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
——写在克里木老师逝世7 周年

2022-06-06 12:28:42刘宪军
新疆艺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模特儿油画画家

□ 刘宪军

《麦西来甫》(油画)

1976 年的深秋,我还在天山深处的一个小县城上初中。有一天,老师挑了几个喜欢画画的学生,去给“州上”来的大画家们帮忙。他们正在创作、印制“悼念伟大领袖”的版画宣传画,数量很多。

在这几个画家里,克里木最年轻,当时也就二十七八岁。他好像不太爱说话,总是沉默寡言,偶尔跟别的画家开开玩笑,说完了,自己也不笑。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是一个维吾尔族画家,浓眉大眼的,还留着满脸的络腮胡子。后来,他们给一起去的女生画肖像,我站在后面观看。这是第一次见到油画写生,浓重的油彩气味,让我有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画家们风度翩翩的气势,更是开启了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几年后我高中毕业,待业在家。有一天去看电影,放正片之前,放映了一部纪录片——《克里木考上了研究生》。那个年代刚刚改革开放,刚刚恢复高考,克里木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对伊犁各阶层、各民族,特别是对美术界的震撼,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对于我们这些爱好美术的年轻人来讲,更是巨大的鼓舞!

《传承·和谐——龟兹舞与刀郎乐》(布面油画)

真正认识克里木,是上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系里请他来给我们上人物课。“中央美院”的首届油画研究生班,要说谁画得最好,还真不好说。因为几乎都是“文革”后,中国顶级的一批青年画家,几乎都在“全国美展”中获过金奖、银奖。但要说谁画得最有个性、最前卫,当然非克里木莫属。他的毕业创作《麦西来甫》,不仅打破了盛行中国几十年的苏俄“学院派”风格,也冲破了“三维空间”的油画传统教条。克里木的这幅作品是用“二维空间”的平面理念,用装饰性的绘画语言,对人物、对环境进行刻画。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形式,不仅开创了中国装饰性油画的先河,也为中国油画伟大变革的时代潮流推波助澜。

所以,能请克里木老师来上课,同学们万分欣喜。相处了几天,感觉克里木不仅画得很好、名气很大,而且人也很随和、平易近人。他上课总是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仅有大家风范,而且点评同学们的习作,也很耐心细致,风趣幽默。因为我略懂一点维吾尔语,所以大学几年里,上课的模特儿基本都是我负责去找。见克里木老师来上课,我找模特儿更积极了。有时候一下找两三个人来,让克里木亲自挑选。因此也就跟他更熟悉了,后来还成了他家的常客,去看画,看画册。顺便混顿饭吃,改善一下生活。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用线描表现生产、生活场景,是人类绘画的原始本能。早在远古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在服饰、建筑和生活用品上,就已经有了各种装饰纹样。最著名的就是彩陶艺术。目前发现最早的线描绘画是1 万多年前,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野牛图》。在新疆比较久远的线描绘画,应该是散落于各地大山深处的古代岩画。据考证,这些岩画好多都有三四千年了。以库车克孜尔千佛洞为经典的全疆各地的佛教洞窟壁画,更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克里木的装饰性油画,一方面和这些古老的绘画形式是一脉相承的。另一方面,他将维吾尔族的民间装饰图案,同苏俄油画、印象派色彩、当代结构素描,以及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创作出自己独特的油画形式。这种前卫意识,这种开创精神,在当年,的确需要巨大的智慧和勇气。

1986 年,“中央美术学院”在乌鲁木齐举办了一期油画进修班。这个班的学员比较多,而“美院”每个月只能安排一个教师来上课,所以就请克里木一起来教学。当然在这个班里,基本还是我负责找模特儿。不仅给班上找模特儿,还要给北京来的名家们找模特儿。克里木为了鼓励我,每次接待北京的客人,也会把我带上一起去。听听教授们高谈阔论,听他们讲艺术思潮、中外见闻和绘画方法,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收益良多。

