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中线条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

2022-06-06 05:38陈彦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中国画

摘 要:线条在中国画中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简练、概括,中国画展现优美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线条,线条不仅能展现中国画独特的魅力,还能让中国画展现更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传统中国画中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这其中线条艺术不可或缺,它包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出了历代中国人的艺术思想和不断进步的审美观念。介绍线条艺术的起源和发展,阐述线条艺术在中国画中的作用,进而从不同的层面分析中国画中线条艺术的魅力和表现力,力求为中国绘画艺术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中国画;线条艺术;审美特征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省社科联和甘肃社会科学学术活动基金会项目“以连环画的形式讲甘肃红色基因故事,助推文旅产品融合发展研究”(19ZZ25)研究成果。

中国画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极为重要的一颗明珠。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种类的代表,中国画中的线条向我们展示了其独特的生命力,让中国画在世界的艺术画作中能够立于不败地位。在古代,人们就懂得用一條条鲜明的线条表现实物的不同形态,虽然最开始的线条在瓷器和壁画中的展现比较粗糙和简陋,但这是中国画艺术早期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博物馆展示的早期出土的青铜器来看,古人早已掌握了一些复杂的线条勾勒技巧,在动植物的形象绘画中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细致的观察,用质朴的线条展示一种美感,以至于后来石砖画像中的线条对人物和动物的形态刻画更加栩栩如生。中国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形式。

一、线条艺术的起源、发展和展示的作用

(一)中国画线条艺术的起源、发展

中国画的线条起源非常早,从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发展到春秋战国年代,再到后来的秦汉时期,中国画的线条艺术发展经过了上千年,历史文明的不断传承,让线条艺术的发展不断成熟。线条艺术的发展属于一脉传承,经过了历史的不断打磨,才让如今的中国画屹立于世界舞台。最初的线条勾勒是静态的,到了汉代时期,开始演变出一些动态的样式,表现力逐渐变得饱满,更加有艺术气息。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在唐宋时期,线条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到了宋代,中国画中线条的表现形式更加多种多样。在瓷器上的绘制,线条艺术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丰富的展现形式。

(二)中国画中线条展示的作用

线条用于外形最基本的勾勒。绘画最基本的元素就是线条。中国画一向追求的是线条的清晰简洁和画中意境的丰富,运用最为简洁的线条刻画出人物、动物、景物的原始本质。简练、流畅的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如果直接观察景物的外观,然后根据实景的外在形式进行勾画,只能达到形似,对于结合空间的整体构图不具有明确的特点。对于绘画者而言,要将自己内心的心情、期望和对景物的理解通过画作展示出来,让观众能够透过线条理解当时绘画者的内心独白。古人用“骨法用笔”评价线条的好坏,好的线条能够营造一种特殊的意境,表现出一种劲健的笔力。比如说,不同的毛笔力度和不同的水墨量能够勾画出张弛有度、刚柔并济的线条,从而展现出不同的意境,这种用法强化了线条的展示力,丰富了线条绘画的艺术价值。

线条能够展示绘画者的学识和思想境界。任何一幅绘画作品的展示都是创作者对实景的理解和内心精神世界的表达。绘画者的学识、品质、个人素养都能通过绘画作品展示。通过不同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看出,轻松流畅的线条能够反映绘画者的品性,这类型的人往往细腻如水、温润如玉;苍劲有力的线条能够反映绘画者的热情豪迈;庄重典雅的线条能够反映绘画者知书懂礼,比如说中国画大师徐悲鸿,他在《奔马图》中对马腿的刻画充分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徐悲鸿笔下的马腿采用直线流畅的线条,犹如一把锋利的刀,坚韧无比,而腹部、臀部的线条弧线非常轻柔,富有弹性,展现出了一种意气风发的精神气和活灵活现的动态感。将视线拉到整体来看,从不同的视觉层次展现出马儿的形态,前大后小,充分展现了实际动态的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现场,透视感极强,笔直有力的马腿和昂首的马头,马儿似乎要从画中呼啸而出。徐悲鸿笔下的马充分展现出了中国画中线条勾勒的重要性,没有浓墨重彩,却表现出了画家追求梦想、向往自由生活的期望。

线条能够传递思想情感。从画家的角度而言,创作一幅画作的同时还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说,中国画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新金陵画派的吕凤子曾说:“凡属表示愉快感情的线条……总是一往流利,不作顿挫,转折也是不露圭角的。凡属表示不愉快感情的线条就一往停顿,呈现一种艰涩状态,停顿过剩的就显示焦灼和忧郁感。”这就总结了线条传达的意境。不同的线条细微的差别就表现了不同的情感,比如说郑板桥画的竹子,用简单的几笔就勾勒出了竹子的整体线条、从泥土中拔地而起的气势和风雨不倒的魄力,充分表现了郑板桥对生活的洒脱和豁达,以及对生活中的挫折不屈服的态度。对于绘画者而言,线条不仅仅是画中事物的外形,更是绘画者情感的寄托,可以帮助绘画者与观众之间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这就是绘画的主要精神,用以传递情感[1]。

