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并探讨了语用和语音对语法的制约,最后简略介绍了句法分析中的层次分析法和变换分析法。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法;语法特点;层次分析;变换分析
一、绪论部
汉语究竟从哪里来?17世纪,名叫韦伯的一位作家写到,“汉语是伊甸园中所讲的最初语言。”雅,正也。雅言就是正言。这是最早期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此后先秦两汉时期依次形成通语,明清时期逐步发展为初级现代汉民族通用语的官话,到标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时期的国语,再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我国现代汉语研究要追溯到最早期的传统语言学(小学)开始,长达2000多年历史,主要围绕文字、音韵、训诂展开的一系列工作,这时中国的语言学研究还尚未发展成熟,处于一种萌芽状态。早期的中国和古希腊、罗马、古印度、古阿拉伯共同构成世界四大语言的开端。自19世纪末,马建中受西方语言学理论影响下,模仿西方传统语法理论模式的基础上创立了《马氏文通》,现代汉语研究才走上正轨之路。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涌现了一大批汉语研究学者诸如刘复、陈承泽、黎锦熙、吕叔湘、王力、高名凯等。
二、关于現代汉语的特点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印欧语、孤立语、黏着语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内在的自身规律,并且每一种语言都受其内在规则的束缚。语言是一种系统结构,本质是传递信息,语音、语法、语义、语用四者缺一不可,这四个要素在同一个语言系统之中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例如语音中音节数目、停顿,轻重音都会对语法产生一定的制约和影响,语义中的褒贬词语色彩也会对语法产生影响。汉语属语用强势性语言,所以语用对语言的影响不言而喻。
(一)汉语词序灵活,语序固定
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依据不同的需求改变词序以达到交际目的。例如:
(1a)妹妹吃完了剩下的半块西瓜。
(1b)剩下的半块西瓜妹妹吃完了。
(1c)妹妹把剩下的半块西瓜吃完了。
(1d)剩下的半块西瓜被妹妹吃完了。
(1e)剩下的半块西瓜是被妹妹吃完的。
a到e中各句所说的事件都是同一件事。所采用的手法不一样。都是剩下的半块儿西瓜被吃了,吃了西瓜的是妹妹。通过改变词序增减某些词语,各个句子的意思大致相当。
汉语学界很多学者认为汉语是没有形态的语言,所以语序显得十分重要。这个特点是和印欧语比较后得出的。说汉语词序十分重要,似乎就显得印欧语中的语序不那么重要。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并不能说印欧语的词序比汉语灵活,也不能说汉语的词序比印欧语灵活。拉丁语中一个句子词序不同,结构相同,可以有很多种写法。汉语中词序变化,结构也会发生相应变化。陆俭明谈到汉语中词序是灵活的,但是语序基本是固定的。[1]主谓之间,主语在前。述宾之间,宾语在后。一旦发生词序变化,结构也会随之变化。例如:
(2)脸蛋红彤彤的(主谓关系)
≠红彤彤的眼睛(定中关系)
(3)来人了(述宾关系) ≠人来了(主谓关系)
(二)汉语中的词类与句法成分关系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
汉语是严格缺乏形态的语言,所以讲语法就离不开词类。过去我们沿用西方印欧语的眼光来看待词类划分问题,认为名词必须做主语,动词必须做谓语,副词必须做状语,形容词必须做定语,导致两大词无定论和词类转化的问题。典型如以高名凯先生为代表的词无定类观点和“凡词、依句辨别品,离句无品”的句本位观点。所以词类划分问题一直被众多语法学家看作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语法学界著名的三次大的语法问题,都是以词类划分问题为首而展开讨论的。谈及词类,我们必须明白属于同一词类的词,语法功能不一定完全相同。这样不仅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词类问题,还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句法结构问题。例如:
(4)我喜欢游泳。(做宾语)
(5)游泳是我最爱的运动。(做主语)
(三)虚词受语境制约
关于虚词十分重要的这个观点,朱德熙先生在语法答问中并不表示认同。说虚词十分重要,可在汉语中虚词也可以经常省略不说。但是印欧语中该用虚词的地方坚决不能省略。[2]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汉语和英语:
(6)玩儿不起别玩儿(如果玩儿不起别玩儿。)
(7)看不惯别看(如果看不惯别看。)
(8)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因为吃不到葡萄,所以说葡萄酸。)
(9)他摔倒哭了(因为他摔倒了,所以哭了。)
(10)今天下雨,旅游计划取消了。(因为今天下雨,所以旅游计划取消了。)
(11)你放桌上吧(你放在桌子上吧。)
(12)我吃饭呢。(我在吃饭呢。)
(13)我写作业呢。(我在写作业呢。)
前五句就是经常说的“意合法”,后三句中表示结构关系虚词。这几个句子中,虚词省略与不省略都不改变句子的原意。
(14)Our English teacher is in the classroom.(我们的英语老师在教室里。)
(15)She look like her mother.(她看上去像他妈妈。)
(16)What great trouble we are in!(我们遇到的麻烦可真大啊!)
