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国内经济大循环背景下,消费金融对居民的消费影响越来越显著,研究消费金融对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2009—2019年数据,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消费金融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相比,消费金融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贡献率更高;消费金融有利于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从而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增强消费金融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提出了拓展消费金融市场、强化消费金融市场的线上线下合作以及增强农村居民的消费金融知识等建议。
关键词:消费金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3.8;F832.4文献標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2)14-0105-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4.105
1 引言
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消费和出口。改革开放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而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消费将对经济增长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殷杰兰,2018)。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提升消费水平的政策,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实施方案》,提出解决当前制约居民消费的障碍,激发居民消费潜力,从而使得经济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居民的收入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升。过旭东(2021)认为助推金融发展有利于多元化风险分散渠道的构建,从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实现经济增长。这说明消费需求与金融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金融发展会影响居民的消费需求,消费金融作为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是指消费金融机构为满足各阶层消费者的需求而提供的各种产品与服务(胡雪峰,2021),消费金融的发展对优化居民消费结构和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2 研究方法与数据
2.1 研究方法
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根据理论而构建,但某些经济理论不能支撑现实中一些变量间的关系,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缺陷,它以实际经济数据确定经济系统的动态关系,而不用提出理论假设(李子奈和潘文卿,2015)。VAR模型由西姆斯在1980年提出,通过预测各变量对系统的动态冲击,进而分析各种经济因素对经济系统的影响(任碧云和程茁伦,2015)。农村居民消费会受到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本文引入VAR模型研究系统的动态变化。
一个VAR模型存在许多的变量,包括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内生变量是模型所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不受模型影响,受到外部因素的变化而对模型产生影响。在很多情况下,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很难辨别,VAR模型将每个变量都看作内生变量,通过确定包含变量的个数和自回归的最大滞后阶数,进而进行参数估计及模型分析。
包含k个变量和p期滞后的VAR模型表示如下:
其中,Yt是k维内生变量向量,p是滞后阶数,β是k维常数向量,Zt是k维随机扰动向量,T是样本数目。VAR模型要求模型中每一个变量都是平稳序列,如果时间序列不平稳,则需要对变量进行处理,对处理后平稳的序列建立VAR模型,然后才能进行分析(高铁梅,2009)。
2.2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凯恩斯在1936年提出绝对收入假设,用于描述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该假说认为,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崔海燕(2016)认为消费者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将收入在消费支出中进行最优分配,使其达到效用最大化。本文选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表示收入水平。孙国峰 (2010) 认为消费金融有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从而促进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升级。在未来,我国将进一步扩大内需,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激发消费潜力仍需发展消费金融(储俊,2021)。为了研究消费金融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本文选择消费信贷余额来表示消费金融发展水平。宋少青(2017)在研究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人均GDP是一个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人均GDP 的增长,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选取2009—2019年度的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消费信贷余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人均GDP数据进行研究。数据来源于2010—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09—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为了消除价格的影响,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消费信贷余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人均GDP数据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09年=100)为定基价格指数进行折算。
根据以上数据构建VAR模型,由于以上数据都带有时间趋势,而时间趋势会影响模型的正确度,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本文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消费信贷余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人均GDP数据进行对数处理,以减少时间趋势的影响,对经过对数处理后的数据运用EViews 10进行分析。先对各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再进行模型的稳定性检验及参数估计、建立脉冲响应函数、进行方差分解,从而分别分析消费信贷余额(CCL)、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NY)以及人均GDP(PGDP)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NCC)冲击的动态影响。
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3.1 平稳性检验(ADF检验)
VAR模型是多个时间序列,而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的模型,首先必须进行平稳性检验,如果非平稳时间序列进入模型,进行的参数估计和统计推断都是不可靠的。本文在建模前,先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 1。
由表1可知,NCC的ADF统计量为-5.754299,CCL的ADF统计量为-43.46823,NY的ADF统计量为-10.61180,PGDP的ADF统计量为-3.024019,都小于10%临界值,因此序列都是平稳序列,符合VAR建模模型的建模条件。
3.2 确定最大滞后阶数
VAR模型需要确定最优的最后阶数,本文运用LR、FPE、AIC、SC、HQ等准则来选择VAR模型的滞后阶数,检验结果见表 2REF_Ref1217\h。通过检验结果,可以得出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一阶。
3.3 模型的稳定性检验及参数估计
在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之前,需要对VAR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通过单位根检验表检验模型的稳定性,结果见表3。该VAR模型的所有特征根的倒数的模都小于1,即所有特征根的倒数都在单位圆内,所以可以判定模型是稳定的。
确定最大滞后阶数为1,将常数项作为外生变量,关于因变量NCC的参数估计结果如下:
