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笑
【摘要】进入新媒体时期,手机科技与相机技术的结合在最大程度上让新环境的摄影与新闻碰撞出了新的火花。新闻摄影是传统电视媒体最主要的特征,进入新媒体时期,手机具备了摄影功能,在多样化的空间下,新闻信息的传输与新的技术手段进行集合,摄影工作一方面成为新媒体新闻传输的凭借,另一方面部分媒体为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狠抓新闻呈现效果,摄影工作也成为核心的。
【关键词】新闻摄影;新媒体时期;新闻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7.062
摄影是记录新闻现场状况最主要的手段,在新媒体时期,与简单的收集记录新闻线索不同,专业的新闻摄影工作对于摄影工作的开展也有更加明显和突出的要求。在行业发展的新阶段,不同的工作岗位都面临着创新工作方法需要,这也需要工作模式的新转变。
1. 新闻摄影的特征
新闻摄影指的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中通过摄影的方式将现场的画面进行记录,之后再通过视频、文字或图片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新闻受众。新闻摄影在整个新闻作品的制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新闻摄影作品能够有着更强有力的感染力和传播力,从而给新闻受众极大的冲击力,有效的把新闻信息传递到受众群体中凸显出新闻工作的价值和表现出新闻工作的意义。
1.1 新闻摄影具有较高的突发性
新闻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偶然性,因此对于新闻摄影工作人员来说,要随时待命进入新闻一线。在新闻拍摄过程中,面对突发现象,抓拍等成为获得第一手新闻素材的主要要求。众多新闻摄影作品中,抓拍产生的不胜枚举,如:新冠疫情期间,美国街头病人落寞表情的拍摄等,突发画面的记录是优秀新闻记者的主要评价标准。
1.2 新闻摄影更强调真实
新闻作品存在的价值在于向人民群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新闻摄影更多讲究对于新闻事件的客观记录。与其他摄影不同,新闻作品要求公正、客观的反应新闻现象,渲染情绪等拍摄技巧应用整体较少。
1.3 新闻摄影要求“新”意
新闻作品强调“新鲜”,新的信息传输才是新闻工作的价值体现点,针对此要求来说,新闻摄影工作要更多关注新鲜的事务,将目光聚焦在当下和将来。因此,新闻摄影作品更多聚焦在时政报道、经济事件和社会民生新闻报道上,时效性明显。
1.4 新闻摄影对器材要求高
与常规的纪录不同,新闻摄影要面对不同的新闻环境和新闻现场,拍摄对象的不固定性和外在环境的复杂性都要求新闻摄影器具要尽可能全面,长、短镜头的结合应用,电池、数据线等的储备都属于满足新闻摄影的必要准备条件,具有很高的现实影响价值,也需要引起记者人群的关注。
2. 新闻拍摄技巧要求
2.1 环境拍摄要求高
新闻摄影作品为新闻报道服务,因此在拍摄的过程中更加要突出环境整体,不仅仅要对环境整体进行记录,展示新闻现场的全貌,还要及时判断,选择其中的关键部分进行细节拍摄,突出环境的特点。不同拍摄角度的搭配能够更加全面的介绍环境状况,让新闻摄影作品更好的为新闻主题服务。
2.2 跟随式拍摄较多
针对部分的新闻内容,新闻拍摄要采用跟拍的方式,如:体育新闻报道中,对于比赛的跟踪报道中,新闻记者要时刻保持跟踪拍摄;每年两会期间,新闻频道进行实时的新闻转播等,跟随式的拍摄对于新闻记者的体力、自身操作和可预见性要求比较高。
2.3 隐藏式拍摄
新闻摄影是新闻采访过程中的记录,在现实生活中,新闻拍摄不完全可以在公开情况下进行,如:新闻记者潜伏进入诈骗团伙,收集新闻素材等,在这种非正常的采访中,新闻拍摄更多要在隐秘空间下进行,隐藏式的拍摄成为应对突发状况时,新闻采访推进的主要路径。
3. 影响新闻摄影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
新闻摄影在整个新闻媒体行业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效保证并不断提高新闻摄影工作的质量,是促进新闻媒体行业良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但是由于新闻摄影工作开展次数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也较为强烈,所以对新闻摄影工作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3.1 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新闻摄影工作人员是整个新闻摄影活动中的核心也是影响工作质量的关键,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以及专业素质水平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新闻摄影作品的拍摄效果和拍摄质量。而且新闻摄影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价值观念也会对新闻摄影工作产生强烈的影响。新闻摄影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直接影响摄影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与渗透力,而新闻摄影工作人员在拍摄过程中的专注度以及后期的编辑能力处理能力都會影响到最终的成片效果。
3.2 被拍摄对象的相关信息
新闻摄影是专门用于服务媒体报道新闻的活动,只有新闻摄影工作人员所拍摄的作品拥有极高的新闻特点,那么才能更好的为媒体报道新闻提供帮助。这其中就要求新闻摄影工作人员要对新闻要素具备敏锐的感受,第一时间拍摄下带有新闻色彩和具有宣新闻报道价值的画面,进而显著提升摄影作品的表现力。
3.3 受众的接受能力
影响新闻摄影作品工作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新闻受众的接受能力。当新闻摄影工作人员将拍摄的图片或视频应用于新闻报道中时,能否让整个新闻作品有着很好的传播效果和传播质量,受众的接受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手段。因为作为新闻受众他们对于新闻摄影作品的喜爱程度是直接体现着新闻摄影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所以新闻摄影工作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从新闻受众的角度去认真分析,拍摄出符合行为受众需求的画面,让新闻报道作品能更好的传播。