二、中国画中线条艺术展示的魅力

(一)线条艺术的力度美

“六法论”中提到的“骨法用笔”对中国画艺术影响较为深刻,所谓的“骨法”不仅仅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骨气,更是中国画线条艺术中透露的强大力度。力度美蕴含了中国人民长久以来延续的美感,重视对实物外在形象的刻画。中国优秀的绘画者都是经过不断磨炼,从而拥有逐渐成熟的技艺。可以说,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是必要的。缺乏力度的线条难以体现中国画的精髓。比如说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从画中的线条就可以看出画家在力度控制方面的超高技巧,衣服重叠部分线条的走向模仿了植物树叶的外形,中锋用笔的地方恰到好处,活灵活现地表现了一种迎风的造型。为了发展更多的线条绘制技巧,人们不断地尝试,由此衍生出了很多新鲜的技法,让力度美在中国画线条艺术中有了更多的展示。在画人物的时候,皮肤的线条需要轻描,在转折的时候需要刚毅有力、棱角分明,给人一种坚定、戛然而止的感觉,这就是中国画的力度美,能够与中国的传统书法结合起来,让中国画充满活力。89BA896F-2D24-40EC-B5E2-98AF20910869

(二)线条艺术的韵律美

西方文化普遍认为音乐的展现主要靠的是音高、音色和响度等方面的技巧性,如果将音高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缺少高低起伏,就不能产生动听的音乐。中国画的绘画艺术有着相似的道理,线条虽然不能像音乐那样有高低起伏的变化,但是在用笔的行、收、停、按等动作上可以展现高、低、强、弱的变化。通过这种变化,能够体现人物的情绪、动作、情感和愿望,还能体现植物的随风摇曳、水流的湍急和飞鸟的自由飞翔。线条的排列、组织和互相配合,加上线条的长短、粗细、对称等基本特性能够让整幅画更加和谐,元素搭配更加丰富,这些都是线条艺术所表现出的韵律美。

中国画对线条的使用是用来对实物进行简化,每一幅优秀的画作中都有着蜿蜒流畅的线条,它是整幅画中整体结构的支撑。婉转的长线就像是灵动的管乐,而浓厚短粗的线条更像是低沉的弦乐,二者交相辉映,将绘画者内心的情感变化通过笔锋传达出来,能够呈现出一种协调的韵律美。

(三)线条艺术的抽象美

中国画开始的很长一段历史都是以实物为参考作画,或者从绘画者的内心出发,根据对天地间的观察进行虚拟景观的绘制,对于抽象艺术的表现并不存在,更多的表现形式是用勾线然后填色的形式进行大批量的繪制,这个阶段所产出的画作不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进入唐朝时期,绘画线条的勾勒开始变得多种多样,各种创新的形式开始出现,加上有了之前历史积攒的经验,这个阶段的绘画者在使用线条时所表现出的流畅、圆熟的特性非常明显,在技法的应用方面也更加多样。比如说在永泰公主的墓穴中发现的壁画,线条勾勒行云流水,深浅、大小和长短都恰到好处,形成了一个非常和谐的结构,虽说尚不能判断当时的绘画者是否关注了线条艺术的独特性质,但是从作品中不难看出,当时的绘画者对线条不同形状所要展示出的意境非常熟练,用笔的轻重缓急十分简明,看得出来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再比如说文人画的诞生,衍生出了后来线条艺术的抽象美。这种抽象美又叫笔墨,中国的每一位画家展现出来的笔墨都具有个人的独特性质。元代著名画家倪瓒和黄公望,二者的绘画风格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对细节的刻画和对客观事物的观赏角度等,但二者表现出来的笔墨完全不一样。倪瓒的笔墨收放自如,并且很清丽,而黄公望的笔墨浓厚豪放,远看更是大气磅礴。两位优秀的画家呈现出了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并且作品的形式映射出了画家内心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品性[2]。这种抽象美中的笔墨让绘画者的线条摆脱了依托实物绘制的形式,增加了抽象绘制的独特表现形式。

