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丽
写的训练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双减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注重主体性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挖掘作者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在仿写与续写等训练中实现所学知识的吸收内化。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基于双减背景,在读写结合的教学环节,教师可立足课文内容,有意识地挖掘文章中的“留白”之处,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与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写一写作者没有言尽的内容,把空白补上,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如《小英雄雨来》一文讲述了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与敌人斗争的故事。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围绕各部分的小標题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将学生不明白的点作为本文的续写内容,让学生结合文章进行思考,然后在小组间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得出完整的答案,将空缺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满。比如,教师鼓励学生围绕课文与讨论结论,想象“雨来”与“李大叔”对话的内容,将对话内容写下来。
教材中的课文图文并茂,美中不足的是它不能穷尽整个内容,因而给学生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随文练笔活动。
如在《夏夜多美》的教学中,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主人公的表情和所处的环境,引导学生比较小蚂蚁和睡莲的表情,发现小蚂蚁眼角带着泪水,好像刚刚哭过;睡莲和蔼可亲,微笑着,弯腰与小蚂蚁说话。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插图中主人公的表情,思考“小蚂蚁经历了什么事情,为什么面带悲伤的表情”等问题,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仔细阅读课文内容,挖掘课文中的线索,对插图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见解,写出自己的想法。
改写就是对原文的表达方式、体裁、结构等进行更改、加工。教材课文的文体多样,不同文体展现的风格多有不同。改写训练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起到反哺作用,使其多次反复阅读文章,深入挖掘文章的精髓和主旨,让写作的内容更丰富,最终实现读写板块的完美结合。从“体裁”出发的改写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其思维的严谨性、灵活性、系统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多组织学生展开体裁改写的训练活动,带给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变文章的写作视角。如在《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小鱼或老牛等主人公的视角重新写小壁虎的遭遇,引入小鱼或老牛等主人公的多种观点。
许多课文的结尾之处常常让人觉得言犹未尽,如能在此处开展练笔活动,让学生续写课文,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情感体验,深化文本阅读感受,使学生享受审美情趣。
如《狐狸分奶酪》一文讲述了两只小熊分奶酪,最终奶酪全进了狐狸肚子里的故事。学生学过《狐假虎威》的故事,了解狐狸的本性,学习新课的积极性更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后,懂得与人相处不能斤斤计较,计较太多会失去更多的道理。围绕故事的结局,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续写故事。有的学生写狐狸分奶酪的事情被其他动物知道后,大家纷纷指责与孤立狐狸,狐狸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小熊兄弟俩道歉,并主动分享自己的奶酪。有的学生写小熊兄弟俩在回家的路上又捡到了一块奶酪,但没有及时抢着分奶酪,而是将奶酪带回家,并将发生的故事告诉了妈妈,并接受了妈妈的开导和教育,此后小熊兄弟俩的关系更加亲密了。续写是沟通读与写的桥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写作能力。
在教学中,仿写是实现读写结合的最佳途径。仿写训练能帮助学生掌握与灵活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最终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如《雪孩子》一文讲述了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快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作者借明线为整篇故事搭设了一个框架,讲述了雪孩子在危急时刻冒着大火救出小白兔的故事,肯定和赞美了雪孩子勇敢无畏与舍己救人的优秀品质,渗透着积极向有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这种写作构思方式,有利于突出文章的深意。文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儿童的视角进行叙事,极富童趣和意境,学生易于理解。学生仿写这个故事,有利于拓展阅读理解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写出立意深远和情感真挚的文章。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需根据双减政策的育人要求及学科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及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