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英雄叙事的新探索

2022-06-06 12:28:30
新疆艺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拉齐花儿英雄

□ 彩 才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剧照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讴歌英雄一直是中华民族文艺创作的重要主题,英雄叙事也始终是中华民族文艺创作的重心。在经济飞速发展、文化丰富多元的中国,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出打动人心的英雄形象一直是影视创作者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时至今日,广大观众对于英雄形象的印象抑或是民族史诗中的传奇英雄、抑或是战争洗礼中的战斗英雄、抑或是与敌人博弈的智谋英雄,悲壮豪迈、荡气回肠经常成为英雄叙事的主要风格。然而,近期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天山电影制片厂创作拍摄的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回忆与现实间,再现了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在高原与解放军官兵一同巡边戍边的感人故事,塑造了拉齐尼·巴依卡这样一位英雄形象,谱写了一曲高亢的英雄壮歌,这部影片虽然也属于英雄叙事,但却营造出一种平和朴实、温和细腻的英雄叙事风格。影片通过生动感人的细节、朴实亲切的人物形象、优美的画面、动人的旋律,全景式展现和颂扬了拉齐尼·巴依卡爱国爱疆的执着信念、见义勇为的英雄壮举、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为当前全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践行了“文化润疆”的治疆方略。近期《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已经在乌鲁木齐、喀什等地完成了首映式,影片深深地感染着观众,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剧照

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根据当今“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故事片。影片中的英雄形象既是拉齐尼·巴依卡真实生活的再现,又有别于真实生活中的拉齐尼·巴依卡本人,它是在真实基础上的艺术重塑,反映出天山电影制片厂对新时代英雄叙事的新探索。

一、塑造出平实鲜活、生动感人的英雄形象

按照当前世界主流电影的话语体系特点,主流电影宣扬具有主流价值观和普世伦理内涵的英雄形象或正面人物,这是其创作的主要内容,通过强调英雄形象或正面人物与众不同的精神品质来达到宣传主流价值思想,基本上是当前主流电影叙事的共有模式。近年来,《中国机长》《战狼2》《红海行动》《攀登者》等一批中国新主流电影的出现,基本上遵循了当前这种主流电影叙事共有的模式,通过这种叙事模式,电影成功地实现了热烈的家国情怀与人文关怀的有机融合,逐渐弥合了中国主流电影与主旋律题材电影的差异,将中国主流价值观缝合进新主流电影之中,避免了主旋律题材电影生硬板正的说教,获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和票房佳绩。这些新主流电影在英雄叙事方面具有新的特点,它们塑造出一批充满民族自豪感的超级英雄形象,这些英雄因其所具备的超凡能力成了广大观众所崇拜与敬仰的对象,对于激发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尊心具有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这些英雄形象因其过于“超凡”而使广大观众感到一种距离感、生疏感,于是觉得无法向他们学习或效仿。究其原因就在于广大观众心里很清楚,即便他们竭尽全力也无法具备这些传奇英雄的能力,因此很难激发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依据拉齐尼·巴依卡真人真事所进行的重塑叙事,既不能过于夸张渲染而使作品失真,也不能完全展示真实生活而使电影失去故事性,必须在尊重真实事迹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因此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观众塑造了一位平实鲜活、生动感人的英雄形象,迥异于当前新主流电影的超级英雄形象,这样的英雄形象让观众感觉到亲切真实,很容易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掀起向英雄学习的热潮。

在文艺创作中,依据真人真事来叙写英雄形象很容易使得人物形象趋于完美却缺乏感人的魅力。而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虽然是一部非常典型的主旋律题材电影,英雄形象地叙写却十分得当。影片在深入了解了拉齐尼·巴依卡的生平事迹之后,依据真实事件讲述拉齐尼·巴依卡接过祖父、父亲巡逻向导接力棒,守卫神圣国土、捍卫祖国尊严,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巡逻战士,执着坚守在帕米尔高原边防一线的英雄行为。影片抓住英雄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凸显英雄平凡质朴的人情味、人性美。如拉齐尼·巴依卡为儿女们做香喷喷的抓饭,在寒冬来临之际为兄弟刘朝送护膝,为离开濒死的牦牛流泪,这一切展示得真实自然而富有人情味,使得英雄形象生动鲜活了起来,拉近了观众与英雄的情感距离,激发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使得观众愿意向其学习,也能够向其学习,在这种情况下,英雄形象所承载的崇高精神才能辐射并影响更多的人。影片通过拉齐尼·巴依卡这一英雄形象彰显和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以英雄成长为叙事线索,强调英雄形成的基因