该结果表明,消费信贷余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人均GDP会正向提高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作用系数分别为0.3740、0.3446和0.2491。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相比,消费信贷余额的增加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作用系数更大,这表明消费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拉动作用明显。
3.4 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是该系统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中各变量的影响。为了研究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受到冲击后的影响,分别给消费信贷余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一个正向单位的冲击,观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脉冲响应程度,如图1所示。当给消费信贷余额一个正向冲击,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先上升后下降,最后逐渐趋近平稳。当给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个正向冲击,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先上升后下降,然后继续上升,最后变得相对平稳。当给人均GDP一个正向冲击,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最后趋近于0。
在短期,当消费信贷余额增加时,农村居民的资金拥有量增加,从而使得居民的消费支出增加;当居民的收入不变时,上一期的消费增加会使得居民在下一期减少消费支出,从而减少消费贷款的压力。在长期,居民会逐渐偿还消费贷款,消费支出在长期会变得相对稳定,随消费信贷余额的增加缓慢上升。在短期,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居民会增加消费支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居民会减少下一期的消费支出,以维持收支平衡。在长期,由于收入与支出将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所以,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变得缓慢。人均GDP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只是影响的程度不同。从图 1可以看出,NCC对CCL、NY、PGDP的脉冲响应与实际情况相符。
3.5 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分析每一个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从而评价各变量的重要程度。VAR模型跨期为10的方差分解结果如图2所示。
根據图 2可以看出,消费信贷余额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贡献度先上升后下降,最后稳定在60%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贡献度一直缓慢上升,最后趋近于20%左右。人均GDP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贡献度先上升再缓慢下降,最后稳定在20%左右。比较消费信贷余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贡献度可以看出,消费信贷余额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消费信贷余额的贡献度更高,而且反应灵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反应则比较迟缓。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2009—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消费信贷余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人均GDP的样本数据,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消费信贷余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而分析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一,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相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对消费信贷余额的增加更加敏感;其二,从贡献度看,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相比,消费信贷余额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最终贡献度更高;其三,从周期上看,消费信贷余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人均GDP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影响的持续时间基本相同。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金融规模的增长有利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因此,扩大消费信贷规模能够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提升。根据本文的研究发现消费金融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有正向促进作用,可利用消费金融激发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潜力,从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因此,为更好地实现消费金融的发展,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第一,拓展消费金融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范围延伸,用于消费支出的类型增加,城镇化的进程加速,使得农村居民在教育、旅游、医疗等领域的消费支出增加。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消费金融应该向这些领域发展,推动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第二,强化消费金融市场的线上线下合作。消费金融市场有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近些年,随着我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迅速发展,消费信贷规模扩大,因此,需要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的发展,将消费金融的线上模式与传统的线下模式结合起来,优化消费金融市场结构,从而使消费金融的发展更加全面。
第三,增强农村居民的消费金融知识。由于农村居民在教育水平上相对于城市居民落后,对消费金融知识了解不够,而消费金融作为现代金融的服务方式,已经对农村居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农村居民也会越来越多地参与消费金融市场。因此,需要加强农村居民消费金融知识教育,增强对消费金融的了解程度,从而在参与消费金融市场时能够规避更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殷杰兰.改革开放40年居民消费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8(10):73-83.
[2]过旭东.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变化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21(10):156-159.
[3]胡雪峰.消费金融功能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演变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1(15):57-60.
[4]]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任碧云,程茁伦.金融脱媒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冲击的动态影响:基于 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3):26-33.
[6]高铁梅.计量经济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崔海燕.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 (1):162-166.
[8]孙国峰.中国消费金融的现状、展望与政策建议[J].金融论坛,2018,23 (2):3-8.
[9]储俊.消费金融助力经济内循环[J].财经界,2021(1):34-35.
[10]宋少青.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企业,2017(12):42-43.
[作者简介]赵鹏(1997—),男,贵州铜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