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豪杰 秦名芳 仵树大 宋广军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我省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以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涌现出了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活跃的农业产业乡镇。
巩义市鲁庄镇:石榴红 产业兴
在鲁庄镇,罗彦庄石榴已经成为一张名片。
鲁庄镇是巩义市的农业大镇,全镇拥有山地4.5万亩,山林地的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特别适宜发展经济林果种植。依托“水土好”这一独特的条件,近年来,罗彦庄石榴品牌在市场上迅速叫响。
在石榴收获季,周边的不少村民都来石榴园里帮着摘石榴。这边还在摘,那边就有客商排队等待装车了。
“这是软籽石榴,不用吐籽,而且果汁丰富,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汁水。”
听到客户的夸赞,河南瀚苑农业公司石榴种植基地的负责人魏子淇十分淡定,“咱种的就是好石榴。这两年,每到石榴收获季节,就有客户主动前来购买,通过口口相传,回头客还带来许多新客户。”
忙种植、忙管理、忙收获、忙销售,整个石榴生长季,魏子淇用充实来形容。
罗彦庄石榴怎么有如此魅力?魏子淇说:“走,看看咱的水源吧。”
在村南新建的一个大水塘里,增氧机咕咕咕地冒着泡,里面养了不少鱼。魏子淇介绍说,在罗彦庄一带,地下水是有名的好水,用机井抽上来,就可以浇灌石榴了。而水塘里的水,是从上游水库引来的,养上鱼还能让水中的有机质大大增加。
水塘养鱼,本可以造就一个休闲垂钓的好去处,但水塘却给全部围了起来,别说钓鱼,人都进不去。魏子淇解释说,石榴才是我们的主业,要保证品质,就不能让水源有一点闪失。
在该公司的冷藏库,不断有三轮车拉来刚采摘的石榴,李幸裕和其他村民一道,认真地进行挑选分级、装箱。将石榴按个头大小进行分类,是石榴从农产品变成商品的重要一环,容不得马虎。
从冷藏库里出来,石榴将进入市场,接受考验。从销售上,魏子淇把石榴售卖分为两个时间段:中秋节前,主要是企业团体订购,节后,则是采购商上门和网络销售。
中秋节后是销售高峰,也是石榴最好吃的时候。随着罗彦庄石榴牌子越来越响,不少电商参与进来。“到2022年,一家大型电商将会参与销售,按照估算,在销售旺季,每天能出一万单。”魏子淇说。
通过网络销售,售价更高、销路也会更宽,与此同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会更高。魏子淇笑着说,咱这儿绝对能满足要求。她指着石榴园里的一块大牌子说:“我们可是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的,卖到哪儿都不怕。”
2021年,鲁庄镇入选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力量。据了解,以石榴种植为特色产业,鲁庄镇底气十足,全镇石榴种植面积5000亩,年产量约9000吨,覆盖全镇28个村,创建了石榴种植特色村10个。
依托鲁庄镇高效农业片区,产业强镇建设项目将大力发展石榴种植、储存、流通,打造一个集农产品种植、仓储、物流运输、销售等于一体的农业产业链,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联农紧密的乡村产业体系。
未来,鲁庄镇的石榴会更甜。
汤阴县韩庄镇:特色产业引领乡村“蝶变”
近年来,韩庄镇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乡村振兴奔小康,产业提升促增收,全力为农业、农村、农民想出路、立产业、改面貌。特色农业农庄、农场在韩庄镇蓬勃发展,正在悄悄引领乡村“蝶变”,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
特色产业助发展
“我们的葵花籽油是纯天然的,在市面上卖100块钱一桶,特别受欢迎。”韩庄镇小河村村民于二庄摆弄着榨油机,满脸笑意。
近年来,韩庄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积极培育“一村一品”,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增强美丽乡村建设后劲。
小河村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小河村原是省级移民村,近年来,为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壮大村集体经济,该村充分利用地处汤河国家湿地公园腹地的便利条件,在2020年办起了七彩滑道、嬉雪场游乐园。另外还种植了以百亩油葵、观赏花草、大棚甜瓜、盆栽果蔬为主的现代农业项目,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村民变股民”的集体经济运营模式,2020年,村集体经济达到15万元,今年有望突破25万元。
“村里办了好多产业,我们既可以入股,还可以去务工,不用出远门就能挣钱。”正在忙着剪鲜花、打包的苏平香笑着说道。
产业兴旺注活力
2009年年底,南张贾村通过土地流转,创立了滨河生态农庄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了晚秋黄梨、清香核桃、芦笋等,种植规模达1500亩。随后,南张贾村逐年追加投资,最终形成了占地3000余亩的综合性现代休闲农业观光采摘园。
“我家刚刚拿到4500块钱的土地分红钱,我在农庄上班,去年拿到3万块钱工资……”在滨河农庄里,正在进行果树管理的脱贫户程捧只算起了经济账。她说:“我在农庄干活,每天8小時,也不是太累,一天有七八十块钱的收入。”目前,该农庄吸纳了周边140多名村民在此就业,人均年收入2万元。
如今,南张贾村95%的土地被滨河农庄流转,带动村民发展绿色有机果蔬种植。在滨河生态农庄,漫山遍野的果树,果树下种菜,不能种树的地方就开沟挖塘种藕,岗坡地被最大化利用,土地规模效益倍增,昔日杂草丛生的岗坡地变成了瓜果飘香的“花果山”。
近年来,该镇秉承绿色、环保、健康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宜居、绿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以高效特色农业为龙头,带动日光温棚和果蔬产业发展,吸纳滨河农庄、三禾农庄、佳田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果蔬种植、经营商户10家。全镇产业覆盖率100%,户均年收益1800元,村民走上了“调结构、促增收”的致富之路。
乡村风貌大提升
在羑河村村委会,一块铁艺镌刻制作的“光荣榜”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我们村开展的‘文明户’和‘道德之星’评比活动,每年一次。”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建业介绍道。
