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降低拟建项目天巴高速公路穿越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环境造成的影响,文章对比了K线和B线两种路线方案,从拟建项目与森林公园的相关性分析、拟建项目与地质公园的位置关系、对森林公园景观的影响评价等方面论证拟建项目对森林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生态系统和经营管理等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天巴高速公路;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影响;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2.21
0 引言
广西龙滩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天峨县城。目前天峨县城与外围较便捷的道路仅为天峨县至河池市的二级公路,天峨县前往周边乐业县、凤山县、东兰县的道路等级都较低,游客从外地进入森林公园游玩后,不能与周边知名的凤山(乐业)世界地质公园等形成环状游览线路,无形中降低了森林公园的联动力和吸引力。因此,天巴高速公路的建设是促进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的需要。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的通知》(林场发〔2018〕4号文)要求,天巴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应当进行拟建项目对森林公园的影响评估,以确保工程建设活动不会对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完整性、美学价值、生态价值、科学价值、景观质量及相关利益群体等造成过大影响。
为科学合理地论证拟建项目对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环境的影响,本文拟从拟建项目与森林公园的相关性分析、拟建项目与地质公园的位置关系及对森林公园景观的影响评价、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与措施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1 建设方案概况
1.1 项目概况
拟建天峨(黔桂界)至北海公路(天峨經凤山至巴马段),路线全长107.51 km。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00 km/h,路基宽度为33.5 m,行车道宽为2/3×3.75 m[1]。
1.2 拟建项目过森林公园段方案比较
拟建项目在天峨县跨越红水河段穿越了广西龙滩国家森林公园,本文从工程方案、建设规模、相关意见及对森林公园的影响,提出了K线与B线的方案进行比较。见图1。
1.2.1 K线方案(K6+000~K15+150)
该方案起于天峨县规划区东北侧纳腮附近,路线由北向南,在上纳么附近设天峨互通,便于天峨县城以及周边乡镇车辆进出高速公路,后设特大桥从天峨二桥和天峨一桥之间跨越红水河,终于红水河南岸的纳王附近。K线全长为9.150 km。
1.2.2 B线方案(BK6+000~BK15+518)
该方案起于天峨县规划区东北侧纳腮附近,路线由北向南,在巴棉沟附近设天峨互通,便于天峨县城以及周边乡镇车辆进出高速公路,后设特大桥从天峨二桥附近跨越红水河,终于红水河南岸的纳王附近。B线全长为9.518 km。
1.3 方案比较
1.3.1 K线方案(K6+000~K15+150)
优点:(1)该方案技术指标较好,特大桥较少,总投资较B线方案少5.37亿元;(2)该方案设特大桥从天峨二桥和天峨一桥之间跨越红水河,距县中心约4 950 m,与县中心距离适中,便于沿线土地开发利用,并为天峨县城发展预留足够空间;(3)该方案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较少;(4)天峨县城人民政府建议采用K线方案为推荐方案。
缺点:(1)该方案经过龙滩大峡谷森林公园,对龙滩大峡谷森林公园有一定影响,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专题论证及采取相应防护措施;(2)该方案隧道较长,后期运营维护费用高。
1.3.2 B线方案(BK6+000~BK15+518)
优点:(1)该方案不经过相关环境敏感点,利于方案的顺利实施;(2)该方案隧道较短,便于后期运营维护。
缺点:(1)该方案中天峨互通距离天峨县高级中学仅为112 m左右,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噪音等,对学校影响较大;(2)该方案设特大桥从天峨二桥下游845 m处跨越红水河,与县中心距离仅约2 500 m,对天峨县城影响较大,不利于天峨县城后期土地开发利用;(3)该方案墩高超过130 m的复杂特大桥长由K线的2 430 m增加至5 170 m,总投资较K线方案多5.37亿元;(4)因该方案跨过红水河后,路基部分采用平面半径为800 m,纵坡为4%的平纵组合形式,技术指标较差,不利于行车安全。
综上所述,K线方案在技术指标、工程投资、社会影响、地方意见等方面优势明显,推荐K线方案。
2 推荐方案与森林公园的相关性分析
2.1 推荐方案与森林公园功能区划关系
拟建项目推荐方案K10+900~K11+300路段经过广西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在森林公园内线路总长400 m,以桥梁形式穿越。大桥总长为1 076 m,最大桥高为125 m,上部构造采用连续刚构+预应力混凝土T梁,下部构造桥墩及基础采用空心墩、桩基础。
