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文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2022-06-02 13:24史德全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维语文

史德全

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生所面临的升学压力、高考压力尤为繁重。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语文学科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以应付高考。然而,此种教学方式,难以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针对此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积极转变自身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语文学习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良好思维引导下,灵活应对和解决多种问题,以此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获得理想的成绩。

一、语文思维特点

分析教育学相关原理发现,思维为一种经后期教育习得所形成的一种固定思考模式,外界信息经思维加工处理为人所理解并使用。思维的一项重要构成形式即為语文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归纳、总结、分析、过滤等思考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语文思维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展现于如下几方面。

其一,交流性。交流性为语文思维本质特点,也是语文思维的基本表现形式。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只有展开生生间及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方可推动交换过程及信息流通过程的实施,帮助学生掌握抓取信息、运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推动语文思维发展,逐步提高语文思维层级。

其二,整体性。思维为一种具备综合性的思考模式,多种因素均可对思维模式的结果产生影响。分析语文思维中主要包括抽象推理能力、比对概括能力、语言分析能力、辨析实践能力等多种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时,并非为针对某项能力展开单独培养,需从整体层面出发,推动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其三,广泛性。语文思维具备广泛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加工文学作品时,需调动自身所储备的哲学、美学、经济、政治、情感、道德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方可实现对作品内容的良好解读。为此,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时,除应将语文科目教学作为重点外,还应重视语文知识体系的拓展。

其四,渗透性。思维为一种思想意识层面的模式,为无形之物。通常情况下,语文思维存在渗透性特点,或可解释为语文思维须经学生对文章的听说读写方可加以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时,需遵循这一思维特性,设计隐性的教学策略,以此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策略

(一)引入丰富材料,拓展学生思维

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为实现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需重视学生课外阅读量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思维材料。教材内容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教师需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将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符的资料及书籍等向学生推荐,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此部分资料,拓展学生知识面。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写作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由此可见,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材料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归去来兮辞》时,若仅重视文言文翻译,将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枯燥乏味之感,甚至会使学生抵触语文学科的学习。针对此情况,教师可将古代文人在朝市中隐居的场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呈现,帮助学生对于诗意的人生形成感知。这样,学生的语言思维便可突破文言文翻译的局限性,探索更为广阔的语文世界,进而全身心投入古文学习过程,开拓语文学习的视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审美情趣的培养。以《鸿门宴》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作为思维训练的重点内容,可先鼓励学生找出文章中所提及的历史人物,随后展开人物性格分析。学生在对军师范增人物的探讨中将会产生分歧,而此类分歧的产生则是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体现。

(二)立足教材,增强思维深刻性

若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文素材,视作学生语文思维的横向培养;则鼓励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即为学生语文思维的纵向培养。有效的语文学习必定将思维、语言二者有机融合,以此为基础展开训练。思维自身为一种无形语言,而语言为一种有形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鼓励学生对语文学习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加以解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细节、分析细节的方式,找寻问题答案,实现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文章时,会发现文章中存在部分有一定理解难度的语句。如“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学生对这句话的真实含义难以形成具体理解,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套子的含义形成深刻的理解,随后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的方式对这句话展开分析。虽然别里科夫已经逝去,然而束缚人思想,禁锢社会的套子依然存在,还有诸多此类人生活在世界上,为一种社会现实的反映。思考过程中,学生将会感受到文章所描写的内容仅为表层内容,只有由表及里方可对文章真谛形成理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会尝试借助更为缜密的写作构思传达深刻的思想。

(三)鼓励创新,培养思维批判性

高中阶段学生已形成相应的明辨是非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创新,学生可尝试以批判性的方式习得语文知识。此种教学方式的应用,除可促使学生在机械枯燥的学习过程中感知学习的乐趣并推动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外,还可鼓励学生从多种视角出发,针对问题展开正确思考,客观地看待事物,对所掌握的知识提出新见解,收获新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咬文嚼字》这部分内容时,可鼓励学生重视自身思维能力的充分发挥,引导学生通过鉴赏的方式比较哪一种表达方式更为恰当,阐述自身理由。此种教学方式的目的并非帮助学生获取答案,实则为引导学生在发言及思考中对探究精神的可贵之处形成感知,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唯有如此,方可推动学生思维定式的突破,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久而久之,还可提升学生鉴赏水平,提高学生写作创新能力,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整体提升。又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爱莲说》这篇文章时,其中“出淤泥而不染”为莲花高尚品质的贴切形容,即莲花即便处于恶劣的环境中,仍可洁身自好,但也只有受到淤泥的滋养,荷花才会生长,淤泥的精神也同样值得表扬。此时,要求学生须从不同视角出发,对问题形成全面认知,针对事物形成不同的见解。只有如此,方可获得全面及正确的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教学体系中,语文学科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为高考的重要考试科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及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有效性,以提高语文考试成绩为教师所需考虑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将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作为重点,促使学生将良好思维作为引导,实现知识学习有效性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推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长足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简介: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