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比赛类活动主持是非节目主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属于播音主持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以非节目主持中高校比赛类活动主持人的控场能力为研究对象,对高校大学生比赛类活动主持人控场能力的界定、构成、必要性、不足以及提升策略进行分析,以期对该类活动的主持人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校比赛类活动;主持人;控场能力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7.076
1. 高校大学生比赛类活动及特点
1.1 概述
高校比赛类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文化知识竞赛、艺术特长竞赛、创业规划竞赛等。一般而言,高校比赛类活动的初衷是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展现大学生青春风采。无论是综合类大学,还是专业艺术院校,或者民办高校,比赛类活动都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其中,部分高校还有影响力较大的品牌比赛活动,例如:中国传传媒大学的“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浙江传媒学院的“声优大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影像中南”等全国性的比赛,这些比赛不仅参与度高、而且广受社会各界好评。尽管并非所有院校的比赛活动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但不可否认,对于本校学生而言,那些陪伴他们成长的比赛活动都是很有意义的。
1.2 高校大学生比赛类活动的特点
1.2.1 类型丰富 形式多样
高校比赛类活动主要分为文化知识竞赛、艺术特长竞赛、创业规划竞赛等。文化知识竞赛常以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作为考查范围,参赛选手依据比赛相关提示进行赛前准备,最终以现场问答比拼的形式展开。艺术特长竞赛包括主持人大赛、歌唱比赛、舞蹈比赛、朗诵比赛以及演讲比赛等,该类比赛对现场的灯光、舞美等有较高要求,为了增强比赛的可观赏性,参赛者的妆容造型、服饰搭配等方面比较讲究。创业规划竞赛旨在展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或者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通常在比赛中需要借助PPT等手段辅助展示。这些高校比赛活动类型丰富,形式多样。
1.2.2 现场气氛热烈 观众人数有限
如今,无论在哪一类院校里,都修建了相应的大学生活动场所,如:学术报告厅、音乐厅、或者大型汇演中心等。高校比赛类活动一般多在室内进行,比赛场地有大有小,这也决定了相应的观众数量。学校官方会对大型校级比赛活动进行宣传造势,以提高比赛的关注度,确保比赛现场有足够的观众到场参与。比赛类活动的参与者由主持人、参赛者、评委嘉宾及现场观众四类对象组成。其中,评委嘉宾由权威专家或业界人士担任,除此之外,其他参与对象均为大学生,他们热情高、有表现欲、乐于互动、不吝掌声。一些赛事的主办方会要求参赛选手组织亲友团,在比赛时到场呐喊助威,活跃现场气氛。在比赛类活动中,由于参赛选手、嘉宾评委及主持人都免不了与观众有直接或间接地交流,因此,现场气氛比较热烈,尤其当选手有精彩表现或者主持人、评委老师的话语表达深得人心时,常常会引发阵阵掌声,掀起现场的高潮。
1.2.3 突发情况较多 比赛流程复杂
当今,无论哪种高校比赛类活动都离不开现场辅助设备。尤其是需要在舞台上呈现的比赛,LED背景、音响、话筒等不可或缺。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无疑会为选手增光添彩,但是也导致了一些因为设备故障而发生的意外情况,如:LED无法播放视频、背景音乐无法播放、话筒突然没有声音或者使用到一半电量不足等等。尽管赛前工作人员已经进行多次调试,但设备故障导致的意外状况仍然时有发生。另一类突发情况与比赛活动的参与者有关,诸如:比赛临近开始,重要嘉宾、评委暂未到场;参赛选手在比赛现场要求更换音乐或视频;临近颁奖环节,工作人员暂未统计完成参赛选手最终排名等,类似的突发情况较多。
