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 以写促读

2022-06-04 14:25黄菁婧
天津教育·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字内容教材

黄菁婧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人文精神强、综合类的学科,其中,阅读和写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文字理解、运用的基本途径,对其他学科和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阅读和写作关联性很强,二者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基于此,本文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阅读与写作课程的相互促进展开阐述,讲述了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了几点教育策略,以供教师参考。

小学生思维发展快、学习能力强,是能力和意识建立的关键期。而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点组成部分,阅读内容能丰富学生语境,让学生与文字产生共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感情,加强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而写作内容,要求学生利用文字表述的方式,在内容中渗透情感,加强对文字的运用和使用能力,可以说二者相辅相成,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一不可。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联性,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提升学生的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关联性

小学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阅读和写作作为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阅读课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和材料,透过文字感受到作者所描述的画面和意境,从而加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水平。而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利用文字书写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考查对文字的理解、运用、组织水平。

由此可以看出,写作和阅读有很强的关联性,都是利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文字的理解。由于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读、写水平,二者在语文课程中呈现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两项教学内容的优势,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积累好词好句,丰富学生文学素养

阅读作为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提升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进行教学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引导其对课文中的内容展开积累,使用划线、誊写、记录的方式,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利用课上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词汇,将收集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写作中合理的运用,以此提升写作和阅读的水平。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課,这是一篇景色描写文章。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划线处理,积累起来以后用到写作内容中,有着非常大的教育价值。如文中“突兀森郁、蜿蜒、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等词汇,或“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等优美语句,都是可以积累的素材,在日后的写作课程中,学生加以转换,将其变成自己的语句、词汇,对提升写作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

词汇量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在小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词汇应用错误,进而导致了语句本身表达的内容与学生心理所想的内容背道而驰,这不仅会大大降低了写作的质量。同时,也会让阅读者阅读的过程中面临更多的问题,出现歧义。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展开的过程中学会积累词汇,培养学生了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方面,词汇的有效积累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文本素材的共情能力进一步提高,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有抓点,另外一方面,词汇的积累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更加灵活地应用词汇,进而有效地表达自身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的写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好的词汇应用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作文在张力和渲染力进一步加强。

(二)扩写文章句段,强化文本内涵理解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扩写的方式鉴赏文章中的句段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其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还可以有效强化其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提升读写结合教学的效果。学生完成句段扩写后,教师可以鼓励其以朗读的方式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开展生生互评活动,从而开阔其创作思维,并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经历。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守株待兔》一课教学,文章选自《韩非子·五蠹》,很多小学生都缺乏文言文鉴赏能力,为使其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教师可以在完成文章基础知识的讲解后,将文章简单翻译为白话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教师翻译好的文章进行扩写。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折颈而死”和“因事起耒而守株”两句话中添加部分内容,分析耕者发现兔子后新奇、惊喜等想法。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在分析“而身为宋国笑”这句话期间,适当发挥自己的想象,推测邻里看到耕者“守株待兔”这一行为后是否对其进行劝阻,耕者又如何看待他人的嘲笑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细致开展讨论活动,最终在重新阅读原文期间,加深对其中每一个句子的理解,透彻地理解、分析文章的教育意义。

(三)缩写原文内容,强化文章结构分析

很多优秀的文章中都引入了科学的段落结构设计技巧,然而,在解读篇幅较长的文章期间,很多学生都会忽视文章结构的分析环节,即便教师直白地讲解文章结构设计的特点,也有很多学生会认为自己难以将相关结构设计技巧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鉴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原文缩写活动,使其在原文缩写期间,更好地分析文章结构,同步提升文本鉴赏能力和语篇设计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中《鹅》一课教学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原文缩写活动,鼓励学生找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并将其余细节描写进行缩写。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保留文章第一个段落中“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第二个段落中“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第三个段落中“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缩写过程中,感受到文章第一个段落与其他段落的关联,并体会作者段落顺序设计的原因。

缩写锻炼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需要学生掌握行为思路,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掌握行为思路则是掌握文章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内容,强化学生的理解,而从写作教学的角度来看,文章行文思路更加流畅在表达的内容上会变得更加清晰,写作质量自然而然也会有所提升。