根据图形叠加,根据《广西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9—2030),拟建项目经过的是森林公园的一般游憩区,并未穿越核心景观区、管理服务区和生态保育区。
2.2 景观影响范围概况
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空间景观形成的基础是以红水河为脉络,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主要是由峰林、峡谷等地貌形态组成,构成奇秀的山水风光。在观赏中,以远眺峡谷、平视峡谷、仰视峰丛景观、俯视红水河风光为主。
景观影响范围,即东片的红水河滨水休闲景观带的部分,观景线路为红水河两侧的道路,即省道S317和县道898,均为水泥路面。这两条公路是游人观赏红水河风光的主要游览线路,根据《广西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9—2030),景观影响范围基本保持现有道路和景观现状,无旅游项目建设。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等国家有关标准,测算出拟建项目将永久占用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面积1.35 hm2,占森林公园总面积(4 172.6 hm2)的0.000 3%。占用森林公园用地的土地类型为:水域0.84 hm2,城镇住宅用地0.18 hm2,竹林0.24 hm2,乔木林0.06 hm2,其他无立木林地0.03 hm2。
3 拟建项目对森林公园景观影响评价
3.1 对森林公园景观完整性的影响程度
对原有景观完整性的影响主要为对景观类型面积、景观类型斑块的影响等[2]。
3.1.1 对原有景观类型面积的影响
拟建项目在森林公园内的建设工程主要为天峨红水河大桥,途经区域主要为红水河河段,涉及的景观类型主要为水域,河道两侧有小面积的城镇建设用地和竹林,跨域红水河采用桥梁的形式。项目建设占用森林公园面积非常小,仅1.35 hm2。
3.1.2 对原有景观类型斑块数量的影响
拟建项目占用森林公园用地的斑块类型有水域、城镇住宅用地、竹林、乔木林和其他无立木林地,各类用地面积均<1.0 hm2,其建成前后森林公园景观面积减少且斑块增加的变化幅度非常小,对森林公园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量的影响程度非常小。
3.2 对森林公园景观美学价值的影响程度
项目建设对森林公园景观影响评价的重点是对景观美学价值的影响。本文通过定量分析评价景观敏感度与定性分析评价景观视觉影响相结合的方式,确定项目建设对森林公园景观美学价值的影响程度。
3.2.1 景观敏感度评价
景观敏感度是拟建项目醒目程度的综合反映,是度量拟建项目被注意到的难易程度。景观敏感度与拟建项目所处地域的空间位置、几何构成、物理属性等密切相关;而相对坡度、相对距离、景观在视野内出现的概率等是影响森林公园景观敏感度的主要因素。
3.2.1.1 相对坡度
相对于观景者的视线,拟建项目所处区域的坡度越大,景观被注意到的可能性和被看到的部位也越大,要想通过绿化或其他途径遮去景观的难度越大,景观敏感度也就大[3]。拟建项目途经的红水河段为河谷平缓地带,坡度<15o,地形起伏不大,相对坡度敏感度较小,对景观敏感度影响也较小。
3.2.1.2 相对距离
观景者与景观的距离越近,景观就越容易被看清,人为活动带来的视觉冲击就越大,对景观敏感度影响也越大。
根据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开发现状及规划,森林公园的开发重点为西片区,拟建项目所在的东片区主要旅游吸引物为红水河。红水河在东部片区流域较长,核心的吸引点位于东片区南端龙滩旅游集散中心附近,而拟建项目位于东片区的北部边缘,距离核心吸引点较远。东片区的主要观景路线为红水河东面的317省道和西面的898县道,确定能较清楚地观察到拟建项目的最远眺望点的最大距离D=1 000 m,拟建项目对森林公园的景观影响范围为81.09 hm2。
3.2.1.3 景观在视域内出现的概率
建设项目(景观)在观景者视域内出现的概率与敏感度成正比,同时与建设项目及其附近的人为活动带来的影响也成正比。用式(1)表示:
St=l/L(1)
式中:L——区域内主观景线的总长度(km);
l——某景观能被看到的路段长度(km)。
根据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现状和总体规划,东片区的红水河观景路线总长为20.26 km(红水河两侧现有公路),经现场勘察和图纸分析,拟建项目能被看到的路段长度为3.86 km,则:
St=l/L=3.86/20.26=19.0
由于拟建项目位于河谷地带,位于东片区的北缘,拟建项目在视域内出现的长度不长,景观在视域内出现概率较小。
3.2.2 对森林公园景观视觉的影响程度
森林公园景观核心区域位于森林公园的西片区,而拟建项目的景观影响范围均为东片区,远离核心景域,项目的建设仅对森林公园红水河休闲观光带的部分有景观视觉影响,影响面积为81.09 hm2,占森林公园总面积的1.94%,因此影响较小。
拟建项目将在森林公园东片区一般游憩区的红水河休闲观光带形成新的分割线,与森林公园现有的景观资源差异较大,但由于项目位于森林公园边缘处,周边为天峨县的规划城镇建设用地,且拟建项目在公园范围内线路不长,与森林公园周边的景观较好地协调,通过视觉质量影响评价,无重大视觉影响。
3.3 对森林公园景观科学价值的影响程度
对森林公园珍稀物种、典型地貌、生态系统代表性等的影响是拟建项目对景观科学价值的主要影响表现。