比赛类活动流程看似简单,实则并非如此。从主持人角度而言,主持中通常需要進行开场白、介绍嘉宾、邀请嘉宾登台致辞、介绍比赛规则、逐一请出选手、邀请评委点评、公布分数及请出相应名次的选手登台领奖并邀请提前安排好的嘉宾颁奖。由此可见,赛程比较繁琐细碎。
2. 高校大学生比赛类活动主持人的控场能力
2.1 高校大学生比赛类活动主持人的控场能力
2.1.1 界定
关于主持人的控场能力探讨,目前业界多聚焦于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领域。《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把节目驾驭艺术分成自我驾驭、观众驾驭、听众驾驭、嘉宾驾驭以及语言驾驭5个领域;书中还具体探讨了格外需要讲究调度、驾驭艺术的4种主持人节目形式,即新闻节目、谈话节目、综艺节目和热线直播节目。在专著《节目主持》的第六章中,从现场驾驭的自主掌控;现场演播的即兴组织;驾驭空间与掌控演播以及节目主持的包、托、接、送四个方面进行阐释。这些专著聚焦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控场或驾驭能力,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参考性。
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主持人的个性和主持风格往往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和品位。主持人的主持水平和控场能力直接影响节目的进程和现场的节奏。控场能力是主持人必备素养中最关键、最紧要的一种,即主持人对节目整体的掌控力,可以帮助主持人成为“节目的主人”,在节目流程、环节、话题、时间等方面进行全面掌控。主持人应该从有声语言、其他行为方式(如:着装、走位、手势等)、现场氛围、应变发挥、主题意识五个方面实现对节目的整体驾驭。吴郁教授曾指出,主持人的控场,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常态下的即兴发挥;二是急中生智的临场应变,都要“能说”。也有学者指出,控场,从字面分析,一是“控”,指掌控、把握;二是“场”,指场合、场地。控场就是掌控、把握现场和场面。
高校比赛类活动主持属于非节目主持的一种,非节目主持,顾名思义,即节目主持人主持广播电视播出节目之外的活动,比如,仪式、比赛、舞会、舞台主持等。由此可以看出,非节目主持的主持人依旧限定为专业主持人,而本文研究的高校比赛类活动的主持人主要是大学生群体。
综上,笔者认为,控场能力指的是主持人对比赛类活动现场的全面驾驭能力,包括正常推进活动流程、妥善照顾参与对象、合理处置突发情况等。
2.1.2 构成
良好的表达能力。大学生主持人凭借语言进行控场,因此,良好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首先,应该掌握正确的语音发声方法。在比赛类活动中,无论主持人是播音系的,还是业余爱好者,通常标准的普通话是其共同特征。其次,在此基础上,主持人可以借助“内三外四”等表达技巧,在开场白、比赛规则介绍中突出重点,让观众听得懂、能明白。
自如的应变能力。著名主持人沈力曾说过,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言语去表达,也就是说,主持人需要精力集中,做到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全程在线才能在发生突发情况时,有话可说。如果没有留心关注现场情况,在被要求救场时,很可能不知从何说起,也无法做到力挽狂澜。在《非节目主持》一书中提到,应变能力就是“临场发挥”,所谓“临场发挥”,准确理解应当是主持人知识面、敏感度和思辨力碰撞出的智慧火花,它是有方法、可言说、能操作的理性的结晶。其原则是符合当下情景或者贴近活动主旨,而非自我炫技或卖弄学识。作为比赛类活动主持人不应该止步于按部就班的“念稿子”,而应带着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上场登台,审时度势,把握机会,随时准备临场发挥。主持人临场精神状态应当是积极的、振奋的,情绪酝酿应当是炽烈的,这样节目开始时已引发到整装待发、一吐为快的状态,情动于衷又控纵有节。
2.1.3 必要性
