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课程引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验研究

2022-06-05 02:49陈秋洁
当代体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体育

陈秋洁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面向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展开育人工作,会随着幼教市场的变化、幼教行业的改革而不断丰富当前教学体系,补充课程内容,以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就业优势的获得提供助力。而随着幼儿教育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不断深入改革,幼儿体育课程的展开与发展愈加紧迫,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对市场的这一需求引起重视,并在学校的支持下开设有关课程,以为该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推动。

1 高职学前教育引入幼儿体育课程的背景

国家发展迈入新时期,对社会建设的接班人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小初中恢复了五育一体的教育目标,将体育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学科,幼儿教育作为小学的衔接,也因此重视起了体育课程的设置,各地园所都纷纷对接了幼儿体能培训机构,以为幼儿的体能、素质发展做出推动。幼儿体能培训机构的崛起更加凸显了当前幼教领域体育教师的空缺,高职院校的幼教专业应把握住这一市场需求,通过完善幼教专业课程体系,提升学生们的职业附加价值,并以此增强学生们的就业创业优势。当然从另一角度考虑,如今高职学生学习目标性较强,课余时间较少用来丰富自己和开展体育锻炼,长此以往,不论是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还职涯的发展都会是一种阻碍,学生不具备健康的身心应对就业后的工作压力,其职业生涯也会受到进一步的影响,因此借助幼儿体育课程的引入,对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开启体育健康教育,也是高职院校应当发起努力的方向。

2 高职学前教育幼儿体育课程的构建研究

2.1 课程结构概述

要构建一个课程先要明确课程的结构,而所谓的课程结构即是指一门课程中各个内容之间的逻辑组成,比如人们常见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辅相成的结构、课前导入带入教学内容等,课程结构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教学的质量以及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因而教师需要根据自身能力、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情科学设计课程教学,确保其结构合理且易于被学生接受和吸收。

2.2 课程构建目标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引入幼儿体育课程,要从幼儿健康发展角度设计理论知识,同时要本着以人为本原则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使其能够主动深入市场搜集和分析幼儿体育课程的设置方向,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的终身体育认识,使学生从内到外认可课程内容;再设置学生的实践锻炼环节,令学生掌握与幼儿体育课程需求相符的运动技能,并构建拓展发挥环节,为学生将学习到的体育技能用于幼儿教学提供创新、创编的空间,确保课程训练符合该专业的就业要求。

2.3 研究对象

本地抽取一所高职院校,以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抽取100人)作为研究对象,围绕幼儿体育课程的建立与展开进行研究。

2.4 研究方法

2.4.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书籍、资料,就幼儿教育、幼儿体育教育、幼儿游戏指导等关键词进行搜索,素材整理、分析。在期刊、网站的数据库上搜索幼儿体育、幼教、体育游戏等内容,找到基础性论文与博硕论文以供参考。关注实时动态,对教育相关政策进行提取,将线上线下搜集到的资料记录在册。

2.4.2 问卷调查法

对研究对象发放问卷,展开进一步的调查。首先基于文献搜集整理结果就学生对幼儿体育课程的看法及职业院校开展课程的情况进行收集与分析,收回《幼儿园开设体育游戏课程问卷》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育课程问卷》分别86份和95份,回收率满足研究需要。其次对收回的问卷信息践行检验,让受访对象就问卷信息的可信度、有效度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并填写表格,得到此次问卷具有较高的合理性。最后对收回问卷的内容展开分析,整理出学生的感受和看法。

2.4.3 实地考察法

根据学生问卷所提供的建议、看法有针对性地到研究对象所在的院校展开实地考察,围绕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育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记录,探索出优化这一教学的方式、方法,并在研究对象上分组展开实践,得出对比结果。

2.5 研究结果

2.5.1 建议实施前调查对象的反馈

被选为研究对象的100名学生中有45%的学生比较了解幼儿体育课程的背景及有关知识,36%的学生不是很了解,剩下的19%的学生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对于课堂所教授的一些幼儿体育基础动作,有22%的学生掌握得较好,有42%的学生掌握得一般,剩下的36%的学生则是不太熟悉。可见幼儿体育课程的推进效果并不很显著,大多数的学生缺乏相关的意识,对于知识技能的态度也比较随意,没有足够认真地对待幼儿体育课程。

同时,在100面学生当中,对于幼儿体育这一课程的引入,有37%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并且清楚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针对他们的教学规律,有44%的学生对于这一课程的引入并没有太多的看法,有19%的学生认为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来补足幼儿的体育锻炼,且认识不到这一课程的加设对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实地考察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就以上的数据情况对学生提问,有27%的学生表示学校目前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都指向对学生自身体能、体育技巧、素质的锻炼,忽视了对幼儿展开教育的手段教学,有些本末倒置,且教学模式刻板、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热情,更不要说让学生积极创新幼儿体育教育;有36%的学生则认为课程的引入并没有体现出对幼儿体育教育的针对性,教师开展的教学也不够系统,容易让教学最终流于形式;有37%的學生认为幼儿体育课程的引入在师资配备方面不够完善,一些教师擅长体育但在学前教育方面知之甚少,提供的经验与学前教育的开展不符,一些教师虽然了解幼儿心理,但体育方面并不擅长,导致学生对课程的适用性没什么信心,加之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也不完善,学生也不清楚怎样做算是达到标准。可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引入幼儿体育课程还比较缺乏经验,各个方面都有待改进。