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虽然在回忆与现实间采用时空交错的方式叙事,但整部影片却是以“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成长经历为叙事线索,属于典型的英雄成长叙事。在电影艺术领域,英雄成长叙事具有成熟的逻辑:英雄主人公出生后,在成长中积蓄力量、增长本领,最终成长为具有独特个人魅力、非凡才能和杰出智慧的英雄形象。根据这样的成长叙事逻辑,电影艺术中英雄叙事也形成了标准的英雄叙事模式:英雄天赋异禀—接受使命召唤—英雄经受磨炼—英雄需要精神导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虽然也按照英雄成长的逻辑叙事,但是却并没有完全套用英雄叙事的标准模式,而是在遵循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对标准的英雄叙事模式进行了改造,以英雄成长为叙事线索,艺术地呈现了英雄形成的多重基因。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的英雄形象是根据拉齐尼·巴依卡这一真实人物艺术重塑而成,真实的拉齐尼·巴依卡并非天赋异禀、也并不具备超凡的能力,因此影片也没有背离生活的真实将其塑造成传奇英雄,也没有浅显地停留在对真实“时代楷模”的宣教功能与烈士的歌颂缅怀上,而是从英雄成长的真实事迹中寻找英雄叙事的新方式。著名学者胡克认为英雄形象分为行为英雄与思想英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努力将时代楷模塑造成为具有崇高思想的英雄形象,强调了他的思想。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剧照

从英雄叙事标准上看,影片首先打破了英雄成长中“英雄天赋异禀”的成长起点,没有将拉齐尼·巴依卡塑造成“天生”的英雄,而是从拉齐尼·巴依卡的家庭出身来探寻英雄成长的第一条基因,通过展示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在艰苦的条件下担任巡逻向导的事迹来表明英雄子子孙孙接续奋斗的精神图腾,影片中祖孙三代的英雄行为被“以点带面”地呈现出来,揭示出拉齐尼·巴依卡英雄思想形成的家庭因素,也可称之为天然基因或者说是传承基因。紧接着,按照英雄叙事的模式来看,拉齐尼·巴依卡在成长中还必须经受磨砺,在磨砺中需要一位指引他成长的精神导师。影片主人公拉齐尼·巴依卡是真实人物,所以在英雄形象的重构过程中必须遵循原型的叙事规则,他的成长的轨迹不能随意改变,于是影片设计了刘红军这样一位“精神导师”。按照艺术创作的规律来看,刘红军这样的虚构人物是可以根据众多人物原型的经历与特点融合而成,于是刘红军这名精神导师就被典型化地塑造出来。刘红军是一名解放军战士,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优秀代表,他的心中始终装着帕米尔高原的人民,为了帕米尔高原的兄弟和孩子们,他放弃了渴求已久的与妻儿团聚的机会,一直坚守在艰苦的帕米尔高原上,甚至为了救拉齐尼·巴依卡而牺牲了生命。刘红军的英雄思想与英雄行为深深教育引导着拉齐尼·巴依卡。刘红军在影片的英雄叙事中也就承担了“精神导师”角色。拉齐尼·巴依卡在与刘红军叔叔的长期接触中对其充满敬仰之情,他心甘情愿地向刘红军叔叔学习,最终成长为一名刘红军式的具备崇高精神与品质的思想英雄。按照英雄叙事模式来叙事,英雄需要更多的磨砺与锻炼才能具备成为英雄的能力。在和平时代的英雄,不大可能经历战争的洗礼,只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品质、锻造意志。于是影片通过视听造型手段将拉齐尼·巴依卡在艰苦工作环境中所经受的磨砺全面展现了出来,那崎岖陡峭的山路、那漫天飞雪下冰雪封冻的坚硬光滑的湖面、凛冽寒风中吞雪充饥的生活情景,无不彰显英雄所经历的常人所难以忍受的磨难。这些艰苦的条件没有影响拉齐尼·巴依卡无怨无悔工作的信心与决心,而是锤炼了他的品质,使他最终成长为一名新时代的英雄,他具有坚定信仰,充满着顽强的精神力量,高扬着新时代的崇高精神,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按照英雄叙事的标准模式,英雄还需通过一个令人震惊的行动来完成英雄形成仪式。拉齐尼·巴依卡最后奋不顾身跳入冰湖勇救落水儿童的壮举,既是生活中真实的事件,也是电影英雄叙事中英雄形成的仪式,表明英雄叙事完成,英雄精神以一种悲壮激烈的气韵充盈在广大观众的心中,使得整部影片呈现出一种悲壮的艺术之美。