正常流程推进的需要。如上文对高校比赛类活动的特点所述,一般而言,比赛流程较为复杂。比赛活动需要主持人在台上推进既定流程,控制比赛节奏、时长等。比赛类活动涉及的相关对象较多,如:观众、选手、嘉宾评委、工作人员等。赛前,需要主持人温馨提示观众观看比赛的注意事项;比赛中,尤其是问答环节和颁奖环节必须由主持人进行控场。总而言之,正常赛程的推进需要主持人的控场能力。
突发情况处理的需要。尽管在比赛正式开始前,无论是主持人,还是参赛选手,甚至整个幕后团队的工作人员都会进行一次或者数次完整的彩排,以此确保所有参与对象熟悉赛事整体流程与各个环节。但是,再完美的彩排也避免不了一些突发情况的发生。如前文中提到的设备故障和其他情况造成的意外。如果现场的主持人没有良好的控场能力,极可能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相反,在突发状况发生时,如果主持人控场能力较强,不仅可以化险为夷,使活动正常推进,而且可以为比赛活动制造精彩和亮点。
2.2 现阶段高校大学生比赛类活动主持人控场能力的不足
2.2.1 话语权力受限制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权力”是党、政府、人民、媒体单位赋予的,“话语权力”是激发创作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是创作主体驾驭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进程的核心要素,由此可见,“话语权力”对主持人的作用不可小觑。在高校比赛类活动中,主持人的“话语权力”则主要是由活动的负责老师给予的。无论主持人登台经验丰富与否,他们在台上的“话语权力”都是有限的。为了避免主持人在台上过度自我发挥而造成不必要的失误,通常该类活动负责老师对主持人的要求是以登台前的最终版本主持稿为准,如果在比赛过程中没有出现意外状况,主持人尽量不要自由发挥。尽管老师的出发点是为了避免主持人发挥不当而出错的情况,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主持人的创造力与积极性。由于“话语权力”受限,他们在比赛活动中担任的角色就如“报幕员”,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完成赛程推进,不需要也不敢临场发挥,间接形成了救场意识薄弱、控场能力缺乏的现象。
2.2.2 过分依赖主持稿
一方面,活动的主要负责老师出于“安全”考虑,一般不要求主持人脱稿,而且也会提前安排工作人员为主持人准备好手卡;另一方面,主持人自身没有脱稿意识,在主持时几乎无法脱离手卡,念稿现象较为严重。尽管部分活动主持词内容并不复杂,但是部分主持人在台上都习惯于低头念稿,没有做到在主持的同时真正地与现场观众进行交流互动。
3. 高校大学生比赛类活动主持人控场能力的提升策略
3.1 精心准备,做足前期工作
3.1.1 充分备稿
稿件准备,简称备稿。备稿包括广义备稿与狭义备稿两大部分,本文着重强调狭义稿件的准备,即对每一场比赛活动的主持词文稿进行备稿。多数情况下,在被确定为某一比赛活动的主持人时,活动的主持稿有可能还在撰写或修改中。其实,在等待主持稿定稿的这段时间里,主持人可以利用时间差做好很多相关的准备工作。首先,可以通过寻求工作人员的帮助,找到上一届大赛使用过的主持稿,以此为参考,尽早了解比赛的大致流程。其次,如果有机会能够联系到上一届的主持人,则可以就主持相关事宜虚心请教,请前辈分享主持经验及注意事项。如此一来,也能在正式主持中趋利避害。
主持人在拿到最终版本的主持稿后,应该与搭档花時间、花精力进行多次配合练习。在主持稿中,除了莅临现场的领导嘉宾名单与登台颁奖嘉宾的顺序可能需要在活动当天,甚至比赛开始前才能确定,其他的内容几乎板上钉钉,不会再有较大的调整和变动。因此,在时间充足的前提下,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开场白等部分内容完全可以做到脱稿。另外,作为主持人还需要提前搜集活动参赛者的姓名、参赛作品名等相关信息,对于生僻字词,自行标注读音。这样可以避免在正式比赛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不会读而产生的尴尬境遇。特别是知识竞赛类的主持,是否提前浏览题库直接关乎主持人现场读题的流畅与否。充分备稿有利于主持人从宏观层面上把握比赛的总流程,当比赛现场遇到突发情况或者环节变更时,就能做到胸中有丘壑、处变而不惊。
3.1.2 认真彩排