(四)展开故事续写,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为迎合学生的需求,满足小学生的思想发展,许多阅读内容都具有开放性、半开放性、疑问性、反问性结尾,鼓励学生对内容展开想象,起到课程延伸的作用。在阅读和写作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好这一优势,使用故事续写的方式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课上阅读的引导,延长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创新、创造意识,进而发展写作水平,提升文字表述的能力,达成双方面的共赢。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第四单元的阅读包括《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等内容,多以童话故事为主,阅读内容具有趣味性强、结尾灵活开放的特点。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使用故事续写的方式展开讲解,通过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拓展学生思维想法,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和想象,构造全新的故事情节,加强对文章内容的整合与分析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文字的运用水平,达成发散思维,拓展能力的目的,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文章续写是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融合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和途径。一方面,在续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本素材進一步深入解读,分析文本素材的行文思路、主体内容和文本素材当中人物特征,进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在续写的过程中也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可以实现双向发展。

(五)感悟阅读内容,提升文字运用水平

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大多通过一些人物、事件、故事情节,向学生传递一些简单的人生经验,丰富学生的认知态度,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小的作用。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利用好阅读材料的这一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到的哲理,展开短篇小练笔的描写,提升文字运用的水平,做到阅读和写作的同步提升和学习,对教学课程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第一单元课程中,《白鹭》和《落花生》两篇课文中,传递给我们两个人生道理,一是“平凡生活中的美”,二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美”。在阅读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程中的内容展开小练笔写作,鼓励学生展开联想,观察生活中一些美好的景色、事物、人物或找到一些像“落花生”一样无私奉献的人,提升学生的对文字的运用水平和能力,进而加强写作课程的联系,升华阅读课程的认知,保证课堂教育内容的有效性。

(六)模仿文本内容,掌握部分写作技巧

小学生文学素养不高,储备的知识经验有限,其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在文字创新和文学体系的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在展开写作课程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好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展开教学,利用教材中一些典型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展开文本模仿活动,在模仿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印象,有着极大的教育价值。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匆匆》一课,是一篇典型的散文阅读教学。文中第一段“燕子去了……,杨柳枯了……,桃花谢了……”是典型的排比句型,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在文中“八千多的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展开这段仿写,也能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教师的教育目的,深化阅读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字写作水平。

(七)布置读写任务,强化课外阅读动机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需要引导其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活动。很多小学生都缺乏参与课外阅读活动的热情,鉴于此,教师可以适当布置读、写任务,引导学生结合所读内容自主开展仿写、续写、改写或读后感分享等写作活动,并为其提供展示平台,对其读、写成果进行表扬,从而强化其课外阅读动机。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全文,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想法完成一篇不少于450字的文章。由于教师并没有严格规定写作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阐述自己对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品质的了解,也可能会结合本单元的习作学习重点尝试写作品梗概,还可能简要设计鲁滨逊今后的故事,在完成这种相对自由的学习任务期间,很多学生都可以强化阅读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相同写作方向的学生划分为同一小组,鼓励其交换作品进行欣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强化其深入探究原文,不断修改自身作品的意识,强化其课外阅读的动机。

(八)做好阅读批注,全面提升读写素养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期间做好批注,记录自己的感想和收获。在此期间,可以有效提升其阅读效果,积累语言知识、写作技巧等。这一环节不仅可以提升其写作水平,还可以逐步强化其深入分析文本的意识。鉴于小学生学习经验不足,教师要结合课文讲解分享批注技巧。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展示自己在教材中的批注,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可以在原文中勾画出“向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等句子,并运用“!”表达自己对这段话的喜爱,写下“排比”一词,简要说明喜欢这段话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标注出“凤尾竹的影子”这句话,用“?”表达自己的困惑,写下“什么是凤尾竹”以记录自己产生困惑的原因。最后,还可以展示教师在文章结尾处写下的阅读感悟,简要记录自己的收获。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批注技巧,并在做批注期间,积极思考文章内容,自然地分析文章中的优秀句段,为读、写素养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和写作课程的内容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应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向,让阅读课程与写作内容进行完美的结合,鼓励学生积累一些优秀的词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内容,提升自身的学习技巧,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构建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猜你喜欢
文字内容教材
教材精读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梦中的文字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