这期间,克里木为“全国农民运动会”创作了一些宣传画。挑了两三个学生帮忙绘制、放大。这些宣传画基本上都有七八米的长宽,一共十多幅。设立在乌鲁木齐的各大主要场所和街道。我们几个学生起早贪黑,爬上爬下地画了二十多天。画这么多大幅的宣传画,每天还有克里木老师的现场指导,感觉绘画能力和色彩水平,一下提高很多。因此,我回到伊犁后,也画了好几年的大幅宣传画。

1987 年12 月“全国第一届油画展”在上海隆重举行。我意外地看到克里木作为评委站在主席台上。开幕式结束后,在展厅转了几圈,才找到克里木。他正被一群年轻人包围着。

我等了半天看他们还没结束,就顺手捡起一张报纸,从背后递过去:“克里木老师,麻烦您给我也签个字。”他一看,愣了一下,再一看是我,风趣地说了一句:“哎!你破坏我的生意。”围着的人反应过来后,大笑一通,就散去了。结果克里木把这个当笑话,说了好几年。

我在内地各大城市奔波、深造了几年,因为外语总过不了关,也没能考上“美院”的研究生。只好回来上“新疆师大油画研究生课程班”。“研究班”先画了两个月的素描。后来,基本上是克里木老师给我们上课。当时克里木刚从“西欧列国”游学深造回来,带回许多各大美术馆的幻灯片。看了这些幻灯片才明白,画册里的“世界名画”,和原作相比完全是两码事儿,特别是色彩效果。真是被误导了几十年!另外,非常难得的是,克里木这次上课,基本上都是和大家一起画模特儿。每次看着他从起稿到深入创作的全过程,更真切地感受到许多油画艺术难于言传的技法和效果。一般人画写生,都像是土地上耕作的老黄牛,庄重而繁忙。而克里木却像一个妙龄少女在纹眉、在擦粉、在描口红一样,轻松自如,信手涂抹。他常说:画模特儿,一定要充满爱去观察,带着感情去画。写生不能硬画、死画,要学会“不画”,要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来。克里木的油画写生,除了色彩高雅、明快,技法高度概括凝练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能把人物的造型夸张得恰到好处,变形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自画像》(布面油画)

《奶茶》(布面油画)

后来,我也和许多职业画家一样,跑到北京,跑到宋庄当“北漂”。那个时候的北京,感觉好像是全世界画家的“首都”,到处是画家村,到处是美术馆,到处是画廊。几乎天天都有各种形形色色的画展和展销会。正是在北京美术事业空前繁荣的时候,2007 年10 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盛大的《克里木油画作品展》。前来参加开幕式的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有相关部委,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的领导;有各大美术学院的院长、教授;还有各大电视台、报刊杂志的记者。画展规格之高,人数之多,是我在北京几年里很少见到的。

看了这个画展,大家都深深地感受到,克里木老师无限热爱壮美而富饶的新疆,热爱新疆的一草一木,热爱他的家乡。几十年来,他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天山南北的每一片土地;感受着各民族的社会发展,文化形态,喜怒哀乐;他用自己全部的深情创造了一个童话般多彩的艺术世界;他用作品记录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他用画笔把维吾尔族古老而精美的民间图案,演变和“翻译”成光彩夺目的油画艺术。从而使全中国、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新疆,热爱新疆。

维吾尔族不仅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热爱艺术的民族,更是一个尊重一切“手艺人”的民族。我们在全疆各地的餐厅、宾馆、乡村文化站里,几乎都能看到克里木油画作品的仿制品、印刷品。很多偏远地区的普通百姓,可能不知道这个“总统”,那个“明星”。但你说画家——阿布都克里木·纳斯尔丁,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苹果与少女》(布面油画)

著名作家周涛写过一句精彩的话:“克里木小的时候像王子,老了像国王。”但在学生们的眼里,克里木始终是一个慈祥的长者和前辈,是一个真诚的良师益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经常路过乌鲁木齐,有时就住在克里木老师家里。那时我就发现,几乎每天都有全疆各地的各民族同行和学生,来拜访他、看望他。逢年过节,家里更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而克里木对来访的客人,不管是谁,他都会热情相待。有一年春节,克里木得知我一个人在乌鲁木齐,就让夫人和上大学的小姨子包了一些饺子,弄了几个菜,请我在他家里过了一个非常难忘的除夕之夜。克里木老师真是用毕生的言行,诠释了博爱和诲人不倦的伟大人格。

