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6:08
文物超有料
2018年本刊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选作索引的作者目录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年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转载情况
教师博览(2019年6期)2019-07-05 09:38:00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年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转载情况
教师博览(2019年1期)2019-01-28 02:40:56
留 白
书报角里人气高
心理与健康(2016年4期)2016-05-30 05:4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