该镇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每年开展“感动韩庄人物”榜样模范评选和村级“星级文明户”等典型人物评选。同时,各村对好人好事进行登记张榜和激励,引导身边好人用典型故事现身说法,达到了用身边人和事教育身边人的效果,形成了镇村两级联动的身边好人选树宣传格局,营造了好人就在身边的强大正能量气场。
“现在俺村想咋发展,有啥难事、麻烦事我们都摆到桌面上说,不管大事、小情都商量着办。干部、群众之间越来越信任、和谐,村里去年各家各户改造了旱厕,今年又进行了户户通工作,可以说俺村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丽。”羑河村村民张继文说道。
该镇党委书记蒋涛说:“全镇将聚焦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高质量谋划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强化龙头带动、深化资产盘活、延续土地流转发展模式,持续提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坚持打造‘一村一品’,鼓励和引导各村、社区因地制宜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特色化发展,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舞阳县辛安镇:产业为基描绘振兴蓝图
近兩年来,舞阳县辛安镇“以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结合村庄自然优势、产业基础,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结合各村特点及发展方向,重点建设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引领村庄全面发展,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特色产业铺就发家致富路
“我白天在果园帮忙,下班还能照顾家里,收入比外出务工还多,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在舞阳县辛安镇水牛刘村火妞火龙果种植基地,正在大棚里忙碌的村民杨英凡笑容满面地说。
据水牛刘村党支部书记赵松言介绍,该村火龙果种植基地现有43个大棚,直接带动30余名村民就业,加上村产业扶贫车间提供的60多个工作岗位,现在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发家致富。
近年来,该镇通过谋划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起了刘庄村大棚哈密瓜及蔬菜、水牛刘村红心火龙果等高效特色产业,为拓展特色农产品销路,该镇积极与河南万邦等贸易公司合作,发展起了标准化订单农业生产。目前,该镇已形成林果、蔬菜、红薯、花生等多种特色种植业,注册的“舞阳一根儿”“春峰”“水牛刘”等农产品已经得到市场认可,销售量逐年增长。
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通过村经济合作组织运作的模式,该镇各村将群众分散种植的土地进行规模流转,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群众除了土地租金收益外还可获得额外分红。目前,该镇已流转土地1.6万亩。
为持续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该镇积极组织各行政村联系在外创业有成人员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出资出力。其中,水牛刘村利用清明节在外人员返乡祭祖的有利时机,成立水牛刘村乡贤会,通过座谈会形式,通报本村取得的成绩和对乡村振兴的规划建设方案,征得在外创业有成人员的资金和项目支持。
通过主导产业培育、土地综合整治、房屋租赁、土地流转、建光伏电站、盘活集体资产等措施,村级集体经济正逐步壮大。目前,该镇所有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在5万元以上,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产业发展提升振兴底气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该镇着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走进该镇的每个村庄,一排排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别致的花墙映入眼帘,孩子们在小游园尽情地玩耍,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到处一片祥和景象,
该镇科学规划镇区布局,积极推进“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创建工作,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在全镇栽植红枫、樱花、石楠等绿化树7万棵,对村内外道路两侧,种植格桑花、太阳花、波斯菊等9.6万平方米,形成了“一村一特色”“一路一风景”的生态格局。
不仅如此,该镇以“三结合”示范乡镇创建为目标,落实党建各项重点工作、组织建设工作、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和基础保障工作。把全镇每个村庄划分为几个“网格”,每个“网格”有2到3名党员分包,明确到各个路段。形成了以镇党委、村党支部、村民小组为主要架构,建立“镇班子成员包区、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片、党员包户”的“五包”网格化管理机制。
近年来,该镇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省级卫生乡镇、省级美丽小镇、省级健康乡镇等诸多荣誉。“下一步,我们将以务实的工作举措,全面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升级,强村富民,打造乡村振兴模范样板。”该镇镇长魏会涛说。
禹州市方岗镇:产业发展描绘新画卷
近年来,禹州市方岗镇坚持以提质发展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紧紧抓住位于国家农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河南省现代产业园核心区域的优势,聚力扶强企业,加快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由传统农业乡镇向产业重镇的蝶变。
招商引资,积蓄发展力量
走进该镇规划建设的陶瓷产业园和绿色铸造园,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善,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该镇被纳入了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及禹州产业发展振兴带,汇聚了丰富的发展要素,积蓄了巨大的优势潜力。
