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
人生不可缺的两个朋友
人生不能没有朋友。在一切朋友中,有两个朋友是最不可缺的:一个朋友就是你自己,是你身上的那个更高的自我,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更高的自我,哲学家称之为理性,基督教称之为灵魂,佛教称之为佛性,但它常常是沉睡着的,你要去把它唤醒。为了使这个更高的自我变得丰富而强大,你还必须有另一个朋友,就是那些好书,活在好书里的那些伟大的灵魂。
大师和偶像
过去出大师,今天出偶像。但大师并未成为过去,而是永远活在他们的作品中,活在文化的传承中。偶像则依附于时尚而昙花一现。
我给自己的定位:大师的学生。我当然不是大师,但也不是偶像,做大师的学生,这是我的最大幸运和光荣。
寄语今日青年:要做大师的学生,不做偶像的粉丝。唯有如此,你们才能超越时尚,进入文化。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人類历史上有过许多精神巨人,他们高瞻远瞩,各人依凭自己的心性看见了不同的奇异风景。我们不是巨人,但何妨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去欣赏一下他们眼中的那奇异的风景。我们不是伟大的人,但何妨阅读伟大的著作,去体会一下人的伟大可以达到何种高度。是的,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最直接、最现成的方式。
成为人性意义上的高贵者
人们常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依我看,读大师的书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最方便法子。事实上,每一位大师正是站在前辈大师的肩膀上,才成为大师的。当然,我们多半成不了大师,而只是来人间走一趟的千亿卑微生灵之一员。但是,人的高贵在于拥有思考真的头脑,体验美的心灵,追求善的灵魂,在大师们的熏陶下,我们知道了人可以达到的高度,人生有了精神目标,卑微者就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高贵者。
文化上的绿色食品
经典作品是最接近自然的文化制品。这首先是因为,作者自己是大自然所诞生的健康的生灵,因此对事物有饱满而真实的感受,他只需把这感受如实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用食品作譬,他采用的是天然原料,没有化肥和农药的污染,没有添加剂,制作出来的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在食品卫生状况恶劣的今天,你也许无处寻觅令口腹放心的物质上的绿色食品了,但是,令心灵放心的精神上的绿色食品就在那里,你为何不去享用,却甘愿受营养贫乏、添加剂泛滥的文化快餐的毒害呢?
读经典就像回家
卡尔维诺谈经典的两句话,我觉得也说出了我读经典的感觉,一是初读就像是重温。人文经典所探究、叙述的主题,无非是人性和人生,我对之有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因此并不陌生。二是重温就像是初读。大师毕竟是大师,所展现的精神世界丰富而深邃,因此常温常新。结合这两种感觉,我觉得读经典就像是回到了我久违的真正的家,既似曾相识,又不断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其实,这个家就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故乡,而经典则是带领我们回家的向导。
直接跟随精神大师
E.M.福斯特说:“我认为唯一能影响我们的书籍,是那些我们已为之做好准备、在我们正在行走的道路上比我们走得略微远一些的书籍。”很准确。不过,这只是说明,你必须增加自己的精神积累,而绝不是去读平庸书籍的理由。那些平庸书籍不在你应该行走的道路上,谈不上走得远近的问题。我仍然认为,一个立志走精神上升之路的人,与其跟随二三流作者,不如直接跟随精神大师,有—天你会发现,虽然你始终只能望见其背影,但你已经把那些二三流作者远远甩在后面了。
读经典的基础
我主张读书的起点要高,直接从大师的经典作品开始。有人问:读经典必须有一定的基础,现在基础太差,怎么打这个基础?我的回答是:读经典的基础也是通过读经典来打的。经典的共同之处是有很高的含金量,但它们在文字表达上也有深浅难易之别,你可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本身就是一个逐步打基础的过程。相反,如果你总是读那些平庸的书,即那些没有含金量的书,就永远不可能学会识别和欣赏金子,永远不可能具备读经典的基础,只会离经典越来越远。
最忠贞的关系
我相信,我这个年龄段的人里面,许多人对经典心怀感激。读书基本上是我的生活,同时也是我的职业,而我所读之书基本上是经典。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经典是我一生的陪伴,是我在人世间最可称为忠贞的一种关系。
我曾戏言说我只读死人书。说说理由吧:一、历史上有大师辈出的时代,而现在不是;二、在两千多年积累的精华中选择,当然胜于在几十年乃至几年的流水中打捞。
火种不会熄灭
经典之为经典,就在于其中凝聚了对人类基本境况的观察和思考,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现在社会上急功近利的风气和网络媒介的强势对于阅读经典的确造成了巨大冲击,我认为是很可悲的。不过,事实上,经典作品仍在源源不断地出版,证明它们仍拥有基本的读者群,火种仍在传承,绝不会熄灭。
充实和遗憾
自古以来,中外大师们创造了无数优秀作品。想到有这么多的精神美食等着我去品尝,我就感到无比充实,想到毕其一生只能品尝其中的一小部分,我又感到无比遗憾。
(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人生不较劲》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