彩排的作用之一是确保正式比赛中各个环节的顺利推进,主持人如果全身心地投入彩排环节,也能在这一过程中获取部分的有用信息。首先,主持人通过全程实地彩排可以熟悉比赛的现场环境,了解现场空间布局有助于舒缓紧张情绪。其次,也可以借此机会走台定位,在台上找到台下相应的参照物。正式登台主持时,无论在台中还是侧台,找到相应参照物的位置站定开始主持,就不会出现偏台或者在台上站位太靠前、太靠后的情形。最后,在彩排中,参赛选手会跟现场设备进行配合,如果主持人有留意各位选手的特色之处,在正式比赛中发生突发情况时就能有话可说。另外,两两搭档主持时,主持人应该提前预想哪些环节可能会出错,商量好救场方案,以备不时之需。彩排还可以增加主持人和选手的相互了解,有助于预热现场气氛。
3.2 加强学习,提升语言功力
主持人的语言是一台节目的脉络,是渲染气氛的兴奋剂,是控制节奏的润滑剂,因此格外重要。想要完成好比赛类活动主持,主持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力。它包括主持人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力、感受力、记忆力;包括运用有声语言的表现力、控制力;包括即兴口语的生成能力和表达力。语音发声、吐字归音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坚持科学练习才能有所精进。非科班出身的播音主持爱好者应该追求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做到声音动听、声形俱佳;而播音专业的学生则应该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合理运用“四大控制”,声音要富于弹性变化,在主持中不仅要做到“信息共享”、“认知共识”,还应该把实现“愉悦共鸣”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
3.3 重视协作,增加现场互动
3.3.1 默契配合
在双人主持中,主持人往往依靠搭档彼此成就。如果只是把功夫花在自己负责主持的部分,当搭档出现抢词、断篇等失误时,这种情况也极有可能导致自己的主持节奏被打乱,不知道接下来的内容该如何调整、由谁负责,进而陷入紧张、慌乱的困境,两人都想救场却面面相觑。因此,作为主持人,不仅应该着重完成好自己负责的主持部分,更应该有全局意识,对主持稿进行宏观把控,如此,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另外,作为主持人还应该保持谦虚谨慎。主持人设定的初衷是为活动服务的,团队将最终呈现的环节交由主持人完成,主持人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在比赛主持过程中,嘉宾的上下场离不开礼仪工作人员的引导,现场设备出现故障离不开技术人员的处理,参赛选手各环节的得分情况需要统分人员的统计等等。由此可见,比赛现场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团队的参与,因此,重视团队协作才能更加顺利地控场,尤其在发生意外时,与搭档的默契配合才能化险为夷。
3.3.2 增加互动
在比赛类活动的主持中,主持人与搭档、选手、评委嘉宾以及现场观众的交流属于面对面的人际传播,他们之间是平等友好的朋友式关系。在比赛现场,主持人的对象感、亲和力、交流感、互动感更鲜明。因此,主持人宜使用多元的话语样态,根据现场氛围,可以多使用“谈话式”、“讲解式”两种话语样式与“平实正规”、“通俗灵动”这两种话语体式进行自由组合。当现场掌声、喝彩声不断时,主持人应该对观众们的热情给予回应,表示感谢。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当选手的展示时间完毕后,主持人需要礼貌的进行打断,继而进入下一环节。当评委老师的点评时间还有空余却无人发言时,应该第一时间进行提示和询问,确定是否还有评委继续点评。
3.4 注重实践,善于总结经验
3.4.1 尊重舞台 及时复盘
尊重舞台是一种敬业的态度,精心准备成就完美表现。无论是科班出身,还是非专业的主持人,能够有登台的机会都是令人羡慕且弥足珍贵的,应该在每一次的主持中,都保持“初次”登台时的状态饱满和“最后”一次登台的不留遗憾。主持人的控场能力是在主持实践中积累而成的,并非一蹴而就。当初董卿老师在刚刚进入央视主持晚会时,尽管所有的节目都在不落地的频道播出,但是她仍旧兢兢业业完成好每一次主持工作,也正是这些舞台经验的积累让她最终登上了所有主持人向往的舞台--春晚。同样如此,作为比赛类活动的主持人亦需及时复盘、积累经验。登台主持,难免紧张,难免失误,但是通过自我反思总结,找出每次主持中的不足并力争在下一次登台时有所改进,这就是一种成功。
