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芹
(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重庆 400000)
风景园林承担着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传统园林、风景名胜到城乡环境,风景园林旨在创造持续美好生活。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大部分的乡村发展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要想进一步振兴乡村,从生态建设方面入手打造风景园林景观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对乡村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风景园林的建设发展,不仅在众多院校开设了相应的专业,而且我国政府也将风景园林的目标和任务写进了中央政府的工作报告。“美丽中国”是当今的话题,也是我国领导人提出的关于城乡人居环境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之一。习总书记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文明建设的内容写入了中央的工作报告,由此可见从我国的顶层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城乡人居环境要走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在国家发展的战略当中将“新四化”的建设目标讲得很具体,即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新型城镇化中有诸多内容都与风景园林密切相关,同时风景园林与现代化农业也有一定的关联。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让人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形象的语言已经将风景园林要承担的任务说的很具体。“天人合一、美丽和谐”是当下所倡导的风景园林的基本导向,在景园的空间里,以物质形态规划为基础、以天人关系的调和为目标,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现如今风景园林的服务领域早已从过去的城市绿地逐步拓展到国土全域下的绿色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建设,通过风景园林的打造将社会美融入自然美,创造人文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多年来,我国一直倡导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城市需要更新,乡村也需要建设。当前,我国政府已经将实现乡村振兴作为了一项重要目标。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我国有关政府曾提出农村决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只有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对“三农”工作做出的新的战略部署,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发展的必然和人民的期盼。而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由于农村的占地面积远远大于城镇,是保护和优化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第一线,只有将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扶持起来,才能为城市的生态文明奠定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大力投资于乡村景观,以此来提升乡村的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仍有大部分的乡村园林景观项目未达到理想预期,盲目跟风以及大规模拆迁破坏了乡村的原有景观,忽视了乡村的田园特色,因此乡村的生态建设必须要因地制宜。通过合理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挖掘和恢复乡村的原有特色面貌,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生态景观。通过风景园林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确保了农民的生态宜居,当农民的生活环境有了质的飞跃,乡村的工作也将成为一项新趋势。此外相关设计研究者可利用农业资源将农村的特点融入风景园林的设计中,以此来获取最佳的生态效益。从目前来看,要想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风景园林的设计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设计研究者在乡村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全面考虑乡村的地质情况、特色面貌、山川走向、动植物资源、土地规划等等,要将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特色文化凸显出来,要注意不能与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民俗习惯相冲突[1]。以农村文化和农业资源为基础,通过设计将三农转变为景观农业、生态农业、以及休闲农业,将田园风光、地方资源特色与园林设计有机结合,打造多方位的生态景观,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与此同时要尽量减少人工建设痕迹,控制住建设成本,以此来助力乡村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乡村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不能一味的借鉴国外经验,要提炼出乡村的自身特色,凸显出乡村文化的个性[2]。我国不同地域的乡村有着不同的文化,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乡村的整体文化面貌,然后再逐步设计景观细节,体现乡村独有的魅力,避免与其他乡村的园林景观一致,要着重体现当地特色文化,为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的园林景观设计要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由于乡村兼具着土地资源、山川河流资源、动植物资源、以及文化资源等等,必须要保证上述资源不会受到破坏的前提下打造园林景观。同时在设计中要注重植树造林为主要的绿化手段,树木调节环境的功能极强,从生态效益上来讲造林能够提高乡村绿化覆盖率。此外要突出绿化文化特色,将乡村本地文化融入绿化建设当中,提高乡村的绿化档次,打造生态化的风景园林。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人,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乡村民俗风貌开展设计,确保打造的园林景观能够符合当地乡村的需求。此外相关部门应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参与到风景园林的建设中,收集农民的意见,保障风景园林与乡村民俗充分融合,以此来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如图1、图2 所示。
图1 乡村振兴中风景园林
图2 乡村风景园林特色植物
我国在2018 年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 年我国乡村振兴取得了重大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预计在2035 年我国乡村振兴将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将全面实现。为了实现这一重要目标,近年来我国政府提高了对乡村风景园林建设的重视,在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仍有大部分的乡村园林景观项目没有达到理想要求,主要存在以下4 个方面的问题。
(1)在设计过程中未着重考虑乡村的文化风貌,使园林景观无法与乡村文化进行衔接,丧失了乡村本来的文化特色。
(2)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进行统一规划,破坏了乡村的自然资源,园林景观难以发挥出乡村的自然效果[3]。
(3)盲目跟风或者大拆大建来开展风景园林建设,使乡村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过于注重园林景观的建设规模,未深入考虑乡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需求,最终导致风景园林难以发挥出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
(4)相关政府为快速响应国家号召,对于乡村的风景园林建设操之过急,对乡村情况的全面考察没有落实到位,未重视环境保护和乡村的民俗风貌,甚至在园林的建设期间采取一些不利于乡村发展的手段,没有做到以人为本,使一些农民苦不堪言,操之过急的建设难以促进乡村振兴,既增加了乡村振兴资金的投入,又无法发挥出风景园林的根本作用。
在开展乡村风景园林建设时要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整体与细节相结合、以及环境保护的原则,确保最终打造出来的园林景观能够充分发挥出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其次要加大建设力度,相关政府部门要对乡村的风景园林建设提高重视程度,全面考察乡村情况,投入建设资金,实现各个乡村都能具备体现乡村魅力文化的风景园林,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此外在建设过程中要融入乡村的历史文化,提取与乡村风景园林景观特点相符的造景元素,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结合自然形态和空间形态,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以植树造林为例,树木作为园林景观的一项基本元素,受土壤或海拔、光照等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可结合生态构筑物来打造乡村风景园林的趣味性。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也不是一触而就的,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特别是乡村旅游业,随着乡村的不断发展,许多旅游项目被逐渐开发,比如乡村民俗、农田等等项目[4]。要想将乡村旅游业一直持续发展下去,需要结合自然文化和人文情怀打造网红景点,将乡村文化传承下去,充分发挥出风景园林的作用。
在乡村的农业生产活动中会带入许多外来植物,容易与乡村的本土植物相抗衡,对乡村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在风景园林的建设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外来植物的种植,多培育乡土植物,确保乡村生态系统的稳定[5]。针对一些特色的乡土植物,有关部门可以与其他地区开展联系,培育输出乡土植物,拓展乡村振兴的渠道。比如雪松、大叶铁线莲、金银花、乌拉草等。挖掘有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的乡土植物,发展乡村原生态植物产业。其次要建设生态园区,不能盲目追求乡村风景区的建设而破坏原有的乡村风水格局,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建设生态园区,比如丰富动植物的种类,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独具魅力的乡村风景园林会吸引大量的游客来参观,许多园林中的特色植物受到人们青睐。与此同时可借助园林的优势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品牌,培育特色植物,提高农业竞争力,不仅仅是通过花卉植物来为农民创造经济效益,还可通过建立农家乐、生态园、采摘园等结合乡村旅游产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的生态建设,风景园林的打造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概述风景园林的价值,阐述了风景园林在乡村振兴中的意义,说明了风景园林在乡村振兴中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分析当前风景园林建设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四点应用策略。希望通过建设符合乡村特色的风景园林,能够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