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亮 丁英顺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周恩来身兼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等职务,为抗战事业奔波于前线后方。百忙之中,他始终关心青年成长,倾听青年心声。他利用各种场合给青年学生题词寄语,勉励他们加强学习,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武汉:领导学运 团结青年
1937年12月,随着上海、南京沦陷,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机关大部西迁,武汉暂时成为全国抗日运动的中心。12月23日,由周恩来、董必武等人组成的中共中央长江局在武汉成立。为凝聚学生力量,团结青年抗战,长江局决定以学生救国联合会的名义开展学生运动。
中国学生救国联合会以北平、天津学联为基础,团结广州、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大批学生,于1936年5月在上海成立。1938年,中国学生救国联合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长江局安排青年工作委员会的蒋南翔、杨学诚等人参加。
蒋南翔在《第二次学联代表大会前后》中写道:“1938年3月25日,全国学联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汉口商会大礼堂举行开幕典礼,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河南、四川、湖北等16个省市的主要学生团体,共73个单位120名代表。国共两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周恩来、郭沫若、陈诚、黄琪翔等到会祝贺。学联主席是中共党员郑代巩,我任秘书长及党团书记。大会的目的是为了‘使全国学生之组织更形巩固,救国之工作愈有成绩’。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今后学生救亡运动的方针,并商议了战时教育问题,号召青年为抗战服务,参加抗战。”
周恩来在大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学联成立,是件大好事!它表明全国青年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知识青年,已切实行动起来了。青年学生们有了统一的组织,对今后进一步唤醒民众,实行全面抗战,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的《新华日报》,要报导会议进行的情况。”
在场的青年学生备受鼓舞,他们邀请周恩来为学生救国联合会题词,周恩来笑着答应:“好!”于是,他挥毫泼墨,宣纸上很快出现几行苍劲有力的大字: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学校里学习,到前线上学习,到军营中学习,到群众中学习,一切学习都为着争取抗战胜利,都为着建设国家、复兴民族!
当天,《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祝中国学生代表大会》,高度肯定学生运动的重要作用。文中指出:“在每一次的革命运动,学生都是起着很大的作用,占着很重要的地位。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辉煌的一页;五卅运动,学生发挥了更大的力量;北伐伟业,更是黄埔学生以及各地学生效命疆场舍身为国的史绩;这次抗战爆发,平津京沪以及其他各地学生在事前事后的奔走呼号宣传鼓动,以及发动,参加各地游击队伍的劳绩,更是无可磨灭。中国学生是中国救亡运动中一支极有力量的队伍。”
重庆:激情演讲 寄予厚望
1939年1月16日,根据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为加强党对国统区工作的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正式成立,周恩来任书记。为争取和团结青年,引导青年服务于抗战大局,周恩来多次到学校和群众集会场所进行抗战演讲,为青年题词。
1月7日,周恩来应重庆联中“抗建读书会”的邀请,为联中学生作了《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和战时青年的任务》的讲演,阐明国际国内的形势和抗日战争的持久战略,号召青年学生加强学习,更要关心民族的危亡,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演讲结束后,周恩来为许多同学题词留念。他为二年级学生侯遇福题词:“伟大的抗战时代,不要使他空空过去。青年们,要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
周恩来大力支持大后方的教育事业,尤其重视陶行知培养新型青少年的育才学校。1939年7月,陶行知发现许多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因战争或贫困得不到培养,于是在重庆合川的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育才学校。学校的办学宗旨,是“用生活教育之原理与方法,培养难童中之优秀儿童,使之成为抗战建国之人才”。
1940年9月23日,周恩来和邓颖超访问育才学校,并留宿。第二天,周恩来为学校师生讲话后,为绘画组的伍必端和戏剧组的赵国英等同学题词:“一代胜似一代!”邓颖超题词:“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