结合对比赛类活动主持的一些观察和自己的主持经验,笔者略有心得体会。第一,在开场白部分向观众问好时,完全可以辅以恰当的副语言表情达意。如:点头示意,既表达了欢迎与问候,也是一种友好的现场互动。第二,当邀请嘉宾上下场时,在没有礼仪引导的情形下,主持人也可以礼貌地“迎来送往”。如果遇到嘉宾位置较远或者迟迟未动的情况,则可以再次重复一遍,如:“让我们掌声有请某某上台致辞”;当嘉宾致辞完毕退场时,在表达完感谢后,也可以适时补充一句“请到嘉宾席就坐”,以示尊重。第三,在比赛类活动中偶尔会发生评委嘉宾总点评结束后,统分工作人员还未递上比赛的最终奖项排名情况。遇到这种情形,为了给工作人员争取时间,可以就提前设计好的救场预案进行控场。如:再次公布所有选手的得分情况;两位主持人谈一些观赛感受及大赛发展历程、成果等。
3.4.2 学习经典 博采众长
作为大学生比赛类活动的主持人,控场能力的提升重在实践积累,同时也可以借鉴经典案例。尽管非节目主持人与节目主持人有所区别,但是殊途同归,都是活动的一部分,都需要一定的语言功底和控场能力。2007年《欢乐中国行》中董卿的“金色三分钟”案例、汪涵的《歌手》救场案例等都值得学习探讨。如若有心从事主持行业,还得形成个人特色。所以,在学习观摩的基础上,应该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校园活动主持中独当一面,为比赛活动锦上添花,被老师信任、被观众认可应该成为主持人的追求和目标。
4. 结论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大学生比赛类活动的特点、高校比赛类活动主持人的控场能力及不足、控场能力的提升策略做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概述分析总结得出高校大学生比赛类活动具有三个特点: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现场气氛热烈、观众人数有限;突发情况较多、比赛流程复杂。良好的表达能力与自如的应变能力共同构成了比赛类活动主持人的控场能力,这不仅是正常推进流程的需要,也是处理突发情况的需要。总而言之,要做好高校比赛类活动,主持人的控场能力不可或缺。控场能力的提升需要在一次次主持实践中积累沉淀,没有捷径可寻。作为该类活动的主持人需要在把握活动特性的基础之上,精心准备、做足前期工作;加强学习、提升语言功力;重视协作、增强现场互动;注重实践、善于总结经验,才能以较强的控场能力驾驭现场,出色地完成主持任务。
参考文献:
[1]郭红玲,杨涛.非节目主持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2]陈振,杨浩编著.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3]吴洪林.节目主持[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4]李志勇.谈主持人的控場能力[J].青年记者,2010(08):71.
[5]毛雷.综艺节目主持人的控场能力[J].青年记者, 2019(20):66-67.
[6]董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驾驭艺术[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0(11):70-71.
[7]吴博.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现场掌控艺术[J].当代电视, 2008(11):85.
[8]吴郁.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0.
[9]张颂.播音创作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10]张颂主编.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11]刘小龙.电视艺术美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9.
作者简介:程竟雄,男,1991,汉族,硕士研究生,贺州市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