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报内参是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融媒体时代后,媒体生产流程、媒介形态、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成为常态。作为最传统的新闻品种之一,党报内参受到冲击。通过在湖南日报、江西日报等几家省级党报调研发现,冲击的主要表现为,报道空间被挤压、报道模式受冲击、报道力量被限制、主导地位遇挑战。文章结合几家省级党报的探索和思考,提出从扬长避短、优化议题,充实力量、统筹策划,快速反应、多元呈现,加强追踪、注重效果,分级呈报、丰富品种等方面加强和改善党报内参工作,主动应对融媒体时代的挑战,让党报内参在新形势下焕发生机、茁壮成长。
关键词:党报内参;改进;创新;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5-0136-03
融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传统媒体报道方式、内容及人力资源加以有机融合,实现资源融通、宣传互融、内容兼融、利益共融[1]。融媒体时代,媒体生产流程、媒介形态、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成为常态。内参是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独特报道形式。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党报内参工作带来挑战。如何克服融媒体时代的冲击和影响,改进党报内参工作成了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党报内参的起源与功用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调研时谈到,“我在地方工作时就比较重视内参工作,到中央工作后尤其重视,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他指出,“内参工作非常重要,做好内参工作要客观真实,要有高度责任心、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为何会对内参如此重视,为何会作出这样的指示?可以从内参的起源和功用上找到答案。
(一)党报内参的起源
1948年6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新华社应供给各种资料的指示》,这是我国新闻传播史上第一个关于内参报道的文件。1949年9月22日,新华社根据中央指示正式出版《内部参考》,供中央领导同志参阅。1952年,毛泽东就《内部参考》亲笔批复:“此种内部参考材料甚为有益。凡重要者,应发到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的负责同志,引起他们注意。各大区和各省市最好都有此种内部参考,收集和刊印本区本省本市的内部参考材料。”[2]此后,内参报道蓬勃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创办党报内参。
(二)党报内参的功用
重大、参考、内部是党报内参的主要特征。因党报内参的传播范围受到严格限制,目前学术界关于它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和深入。对于党报内参的功能和作用,目前有两种观点比较流行:一种是“耳目”“参谋”论。比如湖南日报内参部谭登认为,内参作为专门向党委政府反映改革实施、社情民意、建言献策的内容新闻报道,发挥着“耳目”和“参谋”的作用[3]。另一种是“双为”论。比如江西日报内参部汤民认为,内参的功能是“为省领导决策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4]。无论是“耳目”“参谋”论还是“双为”论,都阐释得较为笼统。笔者认为,党报内参的功能和作用可具体概括为四个字,即“批评、建议”。具体而言,批评是指内参报道通过揭露问题、暴露矛盾,向有关领导反映真实情况,敦促相关部门重视问题、矛盾,以达到推动问题、矛盾解决和工作落实的目的。建议是指内参记者针对党委政府高度关心的重要决策、重大问题,广泛采访调研,以内参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领导进一步作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融媒体时代为党报内参带来冲击
从当前媒体信息传播的实践来看,融媒体具有传统单一媒体无法比拟的技术优势、渠道优势、载体优势和平台优势[5]。一个显著的表现是,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取长补短、迭代传播、融合共赢,使全天候滚动报道、全方位立体化报道、多媒体多平台传播成为常态。这为党报内参的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品牌形象等带来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报道空间被挤压
根据上文所述,党报内参的一大功能是批评,开展舆论监督是其重要内容也是其秘密武器。然而,近年来,随着新兴媒体相继出现,网上群工部、新媒体问政、大数据舆情监测等舆论监督和舆情收集的新形式不断涌现,并呈现出多领域覆盖、全矩阵传播态势,让党报内参开展舆论监督的空间受到挤压。融媒体出现之后,以信息载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传播机制灵活的优势,在捕捉舆情线索,开展舆论监督方面对党报内参形成碾压态势。党报内参在时效性、互动性上难以与融媒体匹敌。比如一些热点新闻事件,往往内参还未来得及报道,融媒体报道就已经铺天盖地了。因此,从这个维度上来看,融媒体时代让党报内参的报道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