伍必端在《难忘的育才生活》中回憶:“在最苦难的时候,周总理和邓大姐来育才看望我们,走的时候,还捐了几百块钱给育才,给学生买篮球,让我们加强体育锻炼,另外借那个机会给我们讲了当时的形势,告诫我们要好好珍惜学习条件,不要辜负那么多好老师和陶先生的期望。最后,他还给许多学生在小本本上签名。给我的本子上写的是‘一代胜似一代’。有的小本子上写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940年12月26日,为提高学生的演唱演奏技巧,向社会各界推介育才学校,同时鼓舞群众的抗日热情,陶行知在重庆抗建堂举办儿童音乐会。他邀请周恩来、邓颖超等人到场观看。演出结束后,周恩来为音乐组的同学题词:“为新中国培育出一群新的音乐天才。”邓颖超题词:“以歌声唤起大众。”
绍兴:烽火回乡 殷殷叮嘱
1937年淞沪会战后,杭嘉湖地区陷入敌手。钱塘江南岸的绍兴,处在日军炮火的直接威胁下。
1939年春,周恩来不畏险阻,不辞劳顿,以清明节探亲祭祖的名义赴浙江绍兴宣传抗日救国,广泛团结和争取各界爱国人士。3月29日,周恩来扫墓祭祖,拜谒大禹陵,并到祖居百岁堂翻阅和续写家谱。周恩来关心家族中的青年,于当日和30日为多位亲属题词。
他为在绍兴中学任教的表妹王逸鸥题词:“精研中国文学,发扬民族意识,创造出中国民族的新文学!”为就读于绍兴中学的表妹王去病题词:“青年是学习时代,从课堂中学习,从服务中学习,从师友中学习,要认识学无止境!”他勉励就读于绍兴县联合中学的表侄王俭:“青年是黄金时代,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3月30日晚,周恩来还为绍兴大明电气公司的五位青年工人题词。在《幸福的会见,难忘的题词》一文中,史美钰和陆与可有如下回忆:
那时周总理常到他姑父王子余老先生家做客,而王子余老先生的儿子王贶甫先生是当时大明公司的总务科长。我们得到贶甫先生的协助,在一天晚上,和蒋桐生、周文元(均在绍兴明东供电局工作)等六人,同去朱巷王宅。……经过王贶甫的介绍,总理笑容满面地伸出温暖的手来,逐一地紧紧握住我们的手。我们这些抄表工、核表工,在旧社会被人瞧不起的穷工人,能有总理这样的伟人热情地跟我们握手,一股暖流刹时激荡了我们的心窝,我们沉浸在无比幸福和欢乐之中。周总理和我们工人心连心!
周总理招呼我们坐下,还亲切地详细地询问了我们个人的工作职务、家庭人员和生活情况,接着热情洋溢地向我们宣传毛泽东思想,精辟地分析了抗日救国的形势,教导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鼓励大家要排除万难,积极投入到正义的抗日战争中。为我们指出了团结一致、抗战必胜的灿烂前程。
事后,周恩来托王贶甫转送给五位青年均有落款、盖章和含有“光明”字样的题词。他为陆与可题词“前途光明、与可先生”,为史美钰题词“光明在前”,把“向着光明前途猛进”的题词赠予工程师张百钢。
延安:革命圣地 引领成才
延安是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指挥中心,也是全国人民心中的革命圣地。1938年秋,诗人何其芳从大后方重庆来到延安。 他在《我歌唱延安》中写道:“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青年们向往延安,一方面是因为可以接受革命洗礼,另一方面是由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重视青年教育,引领青年成长。
1944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在中央大礼堂举行招待会,招待八路军留守兵团模范学习代表及从敌后转战归来参加整训的战斗英雄代表。毛泽东在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大家“对自己人、对人民、对同志、对官长、对部下要和,要团结”。周恩来呼吁“今年部队学习要以战术为主,要准备新的反攻时期的到来”。
来自抗大七分校的青年代表崔万生不仅受邀参会,还获得了珍贵的题词。大会休息期间,崔万生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毛泽东面前:“报告主席同志!我是来自抗大七分校的青年战士崔万生,请您给我签个字。”毛泽东微笑着打量他,在笔记本上挥笔写下“官兵一致”,并签上名字。一旁的周恩来也题写了“努力学习,准备反攻”赠给他。
1944年10月,周恩来的警卫员成军因勤奋学习、进步突出,获得陜甘宁边区政府授予的学习成就奖和《解放日报》登报表扬。
在《亲历抗战——北京教育界老同志抗战回忆录》中,成军回忆:“1944年10月13日,陕甘宁边区文化教育工作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议题为总结和改进边区文教、卫生工作。我荣幸地被选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杨家岭的四位代表之一。会议第一天,开完会后,我回到杨家岭向首长汇报会议情况时,周恩来副主席、邓颖超大姐在我的那个小记录本上题词。周副主席的题词为‘努力学习,永远前进’,邓大姐的题词是‘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毛泽东主席的教导和各位首长的报告,使我受到了很大教益,对我的学习和工作有极大的鼓舞和促进。”
1945年,在周恩来夫妇的关心下,成军赴苏联学习军事技术。学成回国后,他在辽沈战役中冲锋陷阵,屡立战功。晚年,成军告诫亲人:“周总理、邓大姐的题词,对我们今天还有用,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要前进,不要后退,要努力学习,永远前进,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编辑/王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