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科
陕西省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县域总面积2711平方公里,拥有林地390万亩,森林覆盖率93.36%,是全省秦岭保护核心区、重点水源涵养区。近年来,太白县聚力推进“生态立县、富民兴县”治县战略,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力促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富民,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促共赢,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天然氧吧、省级生态建设强县等生态殊荣。
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因此,陕西省太白县坚持把生态保护优先作为加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决履行秦岭生态保护政治责任。
树牢生态卫士政治站位。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生态保护重要指示批示、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不断强化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的政治定力,切实把“两个维护”落实到思想上、行动上,推动中央和省市关于生态保护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扛实秦岭保护政治责任。2018年以来,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秦岭保护专题会议30余次,及时传达学习中省市生态环保会议精神,研究安排水源地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小水电问题整治、野生动物保护、秦岭区域违建别墅问题整治和“五乱”治理工作。
落细最严生态保护制度。制定《太白县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19—2035年)》《太白县农家乐质量环境控制办法》《太白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太白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加强重点项目审批管控,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落地。
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涵养资源禀赋、厚植发展优势的有力举措,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全链发力,持续壮大提升生态功能,着力构建更加完整、更加流畅、顺乎自然的“大生态”运行体系。
聚力推进秦岭违建整治。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违建问题惨痛教训,严格执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嚴守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质量底线,铁腕推进秦岭“五乱”问题整治,用最严格的制度落实推进最有效的生态保护。
聚力推进水源保护。县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资金,压茬实施石头河、红岩河综合治理,县城污水处理系统提标改造等工程,新建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1处。县境内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饮用水源地稳定保持Ⅱ类水质。
聚力推进污染防治。突出铁腕治污治霾,全面打响蓝天、净土“保卫战”。持续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和“清废”行动,加大危险废物及尾矿库环境安全风险排查,强化固体废物管理,县境内无土壤污染地块,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积极完善全县9.7万亩耕地和6.5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坚决守住“舌尖上的安全”。探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1年建设三化一片林示范村10个、封山育林2万亩,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不断增强。
聚力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按照“抓点示范、扩面提标、文化塑魂、产业固本、联动推进”的工作思路,统筹“厕所革命”和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全域呈现出“山水太白、画里乡村”新风貌。
聚焦资源禀赋和生态效应发挥,坚持在保护建设中适度有序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实现了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2021年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市前列,县域经济监测全省排名由2016年的67位跃升到2019年的38位,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前十县。
做强现代农业。坚持高山蔬菜首位产业定位,围绕延链、补链、强链,高标准推进高山蔬菜基地提升、千亩供港蔬菜基地等重点项目,投资9000万元加快推进秦西、绿蕾等20个农业园区向高端化、规模化、设施化、智能化转变,全国唯一的高山蔬菜研究院挂牌运行,实现农业增加值9.1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41元,较2016年增加5560元,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做精全域旅游。突出景区县城引领、王牌景区支撑、乡村旅游奠基的发展思路,在全市率先推进县域全域景区化,打造5A级景区县城,实施智慧城市展馆、商业步行街改造、虢川河一河两岸生态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城建项目35个,改造县城建筑物外立面、穹顶7.8万平方米。建成青峰峡4A级、黄柏塬3A级景区,全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第五届全国大众冰雪季等体育赛事成功举办,鳌山滑雪场引爆冰雪旅游热潮,实现了旅游业全年供给。全域推进乡村旅游,多彩花海、生态景致、特色民宿精彩亮相,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1亿元。
做实生态工业。聚焦破解县域“工业短板”,创新发展“飞地经济”,在眉县霸王河建立太白飞地经济园区,招引企业落地合作的同时,启动安泰天龙、太白山制药等县内企业整体搬迁入驻,“双线”发力优化工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