(二)报道模式受冲击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的媒介使用习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大众日渐习惯图文并举、声像并茂的内容表达方式。面对受众不断深化多媒体内容消费习惯,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具体而言,多元化采集、多形态编辑、多平台分发、滚动报道成为常态;新闻表达方式也呈现出标题化、导读化、提要化、图片化、视频化等特点。而目前,大多数党报内参还是以文字报道为主,缺少对图片、视频等媒介形式的综合运用。这种报道模式、表达方式与融媒体时代格格不入。党报内参的受众主要是党政部门的领导,虽然他们习惯于批阅纸质文件,但他们对不断创新内参报道模式也并非持反感或否定态度。
(三)报道力量受牵制
内参记者是内参报道的主要力量,目前,省级党报一般采取专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内参记者队伍。比如湖南日报社、河南日报社、江西日报社,都是既在内参部设置专职内参记者,又要求全报社各采编部门指定资历深、经验足的记者作为兼职内参记者。專兼职结合的内参报道队伍保证了内参报道数量和题材的丰富性。进入媒体深度融合时代,这种工作模式受到挑战,内参报道力量受到牵制。以湖南日报社为例,启动媒体深度融合工作之后,湖南日报内参部与群工部合并成立“湘问频道”,负责舆论监督和内参报道。以前的专职内参记者如今既写内参又搞公开报道,还要负责融媒体产品的生产、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搞内参报道的精力。而放眼整个报社,所有兼职内参记者已转型为全媒体记者,既写文字稿又要拍视频,还要做新媒体编辑,工作量成倍增长,内参报道只能挤时间“兼着搞”。
(四)主导地位遇挑战
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工作的推进,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开展内参报道的媒体从省级党报扩大到所有省级党媒。以湖南为例,2020年,湖南广播电视台创办湖南台内参, 从2022年3月起,新湘评论、红网也陆续启动内参报道工作。内参不再是湖南日报的独门绝技。面对内参报道格局的变化,党报内参品牌受到严重挑战。一言以蔽之,进入融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受众对象、媒体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掣肘于人力、资源、技术等因素,党报内参的报道模式遇冲击,品牌受影响,发展动能遭限制。
三、改进党报内参工作的路径
面对融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党报内参工作者亟须转变传统思维,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创新,打响品牌保卫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发力,改进党报内参工作。
(一)扬长避短,优化议题
与融媒体相比,时效性差是党报内参的短板,但颇具公信力和权威性是其优势。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党报内参完全可以立足优势、扬长避短。从湖南日报内参的操作实践来看,那就是坚持“不抢速度,必保质量”原则,即不与融媒体争抢速度,着重在广度、深度、高度、质量上下功夫,转向做深度调查、原因分析、权威解析,报道新闻背后的新闻。以华容“土坑酸菜”事件为例。虽然央视315晚会曝光的第二天,湖南日报内参记者就开始介入采访,但此时该事件已冲上热搜,成为各类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内参该如何报道?再去报道其他媒体已经普遍关注的问题,显然已没有意义。深入采访和深思熟虑之后,记者决定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其他媒体关注甚少的新腌制的土坑酸菜如何妥善处置,如何规范和监管农民的土坑腌菜行为上。果不其然,该内参呈送之后受到有关省领导重视和批示。
与此同时,还应以“重大”“参考”“内部”为选题标准,进行一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考虑从以下七个方面优化内参选题和设置议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政策措施、重要决策部署出台后的落实情况,通过广泛调研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二是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重要工作经验、做法及重大典型,通过正面报道,总结规律、复制推广价值;三是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正在进行的独创或具有试验性质的工作、做法,通过客观反映情况,供上级决策参考;四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调查采访,反映社情民意;五是重大突发事件、灾难事故、群体性事件,通过多侧面深度采访反映真实情况;六是具有代表性的舆论监督;七是其他不宜公开报道的重要情况。