该森林公园内有蔸兰、任豆、喜树等近30种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植物,600多种高等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森林公园的西片区,而拟建项目途经森林公园的范围无重点保护的植被类型,对森林公园野生植物珍稀度、丰富度的影响非常小。
森林公园有红白鼯鼠、猕猴等多种珍稀动物,常见的为猕猴,且猕猴的主要聚集区位于森林公园的西片区,项目建设区域基本没有动物出没,项目建设对野生动物的珍稀度、丰富度影响非常小。
3.4 对森林公园景观质量的影响程度
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对拟建项目经过森林公园景观质量等级的影響分析主要从森林公园风景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利用条件等三方面进行,分别打分并求和。具体公式为:
N=M+H+L(2)
式中:N——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的分值;
M——资源质量评价的分值;
H——区域环境质量评价的分值;
L——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的分值。
N值满分为50分,并按一级为40~50分,二级为30~39分,三级为20~29分划分为三级标准。等级越高,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越高。
3.4.1 对森林风景资源基本质量的影响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分为地文、水文、生物、人文、天象资源等五类,每类资源各包含5个评价因子。根据标准,五大资源类型的评价因子满分为100分,加权值为26.5分,资源组合满分为1.5分,特色附加分满分为2分,合计30分。根据《广西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该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质量得分为28.06分,项目建设后森林风景资源质量得分为27.86分。
3.4.2 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
森林公园的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大气、地面水、土壤、负离子质量和空气细菌含量等五个方面,其分值通过各项指标评分值累加得到。根据《广西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该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得分为8.5分,项目建设后区域环境质量得分为8.0分。
3.4.3 对旅游开发利用条件的影响
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指标包括外部交通、内部交通、旅游适游期、基础设施条件、公园面积、区位条件、森林公园知名度等多方面因素。其分值由各项指标分累加得到。根据《广西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该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得分为7.0分,项目建设后得分为7.5分。
综上,项目建设后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资源质量评价分值M下降了0.2分,变为27.86分;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H下降了0.5分,变为8.0分;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L增加了0.5分,变为7.5分。根据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计算,本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N为43.36分,符合一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标准。项目建设后,森林公园的景观质量等级仍然为一级,影响甚微,处于可接受范围。
3.5 对相关利益群体的影响
在实地调查中,通过与政府有关部门、社区群众、森林公园管理人员、游客等的交谈,了解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支持程度。
当地政府认为天峨至凤山公路的建设将大大改善天峨县的交通条件,对加快天峨县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非常支持项目的建设。
社区群众认为目前天峨县尚无高速公路,已成为阻碍天峨与凤山、巴马之间物流、人员流通的主要因素,非常支持项目的建设。
森林公园管理人员认为天峨县是“广西红水河上第一城”,现正全面打造“红水河国际旅游目的地”,而制约天峨县旅游业乃至森林公园开发建设的最大瓶颈为外部交通不畅,天峨县尚无高速公路,拟建项目将加强黔桂的联动,大大改善天峨县与凤山县、东兰县、巴马县之间的路网联系,真正实现河池市旅游业的环形游览线路,对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将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非常支持项目的建设。
游客认为项目的建设对森林公园而言仅仅是在红水河上形成一座高架桥,且路线不长,未对森林公园风光形成分割线,对景观的影响非常小,且项目能大大改善森林公园的外部交通条件,均非常支持项目的建设。