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通过展现拉齐尼·巴依卡成长为英雄的故事,表明英雄不是转瞬即成的,他的成长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以英雄成长的线索叙事,既遵循了英雄叙事的模式,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创造性的改变,艺术化地展现了英雄形成的多重基因。既有家庭的天然滋养,又有“精神导师”的亲身引领,更有艰苦工作的锤炼磨砺,还有党的精心培养,这些多重基因附着在拉齐尼·巴依卡这一人物形象身上,使得他最终成长为一名新时代的英雄。由此可见,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英雄成长为线索,多角度揭示了英雄形成的多重基因,既符合电影艺术英雄叙事的规律,也使得故事讲述清晰流畅,拉齐尼·巴依卡这一形象也具有了英雄成长的弧光,人物形象也更加真实可信而富有感召力。其次,通过探索拉齐尼·巴依卡这一英雄形成的基因,也能以拉齐尼·巴依卡这一英雄形象为基点辐射出更多的英雄形象,诸如刘红军、拉齐尼·巴依卡的祖父、父亲等,使得这些背后的英雄们能够被观众所关注,给观众留下了想象和思索的空间,增加了艺术的饱满度。此外,以英雄成长为线索进行叙事,能够塑造出具有典范意义的英雄形象,成功地阐发出极具时代感的英雄精神,英雄叙事的价值意义也能够润物无声地得到实现。对此,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影片编剧高黄刚说得很清楚:“这是一部人物传记片,我们要突出的是人物的关键事迹和精神原点。拉齐尼·巴依卡的原点就是自小从爷爷和父亲身上耳濡目染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代代相传守卫祖国的执着信念,这也是影片的创作灵魂。”

三、激发共情、凝聚人心,发挥英雄叙事的价值意义

英雄崇拜是各个民族共有的文化心理意识,但是在这种共有的文化心理意识下各民族所崇拜的英雄形象却不尽相同,英雄形象具有显著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英雄是时代的楷模,文艺是时代的声音”,文艺创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是塑造英雄形象来彰显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为了充分激发观众的共情,凝聚人心,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继承经典影片《冰山上的来客》的优良传统,唤起情感回忆,激发情感共鸣。上世纪六十年代新疆题材影片《冰山上的来客》的英雄叙事策略是“敌人统一化”的叙事模式。“这种‘敌人统一化’的叙事策略,将个人情感和国家使命高度统一,成为‘十七年电影’时期的主体模式。”“从叙事和接受效果可见,‘敌人统一化’策略在调动共性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上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正因如此,《冰山上的来客》这部影片一经播映就广受好评,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神话,成为那个时代的红色经典。影片中著名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怀念战友》丰富了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语义表达,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时至今日,这部影片还是那一代人的美好的回忆。时隔近60 年,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单从影片名称来看,就有致敬经典、传承经典的创作动机。在英雄叙事模式上基本继承了《冰山上的来客》“敌人统一化”的英雄叙事模式,将个人情感和国家使命高度统一。两部影片的不同之处在于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将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家族恨”与“阶级仇”的敌我矛盾斗争改变成了符合新时代现实的人与自然的斗争,但个人情感和国家使命高度统一的叙事策略并没有弱化。这种矛盾斗争的改变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这也充分说明“英雄的塑造与特定的历史时代相符,不同时代产生并塑造的英雄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冰山上的来客》拍摄于1963年,反映的是新中国刚刚建立后的1951 年新疆各族人民与暗藏的敌人特务之间的斗争,属于尖锐的阶级斗争,所以影片强化了“阶级仇”。而如今,我国的主要的矛盾已经不是阶级矛盾,所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统一的敌人”就变成了恶劣的环境,诸如陡峭的高峰、凛冽的风暴、恶劣的生存条件等,这些恶劣的自然环境是新时代阻碍人民获取幸福生活的破坏力量。所以说,刘红军、拉齐尼·巴依卡这些新时代的英雄们以坚定的信仰,并肩携手、不畏艰辛突破了一个个艰难险阻,勇敢地同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安全监督处工作人员孙凤齐说:“有人曾问,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和拉齐尼一样的护边员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代代守边,其实在电影中可以找到答案。片中走出大山的路修好了,崭新的房子盖好了,就像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说的,没有祖国的边防,哪儿来我们的牛羊?只有祖国安全,百姓才能安宁。”新时代的英雄与“十七年”电影中的英雄斗争的对象不同,但是承载在这些英雄形象身上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却是一致的,影片所表现的英雄精神依旧是个人情感和国家使命高度统一的家国情怀。

