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碟多向射击运动员技术与心理训练方法

2022-06-07 21:38孙学志
体育时空 2022年8期

孙学志

摘   要  飞碟多向射击运动赛场情况多变,运动员容易受各种突发情况干扰而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射击技术的正常或者超常发挥,需要通过多种心理调节方法适应赛场,缓解心理压力。无论何种心理训练方法均需要建立在运动员自身实力之上,飞碟多向射击运动技术性较强,要求运动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以及高度专业的盯靶、击发动作等技术能力。不同阶段的空枪及早盯靶训练,可循序渐进地加强运动员枪感,结合人枪合一的击发动作,当碟靶出现后能够使举枪、瞄准、击发、保持一气呵成,使运动员在长期训练中练就快速准确射击的本领。

关键词  飞碟多向射击技术  心理训练方法  盯靶和击发

常规心理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运行员的训练动机,使其端正训练态度,激发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潜能,常规心理训练贯穿飞碟多向射击运动训练全程,具有长期性特征,又被称为“长期心理训练”。其主要包括放松、表象、注意力、暗示四种训练方法。赛前准备心理训练主要采取合理安排训练、心理疏导、制定比赛方案等方法進行,又称为“短期心理训练”,主要目的是使运动员以最佳心理状态应对比赛,有效控制和调节自身行为和状态。比赛期间的专项心理训练,可采取呼吸调节、意念控制、乐观调节等方法。

一、飞碟多向射击运动员技术与心理训练方法要点

(一)飞碟多向射击运动员技术训练方法要点

基本功技术训练方法的要点是熟练度,运动员从准备到击发全程均要熟练掌握技术要领,将各类基本功技术融会贯通,以专业的射击技术流畅的完成射击动作。盯靶技术训练方法要点是起枪、运枪、瞄准、击发等一连串动作反应要一气呵成,该动作反应直接决定盯靶效果,盯靶技术是快速准确射击的关键。早发现靶起枪便早,心态自然平稳,就不会出现急/猛起枪的现象,为平和运枪接靶和尽早形成瞄准关系创造优越条件。击发动作技术训练方法要点较多,扣扳机时手指的位置、预压扳机效果、扣扳机用力方向和方法、击发瞬间动静关系处理、击发时机掌控等均要精准把控。

(二)飞碟多向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要点

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使运动员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射击技术,心理素质较差的运动员更容易出现失误或者训练效果无法有效提升的现象。心理训练方法要点大致包括注意力和心理控制两个方面。飞碟多向射击运动对注意力、心理控制的要求非常严格,运动员需要在精神高度集中的心理状态下进行训练和比赛,才能免受外界各类因素干扰。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与否将直接影响训练结果与比赛成绩,要在日常心理训练中高度重视注意力训练,使运动员重视自主训练注意力,养成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良好训练习惯。训练和比赛中常出现突发状况、外界干扰等影响。运动员要通过专项心理训练,在技术训练与赛前、赛中、赛后训练等不同阶段,开展针对性心理控制训练,以学会自控与自我调节,增强运动员的心理自控能力,使其时刻能够客观理性的思考,沉着冷静地应对。

二、飞碟多向射击运动员技术训练方法

(一)日常基本功训练方法

教练员要通过理论知识讲解、示范展示、现场指导等使运动员了解基本功技术要点,练好身体稳定性、姿势动作一致性和持久性等基本功,使运动员能够准确瞄向目标,有效控制目标所停留的时间、晃动范围大小。在连续击发过程中,以多次重复训练保持自身的整体结合状态基本不变,并能够承受静力负荷保持姿势耐久性。以循序渐进为基本功训练的原则,规范化设计训练重复次数、时间、专项标准等,使运动员射击姿势标准、瞄靶练习常态化、人枪控制精准。同时要对每一个基础动作的技术细节进行强化训练,因材施教的指导运动员进行动作的强化定型,使运动员的基本功更扎实,同时也可发挥运动员技术风格优势,建立个性化基本功训练。

(二)不同阶段的盯靶训练方法

初期阶段。基本功训练完成后,进入初级盯靶训练,让运动员了解盯靶的重要性。主要采取空枪预习和有靶想象训练方法,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开始在一个角度适中和速度较慢的靶位上练习,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逐渐增加靶的飞行速度和调整角度难度,并逐步转向多靶训练。中期阶段。采取实弹实战的训练方法,做到打练结合逐步熟练,还要在业余时间做好辅助训练。例如,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用来练习盯力等,养成日常找任意目标进行集中注视练习的好习惯,强化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盯靶训练效果。后期阶段。采用多向碟靶的盯靶训练方法,可强化运动员的盯靶速度和精准度,使运动员形成人枪结合,达到枪感运用自如的程度,强化各部位肌肉及关节的协调能力,以实弹体会射击更直接的条件刺激,从空枪到早盯靶训练,提高运动员专业射击技术水平。

