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敏 何可欣 张语晋
摘 要:在民众急需就业、经济亟待复苏的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国家、政府及部分企业接连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地摊经济开放与发展。文章汇总了国家、地区及企业地摊经济相关政策,通过实地访谈、调查问卷、二手资料收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分析了地摊经济扶持政策对地摊经济及地摊经济从业者的积极及消极影响,并根据研究结论在国家大政策、地摊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地摊经济从业者层面对地摊经济在后疫情时代的开放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地摊经济;扶持政策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2)14-0027-06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4.027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后疫情时代,中国因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而受到的经济冲击正在逐渐恢复中:2020年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 2021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2.7%。但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仍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2020年11月中国就业贫困人数为149万人,同比增长14.6%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为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回升,繁荣疫情影响下略显萧条的市场,各地政府纷纷将焦点对准地摊经济,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其蓬勃发展。地摊经济从业者和消费者也积极响应。由此,研究政策对地摊经济及其从业者的影响极具意义。
1.2 文献综述
作为一种在中国有着长久发展历史的非正规经济形式,地摊经济被大众普遍视为一种城市边缘经济,其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治理政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随中国城市化的推进而发展。朱孟进、淦玲莉(2007)先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地摊经济的存在意义,接着分析了世界各国的不同个体经营形式,从而得出了“现代化都市应该根据职能实行区别治理,对小摊贩持宽容的态度”这一结论。李卓、赵安民(2013)通过对比流动摊贩存在的正、负面影响,结合“城市游击战”这一社会热点,提出了“应该规范执法”与“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这两个治理对策。赵越、李开设(2020)从金融的角度入手,剖析了地摊经济的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各种金融机构与电商平台对地摊经济的扶持政策,并进行短板分析,最终提出解决方案。刘钊炜(2020)认为,进一步完善多中心治理模式,加强治理主体的主导能力,调动市场参与积极性,是广州疫情常态化下促进地摊经济持续焕发活力的治理对策。
总结以上文献,发现现有的研究中缺乏既总结了后疫情时期各省市及各企业所推行的相关扶持政策,又实地调查分析了地摊经济从业者们的生活现状与对政策的具体想法的文献。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文章采用实地访谈、调查问卷、二手资料的收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共发放180份问卷,筛选剔除无效问卷5份,实际有效问卷175份,有效率为97.2%。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家、地方、企业的政策,并对现有的政策和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其次探究后疫情時代的扶持政策对地摊经济及其从业者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2 地摊经济政策发展现状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就业形势急转直下,第一季度平均失业率上升为5.8%;第二季度,随着复工复产的进行,失业率有所降低,这一阶段地摊经济的开放为市场带来了活力。后疫情时代,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失业问题,多个城市相继出台地摊经济政策,管控逐渐宽松化,积极鼓励发展。此外,地摊经济也得到了电商龙头如京东、美团等的支持。
3 扶持政策分析
第一,实现经济复苏,恢复市场活力。2019年疫情暴发以来,我国经济遇挫,面对预期较长的疫情,我国急需一个经济增长点来带动全国经济的恢复。此次地摊经济的开放是国家在特殊经济时期的一次宏观调控,目的在于促进复工复产、恢复经济活力。
第二,缓解就业压力,稳保民生就业。地摊经济成本少、门槛低的特点使其成为政府安置剩余劳动力的有力途径。在疫情的影响下,城市失业率骤增,开放地摊经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第三,表明积极态度,重拾国民信心。在疫情致使经济倒退的关键时刻,政府开放地摊经济政策以重拾国民信心,表明其寻求问题解决方式的积极态度,从而使市民信任政府,对经济恢复和抗疫胜利充满信心。
4 后疫情时代的扶持政策对地摊经济的影响
4.1 地方政策扶持影响
第一,增加传统就业岗位,减轻难就业群体的就业压力。成都于2020年3月发布《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截至5月底,就业岗位增加超过10万个,失业人群得到了大力帮助。
第二,拓宽民众增收渠道,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各地政府对地摊经济的宣传吸引了各行各业的民众,民众对地摊经济的了解度升高,越来越多的人被其低门槛、高自由的特点所吸引,从而投身于摆摊行业中,促使摆摊成了部分民众的增收渠道之一。民众的积极参与拉动了消费增长,带动了经济回升。