由此可见,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与影片《冰山上的来客》虽然产生的背景不同,展现的矛盾不同、塑造的英雄形象也不同,但是两部影片之间有鲜明的传承关系。从影片片名到英雄叙事的模式以及影片中多次响起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歌曲,无不显示着天山电影制片厂向经典影片《冰山上的来客》致敬与传承的自觉行为。通过传承《冰山上的来客》这部经典的影片,不仅容易激发起老一辈观众对《冰山上的来客》的美好回忆,激起他们的观影热情,而且巧妙地将歌曲与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相融合,暗含着帕米尔高原上不同时代的英雄血脉相连的精神传承,表明了伟大的新中国是由一代英雄儿女们共同建设的,中华民族英雄精神的图腾也凸显了出来,由此影片创作的动力机制完全彰显了出来,影片的思想主题得到了升华,艺术意蕴得到了深化,艺术品格得到了提升。由此,这部影片激发了共情、凝聚了人心,影片英雄叙事的价值得以显现。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剧照

其次,运用多种艺术表达方式,提高影片的“可看性”。一部影片要实现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选取一个好的故事,还需要有好的表达方式讲好这个故事,使得电影更具“可看性”,提高电影的可看性是电影创作者们创作的目标,但是对于如何提高电影的可看性问题,并不是所有电影艺术创作者们都深谙其道的。对此著名电影理论家黄会林很早就指出:

“可看性”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是指造型意识强烈,具有视觉冲击效应的“可看性”。对电影手段进行探索,在用光、拍摄照明、色彩使用等方面进行开掘,使电影更好看。通过电影艺术特殊的手段,将造型意识与传统美学对意境美的追求融合在一起。“可看性”另一层面的含义是指,在充分考虑到造型“可看性”的同时,调用一些本土元素参与到影像的视觉建构中,造成一种“异域风情”的观赏性效果。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完全践行了黄会林先生关于提高电影“可看性”的真知灼见。一方面电影创作者们,具有很强的电影造型意识,对电影的造型手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使得电影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效果,电影的画面非常干净、通透,使得视觉造型非常具有“可看性”。其次,通过极具“可看性”的造型手段,将新疆极美的风光加入到视觉形象建构之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自然情境,带给观众强烈的观赏体验。为了表现帕米尔高原艰苦的生活环境,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运用多种画面构图来进行展现,那陡峭的石壁上战战兢兢前行的孩子们,那漫天飞雪下光滑冰面上艰难前行的巡导员与牦牛,那阳光下白雪覆盖的高原雪峰……每一幅画面美轮美奂,犹如一幅幅精致美妙的风光画,展现出致命的吸引力,深深地吸引着观众的眼球。这些画面不仅仅带给观众极致的视觉美感,而且对于深化主题、塑造英雄人物形象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些美好的风光,置身事外的观众看上去是美景,但是身处其中的人却是另一番感受。那陡峭的石壁令人两股战栗,那漫天飞雪的湖面令人心惊胆寒,那白雪覆盖的高原雪峰令人望而生畏……就是这样艰苦的环境,拉齐尼·巴依卡、刘红军等英雄们却能够无怨无悔地以坚定的信仰、坚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长年坚守,英雄身上的精神力量也就体现了出来。由此可见,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通过造型手段,不仅将新疆独特的高原美景展现在观众眼前,增加影片的“可看性”,而且丰富了影片的语义表达,深化了主题,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由此英雄形象身上承载的精神也得到了全面的展现。观众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英雄叙事的价值也得以实现。

