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双安 武瑞宏 刘 晨 许超钤 吕 菲
1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43
2 轨道交通工程信息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710043
3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4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
5 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200
川藏铁路连续运行基准站(Sichuan⁃Tibet Rail⁃way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TR⁃CORS)综合服务系统[1]是中国首个部署于高海拔、大高差环境(青藏高原)下的网络实时动态(network real⁃time kinematic,NRTK)定位服务平台[2],旨在为川藏铁路勘察设计、施工建造及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基准。STRCORS已在东部藏区波密至林芝段投入使用。该区域属于高原山地地貌,山高谷深,为高原温暖半湿润气候,水汽丰沛。这些特点给NRTK的作业带来了挑战。平原区的CORS系统多借助Saastamoninen(SA)经验模型[3]提供的先验对流层延迟来加快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的收敛速度[4,5]。SA模型将对流层分为两部分进行估计:①静力学延迟分量[6],即天顶干延迟(zenith hydrostatic delay,ZHD),该分量可由SA模型根据地表气象参数精确模拟;②湿分量[7,8],即天顶湿延迟(zenith wet delay,ZWD),与ZHD不同的是,SA模型在高原区域无法提供高精度的ZWD估值。因此,STRCORS可利用SA模型获取ZHD,但亟需更新适用于东部藏区的湿延迟模型。
为了进一步提升STRCORS的服务质量,加快基站PPP的收敛速度,本文采用东部藏区3个探空站2017—2018年的历史观测数据,结合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气象学领域应用广泛的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9],建立了适用于东部藏区的湿延迟模型,将其命名为TI;并利用2019年的探空ZWD来检验TI模型的预测性能。
探空数据是当前精度最佳的ZWD数据源[10,11]。ZWD可表示为湿折射率在地表至对流层顶的积分:
式中,s表示地表高度;N表示大气湿折射率;z表示对流层顶高度。
离散式(1)可得:
式中,Nk和Hk分别为第k层大气的湿折射率和厚度。
N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表示水汽压;T表示温度;k2和k3是大气折射率常数,其取值参见Rüeger经验值[12,13]。基于探空记录,即可根据式(2)和式(3)获取探空ZWD。
SA模型是大量CORS中控系统和高精度基线解算软件默认的对流层延迟模型[14],该模型可根据实测或模拟地面气象参数实时估计测站处的ZWD,可表示为:
式中,Ts和es分别表示地表温度和地表水汽压;φ和h分别表示测站纬度和高程。SA模型在高原区性能不佳,无法为CORS系统提供精确的ZWD先验信息,不适合继续作为STRCORS的默认ZWD模型。因此,为了满足STRCORS的需要,本文开发了TI模型。
STRCORS部署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此区域目前存在3座探空站,分别是拉萨站(代号55591)、那曲站(代号55299)和昌都站(代号56137)。上述探空站历史数据保存完备,可为TI模型的建立提供高质量的ZWD源数据。因此,本文收集了以上3座探空站2017—2018年的探空记录,用于TI湿延迟模型建模。
本文将得到的探空ZWD作为唯一的输出参数参与TI模型的建立。根据式(4),ZWD与Ts和es高度相关。Ts、es又与气压P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将上述3个气象变量作为输入。另外,采用两个时间变量,即年和年积日(day of year,DOY)来表征ZWD的时间变异性。故年和DOY联合3个气象参数共同组成输入参数。输入和输出参数确定后,本文制备了相应的建模(输入和输出)数据集,用以生成TI模型。
BP神经网络是强大高效的建模工具[15,16],可拟合复杂非线性关系。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来构建TI模型。采用的人工神经网络由5节点的输入层、4节点的隐藏层和单节点的输出层构成。双曲正切函数为隐藏层各节点间的激活函数,线性函数为输出层的激活函数[9,15]。确定神经网络的结构后,输入5参数输入数据集和单参数输出数据集,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算 法[9]训练,即可训练并生成TI模型。
本文以那曲站、昌都站、拉萨站为例,对比了2019年的探空ZWD(真值)、SA模型获取的ZWD(SA⁃ZWD)与TI模型获取的ZWD(TI⁃ZWD),结果见图1。SA模型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ZWD随DOY的变化趋势,但存在明显的估计不足问题;TI⁃ZWD与探空ZWD贴合较优。图2展示了利用SA模型和TI模型获取的ZWD在3个探空站处的偏差随DOY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SA模型的性能在夏秋季节(DOY150~290)最差,偏差高达20 cm,而TI模型的性能稳定,全年维持在0 cm上下。
图1 3座探空站处的探空ZWD、SA‐ZWD、TI‐ZWDFig.1 Radiosonde ZWD,SA⁃ZWD and TI⁃ZWD at Three Radiosonde Stations
图2 SA‐ZWD、TI‐ZWD在3座探空站处的偏差随DOY的分布情况Fig.2 Distribution of Bias of SA⁃ZWD and TI⁃ZWD at Three Radiosonde Stations with DOY
图3和图4分别展示了SA模型和TI模型在3座探空站处的精度表现。可以看出,SA⁃ZWD、TI⁃ZWD均与探空ZWD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99。但是,TI模型的偏差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在3个探空站处均明显优于SA模型。另外,表1列出了SA模型和TI模型在实验中的平均偏差和RMSE。SA模型的平均偏差和RMSE分别为9.1 cm和11.1 cm;TI模型的平均偏差和RMSE分别为0.0 cm和0.8 cm。综上,在东部藏区,利用SA模型估计湿延迟存在估计不足的缺陷,而TI模型的ZWD估值具有无偏性,且各项指标都证明TI模型的性能显著优于SA模型。
表1 SA模型和TI模型的平均偏差和RMSE/cm Tab.1 Bias and RMSE Values of SA and TI Models/cm
图3 SA‐ZWD与探空ZWD在3座探空站处的拟合情况Fig.3 Fitting of SA⁃ZWD and Radiosonde ZWD at Three Radiosonde Stations
图4 TI‐ZWD与探空ZWD在3座探空站处的拟合情况Fig.4 Fitting of TI⁃ZWD and Radiosonde ZWD at Three Radiosonde Stations
为了满足STRCORS对高精度ZWD先验信息的需要,本文基于BP神经网络,采用那曲站、昌都站和拉萨站2017—2018年的探空数据建立了适用于东部藏区的ZWD模型——TI模型。并采用上述3个探空站2019年的探空ZWD测试了TI模型的预测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STRCORS所在的东部藏区,TI模型的预测精度显著优于广泛使用的SA模型。未来TI模型将上线STRCORS,提升波密至林芝段的NRTK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