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贞
小说自读课教学,可以从“读什么”与“怎么读”两个方面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一是根据单元目标、文体特点、具体学情来确定阅读内容,二是在具体教与学过程中,为学生指明自读路径与自读策略。围绕学习目标选择支架,体现了“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围绕学习目标选择支架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支架种类颇多,从表现形式来看,学习支架可以分为问题、建议、关键句、范例、图表等。具体到小说自读课,还可以有提问、暗示、解释、对话、合作、示范、朗读等。
1.“朗读”支架
教师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达成对小说文本的阅读理解。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
师: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说明了什么?
生:“牢记”指“我”将妈妈的话刻在心里,深信不疑。两个“不”,既否定了“我”的身体状况,也否定了“我”的冒险能力。
生读。(语气平淡)
师:在家里,当妈妈不想让你做一件事情时,会反复叮嘱,这时候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呢?
生再读,读出了“叮嘱”的感觉,而且重读了加点的字词。
如此,老师通过朗读搭建支架,让学生体验到“我”的微妙心理。
2.“建议”支架
当学生在独立探索或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提出恰当的建议,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当学生基础较弱,或自读小说遇到一些困难时,教师可以采用“建议”支架,给学生提供更多帮助。
例如:《台阶》。
如果在“父亲”和“台阶”之间加一个词或一句话,你想填的是?
预设: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用了大半辈子修建高高的台阶。修好台阶后,父亲也老了。
然后,请大家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台阶是父亲的理想;
台阶是父亲的自尊;
台阶是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
台阶是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
3.“关键句”支架
关键句亦可称为阅读指南,找到了小说的关键句,也就把握住了小说的脉搏。找到关键句,可以避免学生忽视关键细节,可以帮助学生收集特定信息,可以帮助学生组织思维,等等。
例如:《孤独之旅》。
抓住杜小康在文中说的四句话,上下勾连,感受心理变化,体会“孤独之旅”的含义。
“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我要回家……”
“还是分头去找吧。”
“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这四句话,分别出现在杜小康“孤独之旅”的四个阶段。“这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贴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要从少年的视角解读,不要过分成人化。着重点是成长。”那么,抓住主人公不同情境下的四句话,来感受“孤独之旅”中的心理历程,理解杜小康的成长与坚强,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4.“问题”支架
在主题的引领下,师生可选择相应的话题来讨论。但讨论容易陷入空洞与抽象,脱离文本。因此,教师有必要寻找最切合文本、最贴近学生需求的具体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阅读与讨论。这些问题,就是阅读与理解的支架。
例如:《三顾茅庐》。
①你从故事中,看到了哪些人物?
②课文的篇幅不长,人物的个性却很鲜明,你能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吗?
③故事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哪里?
④依据“蓄势”的定义,思考一下,故事中出现了几处“蓄势”?
⑤关羽、张飞两个人物的态度是一致的,都对两次见不到诸葛亮感到不满,但从两个人的言谈中,你能发现他们性格的不同吗?
5.“范例”支架
范例就是举例子,它往往包含了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探究步骤或最典型的成果形式,可以帮助学生便捷地达到学习目的。
例如:《傅雷家书》。
①对《傅雷家书》,有些同学认为故事性不强,阅读兴趣不高,阅读任务难以完成,你有没有类似的困扰?
②在读《傅雷家书》时,有没有读不下去或者觉得沉闷无聊的时候?哪些内容阻碍你继续往下读?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专门组织学生上几节名著阅读课,激发学生的自读兴趣,高质量完成自读任务,为学生自讀小说提供范例。
在小说自读课的教学中,采用何种支架,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表现来综合考量。笔者认为,学习的关键在思考,而推动思考的是一些具体的任务。教师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上课”,而是“组织学习”。有效的学习支架,应该意图明确,具有针对性。有的支架是用来引导预习的,有的是促进理解的,有的是为了诊断和补偿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发挥每个支架的功能。
二、由“教师搭建”到“学生自建”
在小说自读课教学开展之初,由于学生刚接触新的知识,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支架数量要多、支撑力要强。随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熟悉和适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搭建支架,最终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目标,搭建相应支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中,可以从朗读或者问题开始。
3.独立探索。
4.协作学习。
5.效果评价——对学生自读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组员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做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教学流程
1.积极了解学生的自读需要。
2.明确一个自读目标。
3.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4.提供反馈意见。
5.控制挫折感和风险。
6.协助学生内化知识。
总之,在小说自读课教学中搭建学习支架,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不断总结,使之更加科学和系统化,最终让学生从中得益,真正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专项课题“中学语文小说自读课教学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C21011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