第三,城管与地摊经济从业者的矛盾减弱,街道和谐程度提高。城管与地摊经济从业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地摊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两者长期处于冲突与包容并存的状态,比起彻底取缔可能带来的暴力执法和反抗,此次扶持地摊经济政策所推行的规训性权力机制,以更小的代价取得了更有效的成果。
第四,增大了地摊经济对老年人的包容性,减缓了人口红利的衰减趋势。地摊经济政策对老年人的适应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途径。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思考能力衰退,现代技能缺失,所能从事的行业屈指可数,而地摊经济门槛低、简单易行,给老年人的生活来源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4.2 互联网企业扶持影响
第一,丰富供货途径,供货链稳定不间断。京东的“星星之火”计划,苏宁的“苏宁小店”,均为地摊经济提供了稳定的供货途径与优质的供应链,大大降低了无货可进及货物良莠不齐的可能性。51D09A1C-D57C-49B0-A769-B91A35253106
第二,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一体化”,宣传保障,流量加持。京东、腾讯、美团、苏宁等企业将帮助线下地摊经济从业者拓展线上经营,运用平台的流量优势,帮助地摊经济从业者吸引顾客,打破空间限制,实现引流增收,促进地摊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第三,创造新兴岗位,提供就业机会。“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模式将创造出许多新兴岗位,如物流收派员、云客服等,增加大量就业机会。
第四,针对性培训提高经营能力,教育指南提升行业素质。腾讯、美团等企业会为入驻平台的地摊经济从业者提供经营指导,包括优秀经营案例分析以及从业者间的相互交流等。除此以外,定期学习行业道德规范也将提高地摊经济行业的素质。
第五,福利保障,资金稳定。入驻平台的地摊经济从业者可以获得平台提供的相关福利保障,降低了个人经营风险。如美团为其从业者提供了200亿元额度的优惠利率扶持贷款,腾讯提供了“微信安心收款计划”保障等。
5 对地摊经济从业者的影响
5.1 对地摊经济从业者的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线上问卷调查、线下走访以及收集二手资料等方式。共发放18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5份,筛选后有效问卷175份,有效率97.2%。
第一,性别、年龄分布较为均匀。本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175位从业者中,男女比例相差不大;年龄统计显示,从业者主要集中在18~50岁(见表3)。
第二,以农村、教育水平偏低的人群为主。通过线下走访发现,地摊经济从业者主要来自农村,且外来人员多于本地。调查数据显示,长期从事地摊经济的摊贩学历普遍不高;而部分学历较高的从业者,主要目的是赚取外快,体验生活(见表3)。
第三,新进人群大幅度增多。调查数据显示,45.71%的被调查者加入该行业的时间不到1年(见图1)。低门槛和时间自由等特点吸引了大批新人的加入,增加了原有摊贩的压力。
第四,主要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受疫情的冲击大。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全国注销企业超过80万,企业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许多企业不得不大幅度裁员,大量员工失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失业率创历史高峰,由2019年的3.62%攀升到4.24%。通过二手资料查询及实地走访了解,地摊经济从业者主要是无业、失业和收入来源较少的城乡弱势人群。调研数据显示,52%的被调查者因疫情失去了原工作,57.71%的被调查者除摆摊外无其他收入来源(见表4)。
5.2 摆摊情况分析
(1)摆摊原因。调查问卷数据显示,53.71%的被调查者是为了挣钱养家;37.14%的被调查者是因为其工作时间灵活自由;32%的被调查者是为锻炼自己做生意的能力;26.29%的被调查者是找不到其他工作(见图2)。
(2)摆摊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受疫情影响,地摊经济从业者普遍面临客流量少,存货卖不出的现状。虽然目前疫情可控,客流量较之前有所回升,但仍旧达不到疫情前的状态。此外,城管的严厉管控也是摆摊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见图3)。
(3)后疫情时代下希望政府提供的帮助。统计数据显示,提供就业安全及防疫健康保障(52.57%)、提供管理费用低的固定摊位(48.57%)、建立“摊贩中心”进行集中化管理(44.57%)为从业者最看重的三大帮助方式(见图4)。
5.3 对地摊经济从业者的影响
5.3.1 积极影响
(1)缓解就业压力,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部分企业破产、裁员,失业率攀升。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国家放宽对地摊经济的管制,增加就业岗位。例如广州建立流动临时摊点超60个、设置8400多个摊位等措施,给予部分无业、失业和收入来源较少的城乡弱势群体一个缓冲平台。
(2)国家政府、企业扶持,助力地摊经济从业者。国家政策出台后,阿里巴巴、苏宁等平台相继做出表率。企业提供的这些硬性帮扶措施,为就业者提供了保障。
(3)创业形式多样化,促进原始资本以及经验的积累。地摊经济投入成本低、门槛低,政府及企业的扶持计划有利于初创从业者快速启动经营、积累原始资本和实战经验。
5.3.2 面临的挑战
(1)摊位供不应求。虽然地方政府划定了部分经营区域范围,但地摊经济的热潮仍带来了摊位不足的问题。部分经济条件好的人群也做起了地摊经济,这给真正无业、失业、收入较低的群体带来了压力。
(2)恶性竞争。走访过程中发现,产品同质化严重,同类地摊经济从业者之间长期处于竞争状态,带来了由价格战引起的低质量无保障问题。此类现象不利于地摊经济的发展,所以找到自身优势与创新点尤为重要。
6 建议
6.1 國家大政策
(1)分城市、地区采取不同政策。对具有政治职能等的城市严格管控,对中小城市持包容态度,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策略。
(2)建立精细化管理体系,促使地摊经济合法化和规范化。为促进规范化,可划定固定区域和时间段,减少街道混乱等问题。各地城市规划管理局也可成立相关的监管部门,在维持城市秩序的同时保证地摊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输出,促进城市、区域经济体系的内循环,实现精确化管理。