(17)All that I am interested in is traveling.(我感兴趣的就是旅行。)
(18)My father and mother are school teacher.(我的爸爸和妈妈是学校的老师。)
(19)She has duty as well as knowledge.(他不仅有学识而且有责任心。)
(20)Speak loudly,so that I can hear what you say.(说话大声点,我才能听清你讲什么。)
(21)I am hungry because I did not eat breakfast.(我太饿了因为没有吃早餐。)
英语中的这几个虚词,in,like,what,that,and,as well as,so that,because都处在它自己的位置坚决不能省略,省略后句子不能成立。可见虽然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有些情况下虚词是可以省略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受语境制约。
(四)语音对语法的影响与制约
音节数对语法有着重要的制约影响,最典型的莫过于地名、花名、人名。例如:
地名:
(22)小李下周要去贵州大通县。(小李下周要去贵州大通。)
(23)我要去平海县旅游。(我要去平海旅游。)
花名:
(24)春天到了,梅花開了。(*春天到了,梅开了。)
(25)他喜欢桃花的香味。(*他喜欢桃的香味。)
(26)武汉大学樱花全国闻名。(*武汉大学樱全国闻名。)
人名:
(27)小王,数据尽快发我。(*王,数据尽快发我。)
(28)老王,数据尽快发我。(小王,数据尽快发我。)
(29)诸葛,老师叫你。(*诸,老师叫你。)(*老诸葛,老师叫你。)
(30)欧阳,你来一下。(*欧你来一下。)(*老欧阳,你来一下。)(*小欧阳,你来一下。)
其他:
过+单音节
(31)过于高(过高)
(32)过于大(过大)
过+双音节
(33)丽丽在工作中过于细致(*丽丽在工作中过细致)
(34)你对待感情过于认真(*你对感情过认真)
轻重音对语法的影响
(35)她们’都回来了
(36)他都’走了,你还不知道。
(37)这个问题,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
(38)他才’来,会议已经开始了。
(39)她’才回来,你不知道?
(40)老刘说她才一个孩子’,家庭负担轻。
(41)天黑了,他才’开始写作业。
(42)你去吧,他’才不去。
(43)劝了很长时间她才’答应。
停顿对语法的影响
(44)今天天气’不错(今天’天气不错)
(45)刘丽年龄’很小(刘丽’年龄很小)
(五)汉语属语用强势性语言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际表达信息的重要载体。在交际场合中,人与人之间用语言互相沟通、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增进感情。但是所传递的信息并不等同于句子想表示的意义。例如:“你可真是个好人”这句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呈现出来的意义是不一样的。第一种情况下真心赞同对方是个好人。第二种情况故意说反话,此好人非彼好人,反讽对方是坏人。
A:昨天你怎么了
B:我去问酒价了
A:啊?酒驾?处理的怎么样了
在这个对话中,A句中的“酒价”一词和B句中的“酒驾”一词所交换的信息是不一致的,所以达到的交际效果也是无效的。可见交际过程中句子传递的信息还需要依靠双方人,也就是听话人和说话人所共同拥有的知识背景。
三、现代汉语中句法分析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语言学家布隆菲尔德在《语言论》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构成的句法结构在内部构造上一般都具有层次性。[1]只包含两个词的句子/句法结构,只是一种简单的模式。例如你看、别去、买了、吃水果、干净房子。这些句法结构的层次一目了然。但是一个结构包含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的句法结构则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模式。例如:我爱喝水、他采了一把大菊花、他写的论文、这件毛衣织小了一点等。我们在研究分析一个句子时,不但需要将句法构造的每一个层次性考虑进来,同时还要指出他们的直接组成成分。中国的层次分析是对国际上的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进行的本土化改造。第一步对一个句子要先做出切分,切分的第一刀最为关键。第二步是定性,这两者缺一不可。
(二)变化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是针对层次分析方法的缺点所提出的。吕叔湘先生第一次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提出变化分析法。随后变化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语法研究中,特别是在分化歧义句式方面十分有效。陆俭明先生所采用的变换分析法同国外学者海里斯的transformer一致,并加以斧正和发展。他将变换关系定义为:“两个有着相同的个别同现集合的形类相同的不同结构之间的形式联系。”例如:
A式 C式
舞台上摆着音响 音响摆在舞台上
门外站着李平 李平站在门外
前两排坐着领导 领导坐在前两排
墙上贴着海报 海报在墙上贴着
窗户上贴着年画 年画贴在窗户上
显然,A式可以转换成C式。再来比较B式:
B式 D式
舞台上演着话剧 话剧正在戏台上演着
小区里播放着广播 小区里正在播放广播
电影院里播放着电影 电影院里正在放着电影
外面下着大雪 外面正在下着大雪
显然B式也可以转成D式。但是A式不能转换成D式,例如“门外站着李平”转换为D式“门外正在李平站着”,“前两排坐着领导”转换为“前两排领导正在坐着”显然不合适。B式也不能转换成C式。例如:“舞台上演着话剧”转化为“舞台演在话剧上”,“外面下着大雪”变化为“大雪下在外面”。经过变换后的这些句子都是错误的。从表面来看,这些句子格式相同,词类序列也相同。但是使用变换分析法后,很明显发现A句式和B句式是不一样的,一个代表活动的、动态的,另一个代表静态的,静止的。所以变化分析法是由外部走向内部的,弥补了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并更加有效地分化了歧义句式。
四、结语
语言是沟通交流、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极其独特的一门艺术。在日常生活中,语言对于人类而言十分重要。人类离不开语言,语言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如同鱼之于水,食物之于人一般。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语言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对语言的了解亦在不断加深,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的语法,它的谜团也在不断被人揭开。然语言并非靜态,一成不变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言学的研究方兴未艾、道路任重而道远,这其中必然还有更多的奥秘值得我们去探寻。
作者简介:靳蓉琳(1998—),女,汉族,青海西宁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参考文献:
〔1〕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朱德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