(三)击发动作训练方法

飞碟多向射击技术对运动员的射击精准度和时机掌控要求非常严格,手指扣扳机的位置要标准,以便灵活控枪,在枪指向目标时完成扳机预压,进而以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状态扣第二道火,扣扳机时用力切忌过大,以免影响枪的稳定性,要正直向后用力,持续均匀的逐渐加压。要结合每名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按照以上标准重点训练其预压板机动作、提前扣等击发动作技术,并处理好击发瞬间的食指动和手臂静的关系。除食指单独用力以外,要高度抑制身体肌肉用力,使其不发生变化,进而保持瞄准线不变,防止松腕、余指加力等现象。要掌握好击发时机,以碟靶飞行速度40m/s为例,飞行距离约35m为最佳击发时间,击发响应通常在0.4~0.6s之间,需要具备提前扣技术能力,才能够提高射击命中率。需要在日常训练中,通过教练员的专业指导,以及大量的实战经验,不断提高运动员的击发技术水平。

三、飞碟多向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

(一)常规心理训练方法

1.放松训练。利用低强度的肌肉动作,使肌肉从紧张逐步达到松弛状态,将急促呼吸减缓,使运动员身心处于平静状态,还可加以想象命令神经和肌肉放松。

2.表象训练。运动员在脑海里反复回顾举枪、瞄准、击发等运动技术,加深正确动作记忆,达到随时随地进行技术训练的效果,进而提高心理平稳性训练效果。

3.注意力训练。创造干扰或者影响条件,训练运动员高度集中注意力,以及在注意力分散情况下,训练运动员重新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4.暗示训练。运用语言、思想、表情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进而转化为心理冲动和情绪状态,直接作用于运动员机体机能与行为活动。例如:在实弹前心理反复默念准星、缺口,暗示提高射击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二)赛前准备心理训练方法

首先,通过模拟比赛、心理定向、减少训练量的方法合理安排赛前训练,以适应性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与适应能力。引导运动员将注意力放到比赛过程中,正确看待求胜欲心理,重在拼搏与参与,缓解过于重视比赛成绩的心理压力。在赛前一周要合理减少训练量,给予运动员充足的休息时间,使保持体力与实力。其次,以谈话、问卷、实验等方法及时了解运动员思想波动,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缓解运动员存在的焦虑紧张情绪,以免心理障碍影响射击技术的发挥。提前制定身体、技术、心理等方面的比赛方案,使运动员认真思考比赛的每一个细节,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健全运动员的参赛心理。

(三)比赛期间心理训练方法

1.呼吸调节和交谈心理训练方法。人的紧张情绪通常维持约10s,在极度紧张和怀疑自我的心理压力下可通过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使运动员镇静下来。由于胸腔呼吸会引起更加焦虑的反应,运动员可采用腹部呼吸带动身心放松,以有意识地反复深呼吸,降低焦虑紧张情绪,方可在紧张焦虑的情况下以放松的心理状态适应比赛。教练员要适当与运动员进行交谈,或者队友间相互交谈,互相以关心体谅、解决问题的话语进行简短交谈,如此可给予运动员鼓励,平和其情绪波动。同时与运动员共同找出技术、心理等问题,提高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认知,使其树立正确合理的比赛目标。

2.意念控制心理训练方法。具有强大意志力的运动员更容易在干扰环境中取得胜利,要着重训练运动员的意志力,在日常训练中可创造干扰条件,培养运动员的抗干扰心理品质,提升运动员意志力。例如,敲锣打鼓制造声音干扰、语言刺激起哄干扰等,可通过意念控制心理训练方法,提升运动员以意志力控制行为的能力,使运动员忘掉周围环境与事物,进入忘我的状态,达到人枪合一的境界,将枪控制在人的意念之内,并通过意念控制对大脑发出击发动作信号,以快稳准的意念控制提高比赛成绩。一旦比赛现场突发意外状况,运动员也能够通过意念控制及时调整心态,全身心地投入比赛中,将外界干扰降到最低。

3.乐观调节心理训练方法。消极情绪必然不利于比赛,乐观心理品质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运动员消除杂念树立必胜信心。运动员首先要具备专业射击技术实力,结合以往成功的比赛经历,获得他人的信任和自我认可,才能够在比赛期间找出自身优势,以乐观的心态和高超的技能积极应战。可通过转移注意力、心理暗示、心理定向、建立自信心等方法,使运动员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夯实比赛期间正常或者超常发挥基础,以活跃的思维在轻松乐观的状态下,流畅娴熟地完成既定动作。无论赛后有无达到预期目标,均要利用专业心理疏导和自我心理调控的方法,始终保持运动员的乐观心态,帮助运动员克服挫折。

四、结语

飞碟多向射击运动专业比赛期间,运动员射击技术水平均较高。同等射击技术水平的运动员更多的较量在于心理战,比拼的是心理素质。具有高度集中注意力和强大意志力的运动员能够更好地调节身心紧张状态,抗外界干扰能力更强,有利于在比赛中获胜。因此飞碟多向射击运动技术训练要与心理训练同步,以往重技术而轻心理的理念要彻底摒弃。只有基本功扎实,盯靶和击发动作等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才能够提高射击准确性和稳定性,并且要在心理训练的辅助下,才能全面提高运動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何欣.飞碟多向射击运动员技术与心理训练策略[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24):2.

[2]吴立清.射击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与培养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01):1.

[3]于小凯.飞碟射击运动员比赛心理调控能力的研究分析[J].精品,2020(02):1.

[4]覃继宏,何欣,刘杰.简论多向飞碟射击运动员的培养策略[J].运动,201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