4 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4.1 施工期的对策和措施
(1)重视选线:重视公路自身线形协调和线形与结构物、环境的协调,路线平面设计顺应地形布设,不片面追求高指标。
(2)优化设计:优化桥梁设计,尤其是桥墩不设置在河道管理范围。
(3)兼顾美观:在桥梁外形设计中注重景观化建设,结合美观性,可成为森林公园另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4)施工便道:便道的建设会产生较多的废渣、废料,为减少对森林公园的影响,建议施工便道尽量选择在森林公园外围。
(5)桥梁施工:桥梁基础施工时钻孔泥浆循环使用,钻渣经沉淀处理后集中在指定地点堆放,避免随意排入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对施工机械应定期清理并做好设备的维护,桥梁施工应杜绝施工油类污染。合理安排跨河大桥桩基作业时序,避开各河流洪水期,钢围堰设置应在河流枯水季节进行。
(6)加强园外工程的环保与生态恢复:经过森林公园的线路需加强森林公园外围公路排水设施的完善,使水流顺畅,防止污染红水河。严禁在森林公园内设置取、弃土场,以减少环境破坏。
(7)加大保护力度:由于拟建项目在森林公园内施工,需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工作,对施工管理人员采取环保责任制等相关措施,预防可能发生的破坏。
4.2 营运期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管理,限制性能差的车辆进入项目公路,在敏感路段两端设置禁鸣标志牌,降低交通瞬时噪声。
(2)加强路面径流收集系统、事故应急池等设施的日常检查与维护,避免发生排水沟道、事故应急和沉淀池堵塞等情况,尤其是在红水河段,应确保其功能完好。
(3)加强桥面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运营期间要加强公路管养工作,对路面和边沟垃圾定期及时清理。
4.3 加强建设期与营运期区域生态环境监测
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属自然保护地,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需对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实施全面监控。结合森林公园的监测体系的建设,需在拟建项目影响区域内设置大气、水、土壤相应的监测点,通过监测了解掌握基础设施建设期和运营期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构成、分布与动态变化,及时评估和预警生态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5 总体评价与结论
拟建天峨(黔桂界)至北海公路(天峨经凤山至巴马段)经过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的东片区北部边缘,其途经森林公园的总长度仅为400 m,均为桥梁。项目拟永久占用森林公园土地面积仅为1.35 hm2,仅占森林公园总面积的0.000 3%。
通过分析和评价表明:天峨(黔桂界)至北海公路(天峨经凤山至巴马段)的建设对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完整性、景观美学价值、景观生态价值、景观科学价值、景观文化价值的影响都较小;对相关利益群体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确保相关利益群体的权益,应采取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6 结语
本文通过拟建项目与森林公园的相关性分析,就建设项目对广西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的影响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项目工程对广西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完整性、景观美学价值、景观生态价值、景观科学价值、景观文化价值及景观质量等方面影响较小,在切实落实文中提出的保护和恢复措施的前提下,项目建设总体上对森林公园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本文对同类穿越专题提供参考,也为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唐国才,秦 跃.天峨(黔桂界)至北海高速公路(天峨经凤山至巴馬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2019.
[2] 蔡 晓,宋现震.公路建设项目对风景名胜区景观影响评价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5(2):221-225.
[3] 张理英.广西阳朔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唐国才(1987—),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公路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及前期专题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