(四)线条艺术的虚实美

线条艺术对虚实的展现主要有两种形式,断线和留白。中国画中对长线条通用的表现形式就是断线,在使用断线的时候,要注意起始段和末尾段的线条流畅度,从起始段绘制的线条走向要符合线条的整体布局。长线条断线处的空白就表示留白,但这种形式表现的不是实际意义的断线,拉近看长线条是存在断线的,但是从整体来看,整条线要表现的意境是连续的。不使用一条完整的长线就是为了让整幅画更加协调,不会出现线条过多的问题,打乱整幅画的整体布局[3]。另外,断线可以用来表现两个物体之间位置上的关系,比如说两块重叠的石头,可以使用不连续的线条表示后面一块石头,以此凸显一种层次感和立体感。刻画细节的时候、运笔的时候以顿挫表现线条的虚实变化,也是一种间断式的虚实关系,比如说在画树枝的时候,落笔的时候更重,收笔的时候会轻轻提起笔杆,这样整个线条就会比较和谐,粗细之间变化有一个过程,开始和结尾也比较连贯,可以形成一个渐变的过程。

通过线条笔墨的层次性变化,也可以营造出一种虚实的对比关系。比如说中国画中常常出现的飞白,这是指在绘画运笔的过程中,由墨色的干湿变化和用墨的深浅所产生的一种虚实的渐变效果。赵孟 的《秀石疏林图》中就有笔墨干湿变化的应用,主要表现了自然生长的植物在生命状态方面的前后对比,意在展现植物的兴衰,从空间的层次上用一种虚实的展现形式表现生命的哲学性质。

三、中国画中线条艺术的表现力

(一)人物画中线条艺术的表现力

中国画中人物形象有工笔人物和写意人物两种,工笔人物画像通常称为白描,这要求绘画运笔的时候笔锋细腻,落笔轻快,人物的造型一般都是优美生动,形象逼真、柔美,这些都是细腻线条展现的魅力。而写意人物与工笔人物完全不同,重在对外在氛围的营造,不注重人物形象的具体刻画,可以添加自己的想象进行艺术创作,方便更加贴近所要表现的人物性格。写意人物中的线条普遍比较抽象,整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只需要几笔就可以勾勒完成。线条在绘画者创造人物的时候,用于造型和人物外形的塑造,写意能够让线条摆脱人们的客观印象,表现出人物内在的美感和独特的个性[4]。

(二)山水画中线条艺术的表现力

山水画最开始起源于魏晋时期,到了南北朝的时候发展达到高潮,趋于稳定。这种稳定表现在山水画创作者既能通过直观描绘,表现山川的自然之美,还能从画中抒发内心的情怀、豁达的胸襟,展现其人格的魅力。在山水画的绘制中,树木和石头是主要的表现元素,对其的刻画尤为重要。树木的绘制需要多重线条的搭配,石头的轮廓和排列也需要线条来塑造。绘制山水画的时候,有一个技巧叫线皴,就是利用线条的不同形式表现树木的复杂脉络和石头的各种形状,总体表现有三个特点,即有力、流畅和准确。有力指的是画中的整体形象可以向观众释放生命力,使简单的线条仿佛有了生命力,细软的线条也好似有了坚韧的力量;流畅要求线条必须具有连贯性,展现出创作者运笔时笔走龙蛇的美,使流畅的线条从整体上看能够展示创作者控笔的力度,表现创作者对整体形象的把握,以此凸显画中事物旺盛的生命力;准确指的是创作者绘制的时候下笔见形,落笔见物,使线条之间的相互位置和落笔的轻重程度恰到好处,没有一丝多余的线条,也没有不恰当的留白和复杂不清的线条叠加,整体和谐干练[5]。

通过对线条艺术的发展,以及线条艺术中表现魅力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画在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之后,在线条的表现力方面已经非常成熟,并且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线条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元素,是中国画在世界舞台站住脚跟的基本条件,也是区分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标准前提。因此,当代创作者要延续古人不断更新的线条表现形式。目前线条在中国画中的应用要与时俱进,让线条的展现更能贴近新时代人们的审美,让创作者个性的释放和情感的抒发能够与观众产生更大的共鸣,能够让创作者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将来能够登上更大的艺术舞台。

参考文献:

[1]王莹.论线条在中国画中的生命力[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张顺琦.中国画色彩的美学文化底蕴:评《墨韵色章:中国画色彩的美学探渊》[J].印染助剂,2017(11):70-71.

[3]魏辉.由绥德“王得元墓”出土漆绘陶盘看汉代漆器艺术图案审美特征[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9-103.

[4]张立辰.“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论潘天寿先生的创作思想及中国画的发展规律[J].中国文艺评论,2016(9):40-53.

[5]员怒华,王灿发.中国报纸副刊的历史嬗变[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57-59.

作者简介:

陈彦峰,硕士,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山水画。89BA896F-2D24-40EC-B5E2-98AF20910869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中国画
多彩链接(中国画)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书画名人汇
浅谈影视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