另外,还可以充分挖掘内参的建议功能,将其打造成党政部门充分认可和信赖的智库。
(二)充实力量,统筹策划
内参专职采写力量短缺且身兼多职的状况不利于做好融媒体时代的党报内参工作。鉴于内参的特殊性、重要性,党报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同时,还应考虑到保留内参专职记者的必要性,应通过赋予内参专职记者开展研究分析问题、组织调研、题材策划执行、线索采集、群众接访及归口编发内参等工作职能,发挥其内参采编主力军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将内参报道列入每天的采前会、编前会议事议程与公开报道统筹考虑,及时确定近期的内参题材,统一调度内参专职记者、兼职记者落实采写任务,发挥好党报内参的批评建议功能。与此同时,要有意识地围绕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和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及关键时间节点组织选题策划。例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营商环境、千亿产业发展、政务服务改革、春耕备耕工作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内参选题策划的重点。同时,配套建设内参记者专题调研“小分队”“报道组”团队机制,确保重大策划的采写任务精确落实,及时推出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精品内参、系列内参。
(三)快速反应,多元呈现
融媒体时代,在先进技术的加持下,新闻传播速度进一步加快。党报内参也应做到因时而变、因势而动,通过建立快写、快编、快审、快发的协调机制,提速增效、提质增效。尤其对于一些时效性强的舆情事件、重大选题,更应坚持与时间赛跑理念。在这方面,湖南日报社进行了较好的探索。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开始,湖南日报内参部就建立起了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对于一些突发事件、重大选题,内参记者交稿的当天即可完成审核、印制和报送工作。为快速呈报内参,湖南日报内参还探索出了机要邮寄,加密传真或政务内网传输和直送等方式。
融媒体时代,还应丰富内参的表现形式,强化融合传播。比如在纸质内参的基础上,探索制作数字化、视频化的内参形态,让内参更快报送,更易阅读。笔者了解到,在这方面,湖南广播电视台作出了一些尝试。该台报送的内参在文字报道的末尾附有二维码,方便领导在阅读文稿的同时,扫码观看内参记者拍摄的视频资料。
(四)加强追踪,注重效果
内参报道的目的是客观地向上反映问题,真诚地提出建议,进而解决问题,推动具体工作。进入融媒体时代,应更加关注党报内参的报道效果,甚至可将反映情况与敦促办理结合起来,双管齐下。在这方面,湖南日报、江西日报曾有过不错的探索。湖南日报内参曾开办“内参反馈”栏目,对内参报道的问题及时追踪、反馈。江西日报则要求,凡获省领导批示的内参,原则上要求作者对批示落实情况逐一跟踪报道,确保批示精神落到实处[4]。今后,针对党报内参报道的情况,还可以探索通过公开报道的形式公布办理进度、办理成效,从而强化内参报道权威性与影响力。
(五)分级呈报,丰富品种
融媒体时代,传播环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党报内参作为最传统的新闻形式想要从纷繁复杂的融媒体传播环境中突围,还应进一步挖掘潜力,创新内容、强化品牌。笔者认为,可借鉴新华社等央媒的成熟做法,以“内容+”为突破口,探索推出不同种类的内参品种,健全分类分级报送形态。比如将现有的党报内参,继续按照原有方式呈报,并设立点对点的专报、专送机制。同时,参考《半月谈》的报道形式,创设《内部参考》或舆情分析册页,针对社情民意或一些敏感度不太高的普遍性问题进行采编,面向全省各地各单位内部发行。创设《内参·智库》册页,建立联合采编机制,充分运用相关领域权威人士和专家学者、党政官员、部门单位的调研成果,形成有针对性、参考性的对策建议,分类分级报送给省领导、相关市州厅局负责人,供他们决策参考。
四、结语
党报内参是构成党报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重要一极,历来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面对融媒体时代的挑战,党报内参工作者应迎难而上、扬长避短,通过调整发力方向,改机制、强动能、塑品牌奋力书写新时代答卷,让党报内参高质量发展。还应通过打造立体化、差异化的内参产品体系,提升党报内参的影响力、公信力、传播力,让党报内参在新形势下焕发生机、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欧爱红.媒介融合环境下报纸记者的采訪技巧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9(10):89.
[2] 刘宪阁.毛泽东、内部参考与当代中国的政治传播[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12):15-16.
[3] 谭登.新媒体环境下内参报道的思考[J].新闻战线,2016(11):92.
[4] 汤民.党报《内参》在“双为”中实现转型发展[J].传媒论坛,2021(22):7.
[5] 徐洁.浅谈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报道的深度挖掘[J].新闻研究导刊,2020(8):144.
作者简介 王振亚,硕士,记者,研究方向:新闻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