电影是视听的艺术,除了视觉造型,影片的听觉造型也独具匠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除了采用《冰山上的来客》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之外,影片的主题曲、片尾曲也很有艺术性。当故事结束,“勇敢的鹰,在慕士塔格留下模样;勇敢的鹰,在石头城里放声歌唱……”高亢苍劲片尾曲缓缓响起,观众依旧沉浸在英雄故事的余韵之中,英雄的行为深深感动着广大的观众,观众的灵魂得到了净化,精神得到了升华,影片英雄叙事的价值逐渐在观众心中生根发芽!

总之,在新时代的文艺创作中,文艺创作者要努力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的英雄形象。英雄形象塑造的动力机制,是英雄叙事价值的发掘和英雄故事的呈现。聆听一个关于英雄的故事,是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将民族精神内化为自身生存准则的重要途径。有人说:“每当历史行进到一个开创性的大时代时,塑造英雄形象、弘扬英雄精神的英雄叙事便会成为文学创作的中心。一方面,英雄形象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开创性时代的传奇想象和叙述欲望;另一方面,充满正能量的英雄精神可以给正处于历史转折期的民众提供值得信赖与追寻的方向,并由此获得足够的力量。”在中国进入新时代之际,塑造英雄形象、弘扬英雄精神的英雄叙事也应是所有文艺创作的中心。天山电影制片厂的电影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地将“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事迹创作成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广大观众艺术地再现了一位生动感人的英雄形象。真正的英雄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人们心中永远葆有英雄崇拜的情怀,充满正能量的英雄精神可以激发出广大观众普遍的英雄崇拜,从而为广大民众重塑信心与决心,使他们获得足够的精神力量去努力奋斗。通过电影讲好英雄故事,塑造生动感人的英雄形象、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是文艺作品英雄叙事的重心,也正是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英雄叙事的价值所在。

①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银璐.用掌声和泪水向英雄致敬——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映侧记.石榴云/新疆日报2021-10-09.

②蔡艳菊.“英雄形象”的当代意义与审美价值.文学教育,2021 年1 期第46 页。

③沈维琼.《战狼》系列“英雄”与“国家”的成长叙事刍议.电影文学,2016 年06 期第110 页。

④蔡艳菊.“英雄形象”的当代意义与审美价值.文学教育,2021 年1 期第47 页。

⑤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用掌声和泪水向英雄致敬——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映侧记.石榴云/新疆日报2021-10-09。

⑥黄会林.光影之舞.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63 页。

⑦武菲菲.当代英雄叙事的经验及启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年9 月3 日第004 版。

猜你喜欢
拉齐花儿英雄
英雄犬
环球时报(2022-10-21)2022-10-21 11:21:00
The Cats of Roxville Station (Excerpt X)《罗克斯维尔火车站的猫》(节选十)
英语世界(2022年1期)2022-01-18 20:47:56
拉齐尼?巴依卡:帕米尔的雄鹰
The Cats of Roxville Station (Excerpt IX)《罗克斯维尔火车站的猫》(节选九)
英语世界(2021年9期)2021-09-24 10:28:54
拉齐尼·巴依卡:永远的“帕米尔雄鹰”
中华儿女(2021年8期)2021-06-18 12:55:48
亲近不得的花儿
大灰狼(2019年3期)2019-04-02 17:39:06
重走英雄路
昆嵛(2017年2期)2017-04-07 11:03:10
绛红英雄谱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5:26:35
春天的花儿
娃娃画报(2016年3期)2016-04-05 19:35:04
把“花儿”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