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光,江亚峰,袁明新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别于学术型本科院校,前者在推进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力度,培养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1]。“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机电、电子以及信息类专业均把单片机课程设为必修课,意在培养出具有工程意识的应用型人才[2]。在教学工作中,既要注意单片机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又要加强单片机的具体应用。所以在设计课程教学计划时,既要保证基本的理论教学,也要加强实践课时,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硬件搭建和软件编程能力。项目式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由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总结进步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3]。本文分析了目前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和不足,提出了项目式教学改革思路,举例说明了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为提高单片机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传统的单片机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课时占80%,实验课时占20%,理论课时占主导。传统教学采用先讲解理论,后进行实验的教学模式[4],传统教学存在以下不足:
(1)理论教学抽象难懂
传统单片机教学理论内容偏多,教材内容大多是归纳总结性知识点,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难以理解[5]。学生学习枯燥乏味,参与感差,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
(2)理论与实验相分离
实验内容和理论课程进度存在对应关系,即完成章节的课程后进行对应的实验。由于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存在理论课结束后再集中安排实验的现象,导致理论与实验相分离[6]。
(3)实验教学内容死板
实验部分一般采用硬件实验箱,实验箱模块的电路已经集成好,实验内容也是固定的验证性实验,缺乏灵活性和开放性。学生按照要求简单连接导线即可,缺少调试设备的机会。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步骤操作,抄写实验程序完成实验,缺少设计电路、编程调试的平台,达不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
项目式教学注重过程,这个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过程存在不认识电子元器件,不懂得如何使用电子元器件的问题,所以引入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从项目所使用到的电子元器件出发,将教学过程分3 个部分:(1)从电子元器件实物开始,介绍其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操作说明书;(2)利用Proteus 软件练习元器件的接线和使用;(3)在课程设计环节进行实物的焊接实践。通过常用电子元器件知识的引入,帮助学生理解电路原理图,更好地完成实物的焊接任务,为电子电路设计打下基础。
在兼顾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减少单片机课程理论部分课时,增加实践操作部分课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见表1,分成基础理论、应用任务和课程设计三部分。
表1 教学计划安排
基础理论部分20 学时,完成单片机结构原理、编程语言、功能模块和仿真软件的理论教学,为后续的设计和实践创新打好理论基础。应用任务部分24 学时,通过4 个应用案例来讲解,案例涵盖功能模块知识点和相关电子元器件知识,利用仿真软件完成案例的设计和验证。课程设计部分12 学时,由3~4 位同学组成一组,完成以下工作:(1)整理课程设计原理、内容和步骤;(2)使用Proteus 软件设计电路原理图;(3)使用Keil 软件设计程序;(4)进行PCB 板焊接和调试;(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和答辩PPT。单片机课程改革增加实践课时,引入Proteus 仿真软件的应用,增强课堂的生动性,摆脱传统实验教学硬件资源的限制,实现理论学习到综合实践的平稳过渡。
传统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20%)、实验考核(10%)和期末考试(70%)三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比高,注重结果性考核,导致学生不注重课堂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传统考核方式不能适应应用型高校实际情况。
如表2 所示,为了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考核,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认真主动的态度,从基础理论、基本任务和课程设计3 个模块出发进行考核。基础考核内容是理论知识学习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进行设计和创新的前提条件。基本任务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从理论到应用,再到实践的逐步递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创新、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课程设计以最终设计实物为评分重点,考察电子元器件的应用能力。学生的成绩= 基础考核成绩×30% + 基本任务成绩× 30% + 课程设计成绩×40%。这种过程式的考核方式将考核的重心由结果转到过程,注重过程学习,促进学生在平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避免死记硬背突击考试的学习方式。
表2 改革后课程考核办法
以“按键计数显示器”作为应用案例进行说明。通过应用案例,分析系统的开发流程,从具体的功能要求到软硬件设计分析,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
按键计数显示器系统框架如图1 所示。以80C51单片机为核心,包含5 个分支电路(按键电路、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和ROM 选择电路)作为输入,数码管的显示作为输出。设计电路和编写程序实现计数显示功能:统计按钮BUT 的按下次数,通过数码管显示;显示达到10 后自动清零,无限循环。要求学生完成电路原理图设计和分析、仿真运行截图和实验总结,提交实验报告。
图1 按键计数显示器系统设计框图
应用实验以Proteus 和Keil 软件联合仿真为基础。利用Proteus 软件布置原理图,利用Keil 软件进行汇编语言或C 语言的程序设计,编译生产的hex 文件导入Proteus 软件中的单片机芯片,通过联合仿真完成项目的调试。Keil 软件仿真状态下,可以看到寄存器和程序状态字数值,也可以建立Watch 窗口,直观地看到变量状态。Proteus 软件提供一个图形显示功能,将元器件、线路连接、软件调试和运行结果运行过程形象化,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实验教学功能。仿真实验不受实际设备的限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实验,学生可以大胆进行设计和训练,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Proteus 软件仿真实验运行界面如图2 所示,共阴极数码管LED1 和LED2、P0 口、P2 口、上拉电阻RP1 以及+5V 组成的输出电路;按键开关BUT、P3.7和接地组成的输入电路;C1、C2、晶振X1、引脚XTAL1 和XTAL2 与接地组成的时钟电路;C3、R1、引脚RST 和+5V 组成的复位电路;引脚和+5V 组成的片内ROM 选择电路。引脚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电平状态,红色代表高电平,蓝色代表低电平,灰色代表输出不确定,这是传统实验室不具备的。
图2 仿真实验运行界面
扩展任务在应用实验的基础上完成功能的扩展,引入新的知识点,完成新旧知识的衔接。应用实验中的按键是单独接在一根I/O 口,构成独立按键,当需要多个按键时可能产生I/O 资源紧张问题。因此,引入占用I/O 口较少的行列式键盘方案。
在P2 口外接的4 × 4 行列式键盘,共16 个按键仅占用8 个I/O 口。行列式键盘的检测可以采用软件扫描查询法和中断方式。由于扫描查询法占用CPU时间,因此采用中断扫描方式提高CPU 的效率。扫描查询程序放在中断程序中,在由按键按下时触发中断请求,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受到学时限制,把扫描查询方法布置给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设计和调试,并完成小组的实验报告。
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单片机课程注重实践教学,在实践环节上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的改革目标。基于“项目式”教学提出改革方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更重视实践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实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