该镇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区位交通、环境优良等优势,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亲情招商、精准招商等,引进高质量项目。在该镇境内,“藏”着不少宝藏企业,如禹州市宝澜陶瓷制品有限公司、禹州市盛世节能材料有限公司、永锦选煤厂、禹州市锦宏达建材有限公司、禹州市开元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禹州市鑫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之所以有这么多企业纷至沓来,得益于该镇良好的营商环境。
禹州市冠盛陶瓷有限公司是迁入陶瓷产业园区的第一家企业。“方岗人亲商、爱商、敬商、助商,在这里我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方岗就是我投资的福地、成功的摇篮!”该公司负责人说。
该镇深入开展“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建立科级干部分包联系点制度,9名班子成员分包辖区9个企业和项目,全部下沉一线,坚持一周至少入企、入村2次,破解发展瓶颈,解决突出问题。同时,该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集中开展“学党史、访企业、优环境、促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
就业就在家门口,圆梦不必去远方
各类企业纷纷进驻,让当地农民不再“劳燕分飞”,在家门口就能务工致富。冠盛陶瓷安排当地300余人进厂务工,开元新型建材吸纳农村劳动力138人,盛世节能材料安排了200个就业岗位……
该镇南部的禹州富田瓷业有限公司,是一家规模化、系列化、专业化的卫生陶瓷生产厂家,年生产中高档卫浴产品100万件。“富田瓷业有员工400多人,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优先安排特殊群体到公司务工,俺村有两个低保户就在这个公司务工,一人每月能挣2400元工资呢!”徐门村党支部书记赵松芬夸赞道。
各色产业百花齐放,乡村发展后劲十足
该镇结合实际,科学谋划了“三区一中心”的发展格局,“一中心”即以镇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三区”即镇区北部依托工业园区,发展物流运输、劳务服务等集体经济产业;镇区西部依托大禹山风景区、禹山湖、石坑村传统古村落等人文自然资源,发展以民俗、农耕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镇区南部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种养业,成功打造了百亩中药材园、百亩水果采摘园、百亩芦笋种植园等特色种植业,并发展了以梅花鹿、金蝉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形成了“一区一产业,一村一特色”。
该镇着眼产业兴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今年该镇成功申报西薛庄、徐门2个试点村,确定了方东、昌王2个试点村先行开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现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同时,该镇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对镇区主次干道进行了高标准绿化、亮化、净化,“五乱”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全镇绿化覆盖率在 67%以上,绘就了一幅“村在林中立、人在绿中走”的绿色画卷。截至目前,该镇人居环境先进村实现全覆盖,打造美丽乡村19个,建设“美丽乡村群”2个。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生态方岗、智造强镇’发展目标,依托产业强镇的良好态势,持续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活力新方岗。”该镇党委书记贺阳洋说。
参谋观察
做强特色产业要打好组合拳
今年以来,各地陆续出台“十四五”规划,各地乡村振兴的目标和路线图纷纷出炉。这其中,特色产业是一个重要抓手。
脱贫攻坚需要抓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特色产业。要高质高效實现既定目标,两个问题亟待破解:特色产业如何“特”下去,特色产业能否持续优质优价。这些年,有的地方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没少走弯路,没少摔跟头。这让大家更懂得推进乡村振兴不能靠蛮干,做强特色产业,要有科学的方式方法,打好“组合拳”。
政策措施要更“接地气”。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既要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也要有更多“接地气”的具体措施,保障好群众切身利益,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比如,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上要相应解决多少农民就业;牛(羊)养殖存栏每增加一定数量,对经营主体可按比例提高贷款额度、降低相关费用等。各地要根据实际制定更多切实可行的措施,让群众了解特色产业发展“大方向”,知晓他们实现每一个“小目标”的背后都有扶持政策跟着、帮着。
谋划产业要更未雨绸缪。前些年发展特色产业,什么好卖就让各乡镇发展什么;什么农畜产品收购价格好,就让村民生产(养)什么。然而市场随时变化,风险不容忽视,必须学会未雨绸缪。比如发展奶产业,一方面引进建设保质期6个月的奶产品大项目,同时上马一批浓缩奶、干酪素、奶酪等乳制品生产加工产业集群,通过开发差异化的产品,既避免同质化竞争,也促进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于特色产业发展可能遇到的风险,要有评估和防范措施。
发展环境要持续优化。以往在个别地方,政府以优惠政策招来一家或几家龙头企业落地,除了搞好“七通一平”,似乎就无事可做了。这几年情况大为改观,地方干部懂得“抓大”不再“放小”,学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比如畜牧产业注重推进棚圈改造、优质饲料生产、粪污资源化利用、包装制品全产业链体系建设,实现产业高质高效绿色循环发展。在一些地方,脱贫攻坚中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还很脆弱。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要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既要保护好特色产业,更要千方百计促进特色产业不断做优做强。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