记得2012 年7 月,我邀请克里木老师家人及其一班学生到巩留县库尔德宁景区采风写生。路过伊宁市时组织了一场讲座。面对上百位美术爱好者和学生,他从世界美术史讲到新疆美术现状,一直讲到一些具体的画家和画派。他一再强调要多画写生,要多搞创作。他的意思是:画家画画,如同匠人劳作。驰骋于想象,落成于手上的功夫。学画的人,唯有持之以恒,不懈于手,勤于观察,敏于思考,方可渐得佳境。

克里木老师的一生,是为艺术奋斗的一生。他15 岁就从偏远的南疆小镇到首都背景——“中央民族学院”求学,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南疆的农村“再教育”;后来分配到伊犁州“群艺馆”工作。“梅花香自苦寒来”,克里木在基层,在边远地区,成家立业,艰苦奋斗了十多年,1978 年他又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1988 年公派前往西欧各国游学深造——是“文革”后中国最早出国的画家之一。应该说在那个动乱而又荒唐的年代,克里木是非常幸运的,求学之路也是一帆风顺。是真正的“天之骄子”!克里木老师一生胸怀坦荡,人品高贵,热爱生活,他始终乐观地对待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人。

有一次我去拜访克里木老师,他很兴奋地说:“我刚从于田回来,这次去画了几幅很满意的画”。随后带我到楼上的画室观看。其中有一幅《苹果与少女》,虽然还是装饰性很强的画——姑娘穿着艾德莱斯,戴着小花帽,背景有地毯。但与过去的作品相比,已经不仅仅是图案式的描绘了。所有的色彩、线条、造型和服饰都是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就像国画的大写意。这幅油画构图饱满、色彩沉稳、线条突出,充满着强烈的专业性、学术性和时代感,令人耳目一新。那时我就感觉,克里木像一只美丽的蝴蝶,终于冲破了蚕蛹的束缚,飞向了艺术自由的蓝天!但遗憾的是,后来他的视力出现了问题。加上名气越来越大,各种荣誉、职位也越来越多。自然要经常参加各种会议、画展、讲学等社会活动,作画的时间少多了。

最令人意外的是,2013 年8 月,听说克里木生病了,肝癌晚期,正在北京等地全力治疗。年底听说他回来了,我赶紧坐火车去乌鲁木齐看望。刚进门时,看他情绪还不错。聊了一会儿,克里木说不舒服,躺到沙发上休息。我便赶紧告辞了。

2014 年夏天,听说他又住院了,我又去了一趟乌鲁木齐。到医院才知道他是受凉了,需要调理一下。虽然看上去他心情不错,还跟我们有说有笑。但因为不断地化疗,人消瘦了许多,脸也几乎变形了。如果在街上碰到,真是不敢相认。

这一年,伊犁的秋天结束得特别晚,十一月中旬了,金黄色的树叶还在飘落。本想抽时间再去看望一下克里木老师。但十八日,记得非常清楚——是十一月十八日,突然听到他去世的噩耗!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但我还是悲痛不已,欲哭无泪。他老人家走得太早了,享年只有六十七岁。真是苍天不公,天妒英才!

我一直想写一篇纪念恩师的文章,可一拖就是整整七年。再过几天又是克里木老师的祭日,特写此文,以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猜你喜欢
模特儿油画画家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酷炫小画家
疯狂的雕塑
聪明的画家
大灰狼(2018年12期)2018-01-18 00:40:36
《岁月长又长》(油画)
海燕(2017年4期)2017-04-11 13:52:18
小画家联盟
明天小画家
幼儿园(2016年6期)2016-04-26 19:20:58
虚拟人生
优雅(2014年9期)2014-09-17 0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