2.5.2 建议实施后调查对象的反馈

基于学生的问卷与反馈,研究组分析、整合出了一套改进措施,并在该校园实施。首先将有关幼儿体育课程的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将幼儿的成长、学习特点、规律作为指导具体实践教学的理论支持纳入到理论教学环节中,将一些体育动作、技巧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强调短脸学生们的体能、体育意识,再在此基础上增加创新讨论与实践环节,作为实践教育的另一重要组成,主要是借助学习小组让学生就幼儿体育教育情况进行模拟、探究和创新,以锻炼学生们的探索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在此课程教学与研究中的潜力。其次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中,研究小组设计了游戏教学模式,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则为幼儿体育教育的开启带去启发。第三,研究组还为教师的培训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让体育老师和擅长讲解幼儿心理的教师在一个环境中培训学习,加强相互促进。最后研究组还制定了一套评价体系,主要围绕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部分展开评价,评价方式从单一的分数评价拓展出实践环节中的各项表现评价,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全过程都能得到充分的反馈,进而提升学生对相关教学的重视。

该项改进措施在研究对象中选择50人来实施,剩下50人则作为对照组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且研究组、对照组年级、男女比例相近,符合研究要求。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得出研究组成员的以上问卷数据明显好于对照组,可知研究小组提出的这一改进措施能够发挥作用。

3 高职学前教育引入幼儿体育课程的研究启发

3.1 明确幼儿教育课程的育人目标,构建吸引学生参与的教学环境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引入幼儿体育课程的调查研究,可知由于经验不完善、准备不丰富,新课程的开设缺少明确的育人目标,会出现对学生体能素养培养和对学生育人理念、技巧的培养本末倒置的情况,而其教学模式、氛围与以往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相似,也會降低学生对新课程的投入积极性,进而令幼儿体育课程在高职学前教育中的引入流于表面,难以收获效果。对此,相关教师应当先明确幼儿体育的开展背景和育人目标,厘清幼儿体育课程开展的必要性以及作为高职学生应该探索的学前教育体育课程切入方向,以结合职业发展建立好系统化教学的目标,让有关教育教学的展开更具针对性。比如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术研究上有所欠缺,应发挥其实践优势,教学中着重锻炼学生们的体能与活动创新能力,以令学生的优势、学习目的性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相关教师应当协同学校一起为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育课程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空间的支持,借助一些多媒体教具拉进学生与幼儿体育课程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们对新课程的认识与接纳度,并以公平、互动交流的教学氛围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及时对自己的体验做出反馈,以不断促进相关课程教学的发展、完善。如设置讨论环节,让学生们对每一个新学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避免学生们在被动接收知识的过程中将课程开展推向单一的形式层面。

3.2 制定科学课程结构,系统化教学内容与方法

基于以上的调查研究,可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幼儿体育课程的引入并不系统,教学内容多根据高职体育教材来设计,不仅不能迁移到对幼儿的教育,还为学生带来了本末倒置之感,降低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其教学方法也较为单调、单一,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结合不足,学生很难凭借体育技巧自行开发出适用于幼儿体育运动的指导方法。因而总结幼儿体育课程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融入问题,总少不了对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方法采用这两个教学结构重要构成的分析与改进。而事实上,笔者所在研究小组对研究对象中的50名学生进行教学改进实践,其结果也正印证了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因此相关教师应当注意从此两个角度出发改进教学,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进学生自主性发挥为教学的顺利展开所带来的支持。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学前教育的其他课程(与幼儿发展、心理发展规律相关的课程)与体育教材中的内容相融合,让每一个体育技巧都有一个从幼儿角度出发的理论要点做以支撑,从而令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职涯发展需求,而在教学方式的构建中,相关教师可采取一些多媒体设备来拉进学生与新课程之间的距离,调动其对课程教学的参与性,也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游戏的设置,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趣味性,进而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学习。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学习创新提供支持

通过以上的调查研究和实践,可知高职学前教育对幼儿体育课程的引入主要以教师来推动,教师队伍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开展方向和质量,所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一个推动课程建立、完善的环节,各院校、教师要强化这一环节的落实。根据调查实践中研究小组提出的策略以及其落实结果来看,融合体育教师与学前教育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将两种类型的教师放到一起去培训,形成相互帮扶、相互促进的提升模式是较为合理的,且能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所以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不妨以此种方式来展开。首先从现有的师资中选拔体育、体能和学前教育理论知识较为优秀,综合能力较强的教师,对他们进行集中的培训,并筛选出对另一项技能有较好适应性的教师作为新引入的幼儿体育课程的专门教师;其次要围绕各个教师的优势劣势展开定期的统一教学和针对性培养,提高擅长体育的教师的学前教育意识,增进善育把握幼儿发展规律教师的体育意识、技巧和体能,使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优势重新设教学方案,为学生带入贴合学前教育专业职业发展的知识、技能,增进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吸收与运用。

3.4 优化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引导课程教学可持续发展

教学评价是任何课程发展完善过程中所必须的环节,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体育课程也是如此,学校不仅要加强对该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视,还要根据课程的具体特点设计相应的评价体系与方式,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全面的反馈,提高学生对此课程的重视,并为课程的完善发展带去指引。具体的工作开展,相关教师要意识到分数评价的单一性和不合理性,要能从实践和发展的角度去设置教学评价指标,将学生在理论课堂上的讨论参与情况,实践教学中的态度、拓展训练的配合意识、创新精神的体现都纳入到教学评价范畴中,对学生实行知识、技能掌握以及以外的素养形成的把握,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以为课程价值的挖掘与发挥得到进一步的促进。而为让多元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更加精准,对学生情况的划分更加精细,教师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如大数据技术、云存储技术等,让学生的课堂表现得以完整地记录,并令对其的综合分析更加科学、公平。

本文系2021年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育师资培养实践与研究》编号2021JGB04。

(作者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体育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