(3)建立规范制度。①落实摊前三包责任制;②加强建立区域卫生责任制;③加强质量管控,畅通维权渠道。
6.2 政策助力地摊经济发展方向
第一,融入地方民俗,打造地区特色。近年来网红经济发展迅速,政府可打造网红摊铺:一为发扬民俗;二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第二,依托电子平台,创新盈利模式。一是结合“互联网+”,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地摊经济从业者进社群,与微信、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建立联系,实现互联网大环境下日订单增加及高效低成本。二是开发App,实现顾客与摊贩的交互。企业可以开发App显示摆摊地点与时间段以便顾客消费,在使用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时,实现流量变现。这对政府管制、地摊经济从业者售卖、居民消费及企业发展均有积极影响。51D09A1C-D57C-49B0-A769-B91A35253106
6.3 对地摊经济从业者的建议
(1)了解当地相关政策,合理规划经营策略。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地摊经济从业者中非常了解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的仅占11.43%。除政府需大力宣传外,地摊经济从业者应积极了解相关政策,合理规划经营策略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贩卖创意产品、不盲目从众。结合自身手艺,打造特色产品,及时关注互联网动态,抓住当下热点,更新产品,稳定进货渠道,确保产品质量,提高自身竞争优势。
7 结论
文章重点汇总了政府、互联网企业等对地摊经济及其从业者的扶持政策,通过线下走访、线上问卷调查、收集二手资料等方法,分析了相关政策对地摊经济及其从业者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地摊经济从业者带来了积极影响,又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更好地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力,政府需积极号召,进一步落实城市地摊规划,从业者也应积极响应政策,自觉遵守社会秩序,共创美好地摊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边鹏. “放管服”视角下“地摊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理论建设,2020,189(5):54-58.
[2]卫静静.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研究进展[J].老字号品牌营销,2019(7):21-22.
[3]李瑾溪.宏观调控视域下地摊经济发展的解困对策分析[J].北方经贸,2021(4):71-73.
[4]熊颖,孙烈榕,李丹妮,等.新冠疫情下我国地摊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一二线城市为例[J].现代商业,2021(11):18-20.
[5]周继洋.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地摊经济发展刍议[J].上海城市管理,2020,29(5):71-77.
[6]袁如意. 疫情防控常态化视角下的地摊经济[J].中国市场,2021(6):86-87.
[7]郭平. 后疫情时代我国地摊经济发展解读[J].经营与管理,2021(4):184-187.
[8]曾王子清. 后疫情时代城镇地摊经济发展的定位、困境与出路[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19):201-202.
[9]刘济江,陈芳莉,李颖,等. 新时代下流动地摊经济从业者的经营状况探究:以成都市为例[J].商讯,2021(20):34-35.
[10]杨帆. 后疫情时代大中小城市地摊经济政策差异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商论,2021(14):18-21.
[11]张潇悦,向晶晶,周奕欣,等. “内循环”视角下地摊经济从业者对政府规范化管理的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现代商业,2021(19):22-26.
[12]台唱,经鑫,王玥湉,等. 后疫情时代地摊经济热的社会学调查与思考:以合肥市H街为例[J].商展经济,2021(14).
[13]王紫薇. 疫情之下的地摊经济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21(4):12-15.
[14]马岱煊. 论疫情后的地摊经济[J].中国市场,2021(8):65-66.
[15]何乐琪. 新冠疫情中地摊经济的发展探究与政策建议[J].全国流通经济,2020(35):25-28.
[16]刘钊炜. 常态化防控下广州市地摊经济治理探析:基于多中心理论视角[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14).
[17]赵越,李升波. 金融支持地摊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金融,2020(9):66-68.
[18]李卓,赵安民. 流动地摊经济从业者存在的利弊与治理对策[J].社科纵横,2013,28(8):60-63.
[19]朱孟进,淦玲莉. 经济时评:穷人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地摊经济[J].宁波通讯,2007(5):25.
[20]清研智库.因地制宜各省市地摊经济政策总结[J].清研智库系列研究报告,2020(3).
[21]黄耿志,李天娇,薛德升. 包容还是新的排斥?——城市流动地摊经济从业者空间引导效应与规划研究[J].规划师,2012,28(8):78-83.
[22]澎湃新闻. 扶持地摊经济小店经济,京东、微信支付、美团、苏宁都出招了[EB/OL].[2020-06-02].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670590.
[作者简介]陈佳敏,女,汉族,湖南邵阳人,无锡职業技术学院,本科,研究方向:管理创新专业;何可欣,女,汉族,江西萍乡人,湖南工业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会计学ACCA;张语晋,女,汉族,四川绵阳人,中央财经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国际贸易、金融风险管理。51D09A1C-D57C-49B0-A769-B91A3525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