4. 新媒体时期新闻摄影工作推进的途径
4.1 新闻记者加强拍摄学习
在新媒体时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闻摄影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在拍摄技巧的使用上,也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首先,新闻记者要积极学习新的拍摄技巧,了解不同媒体在面对不同的拍摄主题时选择的拍摄手段,作为提升自身知识储备的一次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新闻接着需要不断调整工作的模式,从吸收、借鉴的角度出发,让拍摄有更多的时代特征。学习的过程同样也是总结个人经验的过程,从过去的拍摄中汲取养分作为后期发展的素材支持。新闻摄影记者要结合工作经验,思考在新的传媒环境下,工作模式的推进和新闻工作价值的增值手段,新闻摄影技术的提升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发展。多元化的学习能够带动摄影记者的思考,在广泛吸收不同阶层的意见后,新闻记者才能够带动个人专业的提升,实现拍摄技术和思考性的价值增值。
4.2 摄影形式创新
在传统的新闻工作阶段,新闻摄影关注专业性的展示,由专职从事新闻摄影的人员,对新闻现场的情况进行记录,新闻摄影的门槛较高,对于从业人员也有明确的要求。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闻产业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新闻报道的数量有了突破性的增值,传统的新闻受众也逐渐转变自身角色,由单一的被动接收新闻信息逐渐转变成为传递和接收一体的新闻工作人员,全民皆是记者成为新媒体时期最主要的特征。在这种背景之下,单纯依赖新闻记者已经不再适应行业要求。新闻摄影普遍化成为行业的重要标志,人民群众可以借助手机完成简单新闻事件的记录,如:通过拍摄微视频等对突发的民生新闻事件进行记录,不仅仅可以保留第一手的新闻素材,同时也有了更加简便的新闻传输途径,让新闻更好的在新媒体时期流动起来。
4.3 提升后期编辑技术
常规的新闻摄影是完全由专业的新闻工作人员完成新闻作品的拍摄、整理与推送的。进入新媒体时期,新闻摄影记者单纯依赖个人无法完成大量的新闻记录工作,行业内出现大量自媒体从业人员,他们分散在社会生活中,依赖手机随时完成画面记录,但在新闻工作的后期操作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新闻摄影人员依赖专业的个人技术,对新闻摄影作品进行后期编辑,结合2D和3D技术水平对画面进行再一次处理,并在合作的基础上,将新闻画面进行引入,作为媒体的应用素材。前期拍摄和后期編辑处理的结合在最大程度拉通了新媒体力量与传统媒体的优势,新闻摄影工作实现了优势的结合,摄影工作对于新闻素材的服务性也明显提升。
4.4 提升新闻记者的敏锐度
在新媒体时代下,要想培养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新闻摄影工作者,就要不断提高他们的新闻敏锐度,让他们能够从众多画面中捕捉到有新闻报道价值和报道意义的画面。为了能够让新闻摄影记者捕捉到更多有报道价值的内容,那么他们就应该要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以及画面的捕捉能力,将真实场景记录下来,让所有新闻受众能够通过新闻摄影工作人员拍摄的画面而了解到具体内容。所以新闻摄影工作人员要时时刻刻做好充分的拍摄准备,在新闻事件发生后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快速的捕捉到有传播意义和传播报道价值的画面,拍摄到有吸引力和有感染力的画面。
4.5 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当前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工作是提升新闻作品传播质量和提高媒体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所以要不断提高新闻摄影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让他们拥有更强的能力和更高的素质,从而拍摄到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另外也要加大对新闻摄影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拓展他们的知识网络,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从而为完成更高质量的新闻摄影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工作是影响媒体在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在增强媒体竞争力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媒体时代下,媒体应当重视提升新闻记者的新闻摄影工作效果和工作质量,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有效的拍摄出有传播价值和有报道意义的画面,提升新闻作品的质量,促进媒体的快速高质量发展。新媒体时期新闻摄影工作有了新的要求,面对行业内部新传媒力量的发展,专业的新闻摄影与新环境的新闻摄影进行优势融合,保持新闻摄影工作的多样性同时新闻摄影的呈现效果,整体做饭新闻摄影在新时期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李智广.新闻摄影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J].新闻研究导刊,2015,6(09):102.
[2]石军.浅谈新闻摄像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J].记者摇篮,2020(02):100-101.
[3]张媛.浅谈新媒体时代对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应对[J].记者观察,2019(14):43.
[4]梁雅祺,赵慧.浅析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创新[J].新闻文化建设,2020(14):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